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韩非是战国末期杰出的政治家。他的思想结晶《韩非子》一书,多处引用工艺和设计的例子以说明问题,亦有意无意地建构了具有当时共识的工艺设计思想。沃尔特·格罗皮乌斯是二十世纪现代设计家、设计理论家和设计教育的奠基人。二人虽然是不同时空的一对陌生人,但他们对设计中强调功用性的看法具有出奇的相似之处,似乎跨时空中进行过对话与交流。之所以他们的设计思想有很多相似点,主要因为他们相似社的会背景。
关键词:韩非;沃尔特·格罗皮乌斯;功用性
韩非生年不详,卒于秦始皇十四年(约公元前233年)。韩国没落贵族的后裔,是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作为其思想之结晶《韩非子》一书,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从设计思想认知的角度读韩非的作品,可以发现,他为统治阶级出谋划策和论证自己的政治主题时多处引用工艺和设计的例子来说明问题。他亦有意无意地建构了具有当时共识的工艺设计思想的认知表述体系和结构。
沃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Gropius)1883年5月18日生于柏林,1969年7月15日于美国波斯顿去世。二十世纪最重要的现代设计家、设计理论家和设计教育的奠基人。他所创立的包豪斯,培养了整整一代现代建筑和工艺设计人才,也培养了整整一个时代的现代建筑和工艺设计风格。二人虽然是不同时空的一对陌生人,但他们对设计的一些看法具有出奇的相似之处。之所以这样,因为他们相似社会的背景。
1 相似的社会背景
纵观设计史,每一次新设计思想的孕育,都产生在生产力和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的时候,重要的设计思想也往往源于其他的社会理论。一些著名的设计思想家往往首先是一些社会变革的理论家。二人所生活的社会都处在转型期。韩非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阶段。格罗皮乌斯处在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阶段。在社会转型期间,任何社会都具有相似的社会特点。
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各个诸侯国为了赢得将来地位,每年征战不休,人民水生火热,到处怨声载道,韩非深知,在礼崩乐坏的时代,天下大乱,温柔敦厚的道德说教、虚无缥缈的超世脱俗和纵横捭阖智巧言语,以及墨家为民之疾呼、呐喊等都是徒劳的。要拯救乱世,最为有用的办法是富国强兵。当然绝非纸上谈兵、坐而论道,也不是守株待兔、顺其自然,而是要拼气力、讲功效、出成果的大事情。因此,功利与效用在法家学说中必然占据很重要的位置。这种务实的政治思想表现在工艺造物上自然不在专注外表的装饰,而把精力放在了功用上。
春秋战国时期,经济上处于转型期,封建制度逐渐取代奴隶制度,以地主阶级为代表的新贵族与以奴隶主阶级为代表的旧贵族之间的矛盾斗争越来越激烈,打击代表落后社会生产力的旧贵族,支持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新贵族,是当时社会的发展趋势。韩非代表的是后期奴隶主利益,这个阶级不具有世卿世禄的特权地位。“这些地主作为新兴的阶级,有着进取、实干的精神,但其文化教养较之与受到周代以来长期熏陶的早期奴隶主低的多”。①所以这个阶级在建立与自己相适应的精神文化时。反映到工艺上自然会实际功用看成工艺产物最高目的。
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欧洲大多数国家受到牵连,到处是哀声一片,人民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战后重建家园迫在眉睫。沃尔特·格罗皮乌斯的国家,同样也毫不例外,经济和工业都遭到了严重创伤。战后魏玛政府面临着德国重建的艰难任务,如何把德国从废墟上重建成为欧洲的强国,如何振兴德国的工业和贸易,成为政府部门关切的主要问题。而沃尔特·格罗皮乌斯经济实惠、方便实用的功用性设计提案恰恰是社会所需要的、人民所需要的,他的大胆尝试的途径,得到了政府的支持。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欧洲的社会结构、政治权利分配到新的资产阶级手里,他们从各个方面都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和改革。他们的审美意识也发生很大的变化,传统的一些繁缛的建筑装饰不再去追求,简洁的、实用的建筑形式开始符合他们的口味。沃尔特·格罗皮乌斯代表新生资产阶级,自然不希望采用他们推翻的阶级建筑形式,而希望创造出代表他们自己权利和财富的新建筑形式。所以格罗皮乌斯冲破了传统建筑的法则,开创现代建筑的新形式。
由此可知韩非和格罗皮乌斯所生活的社会环境有极其相似的特点。二人都处在社会变革时期,国家都受到了战争的创伤,快速恢复国家的经济秩序,让人民过上安定的日子是重中之重的事情。所以二位的实用性设计思想不谋而合,都从社会实际和人们切身利益出发。二位大师都代表着新生的统治阶级,当然不希望在臣服于推翻的阶级。一种较新的精神文化是他们的追寻目标。
2 相似的“功用性”设计思想
韩非关于工艺的设计思想是建立在他“功利论”的基础之上的。韩非认为人与人之间是一种赤裸裸的互相利用关系。正如他所说“上古竟道德,中世纪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五蠹》)。这里“气力”不是指别的,就是指“功利”。在韩非看来当今的时代是一个充满利益的竞争时代,每个人都会竭尽所能去争取最大的利益。正如:“故与人成舆,则欲人之富贵;匠人成棺,则欲人之夭死也。非舆人仁而匠人贼也,人不贵,则舆不售;人不死,则棺不买”。(《备内》)崇尚道德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孔子所说的“克己复礼”,在韩非看来什么都不是,如果用孔子的思想来维护国家的统治,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反而会带来很多不利。这种思想反应到工艺上,自然把“功能性”和“实用性”看作是设计产物的最根本东西。“而不能给人带来任何直接的功利满足的审美和艺术就是毫无意义的东西了”。①也就是说如果所造之物只有审美的、艺术的价值,而不具有实际功能性和实用性,那这个物品就没有任何意义。同样德国的格罗皮乌斯认为当今时代已经是新生资产所领导的时代,而超出实用范围的古典主义建筑理论,不在适应这个时代,而实用、简洁强调功能的建筑思想才在符合这个时代。且经历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洗礼,德国的人民生活水深火热,人民需要的是实实在在安居乐业,他们所期盼的住所是具有真真切切的实用性,而外在的精神层面是不会太多去考虑的。可以看出韩非和格罗皮乌斯二人都认为他们各自时代的人们都在踏踏实实的做事,都想以最少的劳动来获得最大的利益,人们也没有太多精力和心情去关注一些没有实际功效的事情。 韩非的崇“功”尚“用”在《问辩》篇、《二柄》篇、《外储说右上》篇、《外储说左上》篇等中很好的体现了出来。在他看来要取得实际功效,一定要办实事,着力于用,“言”不仅要以功用为准,而且要在实践中经受检验,否则就是“妄发之说”。所造之物,对实用的要求才是根本,在漂亮、精美的东西,如果没有实际的用途,就谈不上有什么价值。韩非的眼里真正的巧设计是花费很低的成本,用最少的时间,制造出既实用又耐用的物品,也就是做无用却是技巧高明的木鸢,而不如实在的能拉石致远的车,这才是大巧———真正美的东西。这里的美是实用的、善的、有利于国计民生的。这种“实用性”和“功能性”的工艺设计思想,在德国的沃尔特·格罗佩乌斯身上也得到了相似印证。
沃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Gropius)从小生活在建筑世家,中学毕业以后,就开始了他的建筑学习。在4、5年里,他很快掌握了传统建筑的原则。但他并没有像一些建筑师一样去抄袭和模仿古典主义建筑,他开始遵从科学进步和民主要求,把眼光投响了人民大众,即设计是为人服务。在他看来实用性和功能性的体现才是设计真谛,而不是为了美化产品。格罗皮乌斯真正打破了19世纪以来传统建筑原则的束缚,进一步明确了设计的本质,这和韩非的说法很相似即最大体现实用性和功能性才是最美的产品。格罗皮乌斯早期在建立理想设计学院时写的备忘录中,他提出让艺术家接受新的教育体系,改变一些艺术家以前的陈旧观念,他让艺术家在接触大机器的生产过程当中,探索新的表现形式。这里新的表现方式,主要指的是实用、功能性的朴素设计风格,替代以前繁缛装饰。一个容器,一把椅子,一座房子,探索其本质,应该按照功能行事,经久耐用、价钱便宜。
3 结语
韩非和格罗皮乌斯二位的功用性的设计思想,在设计产品上,主张实用、简朴,强调设计产品的实用性,贬低其“奢逸装饰”。也就是说花费很少的材料,制造出最大的实用品。正如韩非所说:他认为“衣足以犯(胜)寒,食足以充虚(饥)就够了”(《解老篇》)。同样韩沃尔特·格罗皮乌斯说到“历史表明,美的观念随着思想和技术的进步而改变。谁要是发明了‘永恒的美’,他就一定会陷入模仿因袭和停止不前。”格罗皮乌斯斯认为现在的美的观念应该是体现功能美的时代,传统的繁琐的装饰美已经不适应这个时代了。二位大师都不约而同的达成了一致,即设计真正的美是设计产物最直接体现出的功能美。
注释:①李泽厚.刘纲纪《中国美学史》(先秦两汉编)[M].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37,371。
作者简介:王伟(1981—),男,甘肃庆阳人,陇东学院美术学院讲师,西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艺术设计史论研究。
关键词:韩非;沃尔特·格罗皮乌斯;功用性
韩非生年不详,卒于秦始皇十四年(约公元前233年)。韩国没落贵族的后裔,是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作为其思想之结晶《韩非子》一书,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从设计思想认知的角度读韩非的作品,可以发现,他为统治阶级出谋划策和论证自己的政治主题时多处引用工艺和设计的例子来说明问题。他亦有意无意地建构了具有当时共识的工艺设计思想的认知表述体系和结构。
沃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Gropius)1883年5月18日生于柏林,1969年7月15日于美国波斯顿去世。二十世纪最重要的现代设计家、设计理论家和设计教育的奠基人。他所创立的包豪斯,培养了整整一代现代建筑和工艺设计人才,也培养了整整一个时代的现代建筑和工艺设计风格。二人虽然是不同时空的一对陌生人,但他们对设计的一些看法具有出奇的相似之处。之所以这样,因为他们相似社会的背景。
1 相似的社会背景
纵观设计史,每一次新设计思想的孕育,都产生在生产力和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的时候,重要的设计思想也往往源于其他的社会理论。一些著名的设计思想家往往首先是一些社会变革的理论家。二人所生活的社会都处在转型期。韩非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阶段。格罗皮乌斯处在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阶段。在社会转型期间,任何社会都具有相似的社会特点。
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各个诸侯国为了赢得将来地位,每年征战不休,人民水生火热,到处怨声载道,韩非深知,在礼崩乐坏的时代,天下大乱,温柔敦厚的道德说教、虚无缥缈的超世脱俗和纵横捭阖智巧言语,以及墨家为民之疾呼、呐喊等都是徒劳的。要拯救乱世,最为有用的办法是富国强兵。当然绝非纸上谈兵、坐而论道,也不是守株待兔、顺其自然,而是要拼气力、讲功效、出成果的大事情。因此,功利与效用在法家学说中必然占据很重要的位置。这种务实的政治思想表现在工艺造物上自然不在专注外表的装饰,而把精力放在了功用上。
春秋战国时期,经济上处于转型期,封建制度逐渐取代奴隶制度,以地主阶级为代表的新贵族与以奴隶主阶级为代表的旧贵族之间的矛盾斗争越来越激烈,打击代表落后社会生产力的旧贵族,支持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新贵族,是当时社会的发展趋势。韩非代表的是后期奴隶主利益,这个阶级不具有世卿世禄的特权地位。“这些地主作为新兴的阶级,有着进取、实干的精神,但其文化教养较之与受到周代以来长期熏陶的早期奴隶主低的多”。①所以这个阶级在建立与自己相适应的精神文化时。反映到工艺上自然会实际功用看成工艺产物最高目的。
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欧洲大多数国家受到牵连,到处是哀声一片,人民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战后重建家园迫在眉睫。沃尔特·格罗皮乌斯的国家,同样也毫不例外,经济和工业都遭到了严重创伤。战后魏玛政府面临着德国重建的艰难任务,如何把德国从废墟上重建成为欧洲的强国,如何振兴德国的工业和贸易,成为政府部门关切的主要问题。而沃尔特·格罗皮乌斯经济实惠、方便实用的功用性设计提案恰恰是社会所需要的、人民所需要的,他的大胆尝试的途径,得到了政府的支持。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欧洲的社会结构、政治权利分配到新的资产阶级手里,他们从各个方面都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和改革。他们的审美意识也发生很大的变化,传统的一些繁缛的建筑装饰不再去追求,简洁的、实用的建筑形式开始符合他们的口味。沃尔特·格罗皮乌斯代表新生资产阶级,自然不希望采用他们推翻的阶级建筑形式,而希望创造出代表他们自己权利和财富的新建筑形式。所以格罗皮乌斯冲破了传统建筑的法则,开创现代建筑的新形式。
由此可知韩非和格罗皮乌斯所生活的社会环境有极其相似的特点。二人都处在社会变革时期,国家都受到了战争的创伤,快速恢复国家的经济秩序,让人民过上安定的日子是重中之重的事情。所以二位的实用性设计思想不谋而合,都从社会实际和人们切身利益出发。二位大师都代表着新生的统治阶级,当然不希望在臣服于推翻的阶级。一种较新的精神文化是他们的追寻目标。
2 相似的“功用性”设计思想
韩非关于工艺的设计思想是建立在他“功利论”的基础之上的。韩非认为人与人之间是一种赤裸裸的互相利用关系。正如他所说“上古竟道德,中世纪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五蠹》)。这里“气力”不是指别的,就是指“功利”。在韩非看来当今的时代是一个充满利益的竞争时代,每个人都会竭尽所能去争取最大的利益。正如:“故与人成舆,则欲人之富贵;匠人成棺,则欲人之夭死也。非舆人仁而匠人贼也,人不贵,则舆不售;人不死,则棺不买”。(《备内》)崇尚道德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孔子所说的“克己复礼”,在韩非看来什么都不是,如果用孔子的思想来维护国家的统治,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反而会带来很多不利。这种思想反应到工艺上,自然把“功能性”和“实用性”看作是设计产物的最根本东西。“而不能给人带来任何直接的功利满足的审美和艺术就是毫无意义的东西了”。①也就是说如果所造之物只有审美的、艺术的价值,而不具有实际功能性和实用性,那这个物品就没有任何意义。同样德国的格罗皮乌斯认为当今时代已经是新生资产所领导的时代,而超出实用范围的古典主义建筑理论,不在适应这个时代,而实用、简洁强调功能的建筑思想才在符合这个时代。且经历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洗礼,德国的人民生活水深火热,人民需要的是实实在在安居乐业,他们所期盼的住所是具有真真切切的实用性,而外在的精神层面是不会太多去考虑的。可以看出韩非和格罗皮乌斯二人都认为他们各自时代的人们都在踏踏实实的做事,都想以最少的劳动来获得最大的利益,人们也没有太多精力和心情去关注一些没有实际功效的事情。 韩非的崇“功”尚“用”在《问辩》篇、《二柄》篇、《外储说右上》篇、《外储说左上》篇等中很好的体现了出来。在他看来要取得实际功效,一定要办实事,着力于用,“言”不仅要以功用为准,而且要在实践中经受检验,否则就是“妄发之说”。所造之物,对实用的要求才是根本,在漂亮、精美的东西,如果没有实际的用途,就谈不上有什么价值。韩非的眼里真正的巧设计是花费很低的成本,用最少的时间,制造出既实用又耐用的物品,也就是做无用却是技巧高明的木鸢,而不如实在的能拉石致远的车,这才是大巧———真正美的东西。这里的美是实用的、善的、有利于国计民生的。这种“实用性”和“功能性”的工艺设计思想,在德国的沃尔特·格罗佩乌斯身上也得到了相似印证。
沃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Gropius)从小生活在建筑世家,中学毕业以后,就开始了他的建筑学习。在4、5年里,他很快掌握了传统建筑的原则。但他并没有像一些建筑师一样去抄袭和模仿古典主义建筑,他开始遵从科学进步和民主要求,把眼光投响了人民大众,即设计是为人服务。在他看来实用性和功能性的体现才是设计真谛,而不是为了美化产品。格罗皮乌斯真正打破了19世纪以来传统建筑原则的束缚,进一步明确了设计的本质,这和韩非的说法很相似即最大体现实用性和功能性才是最美的产品。格罗皮乌斯早期在建立理想设计学院时写的备忘录中,他提出让艺术家接受新的教育体系,改变一些艺术家以前的陈旧观念,他让艺术家在接触大机器的生产过程当中,探索新的表现形式。这里新的表现方式,主要指的是实用、功能性的朴素设计风格,替代以前繁缛装饰。一个容器,一把椅子,一座房子,探索其本质,应该按照功能行事,经久耐用、价钱便宜。
3 结语
韩非和格罗皮乌斯二位的功用性的设计思想,在设计产品上,主张实用、简朴,强调设计产品的实用性,贬低其“奢逸装饰”。也就是说花费很少的材料,制造出最大的实用品。正如韩非所说:他认为“衣足以犯(胜)寒,食足以充虚(饥)就够了”(《解老篇》)。同样韩沃尔特·格罗皮乌斯说到“历史表明,美的观念随着思想和技术的进步而改变。谁要是发明了‘永恒的美’,他就一定会陷入模仿因袭和停止不前。”格罗皮乌斯斯认为现在的美的观念应该是体现功能美的时代,传统的繁琐的装饰美已经不适应这个时代了。二位大师都不约而同的达成了一致,即设计真正的美是设计产物最直接体现出的功能美。
注释:①李泽厚.刘纲纪《中国美学史》(先秦两汉编)[M].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37,371。
作者简介:王伟(1981—),男,甘肃庆阳人,陇东学院美术学院讲师,西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艺术设计史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