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花果欣赏型农家乐淡旺季明显,在旅游淡季出现大量资源闲置浪费的现象。本文旨在通过对龙泉山农家乐现状从聚落空间形态、院落空间形态、建筑空间形态、室内空间形态几个方面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其现状所存在的问题。以龙泉驿区农家乐整体发展定位、功能定位、主题定位和形象定位几方面作为指导,从院落空间形态、建筑空间形态、室内空间形态几方面探索优化空间形态的可行性,借此促进农家乐发展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农家乐;空间;艺术形态
农家乐作为一种旅游类型,有别于其他旅游形式,它是城市居民到近郊农家进行休闲娱乐的一种方式。花果欣赏型农家乐是农家乐类型之一,利用花果等自然资源,整合乡村优势因素,向城市人提供休闲消费的场所。
以成都市龙泉山农家乐为例,该区域盛产樱桃、草莓、水蜜桃、枇杷、梨、葡萄、脐橙等水果,是名副其实的“花果山”。在水果产业带动下,龙泉山的农家乐历经十余年的发展,形成了“春赏花、秋品果”的特色农家乐群。主打花果主题的农家乐一到淡季,游客便寥寥无几,大量人力物力资源也闲置浪费。如何让农家乐在淡季也充满吸引力?农家乐经营者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都在努力地寻找答案。本文旨在通过对龙泉山农家乐空间艺术形态进行调查分析,整理其现状,结合乡村优势和商业化现实需要,探索优化空间形态的可行性,借此促进农家乐核心竞争力。
1 龙泉山农家乐的室内外空间形态现状及存在问题
农家乐有着浓郁的乡土味道,厚重的乡村历史痕迹和特有的乡村空间场域特征,吸引着城市游客去乡间体验农家生活。农家乐的空间艺术形态是人与自然环境相冲突协调融合的结果;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民族智慧结晶;是地域文化、宗教信仰的物质外化;是审美的直接对象。(1)聚落空间形态。从整体布局来看,依托龙泉山果木资源和交通资源,农家乐主要线状分布在道路两侧。局部地势低洼平坦处呈片状聚集的方式分布。百工堰、宝狮湖水库等水系的周边则呈环绕退台状分布。村落随着山地地势起伏,形成高低错落,疏密有致的空间布局。旅游旺季时,沿主干道分布的农家乐由于停车位不足而占用车道,形成交通拥堵。(2)院落空间形态。果农自家经营的农家乐院落往往形态粗放,选择植物品种随意。入口通常设有牌坊、招牌或幌子等。沿道路扩开较平整的场地作为停车场地面多是素土夯实、素水泥找平,或局部铺设地砖、红砖、石板等。院落内种植枇杷、桃树等果树或者是黄桷树等大树。院内设竹编、藤编或柏木桌椅。有的用水泥砌成桌子,面饰瓷砖,形态粗糙简陋,配上蓝色和白色的廉价塑料沙滩椅。(3)建筑空间形态。农家乐通常以家庭经营为主,大部分建筑的布局分散、形象特征不明确、外部形态较单一,配套设施随意。部分建筑相对简陋、缺乏考究、了无情趣,在吸引游客驻足上竞争力明显不足。部分建筑又城市化严重,失去乡村风味。一部分建筑基于对西式建筑的模仿,东拼西凑而显得不伦不类。(4)室内空间形态。龙泉驿距离成都市中心30余公里,成龙大道、驿都大道、成渝高速、地铁二号线直达龙泉驿区,自驾或者乘车往返都非常方便。游客流动性大,留宿几率小,常以一日游为主。就餐、品茶、棋牌、娱乐等空间需求大,住宿空间需求相对少。一般的农家乐的室内环境都相对简单,朴素,没有多余的装饰。采用地面多用素水泥抹平、实木、石材或者瓷砖等材料,墙面多采用乳胶漆等装饰材料,吊顶简单处理或者不吊顶。
2 农家乐定位
(1)发展定位。龙泉山的农家乐良莠不齐,除了少数规模比较大、管理系统化的农家乐,其他都是单打独斗的散兵游勇。虽然已经有了成片成规模的优势,但总体来说缺乏品质,竞争力明显逊色相距不远的三圣乡片区。整合龙泉山农家乐丘陵地貌、花果赏玩等优势资源,发展高品质的特色农家乐。(2)功能定位。花果欣赏型农家乐要弱化季节性差异,应当拓展功能,提供丰富多样的服务。根据地理特点、自然环境特点调整功能。比如增加娱乐项目、康体、休闲,如:供垂钓、徒步、露营、外训场地、科普教育等。(3)主题定位。花果欣赏型农家乐“春赏花,秋品果”是基本主题定位,而强调农家生活体验的定位应逐步形成。农家生活是一种有别于城市生活的差异化体验。游客到农家去,消费是的原生态的环境,不仅仅是吃吃喝喝、打打牌,也希望能够收获一份农家生活体验。提供触及心灵的体验,突出土地的灵魂,才有持续发展的可能,形成有活力、有品位的地域性品牌。(4)形象定位。龙泉驿位于成都东郊,其建筑具有典型川西民居的特点。川西传统民居建筑采用稻草或者小青瓦覆顶、实木梁柱、篾编夹泥土坯墙或则砖墙,家家户户都有院子或者晒坝。这种“土地里长出来的”的建筑形态是农家生活的选择。传统样式容易勾起人们的乡土意识。因此定位于川西民居风格的农家乐更能够带给游客家乡味道。
3 龙泉山农家乐室内外空间形态设计优化探索
农家乐不仅具有商业目的还具有美学目的。农家乐事实上成为了一种公共的审美空间。形态统一、过于标准化是很难成为审美的对象的。毫不加修饰或者是修饰过度又欠妥当。因而现状下的农家乐在建筑形态、院落空间形态、室内空间形态上都应做出相应的优化。
(1)建筑形态。家庭经营的农家乐楼层宜控制在四层以下,施工方便、经济节约。规模过大、投资过大都不易保持“农家”特色。建筑布局可采用传统的一字式、半围合、合围等样式。屋顶形式采用坡屋顶以适应西南地区多雨潮湿的气候特点。朝向天空隆起的坡屋顶比平屋顶显现出更为丰富的形态,形成多变的空间层次感。坡屋顶也容易与周边的风景环境相融合,坡屋顶在不同的欣赏角度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展现出建筑在四维空间中的流动美。建筑物的开窗尽可能开横向窗或者长窗、且窗台不宜过高,以确保良好的景观视线和通风采光效果。开窗面尽可能朝向景观效果好的方向,但同时避免阳光直射,尤其是西晒。窗户的造型应配合建筑形态,可以采用川西建筑风格的窗框、窗棂,以营造出古朴优美的氛围。在优化建筑形态的过程中应把握川西风格要素,对空间形态进行整合与梳理。 (2)院落空间形态。公路交通为沿线的农家乐提供便利。狭窄的山路在旅游旺季,车多人多的时候,极易发生拥堵。针对此种现象应适时做出缓堵措施,在道路两侧增设生态停车场。整理庭院周边的自然空间,有意识的调整荒坡林地的植物品种,配合平坝、沟谷等地形地貌,形成有审美趣味的外部坏境。梳理庭院空间的序列和节奏,营造富有生活气息的农家院落。院门、牌坊、招牌通常是区别庭院内外的边界标志,是空间转换的焦点,具有引导游客的功能。牌坊应该具有明确的形式美感以招揽游客。招牌需要传达出准确的信息,如:农家乐的定位、主要功能、消费层次、审美情趣等。院门、牌坊、招牌多采用竹结构、木结构、砖石结构或者混合结构。在空间形态上尽可能内外通透,封闭的边界处理容易产生闭塞感、距离感,向外界传达的信息量少。牌坊、门楼的设计可以借鉴川西民居的川斗结构,采用原木、砖石、树皮瓦等材料营造出典型的川西乡村风味。构筑物周边配以花卉植物增加农家情趣和美感。庭院为游客的户外活动提供了场地,承担了室外用餐、棋牌、娱乐等功能。为避免阳光直晒或刮风下雨,遮蔽物的设置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因地制宜利用冠幅较大的植物作遮蔽物。也可以撑遮阳伞,或者建造廊、亭、棚架等构筑物。在棚架类的构筑物旁边种植攀爬植物,如紫藤、葡萄、凌霄等,覆盖棚架顶部,既能遮阴又美化庭院,在开敞庭院里构建可供停留的半开放空间。院坝局部利用绿化带、绿篱分隔空间,点缀花架、小品增强空间趣味性。院坝尽量平整,排水良好。可以采用素土夯实,也可以铺贴石材、砖块等。有条件的情况下,调整拼贴方式,齐缝、错缝或是局部拼花造型以突出主题,有意识的彰显农家生活的趣味,提升农家乐品质。平坦开敞的院坝为传统游戏提供近绝佳的场地。比如开展荡秋千、斗鸡、滚铁环、丢沙包、跳皮筋、打牛儿(陀螺)等游戏。游客可以带着小孩来体验传统游戏的乐趣,是不错的亲子活动。步道与休息平台结合,提供康体和养身的功能。步道采用曲直结合的方式,延伸到田间地头、果树林里。游客可以行走在花果树丛之中怡然自得。步道、平台若靠近安全险隐患,应设置围栏等安全维护设施。围栏的形态应与周边环境融合,可采用竹、原木等材料。根据地势平整出平台增大接待能力,用步道将多个平台串联,制造空间的流动感。景观视线好的位置可以设置亭子,用于远眺风景。亭子也是内聚的空间形态,有利于人的聚集和交流,自身也有独特的景观效果。设置森林木屋或者树屋,不仅可以增加接待能力,扩大经营面积,还给游客提供有趣味的互动环境。小木屋或者树屋的形态比主体建筑简洁、轻盈,外观形态设计可以更为大胆、夸张。不管是选择艳丽的红色或者原木本色都会成为农家乐的亮点。小品的设置可以增加空间趣味,营造氛围。设置人工鸟巢用来招引鸟类动物栖息,搭建棚架石槽,设置家禽、家畜投喂点,给小动物喂食可以增加游客与动物的互动。石磨、风车、农机具、鸡公车、景石都可以作为小品,甚至摆放农具都可以给空间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3)室内空间。农家乐一般设有餐厅、棋牌室、娱乐室、客房等。室内空间在保证私密性的同时应注意通风透气,并拥有良好的景观朝向。餐饮空间与棋牌、娱乐空间不需要绝对的区分,同一空间可以在不同的时段提供不同的功能。将餐饮空间分隔成大厅和独立包房等多样化的空间样式。小房间既可以组合成大房间使用、大厅也可拆分成相对独立的空间。客房内家具可以采用多种组合方式,以满足单人、双人、三人等多种就寝需要。室内空间形态、界面处理应自然、简洁。墙上可以悬挂小型的农具、蓑衣、生产工具、粮食作物作为陈设。阳台的设置可以增强室内外的联系。阳台或露台可以设计得较宽大,方便游客休闲。在阳台上举目远眺,或品茶、或闲聊,都可以悠然自得。利用光线、色彩、材质等要素塑造形态空间、明暗空间、功能空间、色彩空间,营造出宜人的室内境氛围和空间意向。
4 结语
对于休闲场所而言,空间的艺术性是与功能性同等重要的。空间形态可以作为审美的直接对象。艺术性的空间处理能让游客有强烈的归属感、亲切感。民族文化、地域文化与物质表现联系起来才能形成有机的统一体。自然和谐的居住环境,因地制宜的场地选择,就地取材的材料选择,固化了农家精神,是农家趣味的外化。梳理、调整、优化室内外空间形态,让农家乐成为审美对象。让鲜活的农村生活场景、农村印象、农家符号———那些庭院、土墙、竹篱笆、柴堆、柴门犬吠、炊烟———成为游客美好的记忆。
参考文献:
[1]约翰·O·西蒙兹(美).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M].俞孔坚等,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朱鹏飞.建筑生态学[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3]中国生态学会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生态旅游实践与出路[M].西南林学院生态旅游学院,2008.
[4]潘鲁生.民间文化生态调查———民居宅院[M].山东美术出版社,2005.
[5]邓延陆.生态民居篇———新农村生态农舍建设[M].湖南教育出版社,2011.
[6]俞孔坚.景观:文化、生态与赣州[M].科学出版社, 2008.
关键词:农家乐;空间;艺术形态
农家乐作为一种旅游类型,有别于其他旅游形式,它是城市居民到近郊农家进行休闲娱乐的一种方式。花果欣赏型农家乐是农家乐类型之一,利用花果等自然资源,整合乡村优势因素,向城市人提供休闲消费的场所。
以成都市龙泉山农家乐为例,该区域盛产樱桃、草莓、水蜜桃、枇杷、梨、葡萄、脐橙等水果,是名副其实的“花果山”。在水果产业带动下,龙泉山的农家乐历经十余年的发展,形成了“春赏花、秋品果”的特色农家乐群。主打花果主题的农家乐一到淡季,游客便寥寥无几,大量人力物力资源也闲置浪费。如何让农家乐在淡季也充满吸引力?农家乐经营者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都在努力地寻找答案。本文旨在通过对龙泉山农家乐空间艺术形态进行调查分析,整理其现状,结合乡村优势和商业化现实需要,探索优化空间形态的可行性,借此促进农家乐核心竞争力。
1 龙泉山农家乐的室内外空间形态现状及存在问题
农家乐有着浓郁的乡土味道,厚重的乡村历史痕迹和特有的乡村空间场域特征,吸引着城市游客去乡间体验农家生活。农家乐的空间艺术形态是人与自然环境相冲突协调融合的结果;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民族智慧结晶;是地域文化、宗教信仰的物质外化;是审美的直接对象。(1)聚落空间形态。从整体布局来看,依托龙泉山果木资源和交通资源,农家乐主要线状分布在道路两侧。局部地势低洼平坦处呈片状聚集的方式分布。百工堰、宝狮湖水库等水系的周边则呈环绕退台状分布。村落随着山地地势起伏,形成高低错落,疏密有致的空间布局。旅游旺季时,沿主干道分布的农家乐由于停车位不足而占用车道,形成交通拥堵。(2)院落空间形态。果农自家经营的农家乐院落往往形态粗放,选择植物品种随意。入口通常设有牌坊、招牌或幌子等。沿道路扩开较平整的场地作为停车场地面多是素土夯实、素水泥找平,或局部铺设地砖、红砖、石板等。院落内种植枇杷、桃树等果树或者是黄桷树等大树。院内设竹编、藤编或柏木桌椅。有的用水泥砌成桌子,面饰瓷砖,形态粗糙简陋,配上蓝色和白色的廉价塑料沙滩椅。(3)建筑空间形态。农家乐通常以家庭经营为主,大部分建筑的布局分散、形象特征不明确、外部形态较单一,配套设施随意。部分建筑相对简陋、缺乏考究、了无情趣,在吸引游客驻足上竞争力明显不足。部分建筑又城市化严重,失去乡村风味。一部分建筑基于对西式建筑的模仿,东拼西凑而显得不伦不类。(4)室内空间形态。龙泉驿距离成都市中心30余公里,成龙大道、驿都大道、成渝高速、地铁二号线直达龙泉驿区,自驾或者乘车往返都非常方便。游客流动性大,留宿几率小,常以一日游为主。就餐、品茶、棋牌、娱乐等空间需求大,住宿空间需求相对少。一般的农家乐的室内环境都相对简单,朴素,没有多余的装饰。采用地面多用素水泥抹平、实木、石材或者瓷砖等材料,墙面多采用乳胶漆等装饰材料,吊顶简单处理或者不吊顶。
2 农家乐定位
(1)发展定位。龙泉山的农家乐良莠不齐,除了少数规模比较大、管理系统化的农家乐,其他都是单打独斗的散兵游勇。虽然已经有了成片成规模的优势,但总体来说缺乏品质,竞争力明显逊色相距不远的三圣乡片区。整合龙泉山农家乐丘陵地貌、花果赏玩等优势资源,发展高品质的特色农家乐。(2)功能定位。花果欣赏型农家乐要弱化季节性差异,应当拓展功能,提供丰富多样的服务。根据地理特点、自然环境特点调整功能。比如增加娱乐项目、康体、休闲,如:供垂钓、徒步、露营、外训场地、科普教育等。(3)主题定位。花果欣赏型农家乐“春赏花,秋品果”是基本主题定位,而强调农家生活体验的定位应逐步形成。农家生活是一种有别于城市生活的差异化体验。游客到农家去,消费是的原生态的环境,不仅仅是吃吃喝喝、打打牌,也希望能够收获一份农家生活体验。提供触及心灵的体验,突出土地的灵魂,才有持续发展的可能,形成有活力、有品位的地域性品牌。(4)形象定位。龙泉驿位于成都东郊,其建筑具有典型川西民居的特点。川西传统民居建筑采用稻草或者小青瓦覆顶、实木梁柱、篾编夹泥土坯墙或则砖墙,家家户户都有院子或者晒坝。这种“土地里长出来的”的建筑形态是农家生活的选择。传统样式容易勾起人们的乡土意识。因此定位于川西民居风格的农家乐更能够带给游客家乡味道。
3 龙泉山农家乐室内外空间形态设计优化探索
农家乐不仅具有商业目的还具有美学目的。农家乐事实上成为了一种公共的审美空间。形态统一、过于标准化是很难成为审美的对象的。毫不加修饰或者是修饰过度又欠妥当。因而现状下的农家乐在建筑形态、院落空间形态、室内空间形态上都应做出相应的优化。
(1)建筑形态。家庭经营的农家乐楼层宜控制在四层以下,施工方便、经济节约。规模过大、投资过大都不易保持“农家”特色。建筑布局可采用传统的一字式、半围合、合围等样式。屋顶形式采用坡屋顶以适应西南地区多雨潮湿的气候特点。朝向天空隆起的坡屋顶比平屋顶显现出更为丰富的形态,形成多变的空间层次感。坡屋顶也容易与周边的风景环境相融合,坡屋顶在不同的欣赏角度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展现出建筑在四维空间中的流动美。建筑物的开窗尽可能开横向窗或者长窗、且窗台不宜过高,以确保良好的景观视线和通风采光效果。开窗面尽可能朝向景观效果好的方向,但同时避免阳光直射,尤其是西晒。窗户的造型应配合建筑形态,可以采用川西建筑风格的窗框、窗棂,以营造出古朴优美的氛围。在优化建筑形态的过程中应把握川西风格要素,对空间形态进行整合与梳理。 (2)院落空间形态。公路交通为沿线的农家乐提供便利。狭窄的山路在旅游旺季,车多人多的时候,极易发生拥堵。针对此种现象应适时做出缓堵措施,在道路两侧增设生态停车场。整理庭院周边的自然空间,有意识的调整荒坡林地的植物品种,配合平坝、沟谷等地形地貌,形成有审美趣味的外部坏境。梳理庭院空间的序列和节奏,营造富有生活气息的农家院落。院门、牌坊、招牌通常是区别庭院内外的边界标志,是空间转换的焦点,具有引导游客的功能。牌坊应该具有明确的形式美感以招揽游客。招牌需要传达出准确的信息,如:农家乐的定位、主要功能、消费层次、审美情趣等。院门、牌坊、招牌多采用竹结构、木结构、砖石结构或者混合结构。在空间形态上尽可能内外通透,封闭的边界处理容易产生闭塞感、距离感,向外界传达的信息量少。牌坊、门楼的设计可以借鉴川西民居的川斗结构,采用原木、砖石、树皮瓦等材料营造出典型的川西乡村风味。构筑物周边配以花卉植物增加农家情趣和美感。庭院为游客的户外活动提供了场地,承担了室外用餐、棋牌、娱乐等功能。为避免阳光直晒或刮风下雨,遮蔽物的设置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因地制宜利用冠幅较大的植物作遮蔽物。也可以撑遮阳伞,或者建造廊、亭、棚架等构筑物。在棚架类的构筑物旁边种植攀爬植物,如紫藤、葡萄、凌霄等,覆盖棚架顶部,既能遮阴又美化庭院,在开敞庭院里构建可供停留的半开放空间。院坝局部利用绿化带、绿篱分隔空间,点缀花架、小品增强空间趣味性。院坝尽量平整,排水良好。可以采用素土夯实,也可以铺贴石材、砖块等。有条件的情况下,调整拼贴方式,齐缝、错缝或是局部拼花造型以突出主题,有意识的彰显农家生活的趣味,提升农家乐品质。平坦开敞的院坝为传统游戏提供近绝佳的场地。比如开展荡秋千、斗鸡、滚铁环、丢沙包、跳皮筋、打牛儿(陀螺)等游戏。游客可以带着小孩来体验传统游戏的乐趣,是不错的亲子活动。步道与休息平台结合,提供康体和养身的功能。步道采用曲直结合的方式,延伸到田间地头、果树林里。游客可以行走在花果树丛之中怡然自得。步道、平台若靠近安全险隐患,应设置围栏等安全维护设施。围栏的形态应与周边环境融合,可采用竹、原木等材料。根据地势平整出平台增大接待能力,用步道将多个平台串联,制造空间的流动感。景观视线好的位置可以设置亭子,用于远眺风景。亭子也是内聚的空间形态,有利于人的聚集和交流,自身也有独特的景观效果。设置森林木屋或者树屋,不仅可以增加接待能力,扩大经营面积,还给游客提供有趣味的互动环境。小木屋或者树屋的形态比主体建筑简洁、轻盈,外观形态设计可以更为大胆、夸张。不管是选择艳丽的红色或者原木本色都会成为农家乐的亮点。小品的设置可以增加空间趣味,营造氛围。设置人工鸟巢用来招引鸟类动物栖息,搭建棚架石槽,设置家禽、家畜投喂点,给小动物喂食可以增加游客与动物的互动。石磨、风车、农机具、鸡公车、景石都可以作为小品,甚至摆放农具都可以给空间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3)室内空间。农家乐一般设有餐厅、棋牌室、娱乐室、客房等。室内空间在保证私密性的同时应注意通风透气,并拥有良好的景观朝向。餐饮空间与棋牌、娱乐空间不需要绝对的区分,同一空间可以在不同的时段提供不同的功能。将餐饮空间分隔成大厅和独立包房等多样化的空间样式。小房间既可以组合成大房间使用、大厅也可拆分成相对独立的空间。客房内家具可以采用多种组合方式,以满足单人、双人、三人等多种就寝需要。室内空间形态、界面处理应自然、简洁。墙上可以悬挂小型的农具、蓑衣、生产工具、粮食作物作为陈设。阳台的设置可以增强室内外的联系。阳台或露台可以设计得较宽大,方便游客休闲。在阳台上举目远眺,或品茶、或闲聊,都可以悠然自得。利用光线、色彩、材质等要素塑造形态空间、明暗空间、功能空间、色彩空间,营造出宜人的室内境氛围和空间意向。
4 结语
对于休闲场所而言,空间的艺术性是与功能性同等重要的。空间形态可以作为审美的直接对象。艺术性的空间处理能让游客有强烈的归属感、亲切感。民族文化、地域文化与物质表现联系起来才能形成有机的统一体。自然和谐的居住环境,因地制宜的场地选择,就地取材的材料选择,固化了农家精神,是农家趣味的外化。梳理、调整、优化室内外空间形态,让农家乐成为审美对象。让鲜活的农村生活场景、农村印象、农家符号———那些庭院、土墙、竹篱笆、柴堆、柴门犬吠、炊烟———成为游客美好的记忆。
参考文献:
[1]约翰·O·西蒙兹(美).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M].俞孔坚等,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朱鹏飞.建筑生态学[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3]中国生态学会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生态旅游实践与出路[M].西南林学院生态旅游学院,2008.
[4]潘鲁生.民间文化生态调查———民居宅院[M].山东美术出版社,2005.
[5]邓延陆.生态民居篇———新农村生态农舍建设[M].湖南教育出版社,2011.
[6]俞孔坚.景观:文化、生态与赣州[M].科学出版社,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