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楚霸王

来源 :中国文艺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allAppl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楚,这个被称作“摇滚诗人”的音乐人,很是个传奇的人物。之所以觉得传奇,因为你初见这个其貌不扬的、书卷气十足的人,怎么也不会把他和激情四溢、愤世嫉俗、声嘶力竭、直白坦荡的摇滚乐联系起来!他是那么安静,甚至给人不善言谈的感觉。
  但就是这个安静的孤独音乐人,唱出了《姐姐》。那首歌久唱不衰,他的歌胜在词的精彩,每首歌词都有很深的文学韵味儿。即便几句家常白话,通篇连读,你也会发觉,字里行间,从没有飘渺的文字,实实在在地挖了听众的心!挖了听众决堤的情感!至于挖的有多深,看看广大歌迷和摇滚爱好者给他的称号,就不难想象了——摇滚诗人,张楚!
  自古诗仙、诗圣就不是生活在万民丛中的。张楚也一直游离在大家的视线和情感之外,独来独往,似烟非雾。大家只能通过一首首刻录生活情怀的歌曲,去分享张楚的写实和浪漫,去和他的思维撞击,撞击出共鸣时,往往你也会弄出个翻肠倒肚的情感状态。所以在媒体和民间都有个公认的说法,张楚是孤独的,理所应当的孤独。张楚自己也说,自己一直生活在孤独的氛围里,是个没有安全感的人。但他说那只是一种心态,孤独常常意味着你可以尽情的思考,因为你有大把的时间和无限的空间,孤独可以使人沉醉于纯净的想象空间,出来的作品才不会那么焦躁不安,三头六臂。
  张楚,对面的沙发上就坐着这个不张扬的音乐人,他的眼神充满了探试与无争。约到张楚是件不容易的事,每天不断地在彩排、演出、接受采访、赶通告……没想到“老一辈”的摇滚音乐人这么抢手!
  
  流浪,从摇滚高地出发
  
  古都西安向来有摇滚高地的美誉,从这里走出去的音乐人、摇滚人还真是不少。问起张楚,西安何以跟北京一样,成就了许多音乐人的梦想?他说,因为西安和北京都是历史文化、历史文明底蕴深厚的城市,生活在这种氛围下的人,自然而然就耳濡目染了很多文化气息,言谈举止带出些许的沧桑感、艺术感,一点不奇怪。
  有人说他是中国最寂寞的歌手,因为他从小四处飘泊流浪;有人说听他的歌特别感伤,因为歌声浑厚苍茫。他大部分歌曲的创作都是走在路上完成的,独自享受一个人的漂泊。十七岁考入西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系,就因为觉得自己喜欢的还是音乐,于是消失在了高等学府的围墙内。1987年只身来到北京,就想着北京应该是个能“做”音乐的地界儿!那年他十九岁,其实早在九年前他就有了自己第一次的离家出走,所以十九岁的张楚,没觉得一个人来北京有多可怕。
  没有休息的时间,张楚很快拿出了作品,并且组建了自己的毒刺乐队。就凭着毒刺乐队的团队,参与了“魔岩文化”策划的中国第一张摇滚合辑《中国火I》的录制,这张专辑成就了张楚,成就了《姐姐》!《姐姐》所表达的那份刻骨铭心的痛楚、无奈、无知、挣扎、固执、迷茫、玩世不恭……甚至是醒悟,顷刻间抓住了一代人的心,撕开了隐伤的口子!大把大把的眼泪肆无忌惮的喷洒着。经历了那个特殊年代的人,心里都有一份压抑的委屈和愤慨。憋屈了十几二十年的情感,随着一声:姐姐,我要回家……一泻千里!
  十八年过去了,《姐姐》还是每次演出的必唱歌曲,歌声响起时必是台上台下的大合唱,必是眼泪婆娑一片。不一定每个人流泪的理由一样,但一样的是,这首歌触动了所有人的情感神经,朴实的歌词,真挚的呐喊,那就是活生生的“你”,活生生的生活,活生生的记忆,活生生的成长……流泪的人都势必经历了撕心裂肺的生长痛!
  1993年张楚发行了个人的首张专辑《一颗不肯媚俗的心》,或许这也正是他当时的内心写照。1994年第二张专辑《孤独的人是可耻的》发行,这张专辑没有《姐姐》那样令人陶醉的伤感和纠结,但每个人都能在其中看到别人、找到自己。CD扉页中写道:“这是94年的春天,空气里有一种富裕的气氛,每个人似乎都站在一场洪流之中,等待着来自欲望的冲击……张楚也置身其中,看见从身边汹涌而过的人群…… ” “真的不敢想要能够活着升天,只要能够活下去正确地浪费剩下的时间”——《上苍保佑吃完了饭的人民》中这样唱到,那是一种对温饱后精神生活的追求,唤醒傻吃闷睡的兄弟姐妹们。
  社会在进步,思维的天窗也要打开来,和外界友好的交融。这个来自古都西安的摇滚诗人,从一个高地流浪到了另一个高地,而且是中国摇滚乐的发祥地和摇滚音乐人的群居地——北京。
  
  紫禁城的情怀
  
  1987年,张楚孤身流浪到北京。至于北京到底是什么样子,他也没底。脑子里就是红墙碧瓦的紫禁城,仅仅是一幅画的概念。到了北京,才发觉北京比西安大得多,而且超出了想象。于是琢磨着该有更多的东西去关注,有更多的东西可以去看……至少他知道,不会白来一趟。
  是不是命中注定呢?张楚刚来北京的住所就机缘巧合的选在北大附近,有意没意的就被北大墙里面飘出来的“文化”气息熏陶了。张楚很喜欢那种感觉,虽然隔有一墙,但氛围这东西是够他满足的了。
  来北京二十几年了,张楚对北京有了一份类似依恋的感情。张楚最喜欢北京的公交车。面对我们诧异的表情,他忙解释说:“西安,公交车一般才几站地。而北京的就‘海’了去了!从北大上车,你就坐吧,十几站过了,可能才到前门。从总站到终点特别的远,坐着过瘾!”我忽然意识到他为什么喜欢乘坐公交车了,因为颠簸的感觉让他有思考的氛围和时间。徒步的流浪成就了他数十首的经典作品,那么乘坐公交车无异于城市里的另一种“流浪”方式——思考、创作方式。
  张楚说他喜欢就那么摇摇晃晃地呆在车上,不由自主地就会想些事情。曾经开过不到二年的车往返于公司和家里。但现在他不开车了,回到了公交加地铁的日子,偶尔赶时间会打出租车。我笑问他是不是在地铁上遇到过张曼玉,他诧异的而真诚地说:没有!因为张曼玉也是北京地铁的拥趸……不只这些,张楚还说,少开车既环保还免于由于自己的不慎而造成麻烦,因为他实在喜欢“在路上”想事情!公共交通工具还有个好处,就是在漫长的颠簸中,你可以被身边普通百姓的普通生活所打动。很难想象,瘦弱的张楚夹杂在摩肩接踵的北京市民当中,一边思考还要一边捕捉皇城百姓的那份活生生的情感。
  
  灿如花火的“魔岩三杰”
  
  虽说中国的摇滚起步于1984年,但不能否认,1994年的香港红磡体育馆,成就了中国摇滚起步十年后的第二个里程碑!那年的冬天,一点也不冷……
  当年的12月,张楚与窦唯、何勇、唐朝乐队共赴香港,在著名的“红馆”开了场“中国摇滚乐势力”演唱会。演唱会的热烈和欢呼声仿佛还不绝于耳,摇滚的味道充斥着香港的街头巷尾,港人第一次领略了什么是“透彻”的呐喊,什么是“自由”的释放!习惯了小情小调的白领们撕碎了价格不菲的外衣,摒弃了都市人的矜持,站到了椅子上,用最大的热情和嘶喊与摇滚交流。至此,以“魔岩三杰”为代表的摇滚人开辟了中国摇滚的鼎盛时代——开辟了中国新音乐的春天!红磡的演唱会也从此被两岸三地无数摇滚爱好者传为佳话,成为膜拜的经典,因为它的意义远远超越了简单的票房价值!
  遗憾的是,市场运作的不成熟,没能将炙热的摇滚风继续吹到春天。“魔岩三杰”此后并没有被强势推向市场,成长注定存在于任何一种事物之中,尴尬的缓冲削弱了三杰当时的影响力 。
  摇滚乐这种年轻的音乐形式在中国经历的生长痛是苍凉悲怆的,唐朝乐手张炬的意外辞世震动了整个摇滚界。纪念专辑中张楚为他写了、唱了一首歌《我的睫毛被风吹掉了》,歌的最后一句写道:“你吓坏我了,但是很舒服”,诗意而晦涩的文字,这令人脊背发凉的挽歌,在平静中却暗示了人们在死亡面前的心境——自然的惊恐和释放的渴望。
  “魔岩三杰”再次聚首已经是13年后。2007年7月,参加首届“鄂尔多斯草原摇滚音乐会”。“魔岩三杰”张楚、何勇和窦唯继香港红磡演出之后首次同台,重现传奇经典。当张楚再次唱起《姐姐》,每一个经历现场的人都在憧憬,张楚真的回来了,那种被撕裂的阵痛伴着回忆,验证着观众真实的成长。也许是草原的辽阔给了三杰一份多年后感性的冲动,音律间的顿挫仿佛预示着摇滚乐冬眠的结束。
  时隔一年,已经签约树音乐公司的张楚于上海再次以——“树生长的声音”为题,与窦唯、何勇、姜昕等开了个演唱会。 当年,他们三人同在一家唱片公司,台湾滚石(魔岩)唱片,光阴飞逝,离开台湾滚石(魔岩)唱片的窦唯、张楚、何勇再次齐聚一家内地的唱片公司——北京树音乐公司。花火即将再次绽放,蛰伏了太久的心绪饱满而厚重,“魔岩三杰”的名号是否真的会翻浪于摇滚江湖,我们仰望夜空,拭目以待。
  
  流浪,再一次的归隐
  
  刚刚步入21世纪,张楚就消失在了人们的视线里。在大家还没回过味儿的时候,他已经回到了西安的老家,独自过起了隐居的生活。只是这一次,他流浪的脚步是向后的。
  面对为什么会归隐这个问题,张楚很坦然:北京是首都,各个层面都发展的相当快,音乐也是,发展的快——只是快过了头儿!一时间良莠不齐的风格和作品满天飞,整个音乐市场就像是一锅东北大炖菜,分不清主次,分不清色彩,更分不清味道。那种环境下,虽然自己的作品也还在市场上流动,但忽然发觉自己的音乐摊儿不知道该摆在哪了。躁动的环境让他觉得呼吸都有点不顺畅了。呆下去吧,生意肯定有,但真怕自己的那点儿“行货”也被“水”了!所以一狠心,打铺盖回家,仓库贴封条,至少音乐这东西不会长毛儿……
  回到西安的三年,张楚并没有抱着兵马俑睡觉,他试着用电脑做电子乐编曲。那个时期,用电脑软件编曲还是新鲜玩意,除了非常专业的,很少人会闲的没事去费那份劲。就这样,他花了三年的时间,除了歌曲的词、曲外,编曲也可以自己胜任完成了。对于一个原创音乐人来讲,无异于如虎添翼,锦上添花!因为张楚本来就有别于其他音乐人——他的作品几乎都是词、曲同时诞生的,现在连编曲也能一气呵成了,而且电子乐的温暖和舒缓稀释了摇滚乐的硬朗和自我,作品的完整性和统一性就更自然流畅了。
  再孤独、寂寞的音乐人也要用音乐说话。回到北京的张楚开始登上各大摇滚节的舞台,压轴演出似乎成了他出场的惯例。从台下传来的呐喊声、合唱声里面,他觉得北京的空气中又开始弥漫久违的摇滚味道,那种纯粹的音乐的味道。这种味道让他有了很强的再创作欲望,紫禁城的红墙碧瓦毕竟是被百年沧桑侵润的角色。张楚觉得阳光越来越温暖,而不是刺眼!那份舒坦的感觉渐渐变成了一句句歌词,悠扬、快慰——依旧纯净、简单但却不再尴尬、挣扎。
  日子就是那么的有滋有味!张楚不但忙于各地的大型演出,还要接受密集度很大的媒体采访——过去的他是很少出镜谈音乐的。2006年张楚正式签约北京树音乐公司后,工作变得更加有序紧张。不仅要忙于新专辑的创作和录制,还要受邀给央视大型献礼纪录片《敦煌》做完整的音乐诠释,十几集的大型纪录片,他只花了不到二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所有背景音乐的编曲。当节目组邀请他观看样片的时候,他被敦煌的宏伟、神秘和自己音乐的完美结合迷住了。用他自己的话讲:真的挺不错的,没想到有那么好的效果。
  
  向日葵
  
  张楚的最新专辑里有首叫《向日葵》的歌。这是一首充满“阳光”和“追求”的歌。更代表了时下张楚的创作状态和生活状态。
  忧郁和孤独本来是张楚独步摇滚江湖的利刃,却不想在这个边缘音乐复苏的年景,他硬是摒弃了往日的风格,转了型,做了“播撒”阳光和希望的使者!问起张楚原因何在?他笑了。
  他告诉我们,人活着就是要往前走、往前看的,前面才是更加美好的东西和生活。过去是用来纪念和缅怀的,可以让人觉得活得实在和有意义。而现在才是重点,因为只有现在是你能掌控的!二十几年过去了,社会进步太快了,老百姓的生活不再只是需要宣泄和无奈的诉求。吃穿无忧,就要追求更高的精神层次的享受,这是进步。还刻意的去呐喊和愤慨,就显得苍白和做作了,没有思想根基的音乐,是靠不住的。音乐也要进步,要和老百姓在一条平行线上行走,才能有共鸣。
  张楚继续淡淡地笑着,一支烟后延续着刚才的话题:大家都说我是孤独的、寂寞的,确实是,我不太喜欢说话或主动表达自己。但不说明我对“快乐”和“美好”是免疫的,这是两码事。音乐本身就是美好的人类艺术,传递的也是自然、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美好和积极的一面。悲怆的音乐是一个历史时期的特写,是记录的形式,它不代表音乐的本质。
  新专辑很快就要发行了,里面充满了快乐和阳光,你可以在里面呼吸到属于自己的清新空气。张楚说专辑就像过日子,生活、思想都拧吧的时候,需要的是直率的宣泄,自由的嘶喊。现在的生活都美滋滋的,非要强迫大家听装酷、扮愤慨的音乐,是可笑的,连创作都没有根基的东西怎么会被歌迷喜欢呢?现在估计很少有人能写出“愤世嫉俗”“声嘶力竭”的作品了,因为大家每天都在享受美好、追求美好,没有什么“负面”情绪去酝酿“亢奋”了……老的歌曲还是会唱,很多人都喜欢,包括我自己。那是一种对岁月的记忆和尊重,是充满感情的,所以今后可能很长一段时间内还会唱,感情这东西需要反刍。
  不是张楚变了,也不是作品在刻意追求市场,是心态变了。张楚说新专辑充满了快乐和阳光,使人不会感到压抑和阴暗。每个人都会感觉到生活确实是美好的,每个人都要快乐、积极的活着。就像一棵追逐阳光的《向日葵》,把自己的脑袋扬的高高的,肆意享受自己的理想和世界的美好。没有太阳的日子,你可以静下来思考,或睡个觉,明天继续追逐你自己的太阳……
  
  西·楚霸王
  
  不知不觉的,天色将晚。张楚依然侃侃而谈。他再次点燃了一支烟,我问他会不会伤嗓子?他说会,但不是很严重,没有烟的话,感觉没了思考的“架势”……我发觉张楚始终没有靠在沙发上,而是和我一样,保持端坐的状态,而那份明显的惴惴不安直到采访结束才渐渐褪去。就是这个看似单薄的躯体,却能唱出撼动心魄的音符。
  除了歌曲的创作,张楚近年还参与了很多形式的音乐创作,包括话剧和纪录片。除了这些,他还喜欢摄影,就像喜欢流浪一样。流浪的同时他会捕捉生活,描绘生活,享受生活。然后,用最美的形式去传递生活。
  今天的采访没有涉及到名人诗句,哲人哲理,我们反而看到了一个真实平和的张楚。这个屹立在中国摇滚界的寂寞诗人,感性的生活理性的创作,把所有生活赐予的精华都浓缩进了作品。6月的西安音乐节上,阔别家乡多年的他雨后开唱,瑟瑟晚风清爽撩人。新歌的积极向上、老歌的怀旧苍茫,照样是全场的合唱,照样是眼泪行行。砸向你耳膜的都是最纯粹的音乐,最纯粹的生活。你怎么能不感动?
  西·楚霸王,这个名号得来讨巧,西安有楚,摇滚的词坛霸王。张楚没有霸王的威风体魄,但却有霸王的王者风范,孤独而寂寞,骄傲而苍远。铿锵的鼓点是征战的号角,激昂的贝司是心绪的张扬。他是中国摇滚的旗帜人物之一,伴随中国摇滚走过了萌芽、成长、成熟、沉淀、复苏……二十几年的路程。张楚的名字会一直伴随中国摇滚走下去,或直白、或烂漫、或激昂、或温婉,总有一份属于你的情感在里面。
  我抛给张楚的后问题是:最大的期许是什么?他的回答令采访现场一下子变得温馨无比:先说事业方面吧,我特别想拍一部电影,用自己的音乐完整的阐述一个故事。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就行,一定要特别的“生活”,再大的目标没有想好,我一直有点游离,很难给自己一个确切的位置。生活方面嘛,希望自己有个温暖的小家庭,还有小孩子,与小孩子的沟通让我感受到存在感的意义。就和所有老百姓一样,过平民该有的生活。那是真正的幸福和快乐,也许挺辛苦的,但人来一世,经历本身就是在成长和享受,少了哪个都不会完美,会遗憾。
  祝福这个“在悬崖边打秋千的孩子”,可以成功的用“另一种方式表达自己”。
其他文献
今年7月初的一天,在有新闻、出版和影视界朋友参加的聚会上,同席一位貌不出众但歌声喜人的四川姑娘雷真,令人耳目一新。特别是她张口即来的《活出个样来给自己看》,《圆梦》、《月亮之上》等一连几首歌的清唱,声情并茂、高亢激昂。  她的心中有故事……  功底不错啊!在场的人感叹不已。7月19日上午,应《中国文艺家》杂志执行主编的指派,记者采访了雷真。    用歌壮胆    雷真出生在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一个偏
期刊
舞台上,因为穿了戏装,一个分不出男女性别的角色,随着剧情的发展和乐器的伴奏,其生动全在那张脸上,数枚巨大的獠牙从嘴里弹吐而露,挥洒自如,造型各异,时而如白玉兰花,时而似昆虫唇齿,时而像大象亮牙,时而若仙洞吐玉……上下左右,轻巧灵动,令人眼花缭乱,叹为观止。    脱掉红色的广袖大袍,除却浓重的扮戏油彩,一位年轻俊美的小女子脱颖而出,有如清水芙蓉一般,赫然亮丽在人们眼前。她就是薛巧萍。戏,是地方戏,
期刊
艺术和商业的话题被人们持久地议论着,商业对艺术的介入并不得人心。每次谈及商业问题,许多文艺圈里的人都把自己和它撇得十万八千里远,生怕被“铜臭味”玷污。艺术的高雅性不可否认,但是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也的今日,只有利用好商业规律,才能事半功倍。不能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艺术,终究会被观众打入冷宫。    观众的若即若离,也使得昆曲和其他中国传统戏曲一样,发展上遭遇了很多困难,一度濒临急需抢救的境地。作为百戏
期刊
我曾是军人。在近30年的军旅生涯中,记忆最深刻的是军人对信的特殊情感,那是一种怎样的企盼和渴望啊。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信,虽然从人们生活中逐步退出,但时代留给我们的记忆毕竟是那样的美好和温馨。    一    1978年冬,我们几百名小伙子入伍来到了海军驻渤海湾某部。那里的天真冷,风真大。我们这些从来没有离开过家,没有离开过父母,也从没有出过远门的农村孩子,突然来到新天地,感到一
期刊
2008年8月24日晚,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闭幕式在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举行,在奇幻的音乐中,由跳水运动员表演的“空中飞人”,腾空而起,飞奔旋转,在空中划出了一道优美的光影,展现了运动的激情与美感,形象地传达出“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     近日,我有幸采访了"空中飞人"节目的指导之一,来自于影视界的动作导演高全军先生。  高全军原是湖北省老河口市豫剧团的武戏演员。20世纪
期刊
深居简出渐渐成为很多艺术家的习惯,艺术创作总是需要一个安静的空间。一个炎热的下午,在白塔寺旁边的胡同里拐过一条条小路,终于找到画家李铎的住处,一座古朴祥和的四合院。跟着她轻轻的脚步走进房间,不敢发出太大的声音来划破这里的宁静,直到客厅里的小狗兴奋地向我们打招呼。  客厅里放着一些老式的用具,门廊上一块停止走动的时钟。墙上规整地挂了一排裱好的花鸟画,有孤芳自赏的猫,闲适休憩的鸟儿,成熟饱满的果实,还
期刊
经济适用男的爱与愁    经济适用男是这样被大众定义的:身高一般、发型传统,相貌过目即忘;性格温和,工资无偿上缴给老婆;不吸烟、不喝酒、不关机、不赌钱、无红颜知己;月薪2000~10000元,有支付住房首付的能力;一般从事教育、IT、机械制造、技术类行业的男人。  这类男人在生活中“遍地开花”,心高气傲的姑娘们被“高跟鞋情感”折磨到伤心欲绝的时候,干脆找个虽然不帅也不太有钱但却舒服的“平底鞋”结婚
期刊
当代画马大师王相文,字丞东,号鸿卿,骏腾斋主人。徐悲鸿再传弟子,韦江凡得意爱徒。中国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文化大使”提名画家。其画马艺术个性鲜明,笔如神,动如腾龙,飘洒奔放,主要风格游离于艺术与现实之间,挥毫泼墨,豪气勃发,在视觉震撼之外,总是给人以美的享受。  王相文1951年生于山东。高级工艺美术师。自幼酷爱书画艺术,从事工艺美术设计二十余年,其作品曾获轻工部工艺美术设计一等奖。在艺术成长的道路
期刊
2009年3月底,合肥市61中高二(三)班17岁少年曹蕴涵的神话科幻小说《阿风之寻母记》再度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这部15万字的新作是少年作家的第二部作品。在即将到来的暑假里,曹蕴涵又开始动笔写阿风系列的第三部,他拟陆续写出10多部作品,从阿风少年一直写到他老年。阿风系列里始终贯穿主线的是浓郁强烈的母子亲情与传统孝道美德,主人公阿风种种艰难经历使他成长为一个顶天立地、情义并重的大英雄。作品多是生活
期刊
翻开陈友旺老师的人生篇章,不觉间你会被吸引住,那是怎样的一个人生啊。插队务农、投笔从戎、曲折而又坎坷,可谓饱经风雨,历尽沧桑,但是融入他生活汇总更多的,是一种鲜活的戏剧情结。  陈老师说,“自己每确定出演一个角色,都会用心去揣摩人物的心理,直到自己可以准确地把握人物的内心,才会在镜头前表现。”    配角也精彩    业内对陈老师一直有这样一个说法“影视圈中书画最好的,书画圈中表演最棒的。”这个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