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低温治疗出血性脑卒中的护理研究分析

来源 :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h200709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观察及其护理方法。方法:对20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急性期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和护理。结果 亚低温治疗期间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仅有寒战等不适表现,除3例肺部感染外,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亚低温治疗能显著改善脑卒中病人的神经缺损、功能缺损状况。结论 亚低温治疗可以促进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
  关键词:出血性脑卒中;亚低温;护理
  脑卒中是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其病死率,致残率居全国首位,其中出血性脑卒中占脑卒中的40%-50%,是我国临床死亡的最高类型。故有效地防治脑卒中是当前医学研究与临床研究的迫切而艰巨的任务。而亚低温治疗在临床上又称冬眠疗法或人工冬眠,它是利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的镇静药物,使病人进入睡眠状态,再配合物理降温,使病人体温处于一种可控性的低温状态,从而使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对外界及各种病理性刺激的反应减弱,降低机体新陈代谢及组织器官氧耗;改善血管通透性,减轻脑水肿及肺水肿;提高血中氧含量,促进有氧代谢;改善心肺功能及微循环等,从而达到保护机体的作用【1】34℃的轻中度低温(简称亚低温)对缺血性和外伤性脑损伤有保护作用,特别是持续低温24h以上对急性脑出血有显著的神经保护作用[2],现将科室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20例出血性脑卒中病人急性期使用亚低温治疗的临床护理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20例出血性卒中患者,其中男11例,女9例,年龄41岁~76岁,平均年龄67.6岁,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4例,脑出血16例(小脑出血2例、壳核出血6例、脑干出血4例、丘脑出血4例)。
  1.2临床表现:意识障碍10例(嗜睡2例、浅昏迷5例、中度昏迷2例、重度昏迷1例),脑膜刺激征5例,发烧18例,偏瘫12例,交叉瘫2例,眩晕2例,头痛呕吐15例,心律失常4例,STT改变4例,视野缺损2例,巴氏征阳性11例,肺部感染10例,失语8例。
  1.3亚低温治疗方法:首先正确安装仪器管道,并对性能进行检查,患者取平卧或侧卧位,将冰毯平整的铺在床单底下,擦干腋窝,将探头放置并固定,冰帽置于患者头部,注意保护耳廓,防止冻伤。机温设置在4℃~10℃,帽子摆放病床时,帽口应略低于帽顶部,以便排水,空气湿度大时,易形成冷凝水,应注意及时更换枕头布套。一般治疗5d~10d,在治疗过程中,应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将体温控制于(35℃~36℃)±(0.3℃~0.5℃)为宜。
  1.4护理
  1.41临床监测
  1.4.1.1意识:在护理过程中一定要严密观察意识情况,做言语、疼痛的刺激,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检查来判断意识障碍程度,区分是否嗜睡、昏睡、浅昏迷、深昏迷,按照GCS评分标准,全面正确评估患者情况,该组患者GCS 5分~7分4例,8分~11分8例,其中3例患者入院后第2天GCS评分下降2分,提示病情加重,复查CT,2例脑出血出血量加大,1例蛛网膜下腔再出血,经抢救无效死亡。
  1.4.1.2瞳孔密切观察患者瞳孔大小、形态、位置,有无不对称,对光反射是否存在,本组4例患者入院第2-5天瞳孔出现不等大,昏迷加深,及时通知医生,复查头颅CT,显示血肿增大,遵医嘱加大脱水剂用量后瞳孔恢复正常。
  1.4.1.3肢体活动:了解肢体瘫痪范围及程度,观察有无抽搐及不自主运动,共济失调等,并根据患者瘫痪程度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注重肢体功能位的摆放,有抽搐者采用牙垫、开口器防止舌咬伤,抽搐不自主活动较多者,加约束带防止坠床。
  1.4.2生命体征监测 给予24H心电监测,每小时记录一次。。患者体温>36℃说明亚低温治疗效果差;<33℃容易发生循环和呼吸衰竭;<28℃容易发生心室纤颤。降温速度控制在(1~1.5)℃/h,复温采取自然复温,过快复温可导致反跳性高热,速度控制在0.1℃/h左右为宜。可给予温水袋或加盖被子协助复温。
  一般将体温控制于(35 ℃~36 ℃)±(0.3 ℃~0.5 ℃),连续观察3 d及时通知医生停用亚低温治疗。
  1.4.3消化道护理
  亚低温治疗会导致凝血功能紊乱,发生应激性消化道出血。尽早留置胃管,观察胃液颜色、性质及pH值变化等。尽早给予鼻饲,多次小剂量定時给予营养液和混合奶启动胃肠功能,减轻胃功能紊乱,增加病人抵抗力。
  1.4.4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以免窒息,预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我们对昏迷患者采取翻、拍、吸的方法,即翻身侧卧每2 h一次,拍背使深部痰液松动,当患者咳嗽或在床边听到气管处有呼噜声时要及时吸痰,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鼻饲患者喂食时动作要轻,慢,稳,可抬高床头30°,以免鼻饲返流引起误吸,对清醒患者吞咽无困难时可考虑拔除胃管。
  1.4.5加强基础护理,防治并发症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天紫外线照射消毒3次,消毒液拖地3次。建立翻身卡制度,2h翻身叩背1次,并注意观察皮肤情况。翻身时以及翻身后要注意使病人颈部处于中线位,以维持静脉回流,降低颅内压。做好患者泌尿、皮肤、口腔、会阴的护理,防止肺部和泌尿系感染,防止深静脉血栓和压疮发生。做好口腔护理;昏迷患者留置导尿,观察小便的颜色和量,定期做留置导尿护理。
  2.讨论
  一般而言,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普遍存在体温升高。本组20例18例发热占85%,6例在6h内出现发烧,体温38 ℃以上,8例在24 h以后发热(6例为肺部感染),本组死亡3例,体温均达40 ℃以上,其中2例脑出血发病第2天昏迷加深,GCS评分3分,复查头颅CT出血灶加大,证实了脑卒中后发热与残疾率和病死率明显增高有关,应采取措施。治疗脑卒中后发热以预防卒中进展,然而我院临床使用的药物降温方法大多降温效果不明显,而亚低温治疗有较肯定的治疗效果,有效率占87.5%。研究发现脑温下降2℃~3℃(亚低温)对出血性脑损伤有保护作用,且无深低温所致的各种并发症,亚低温保护作用明显,副反应轻微,其机制主要是降低细胞代谢率、减少耗氧量、参与能量代谢、减少脑细胞乳酸堆积、抑制有害物质释放、保护血脑屏障、减轻脑水肿、减少脑细胞蛋白破坏、促进细胞结构和功能修复等。综上所述,低温治疗仪对急性出血性卒中具有较肯定的治疗效果,在护理上细致、得当,并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准确处理,可有效地提高患者存活率,减轻致残率,降低死亡率,而且安全并发症少,且操作方法简单,有一定的推广利用价值。亚低温治疗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医生和患者信赖的治疗手段。
  参考文献:
  【1】吕华气道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2):238.
  【2】陈相娟 亚低温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护理.全科护理,2009,7(12):3226.
  研究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在脊柱结核患者麻醉苏醒期的疗效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纳美芬注射液不同静脉给药方式对急性酒精中毒昏迷患者疗效的比较研究。方法:将我院急诊科2011年1月~2014年7月收治的210例急性酒精中毒昏迷患者随机分三为三组,均给予急性酒精中毒常规治疗和护理,在此基础上A组给予纳美芬注射液静脉推注,B组给予纳美芬注射液静脉滴注,C组给予纳美芬注射液静脉滴注加推注,观察比较三组之间的疗效。结果:A组和C组有效率无明显差异;A组、C组有效率明显高于B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手术围术期护理的方法。方法:总结我院108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采用統计软件SPSS11.0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应依据病情动态调整护理计划,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结果:全组108例患儿除7例死亡外,101例术后康复出院后随访4-16月,术前心功能较差者术后均有明显改善。统计学分析(四格表精确概率法)具有显著统计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凶险性前置胎盘行改良B-lynch缝合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的效果。方法: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于我院收治的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64例,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行常规治疗,研究组32例行改良B-lynch缝合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比较两组术中、术后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各项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治疗总有效90.63%显著高于对照组68.75%,具统计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小肠间质瘤的临床特点以减少误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以反复消化道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小肠间质瘤病例资料。结果 本例患者因反复消化道出血多次入院,行胃镜、肠镜包括胶囊内镜未见明显异常,动态CT复查中发现小肠肿物,后转普外科行小肠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为小肠间质瘤。结论 小肠间质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对有反复消化道出血原因不明者,应考虑到小肠肿瘤可能,需结合多种检查来明确诊断。  关键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诊断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98例患者均行philips Brilliance64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并将所有采集数据在Brilliance Workspace工作站进行冠状、矢状、斜状和表面覆盖成像(SSD)、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投影法(MPR)、曲面重建(CPR)及仿真内窥镜(CTVE)重建。结果:98例主动脉夹层中98例患者均能清楚的显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饮食疗法在高原地区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来我院诊治的38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实验组采用饮食疗法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94.7%护理效果较好,高于对照组(68.4%);实验组89.5%对我院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12.8±6.7天)后出院,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前空腹血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討循证护理在小儿口足手病合并脑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7月在我院接受口足手病合并脑炎治疗的患儿114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7例患儿。观察组患儿给予循证护理服务,对照组患儿运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有效率以及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家属满意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期刊
摘要:目的:探討血浆CRP、PCT、D-二聚体及STREM-1测定在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的意义。方法:对2012年3月~2014年6月期间随机选取我社区80例单纯获CAP患儿血浆进行研究,检测血浆CRP、PCT、D-二聚体及STREM-1水平,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CAP患者CRP、PCT、D-二聚体及STREM-1水平比健康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且PSI分级级别越高,血浆CRP、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COPD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和仅由COPD所导致的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COPD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15例作为实验组,仅由COPD所导致的Ⅱ型呼吸衰竭患者15例组成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均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PaO2、PaCO2、SaO2变化情况以及心率和呼吸频率等临床症状。结果:治疗后试验组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消肿止痛汤坐浴熏洗治疗混合痔术后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3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纽212例和治疗组218例,治疗组为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痔科洗剂熏洗坐浴,对照组为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观察两组术后水肿缓解程度。结果:治疗组在总有效率上优于对照组。结论: 消肿止痛汤坐浴熏洗是中医临床治疗混合痔术后水肿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  关键词:消肿止痛汤;坐浴熏洗;混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