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0后”太自我,怎么管?
随着“80后”渐渐成为这个社会的主流,经理人们不得不迎战一个新主题:如何管理“80后”员工。
事实上,仅就“80后”的“个人主义”这一点,主管就已经伤透了脑筋,其过分自我使得主管们陷入了管理难、合作难、沟通难、共识难的困境。
面对“可以引导,但无法改变”的“80后”,主管们又该如何管理他们呢?
对很多部门主管来说,繁忙的日常工作之外,还要考虑如何去管理“80后”,着实增添了很多麻烦——似乎远不如找“同类”更有效率。
对于出生于1970年代初的我来说,起初根本没拿“80后”当回事。因为一直觉得我自己还年轻着呢,怎么可能有代沟呢,何况“80后”看上去又普遍地早熟。但事实是,当我很高兴地带领我们部门的员工迎来了几个“80后”的新鲜血液后,他们强烈的自我感的确给我当头一棒!究竟是我已经“中年”了,还是他们太“少年”?
活跃又自我的男孩
对新鲜血液的第一次尝试,是招收了三个男孩。先进公司来做实习生,原本初步定实习时间是一个月。
起初的效果非常良好。有了几个年轻新人的加入,大家午餐时间的闲聊都更新了主题:如今最当红的歌星、最流行的装扮,以及其他各种最新资讯源源不断地涌来。一些年长的同事回家和孩子聊天,都有了可卖弄的谈资,办公室的气氛顿时改变了,空气似乎都清新了,每个人都仿佛年轻了几岁。作为部门主管,我特别高兴。
最令人高兴的还是几个“80后”充满新主意的脑袋。部门会议上,每次他们都能提出与众不同的建议,尽管有些并不具备可操作性,但常常给其他人带来火花。而对于IT和金融,他们显然比我们更加熟悉,甚至有时可以充当一下网管或理财顾问。
不过,正当我沉浸在新气象中,四处向别的部门夸耀我的新人才时,新人们让我大大地张了一次嘴巴。
那是月底,到了业务总结和下月规划的时间,整个部门都忙得不可开交。本来我还庆幸多亏有三个实习生,可以分担一点琐碎的简单工作,于是派他们几个人整理资料。因为第二天就要用,我还特意嘱咐他们快点干。
但没想到,到了下午四点多,三个人突然集体消失了。我简直心急如焚,赶快给他们打电话,得到的回答是:“我们晚上有同学聚会呢,老大,我们都不想错过。”
我几乎晕倒。
最后这事不得不动用公司人力资源部的力量,紧急找了几个兼职人员连夜帮忙,才算解决了。尽管这三个“80后”的青春气息逼人,但我再也不想看见他们了。
脆弱又自主的小女生
这件事过去几个月后,到了应届毕业生大规模找工作的时间,公司也有不少部门缺人手,集体安排了招聘,其中也包括我的部门。尽管因为之前的事件,我在心理上对“80后”多少有点疙瘩,但考虑到成本、时间等因素,还是同意了公司的安排。毕竟,“80后”也有着鲜明的优点,而且我也检讨自己,之前那三个学生,毕竟只是来实习,而且可能我在管理上对他们过于宽松,才导致了后面的问题。
这一次因为吸取了上次的教训,我挑选起来格外认真。在人力资源部提供的几个人选中,我最终挑了一个看上去稍微稳重一点儿的女孩。对于她的到来,同事们也都很欢迎,大哥大姐们对她也多为关照。
女孩似乎不是特别泼辣能干,但加盟一两个月里,表现也算不错。
但过了没几天,大家都在工作呢,一个去别的部门送资料的同事就慌慌张张地跑过来找我,说那个女孩正在我们部门外的走廊上哭呢,而且是放声大哭。我找了个女同事一起过去,看到她正蹲在楼道里,眼泪纷飞。而这个位置正是各个部门之间交叉的空地,经常有找其他部门办事的同事经过。
我很小心地问了她几句,惟恐是因为我们的态度不好,让她受了委屈,但她说:“与工作无关。”其他都不愿意多说了。面面相觑几秒钟后,我们只能作罢。
因为一直不清楚这次“大哭事件”的原因,从此,我对这个女孩只好格外小心翼翼。在和她说话之前,我总是要先调整好面部肌肉的状态,表达也要尽可能地委婉,一切都是为避免把这位脆弱的妹妹惹哭,真是挺累人的。
本以为这样总可以了吧,后面让人惊讶的事情越来越多。
部门在工作时间内组织郊游,顺带研讨业务,为的是大家在轻松的环境下开拓思路。就要到集合时间了,突然接到女孩的电话:“能带‘家属’吗?”“因为不是单纯去玩,所以这次不能带,以后出去玩的时候可以。”我耐心地向她解释。“可是我已经带我男朋友来了,就要到了。”
我无语了。
对于我们这种竞争非常激烈的行业,加班加点也是常有的事。可这个看上去很文静的女孩又给我来了个下马威。
那是一个周五下午,我一再叮嘱她急需一份文稿要她写。并且由于天气热,为了照顾她,我让她周六在家里写,然后再发邮件给我就可以,省得再往公司跑。我正在为自己的人性化管理和体贴小得意了一下,结果一查邮箱:没有邮件。打电话问她,结果她倒是很平静地说:“我和男朋友吵架了,没心情写,明天再给你吧。”居然连一点愧疚之意都没有。
这个女孩最终是自己选择了辞职,我简直如释重负。
一直到现在,我都没再敢招收“80后”。这些有条件享尽了父母关爱,接受了良好教育,脑筋灵活,眼界更开阔的年轻人,本应是多么令人喜爱的一代。然而,他们的自我意识之强烈实在出乎我的意料。
他们无疑是“以我为主”了,少了负重感,过得更快乐。但对于我来说,繁忙的日常工作之外,还要考虑如何去管理他们,着实增添了很多麻烦——远不如找“同类”更有效率些。
责任编辑:晓庄
随着“80后”渐渐成为这个社会的主流,经理人们不得不迎战一个新主题:如何管理“80后”员工。
事实上,仅就“80后”的“个人主义”这一点,主管就已经伤透了脑筋,其过分自我使得主管们陷入了管理难、合作难、沟通难、共识难的困境。
面对“可以引导,但无法改变”的“80后”,主管们又该如何管理他们呢?
对很多部门主管来说,繁忙的日常工作之外,还要考虑如何去管理“80后”,着实增添了很多麻烦——似乎远不如找“同类”更有效率。
对于出生于1970年代初的我来说,起初根本没拿“80后”当回事。因为一直觉得我自己还年轻着呢,怎么可能有代沟呢,何况“80后”看上去又普遍地早熟。但事实是,当我很高兴地带领我们部门的员工迎来了几个“80后”的新鲜血液后,他们强烈的自我感的确给我当头一棒!究竟是我已经“中年”了,还是他们太“少年”?
活跃又自我的男孩
对新鲜血液的第一次尝试,是招收了三个男孩。先进公司来做实习生,原本初步定实习时间是一个月。
起初的效果非常良好。有了几个年轻新人的加入,大家午餐时间的闲聊都更新了主题:如今最当红的歌星、最流行的装扮,以及其他各种最新资讯源源不断地涌来。一些年长的同事回家和孩子聊天,都有了可卖弄的谈资,办公室的气氛顿时改变了,空气似乎都清新了,每个人都仿佛年轻了几岁。作为部门主管,我特别高兴。
最令人高兴的还是几个“80后”充满新主意的脑袋。部门会议上,每次他们都能提出与众不同的建议,尽管有些并不具备可操作性,但常常给其他人带来火花。而对于IT和金融,他们显然比我们更加熟悉,甚至有时可以充当一下网管或理财顾问。
不过,正当我沉浸在新气象中,四处向别的部门夸耀我的新人才时,新人们让我大大地张了一次嘴巴。
那是月底,到了业务总结和下月规划的时间,整个部门都忙得不可开交。本来我还庆幸多亏有三个实习生,可以分担一点琐碎的简单工作,于是派他们几个人整理资料。因为第二天就要用,我还特意嘱咐他们快点干。
但没想到,到了下午四点多,三个人突然集体消失了。我简直心急如焚,赶快给他们打电话,得到的回答是:“我们晚上有同学聚会呢,老大,我们都不想错过。”
我几乎晕倒。
最后这事不得不动用公司人力资源部的力量,紧急找了几个兼职人员连夜帮忙,才算解决了。尽管这三个“80后”的青春气息逼人,但我再也不想看见他们了。
脆弱又自主的小女生
这件事过去几个月后,到了应届毕业生大规模找工作的时间,公司也有不少部门缺人手,集体安排了招聘,其中也包括我的部门。尽管因为之前的事件,我在心理上对“80后”多少有点疙瘩,但考虑到成本、时间等因素,还是同意了公司的安排。毕竟,“80后”也有着鲜明的优点,而且我也检讨自己,之前那三个学生,毕竟只是来实习,而且可能我在管理上对他们过于宽松,才导致了后面的问题。
这一次因为吸取了上次的教训,我挑选起来格外认真。在人力资源部提供的几个人选中,我最终挑了一个看上去稍微稳重一点儿的女孩。对于她的到来,同事们也都很欢迎,大哥大姐们对她也多为关照。
女孩似乎不是特别泼辣能干,但加盟一两个月里,表现也算不错。
但过了没几天,大家都在工作呢,一个去别的部门送资料的同事就慌慌张张地跑过来找我,说那个女孩正在我们部门外的走廊上哭呢,而且是放声大哭。我找了个女同事一起过去,看到她正蹲在楼道里,眼泪纷飞。而这个位置正是各个部门之间交叉的空地,经常有找其他部门办事的同事经过。
我很小心地问了她几句,惟恐是因为我们的态度不好,让她受了委屈,但她说:“与工作无关。”其他都不愿意多说了。面面相觑几秒钟后,我们只能作罢。
因为一直不清楚这次“大哭事件”的原因,从此,我对这个女孩只好格外小心翼翼。在和她说话之前,我总是要先调整好面部肌肉的状态,表达也要尽可能地委婉,一切都是为避免把这位脆弱的妹妹惹哭,真是挺累人的。
本以为这样总可以了吧,后面让人惊讶的事情越来越多。
部门在工作时间内组织郊游,顺带研讨业务,为的是大家在轻松的环境下开拓思路。就要到集合时间了,突然接到女孩的电话:“能带‘家属’吗?”“因为不是单纯去玩,所以这次不能带,以后出去玩的时候可以。”我耐心地向她解释。“可是我已经带我男朋友来了,就要到了。”
我无语了。
对于我们这种竞争非常激烈的行业,加班加点也是常有的事。可这个看上去很文静的女孩又给我来了个下马威。
那是一个周五下午,我一再叮嘱她急需一份文稿要她写。并且由于天气热,为了照顾她,我让她周六在家里写,然后再发邮件给我就可以,省得再往公司跑。我正在为自己的人性化管理和体贴小得意了一下,结果一查邮箱:没有邮件。打电话问她,结果她倒是很平静地说:“我和男朋友吵架了,没心情写,明天再给你吧。”居然连一点愧疚之意都没有。
这个女孩最终是自己选择了辞职,我简直如释重负。
一直到现在,我都没再敢招收“80后”。这些有条件享尽了父母关爱,接受了良好教育,脑筋灵活,眼界更开阔的年轻人,本应是多么令人喜爱的一代。然而,他们的自我意识之强烈实在出乎我的意料。
他们无疑是“以我为主”了,少了负重感,过得更快乐。但对于我来说,繁忙的日常工作之外,还要考虑如何去管理他们,着实增添了很多麻烦——远不如找“同类”更有效率些。
责任编辑:晓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