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j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在一线工作近二十年的地理教师,我这几年确有感受,因为这几年,随着高考新理念的出现,高考模式越来越侧重于学生能力的考查。面对新的高考模式,地理教师必须改变原来的授课模式。怎样应对高考,这是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思来想去,参考各种资料,我们的改变应在平时,我们的主阵地就是课堂。这就要求我们改变教学模式,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自学能力。这样既有利于学生面对目前的高考,又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不断提高地理素养。
  怎样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自学能力?
  一、把时间还给学生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把时间还给学生,因为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教师的教,最终要通过学生转化和吸收,变成自己的,学生才会灵活地应用。学生像温室的花儿,园丁浇水、施肥是必要的,其目的是让自己主动地吸取。满堂灌,就像给花儿一味地浇水、施肥,容易使泥土板结,花儿吸收功能就低下。
  二、阅读课文方法
  把时间还给学生后,老师应该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在课堂上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教学任务,鼓励学生阅读课文、阅读文字。我采取三种方式:咀嚼式阅读、探究式阅读和发现式阅读。
  1.咀嚼式阅读
  地理学中的概念、规律和原理,我让学生采取咀嚼式阅读。在阅读时,把概念、规律和原理分为几层,对每一层,使学生反复思考该层的含义,然后综合,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概念、规律和原理。针对难以理解的内容,我也是分几层进行细细的讲解,然后综合出一个完整的概念、原理和规律,因为每个概念、规律和原理都是几代地理专家精心归纳、综合出来的,所以应让学生细心地品味、思考其中的含义。
  例如,在学习《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时,出现了两个概念: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我让学生采取咀嚼式阅读,人口迁移的概念分成几层含义,每一层含义是什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反复品味。在提问时,学生基本上能回答分为三层:其一是人口在地区之间迁入或迁出,其二是发生居住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其三是落脚在人口移动。我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回答每层的含义,而学生基本上都能回答第一层人口在地区间的移动,第二层一些学生也能回答出:居住地的改变并且是长期的或永久的。而居住地的改变是什么含义,又通过什么来体现,大部分学生茫然。这时,我再让学生阅读人口流动的概念,并提示学生这两个概念的区别,人口流动通常指因工作、学习、旅游、探亲等原因临时或短期离开原居住地外出活动而变更户籍的人口移动现象。我就提示:除了人口移动的时间的差别外,还有什么差别,学生明白,人口流动的概念中没有居住地改变,没有户籍的变更,这就明白了人口迁移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户籍的变更。通过这种咀嚼式的阅读,学生既明白人口迁移的概念,又明白人口流动的概念。学生感悟了概念,在以后各种练习中,就能灵活应用。
  2.探究式阅读
  在阅读课文时,教师不仅应使学生掌握课本所给定的知识,而且应让学生通过发散思维,联想其他的相关的知识。例如在学习《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时,有水稻种植业地域类型,我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课本上的知识,如水稻种植业的分布,水稻种植业的影响因素,水稻种植业的特点,而且要求学生通过发散思维,知道水稻种植业产生的影响和如何提高水稻种植业单位面积的产量。
  3.发现式阅读
  所谓发现式阅读,就是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寻找相应的知识点。只要细心地阅读,并在老师的提示下,相应的知识点是比较容易找到的。例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中城市化的特点,课本用黑体字表述出来,它的特点:(1)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2)大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大城市带出现;(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差距加大。
  三、地图的阅读
  在地理课上,教师不仅应要求学生对课本中文字进行阅读,而且应要求对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地图进行阅读。在高中阶段,我们常见的地图有专题地图和普通地图,应以具体实例来加以说明,以指导学生阅读。
  
  
  
  
  
  
  
  
  
  图1
  参照图1,让学生读图,教师指导:首先明确纵坐标和横坐标,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有两个,左纵轴表示气温的大小,右纵轴表示降水量的多少。图中有两个随时间变化量:一个是气温变化曲线,另一个是降水柱状图,气温变化量对应值在左纵轴找,每月的降水量对应值在右纵轴找。气温变化曲线关注的是气温的最高值和最小值,并且知道它们出现的月份;降水量柱状图关注的是年降水量和季节的分配。然后,对应着气候特点,就可知道其实是什么气候类型。
  
  
  
  
  
  
  
  
  
  
  
  图2
  再如区域地图参照图2,首先明确该区域的位置,根据图中的地名(昆明、西昌、重庆等),是我国西南地区。再根据图例和我们记住的地图图例,明确区域内地理事物,有大量的煤和铁矿石,并且找准其位置,如攀枝花的铁矿石、六盘水的煤等,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进而知道在工业上的联系。学生知道读图的方法,就比较容易读图,遇到地图就不会害怕,渐渐地就会读图,培养读图能力。
  地理知识阅读是应该讲究方法的,是不能掌握课本的要义的。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老师应将比较好的方法介绍给学生,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如咀嚼式阅读、探究式阅读、发现式阅读,以及读专题地图的方法、读普通地图的方法。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这是行之有效的,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不断提高学生的地理能力。
其他文献
一  时事教育是思想政治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时事课对学生进行时事政策教育是一条不可或缺的途径。但是,我在教学中有这样的体会:如果能在日常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贯穿时事政治教学,将时事教育寓于思想政治课教学,或者能在活动、课余时间进行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这不是时事政策教育更为科学的途径吗?  1.当前教育改革方向是素质教育,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灵活地渗透时事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在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教育理念,一语道出了教育教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在各种情景中都能适应的教条,而是处于不断的发展中,并在不同的情景中需要被重新建构。这一建构过程也是真实生活的应用过程。目前,初中思品新教材就是在这种新理念的指导下,以生活为主题,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所设计编排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重视教材的范例价值的同时,还要结合学
第二期整党已经全面铺开,发展的势头很好。 第二期整党是在第一期整党取得显著成绩的基础上进行的,有许多成功烃验可资借鉴。在一期整党进行的期间,二期整党的单位已普遍组
和谐,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理想追求。实现和谐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旋律,更是新课程改革中所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那么怎样努力让历史课堂成为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殿堂,使受教育者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得到全面发展。  一、培育融洽、愉悦的氛围,为和谐发展奠定基础  “亲其师,信其道”,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更是实现和谐发展的基础。历史课堂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进而使学生学会辩证地观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在现代高中教育中,由于地理教学侧重于解决地理事物的规律及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倡导通过探究地理规律的形成原因来为人类提供对策服务,因此学好高中地理已成为完善和提高学生的自身学习素质的重要手段。但受区域教育资源和教学条件的限制,目前部分地方,特别是农村高中的地理教学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究其原因,我认为除了学生的主观因素以外,一些学校以
相关数据显示,2014年的问题网贷平台多达275家,占比高达17.5%,这些平台累计导致投资者损失约60亿元P2P网贷这一两年发展到近乎疯狂的地步。截至2014年底,全国正常运行的P2P平
目的: 探讨内蒙古地区痔疮患者与正常人的饮食结构特点,为本地区痔疮防治工作提供科学数据。 方法: 通过调查肛肠科门诊就诊的痔疮患者的饮食结构特点,分析饮食习惯与运
摘 要: 地理新课程标准最基本的理念是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本文主要阐述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新课程理念,构建“生活化”地理课堂,让生活走进地理教学,用地理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关键词: 地理教学 回归生活 生活化    地理学是研究人类生活的地理环境及人类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可以说地理学科原本就根植于生活,是由“生活世界”提炼而成的
《直播台湾》开辟了两岸媒体合作的新篇章,也是在两岸新局面下创新涉台报道的一次成功尝试。《直播台湾》受到海内外各界关注,短短20天内,央视网、人民网、中国台湾网等网站
摘 要: 初中物理第一课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开始, 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关系到以后对物理的学习, 本文通过小学科学和初中物理的比较,以及物理现象和物理实验的关系,探究如何使学生了解物理学研究的对象和学习物理的方法,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关键词: 物理第一课 学习物理的兴趣 学习物理的方法    所谓“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物理的第一节课是非常重要的。这节课开得好,可以引起学生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