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相关因素的观察及护理

来源 :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shi95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针对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早晚与结扎方法、气候因素、脐带本身粗细及护理方法相关;针对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持脐带干燥,防止脐炎的发生,从而达到脐带早脱落的目的。
  关键词:脐带脱落;相关因素;护理
  脐带是连接胎儿与胎盘的带状器官,一端连与胎儿腹壁脐轮,另一端附着与胎盘胎儿面;新生儿出生后进行断脐,被扎住的脐带残留部分形成缺血性坏死、液化、干枯脱落。脐带断面中央有一条管腔较大,管壁较薄的脐静脉,两侧有两条官腔较小,管壁较厚的脐动脉,血管周围为含水量丰富来自胚外中胚层的胚胎结缔组织,称为华通胶,有保护脐血管的作用。正常情况下,残留的脐带于1周左右脱落,新生儿体内的脐血管要经过3~4周才能完全闭合,因此脐部是一个感染途径[1]。脐带延迟脱落为新生儿的脐部感染埋下隐患。脐炎的发生,影响脐部愈合。本人随访200例新生儿,发现脐带脱落早晚与下列因素有关。
  1 资料与结扎方法
  1.1 资料
  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其中200例进行随访,所选对象均为足月新生儿,体重在2800g—4500g,平均体重3600g,产妇年龄为18—42岁,平均年龄32岁。
  1.2 结扎方法
  气门芯联合棉线脐带结扎 胎儿娩出后,先用止血钳在离脐轮15~20cm处夹住脐带,然后在两止血钳中间断脐,后用气门芯套与血管钳上使其滑于距脐轮 0.5cm处,把气门芯的尾线剪断,用纱布挤出断端残留血液,再用消毒棉线在气门芯套圈上0.5cm处结扎,必须扎紧,防止脐带出血,又避免用力过猛造成脐带断裂[2];在第二道结扎外0.5cm处剪断脐带,再次挤出残余血液,用20%高锰酸钾消毒创面,待脐带断面干后,用一次性护脐带包扎。好处:扎得更紧干燥快易脱落。
  2 结果
  200例新生儿中7日内脐带脱落者为186例占93%,14例脐带脱落超过7天。
  3 相关因素
  1气候
  经随访发现夏季脐带脱落较晚,一般为8—10天,甚至更长;而冬季脐带脱落较早,一般为5—7天。原因:夏季雨多,空气相对潮湿,相应脐带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不易干燥,故脱落相对慢;而冬季天气相对干燥,脐带干燥快,所以脱落早。处理:脐带包扎24h后取下脐绷带,每天用碘伏消毒一次,夏季用干燥的无菌纱布遮盖,减少脐带吸收外界空气中的水分;冬季尽可能多暴露脐带,使其早释放水分,早干燥、早脱落。
  2 脐带本身粗细
  脐带粗细不同,胎儿体重及其循环血量的不用,细的脐带干燥快故脱落早;相对粗的脐带干燥慢故脱落晚。一些病理情况下,多数原因导致脐带水肿,其华通胶内的含水量更丰富,故干燥慢脱落也晚。
  3 结扎部位
  最好的结扎部位如前述。但实际操作个别人员不按操作标准,有的在近脐轮处(低于0.5cm)结扎。尤其是气门芯者,因其紧贴脐轮处皮肤,与皮肤摩擦,形成不良刺激,易使皮肤红肿渗出,更不利于脐部干燥;有的在距脐轮(大于0.5cm)处结扎时,干燥的时间也相对较长,故脱落的慢。因此结扎部位要准确。
  4 护理措施
  新生儿洗澡时要贴脐带贴防止脐带进水,脐带贴由具有止血、消炎、抗菌生物相容性及促进伤口愈合作用的甲壳质医用无纺布制成,还用具有解毒、止痛、抗菌、收敛等作用的中药按一定比例配置,装入高压消毒的纱袋中,使其具有脱水、干燥、收缩作用,抑制细菌生长繁殖达10~24h,发挥减少感染、提前脱脐功效[2-3]。洗澡后用浴巾擦干后取下脐带贴,用碘伏消毒脐带使其干燥,局部不可消毒过于频繁,从而使脐带潮湿,不利于干燥脱落。本人曾随访过一新生儿,脐带仅连着一根脐血管,竟达20多天不脱落,问其如何护理脐带时,其家长说每日用烯络合碘消毒两次。经向其讲明原因。局部用碘伏消毒干后,再用95%的酒精消毒,每天一次以保持局部干燥,结果2天后脐带干燥断开脱落。正确的护理方法:断脐后24h内用脐护包来包扎脐带,24h后取下使其干燥,每日用碘伏消毒一次,根据条件洗澡后随时消毒;根据气候,夏季2~3天消毒一次,并用无菌纱布遮盖,冬季,可隔日消毒一次并暴露脐部。消毒时用棉签沾碘伏擦脐轮部,如华通胶已液化只剩脐血管未断时,先用棉签蘸碘伏消毒液擦去粘性渗液,然后围绕其血管處再用9 5%的酒精消毒,使脐窝处局部皮肤干燥,减少渗出,直到脐带完全脱落后再消毒。
  4结论
  WHO关于脐带护理方式的临床指导原则是“自然干燥法”法,在脐帯本身因素既定的条件下,要掌握正确地结扎方法,准确的结扎部位,又要根据气候季节,给予正确的护理方法,促使脐带干燥,才是脐带脱落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39.
  [2]张建平,王绍荣.新生儿甲壳质脐带包临床应用的研究[J].现代护理,2007,13(22):2084-2085
  [3]刘素群,周红英,王静,黄连、艾叶、炉甘石对新生儿脐部的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2005,14(9):2600-2601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观察脑电图(EEG)和经颅多普勒(TCD)检查血管性头痛的作用。方法:回顾性总结血管性头痛的240例的脑电图(EEG)和经颅多普勒(TCD)检查结果。结果:脑电图对血管性头痛疾病有一定诊断价值,而经颅多普勒超声直接反映脑血管功能状态。结论:脑电图(EEG)合经颅多普勒(TCD)检查是目前临床诊断血管性头痛病的最佳方法。  关键词:脑电图;经颅多普勒;血管性头痛  脑电图(1)是通过脑电
期刊
摘要:神经内科疾病以脑血疾病多,脑血管病患者病情较重,意识存在障碍,容易发生病情危重及并发症,护理工作中,易引起护患纠纷,存在护理安全隐患。  关键词:神经内科;纠纷;护患;对策  1.护理过程中护患纠纷分析  1.1护理方面  1.1.1 服务意识方面:神经内科卧床患者多,护理人员对患者态度冷漠、粗硬、言行不慎等易引起不满。  1.1.2 对护理书写方面:护理记录不详细,护士往往为患者做了大量的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微量注射泵在消化内科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护理对策。方法 针对使用微量泵注射中存在的问题,制定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比较措施执行前后的效果。结果 微量泵管理措施在消化科病房执行后,护理风险问题的发生率由6.59%降至2.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消化科护士在应用微量注射泵时严格按照护理流程操作,保证了注射泵的使用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  关键词:微量注射泵;消化科病房;护理对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疏肝颗粒对CCl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CCl4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疏肝颗粒按高、中、低剂量灌胃,连续8周,测定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丙二醛(MDA)的含量,并观察肝脏的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疏肝颗粒中、高剂量组可显著降低小鼠血清AST、ALT含量,与肝损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或P<0.05);肝组织
期刊
摘要:卫生监测、检验工作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重要职能。由于种种原因,当前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测、检验工作存在思想上重视不够、工作缺乏科学的系统化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工作缺位现象等问题。提出应转变观念,重新给检验工作定位;打破行政区域界限,进行科学卫生规划,建立区域性卫生检验中心,对检验人员、仪器等要素进行优化组合;建立和完善卫生监测、检验工作体系;改变经济供给体制,消除卫生监测中的经济动力推
期刊
摘要:阐述社区产后访视对母婴健康的重要意义及社会效益、新生儿访视中常见现象与处理中国论文网 h.com/6/view-4894734.h  关键词:社区;产后访视;新生儿;护士  社区产后访视是医护人员在产妇及新生儿出院后对母婴的健康状况进行回访的一项工作,是母婴应享受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权利,也是社区妇幼保健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1 社区产后访视的重要意义  1.1 对产妇健康的积极影响  产
期刊
摘要: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疾病,血液中生物标志物的测定是反映心肌损伤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危险分层及评估预后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日益深入,已从传统的酶活性检查逐渐过渡到新型的蛋白质质量检查以及核酸分子的研究。现就心肌梗死标志物的研究及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目前全球发病率和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治疗肌性斜颈中麦肯基力学技术联合平衡推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100例肌性斜颈患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予以麦肯基力学技术联合平衡推拿治疗,对照组则以常规推拿手法治疗。疗效评价结合患者症状及体征,并进行对比评价。结果:对照组治愈率为64.0%,实验组治愈率为82.0%。对照组治愈效果明显低于实验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T=4.11,p0.05),
期刊
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简称HD)是由于直肠或结肠远端的肠管持续痉挛,粪便瘀滞在近端结肠,使该肠管肥厚、扩张,是小儿常见的先天性肠道畸形。男女比例约为4:1。本病便秘症状顽固,难以用非手术方法解决,尤其是长段型者,确诊后均应准备手术治疗。手术目的是针对无神经节细胞的痉挛段。1964年Soave设计出直肠黏膜切除、结肠鞘内拖出术,此后经过国内外数代医学专家的不断努
期刊
四川省宣汉县南坝镇中心卫生院 636164  摘要:目的:分析比较腕管综合征在内窥镜视下手术与常规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78例腕管综合征的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内窥镜组和常规手术组,内窥镜组39例40腕,常规手术组39例41腕,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结果:内窥镜组患者治疗后优良率85.00%明显高于常规手术组75.61%,两组比较率差异有统计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