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模块2:信息系统与社会”教学概述(1)

来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mlypm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课程是全面提升高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基础,强调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渗透学科基本知识与技能,是每位高中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其中“必修模块2:信息系统与社会”共计2个学分,36课时。建议本模块内容在高一年级开始学习。本模块内容是本学科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的依据之一。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共同出版的高中信息技术必修2《信息系统与社会》是天津市使用的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材,下面笔者以此教材为例,谈谈必修模块2的教学。
  ● 内容特点
  本册教材内容分为四个单元:信息技术与社会、信息系统概述、信息系统的基础设施以及信息安全与社会责任。相对于必修1《数据与计算》教材中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计算思维和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培养,本册教材更加注重信息意识与信息社会责任在教学中的落实。
  本册教材在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学习项目,能够围绕本单元的核心概念和关键能力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从第一单元的智能教学楼设计、第二单元的订票系统初探秘到第三单元的基础设施系统和第四单元的安全责任要规范,这些主题学习项目能够让学生感受信息技术的社会应用和对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推动作用、信息系统的优势与局限性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一步认识软件对信息系统的作用,理解物联网中的传输与控制机制,树立信息安全意识争做信息社会合格公民。例如,第一单元项目活动实施,从构思设计方案、进一步认识、继续构思设计方案、行程构想到设计编排方案、改进设计方案和最后的完善方案,整体过程中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得到提升,而这是以往只传授知识与技能的教材所不具有的。
  ● 教学要求
  本模块的教学,要注重激发学生对网络技术和参与创造性活动的兴趣;结合实际条件,把网络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整合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避免技术与应用、理论与实践脱节;展示网络技术与现代社会生活的相互作用。教学中应尽可能在现有教学材料的基础上体现新课程标准中四个核心素养的培養,以及学科大概念的渗透。
  ● 教学规划
  教学中可根据学情在必修模块1的基础上建立必修模块2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可以自主选择主线完成教材的教学任务:
  第一条线索:教材的模块化处理,并根据每个单元的主题学习项目,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习和收获成果。
  第二条线索:信息(信息社会)——数据(大数据)——数据计算——数据应用(信息系统)——数据表达(尝试建立解决实际问题的信息系统)——数据伦理(信息社会责任)。将两本教材的顺序重新组合,用新的思路安排一个学年的教学内容。本条线索对教师的要求更高,需要教师为某章节设计内容连续的主题项目活动。
  无论哪条线索都要注意处理教材的整体感和系统化,也就是充分利用项目学习,科学有效地利用计算思维中的分层思维,合理划分学习模块,从而达到知识学习和任务完成同步化的效果,真正体现学以致用、边学边做、边做边用的学习主旨。
  ● 教学策略
  1.实践活动
  在本模块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对典型信息系统的案例分析与实际体验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信息系统知识,合理使用信息系统解决生活、学习中的问题,理解信息社会的特征,具备信息社会责任意识。此外,在教学过程中也可结合地方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参观学校或其他机构中运行的信息系统,开展信息系统的综合实践活动,体验信息系统的行业应用,了解信息系统建设的全过程,包括设计、构建、运行、管理、维护等。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教材上的实践活动部分的内容,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学习,然后根据项目实施活动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
  2.评价方式
  本模块教学评价应基于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展开。教师可以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手段,注重发挥评价在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完善课程方案设计方面的作用。评价内容要从关注知识技能向关注学生学业成就转变,同时还要关注现实问题解决和团队合作等多种能力的提升。评价中要紧紧围绕信息系统、信息社会这两个学科大概念。试题的设计既要体现时代气息,反映社会热点,也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情境。问题的引出要自然贴切,渗透信息技术综合实践能力的要求。问题解决过程中要突出对重点知识与技能的考查,在情境中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对信息技术的理解与应用。在考查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也应融入对学习过程和方法的考查,判断学生综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在分析了在线教学平台设计的基础上,借助校内网络综合平台,构建了化工原理课程SPOC教学新模式,并进行了教学设计,以期教师能够运用SPOC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和巩固,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SPOC;教学设计;化工原理;MOOC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6)24-0095-03  前言  随着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
摘要:在当前主流的多媒体教学环境下,要消除教师在工具选择和利用上的畏难情绪,极简教育技术应用精准高效,恰到好处。本文结合提升工程2.0背景,开展极简教育技术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融合的探究,希望能为读者提供实践参考。  关键词:极简技术;信息技术;课堂;融合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1)11-0071-03  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
基于新课程理念,在《简单动画的制作》教学案例中,笔者以问题为起点,通过发现问题—探究学习—解决问题—交流分享的学习过程,提升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  ● 教材内容分析  《简单动画的制作》是Scratch创意编程中通过为角色选取适当的造型,并使用重复执行模块和下一个造型模块编写脚本,实现角色的动画效果。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和认知能力,确定了四个新知识模块,包括重复执行模块、遇到边缘就反弹
摘要:“信仰之魂”3D虚拟档案馆是基于虚拟现实技术,能够通过浏览器实现档案馆内部和外部三维环境的虚拟展示,还原生动真实的历史,拓展网络文化阵地的创新平台。本文介绍了该档案馆的设计背景、技术框架及实践推广,以期能够有效提升引领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教育效率。  关键词:文化自信;3D虚拟档案馆;VR全景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8)15/16-0182-
编者按:应PPYGDP(泛太平洋青少年成长与发展合作伙伴机构)的邀请,来自中国大陆的民间教育人士,用三周时间系统对话了英、加、奥、新、纽等国家,重点了解英联邦国家对发源于美国的STEM教育的认知和践行生态,以及给东方STEM教育热的借鉴和思考。  英联邦(Commonwealth of Nations)是一个国际组织,由53个独立主权国家(包括属地)所组成;由于历史原因的传承,英联邦内存在某种有益
1  他终于踏上了这块土地。  午后,汽车奔驰着,窗外是陌生的。桃花正旺,一大片,一大片,簇拥在田间。路边还有厂房,铁皮屋顶闪亮。一群鸭子抬着头,在水塘里张望并叫唤。窗外,似乎总有什么牵着他,令他目不转睛。  当湘湖出现时,洪鸣眼前一亮。湖还是以前的湖,湖面开阔,明亮,但是没有三十年前清澈。他把车窗摇下,让风吹进来。风带着涩味,也带着一种熟悉感扑面而来。他记忆的闸门顿时洞开,一些东西在心中复活,一
随着智慧校园的建设与学校基础教育平台的完善,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在各学科的研究中有了更加精细化的发展。本文基于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和应用软件,结合教师自身特点,以“同屏投影展示空间”为支撑,对地理教学的课堂模式进行了探索。  研究背景  1.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地理空间能力是地理学科学习过程中的核心能力之一,也是空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能力在中学阶段较为欠缺。  首先,地
摘要:本文以“教育统计与SPSS应用”课程为例,进行了混合式教学实践探索。通过该教学实践,作者发现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改善学习效果。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1)12-0095-03  研究背景及意义  “教育统计与SPSS应用”是一门理论与实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翻转课堂”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关注。一堂课仅有45分钟,教师如何用最少的时间投入最小的精力,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呢?笔者就《微视频制作》一课为例,运用翻转课堂在“支架式”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了尝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支架式教学就是通过提供一套适当的概念支架来帮助学习者理解特定知识,建构知识体系的教学模式。借助支架,学习者
随着微课在教育教学中的逐步推进,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微课,是一种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学习方式的资源,是一种面向“学”的资源,也是一种符合学习规律的资源。正因如此,微課受到了师生广泛的欢迎,已有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投入到微课制作与应用的教学实践中。  为了帮助广大一线教师迎接微课的机遇与挑战,本刊于2016年开设了“微课制作工具”专栏,介绍了相关的微课制作软件。其中,既有面向微课初学者的技术,如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