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造一个平等的社会?

来源 :文化纵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y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平等问题在当代社會中呈现为某种悖论:人们认为贫富差距的确已经严峻到无可容忍的程度,却又在具体的不平等现象及其背后的推动因素上保持默许的态度。法兰西学院政治史专家罗桑瓦隆(Pierre Rosanvallon)近期撰文指出,要想遏制当今日益严峻的不平等问题,首先需要在理论层面形成一个概念框架以证明这种努力的正当性。
  19世纪末以降,工人运动和普选制度迫使西方精英阶层在财政改革和社会运动之间不得不做出选择。经济大萧条和二战后对共产主义长达数十年的恐惧,也让欧美政府将缓解不平等的改良主义当作了第一要务。此外,战争培育的爱国主义影响了民众对税赋和再分配的态度。福利政策试图覆盖每一个公民。原子化的个人主义被个体相互依存的思想取代,权利与义务、能力与责任、独立与团结的概念被重新加以定义。然而,这些趋势在过去几十年中却遭到逆转。东欧剧变使得出于恐惧的改良主义失去了必要性。社会团结不再比威权主义国家更有效率。福利国家因为日渐加重的财政负担而面临重大危机,熊彼得式的企业家和创新者重返舞台中心,个人绩效与个体责任再次占据成功与效率的核心。总而言之,不再有强大的外因促使发达国家施行抑制不平等的政策。就此,罗桑瓦隆认为,若要遏制不平等,必须建立一个坚实的共识基础,共同回答什么是平等、为什么要提倡平等的重大问题。
  平等理论关注社会结构应当基于三大原则:承认个人的独特性,建立个人之间的互惠关系,以及建立全社会的共通性。个人的独特性强调每个人都可以凭借自己的独特品质脱颖而出,将多样性作为平等的标准。建立这种基于独特性的平等,需要的不是基于抽象普世主义的社会,也不是基于身份认同的社群主义社会,而是根植于动态构建和独特性认同的社会,将一种共有的平等理念作为社会的基础。不同于个人主义,独特性期望着互惠和认同。互惠关系中的平等首先意味着平等的待遇和参与度。坚决反对滥用福利和税收制度,反对为特殊利益群体提供便利,从更广泛的层面上,是要大力制止国家运作中任何缺乏平等或透明度的行为,以保持人们对国家机构的信任。
  同时,作为社会形式的民主与作为政治制度的民主相互呼应。公民权利和与之相伴的人权理念重塑了个体的概念。但公民权利也是一种社会形式。“公民”一词的拉丁文词源指共享居住地的人。推而论之,就是与同伴一起建设文明和社会共同体的人。因此,作者用“共同性”来描述公民作为社会形式的特性。客观因素失效的情况下,打击经济不平等的唯一办法就是让行动覆盖更广的范围。无论是在排斥外人的同质集体中寻求慰藉的民粹主义者,还是社会自由主义者为实现机会均等做出的种种尝试,都无法满足平等社会的所需。只有更坚定的民主平等愿景才能为广受欢迎的公共政策提供根基,也只有这样的愿景才能指导我们公正地制定我们所需要的再分配政策。这样的再分配政策不仅仅是为了改变经济不平等,更是要建立一个能促进和平与合作的社会。(文/李诚予)
其他文献
隨着中国企业走出去,中国政治和文化的影响力在全球范围内亦在发生深刻变化。但现今主流的汉语研究,对此还停留在政策分析层面。可喜的是,英语学术界已经开始把视野延伸至这些问题上,最新一期的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专题刊发了三篇论文,集中讨论了中国的一带一路对相关国家和中国的影响。其中由Jeffrey Reeves 撰写的文章,探讨了2013年中国倡导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在
期刊
印度党派政治与种姓制度一直紧密相连,衍生出特殊的政治结合体,一方面,出身高级种姓的政治家透过政党网络和政治掮客,能够持续保有权力;另一方面,身处底层的出身一般种姓的平民在选举制度之下,虽然有自由选择之权利,却往往选择支持这些出身完全不同的政治家。这一悖论现象一直以来都是研究印度政治和选举的焦点。苏黎世大学的Nicholas Martin发表于Modern Asian Studies最新一期的论文,
期刊
在社会科学的主流视域之下,税收与现代民族国家如同孪生兄弟,由于地缘军事竞争的压力,现代国家不得不向有产阶层提供保护,作为回报的则是现代税收的诞生。我们将这一类民族国家称之为“财政-军事国家”,强有力的征税能力似乎成了建立强大国家的必由之路。社会学家查尔斯·蒂利将此概括为“战争制造国家,国家发动战争”。而作为税收重要种类之一的消费税,亦是不同学术流派解释国家形成的聚焦点。历史学家Henry Yeom
期刊
我是阿尔法,机器人说,我是人工智能(AI)。人哪,你们准备好没有?  人看阿尔法善下围棋,就喜欢上它了,管它叫狗狗,AlphaGo。  阿尔法的家谱不长:祖母玛丽.雪莱(1797~1851),父亲弗兰肯斯坦(1818.1.1),又名怪物。怪物子女蕃衍,有机械的,也有动漫的,如阿童木;但只有一个取名阿尔法,是深脑公司制造。  阿尔法长得比父亲好看,或者说,父子俩一点也不像。α  认识阿尔法,是在它完
期刊
从全球范围看,中国崛起与中华文明的复兴是21世纪最重大的变化。  2002?2010年,一方面,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国内舆论处于“狼来了”、“与狼共舞”的惊慌之中,另一方面,中国GDP高速且平缓增长,连续超过英、法、德、日,这一现象激起了国内外学者对中国“何时超美”的预测。在一些西方著名学者与智库的预测中,中国在“最近的未来”GDP超过美国“已无悬念”。  我在这里仅举几个例子:  英国著名经济
期刊
受到历史惯性影响,国人眼中的“阶级”多与物质占有相关。随着金融化、信息化、全球化到来,阶级图谱出现异动,新的社会分层也在极速拓宽,贫富分化加剧、阶级边界日渐模糊,对以阶级政治为主业的左翼构成挑战。本文从与“阶级”相关、日益凸显的“财富”现状入手,对当下“脱实向虚”的经济与资本的共谋关系,智能产品市场化以及形成排他性壁垒的身份政治、“租赁”消费进行揭露和批判,指出眼下的“阶级”已构成某种流动的定位、
期刊
从2008年《文化纵横》创刊至今,前后十年,整整60期,总字数至少800万字至900万字。《文化纵横》不仅存活下来,而且成为这个历史急剧变迁和社会转型时代中一种独特的声音,逆流而上,赢得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尊敬,可谓“十年磨一剑”。  毫无疑义,过去十年,对于人文刊物的生存与发展,是充满挑战的。这是因為:第一,不论在世界范围内,还是在中文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科技因素及其关系日趋复杂,特别是重大突发
期刊
在政治力量发展、扩张过程中,外来者与本土势力的融合是关乎兴衰成败的关键之一。这在早期中共的组织发展中则表现为干部队伍中的“土客矛盾”。本文作者结合一手档案,还原了晋中地区中共党组织内外整合的历史进程,并指出其中蕴含的“土客矛盾”一方面受到八路军外来性质与仲裁作用的抑制,另一方面,统一战线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张力,反过来也给了地方党在处理晋中之局部冲突时更大的政策腾挪空间,为我们理解战争年代“中共壮大之
期刊
可以说,21世纪世界格局中最重要的事件就是中国的崛起。思想界、政策圈对中国的崛起如何影响中国-美国、中国-西方的关系,似乎思考得很多。相较而言,中国的崛起对于作为一个文化、地理、政治概念的亚洲,以及亚洲各国、尤其是中国的亚洲邻国是什么意义,似乎并未引起非常具体的讨论。中国是亚洲国家,中国的崛起,是否正在形成一种中国越来越独立于、外在于亚洲而存在的局面?中国在崛起过程中,需要依赖、也在积极构建与周边
期刊
每当进入历史大转型时代,政治家的作用就会急剧凸显。近年来,在全球政治中,我们越来越感受到政治领袖正在重新扮演关键的角色,他们深刻调整了各国以往的政治传统,推动了游戏规则的改变。  这背后显然存在一些共通的历史社会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在日益复杂的国内和国际环境中,传统政党政治和民主体制难以有效地回应各类风险和挑战。段德敏强调,特朗普之所以能够挑战美国政治传统中根深蒂固的权力分立和制衡机制,并成为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