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设疑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Si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根据课堂实际、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教学内容的特点,适时地提出经过精心设计、目的明确的问题,这对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学好教学有很大的作用。本文就高中数学教学设疑谈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设置问题情境的技艺
  数学往往从问题开始。思维自疑问和驚奇开始,在教学中可设计一个学生不易回答悬念或者一个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起到启示诱导的作用。如在教授差数列求和公式时,有位老师先讲了一个数学小故事:德国的“数学王子”高斯,在小学读书时,教师出了一道算术题:1+2+3+…+100=?,老师刚读完题目,高斯就在他的小黑板上写出了答案:5050,其他同学一个数一个数的挨个相加呢。那么,高斯是用什么方法做得这么快呢?这时学生出现惊疑,产生一种强烈的探究反响。这就是今天要讲的等差数列的求和方法——倒序相加法…
  二、设疑于重点和难点
  教材中有些内容是枯燥乏味,艰涩难懂的。如数列的极限概念及无穷等比数列各项和的概念比较抽象,是难点。如对于=1这一等式,有些同学学完了数列的极限这一节后仍表怀疑。为此,教师在教学中插入了一段“关于分牛传说的析疑”的故事:传说古代印度有一位老人,临终前留下遗嘱,要把19头牛颁给三个儿子。老大分总数的1/2,老二总数的1/4,老三分总数的1/5。按印度的教规,牛被视为神灵,不能宰杀,只能整头分,先人和遗嘱更必须无条件遵从。老人死后,三兄弟为分牛一事而绞尽脑汁,却计无所出,最后决定诉诸官府。官府一筹莫展,便以“清官难断家务事”为由,一推了之。邻村智叟知道了,说:“这好办!我有一头牛借给你们。这样,总共就有20头牛。老大分1/2可得10头;老二分1/4可得5头;老三分1/5可得4头。你等三人共分去19头牛,剩下的一头牛还我!”真是妙极了!不过,后来人们在钦佩之余总带有一丝怀疑。老大似乎只该分9.5头,最后他怎么竟得了10头呢?学生很感兴趣,老师经过分析使问题转化为学生所学的无穷等比数列各项和公式(lql<1)的应用。寓解疑于趣味之中。
  三、设疑于教材易出错之处
  英国心理学家贝恩布里奇说过:“差错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能原谅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最常见的错误是,不顾条件或研究范围的变化,丢三掉四,或解完一道题后不检查、不思考。故在学生易出错之处,让学生去尝试,去“碰壁”和“跌跤”,让学生充分“暴露问题”,然后顺其错误认真剖析,不断引导,使学生恍然大悟,留下深刻印象。
  四、设疑要反璞归真,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养成
  数学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数学来源于实践而又应用于实际生活。新课程中突出体现了数学知识的“生活化”,使数学的学习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现实,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同时,新课程中更强调数学语言、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广泛地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学生真正进入到“处处留意数学,时时用数学”的意境。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入数学知识 ,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努力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我有关,与实际生活有关,数学是有用的,我要用数学,我能用数学。
  五、设疑于结尾
  一堂好课也应设“矛盾”而终,使其完而未完,意味无穷。在一堂课结束时,根据知识的系统,承上启下地提出新的问题,这样一方面可以使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同时可以激发起学生新的求知欲望,为下一节课的教学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我国章回小说就常用这种妙趣夺人的心理设计,每当故事发展到高潮,事物的矛盾冲突激化到顶点的时候,当读者急切地盼望故事的结局时,作者便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结尾,迫使读者不得不继续读下去!课堂何尝不是如此,一堂好课不是讲完了就完了 ,而是词已尽意无穷。
  如在解不等式时,教师先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即采用解两个不等式组来解决,接着又用如下的解法原不等式可化为:即,所以原不等式解集为:学生会惊疑 唉!这是怎么解的,解法这么好!教师说道:“你想知道解法吗?我们下节课再深人具 体地探究”。这样就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为下节课的教学作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
  当然,教师提出的问题必须转化为学生自己思维的矛盾。只有把客观矛盾转化为学生自身的思维矛盾,才能产生激疑效应。
  学生的数学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不断提出问题即设疑,不断解决问题。因此 ,我们的数学课堂应开放,只有开放才有选择,才有合作。只有开放,才有问题的提出。首先,我们应从课堂教学题材内容上开放,使得课堂题材内容不仅可以来自教材,也可以来自生活,还可以来自学生。其次,师生关系的开放,课堂上不再采用专断式的教学,而是实行教学民主、师生合作的教学。最后,教学时空的开放,变静态封闭式为动态开放式,学生不仅在课堂上积极思维,还要把学习活动延续到课后,这样,才能使数学的探究发现活动更具活力。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可以暴露学生的各种疑问、困难,另一方面也是展示学生聪明才智的过程。因此,在高中数学课堂中恰当设疑,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更能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
其他文献
2006年10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4次会议举行。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根据第23次会议初次审议的意见,也进行了相应的修改。这次修改更加突出地体现了“保护未成年人优先”的原则,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优先保护。  未成年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往往存在着生理发育早熟与心理发育滞后的矛盾,认识能力、控制能力心理、生理發展水平不协调的矛盾,个人需要与客观现实之间的矛盾,同时存在自我约束能力弱、判断
期刊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或者说词汇是语言的生命。离开词汇,语言就失去了实际意义。如果词汇贫乏、词义含糊,就会造成理解和表达的障碍。有的语言家把语法比做修建高楼大厦的钢筋水泥,而把词汇比做砖块和基石。而且词汇量的扩大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四种技能的前提和基础。  由此可见,词汇学习在语言学习中占有何等重要的地位。一个学生所掌握的词汇量大小和正确的运用词汇的熟练程度,是衡量其语言水平的尺度之一。因此,
期刊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学习者在学习英语中说一些有错误的话,写一些错误的句子。学习者所犯的这些错误其实是不足为怪的,并且大部分错误是能够进行分析的。所以分析其错误及其原因在英语教学中有很大的意义。  在语言教学中,学生在口语和书面表达中出现的差错不能以学生没学懂,而加以否定。因为这里存在一个问题:失误还是错误。所谓的错误是指英语学习者没有完全掌握目的语在语音、词汇、语法结构等语言层次方面
期刊
跨入新世纪,人类文明正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它的巨变,知识经济的兴起迫使人们反思人才的培养问题,也促使教育改革的基点定位于人们从事终身学习的能力;而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不仅对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出了挑战,也为学科课程与科学技术的融合开拓出了充足的空间。但在新课程推进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现实问题—比如新课程的课程安排与要求和未来高考的衔接与体现所存在的脱节等,这要求师生在高中学习过程中
期刊
课堂气氛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公共情绪状态,它是课堂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因素。良好的数学课堂气氛,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开发智力,陶冶情操,优化教学效果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教师应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够放松地学习  制约课堂气氛的要素很多,有教师、学生、教材、教法等,但是其中最关键的还是教师,只有通过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才有可能实现良好的课堂气氛,发挥其应有
期刊
随着中国教育“新课改”的快速深入,新理念中有了一些教育语言符号,如 “以人为本”和“和谐教育”。“和谐教育”就是使人和谐发展的教育,和谐教育的理论,源于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他强调人的本身,内外部是一种和谐,人在身心各方面都存在和谐发展的因素,教育就是要使这种因素真正得以发展。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从知识,道德、身体和艺术方面去全面发展人,从而实现个体与社会和谐,造成了人的个性发展的和谐。
期刊
思想品德课新教材中有许多是显性或隐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教师如果能结合学生特点,利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就可以有效的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推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谈以下几点做法:  一、认真挖掘教材中的正面教育材料  新教材中有许多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资源,教师在备课和课堂教学中应充分挖掘这一资
期刊
导入语是一堂课的开场白,是将学生由非学习状态转入本堂课学习的准备阶段,是为了引导、启发、激励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所运用的语言。导入语是教师教学能力和教育机智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提高整个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为授课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下面,结合我自身教学的具体实例来谈谈常见的几种导入方法
期刊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导入更是艺术中的艺术。每节课导入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导入环节就好比一台戏的序幕,如果设计安排得有艺术性,就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牵引整个教学过程,收到先声夺人,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每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歌唱奠定
期刊
二十一世纪人才素质要求,语文素质应包括四大方面:其一要求学生既能迅速而有效地理解评议文字接受信息,不断提高文化科学水平,进行思想交流。其二要学会做人,要有良好的性格高尚的思想、品德、情操;要勇于克服困难,迎接挑战。其三要有中国和世界优秀文化的積累及正确的审美观念,形成文明的素质。其四要有良好的思维品质。可见,语文素质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但最突出的表现便是在人类交往过程中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无论是口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