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信息技术课应注意事项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DO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信息技术老师,我认为该课程的使命就是要让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受益的信息素养。所以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成了我教学不懈的追求,主要做了以下探索。
  一、在信息技术课上要注重培养学生基本的信息素养
  重点培养学生信息获取、分析、加工、利用的能力。通过努力,大多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要求,主动地、有目的地去发现信息,并能通过各种媒体,如互联网、书籍、报纸、电视等收集到所需要的信息;能够将获取到的信息进行筛选鉴别,成为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判断它的可信度,然后对认为真实有用的信息进行分类;能够将不同渠道获取的信息进行综合,结合自己原有的知识,整理、组织、存储,并能够简洁明了地传递给他人;能够利用所掌握的信息,使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实际问题。我在用好学校远教设施的基础上,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使学生将这些能力内化为自身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创设在实际生活学习中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我在教学鼓励学生借助互联网,获取在书上学不到的东西,利用这些信息来分析、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久而久之,学生信息整体素养获得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二、在信息技术课上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开始学习信息技术课时往往充满好奇,教学效果良好好,但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入,有的内容需要机械重复地训练,有的内容枯燥无味难度大,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慢慢降下来。此时,我就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索的愿望。例如,我利用中学生喜爱游戏这一特点,让学生通过玩WINDOWS自带的纸牌游戏练习鼠标,在探索游戏中掌握鼠标操作技能。我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让学生自始至终愉快地学习,自始至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并借此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三、在信息技术课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时代呼唤创新型人才。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我尽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思维空间。事实上,学生只有在自主学习的环境里才能发挥创造性,体验创新的乐趣。例如,我在讲“附件\画图”时,我只是把工具箱和调色板等提示了一下,然后要求学生自己完成一幅图画。学生们通过观察,揣摸工具的作用加上自己的想象,做出了一幅幅好的图画。我又对几副画面丰富的作品给予了表扬,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在信息技术课上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努力创设一个宽松、民主、探索、求异的课堂气氛,主动设题,引导参与,支持批判,深入探究,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在学生中树立探索的意识,鼓励学生不唯书、不唯上,在课堂上要敢想,敢说,敢做。只要敢于参与,勇于探索,就是成功。我在教学生制作幻灯片的动画效果时,发现学生们所做的作品模仿的多,创新的少,制作出来的幻灯片动画效果基本都离不开软件自带的几种,没有新意,在制作过程中也很少出现同学之间的商讨与争论。在这种情况下,我观察到某些学生作品中的闪光点,便通过多媒体平台,将这些闪光点演示给全体学生看,学生们看了之后,眼前一亮,一下子兴奋起来。接着,我先让该名学生说一下自己的思路,再让其他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引发了学生间的商讨与争论,最后让大家动手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果然,学生们做出了很多有创意的幻灯片动画效果:会动的秒表、探照灯效果、流动的水……在如此坚持不懈探索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学习思路开阔了,愿意动手尝试了,有创意的作品也多了。这样的课堂环境不仅让学生享受到自己创制作品成功的愉悦,认识到动手操作、手脑结合的重要性,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探索意识,淡化了平庸与失败的感觉,体会到了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终会成功的道理。
  四、在信息技术课上要注重渗透德育内容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信息技术有其优势,但若使用不当也有“副作用”。如:Internet上除了有海量的学科知识外,也有许多不健康的内容,有时还有陷阱和计算机病毒等,这些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不容忽略。因此在网络知识的学习中,我不仅向学生讲解Internet的便捷和好处,而且不断向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信息伦理道德。
  开设信息技术课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不是一蹴而就,是在长期的教学理论实践中慢慢形成的,且任重道远。相信通过我们信息技术教师的努力,一定能把信息技术课程办成一门开放的课程,从这一课程出发,实现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把信息技术真正融入到学生学习生活中去。
其他文献
摘 要: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当前以任务驱动为主要教学模式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当中,我们可以合理利用手中的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分层指导,完善实施教学活动,让每位学生在课堂上学有所得,最终实现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这一目标。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有效性  为了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广大教师进行了孜孜不倦的探索。当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期刊
多媒体是以计算机为主要媒体进行的教育活动,是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文字、符号、图象、声音等多媒体信息,把多媒体各个要素进行有机组合,呈现于屏幕上,并能完成一系列人机交互操作,那么随着电脑使用的日益普及和学校多媒体网络设备的日益完善,多媒体在平常教学中将得到广泛应用。由于物理学科具有实验性强、抽象性强、应用性强等特点,如何使物理问题形象化是学生学习的关键。因此将多媒体应用于物理教学,无疑对提
期刊
小学语文新课标中明确规定:“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思想性是语文教学本身固有的特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不仅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技巧,而且要学习文章作者通过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对人对事的看法,从中领悟到做人做事的道理,受到思想教育。当前研究德育在小学语文中如何渗透的问题,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共同探讨的问题,下面从几个方面谈点个人看法。  一、全面理解
期刊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为了适应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及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发达国家已经开始把注意力放在培养学生一系列新的能力上,特别要求学生具备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的真伪、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把学生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作为与读、写、算一样重要的新的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正因为这样, 信息技术
期刊
课堂教学是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已愈来愈显得重要。  那么,教师如何在当前新课标下,发挥“主渠道”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现就本人在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做法和体会表述如下。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兴趣  
期刊
摘 要:在传统的语文教学当中,似乎学生只是一个木桶,教师在不停地往里灌水,根本不顾木桶是否已经有缺漏,这样将不利于学生接受知识,也会影响他们的成长。笔者主要针对小学语文教育的创新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进行浅析。  关键词:语文教学 创新学习 自主学习  小学语文在一般人眼中可能会认为很简单的,似乎只要会写汉字、会说中国话,就可以教语文,如果这样想,就大错特错了。在小学里,语文是一大主课,比重不在数学
期刊
江泽民同志曾多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早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就提出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才”的呼声。新时代的教育必须迅速从传统的圈子里走出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那么,我作为一名农村小学的教师,又应该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呢?我结合自己的工作谈谈自己肤浅的看法
期刊
素质教育的要义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也就是一切教育者要全身心地去爱学生,为学生着想,而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道德教育、个性心理等素质教育的基础。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习惯一旦养成就不容易改变,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使人终生受益。广大青少年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他们思想纯洁,可塑性很大,极容
期刊
近年来中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其规模已与普通高中旗鼓相当了,但同时,一些基础性指标总体上仍落后于普通高中。我国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正处在一个历史发展的关键点,机遇与挑战并存。职业教育只有在扩大规模的基础上,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才能实现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地发展。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搞好初中与职业教育课程的衔接,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此,我就初中与中职语文衔接应
期刊
人们都知道,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其健康的外延也在不断地扩大。世界卫生组织就对健康提出了一个明确而全面的定义:“健康是指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随着健康的范畴不仅基于医学生物学,更扩大到心理和社会学的领域,这对我们的体育教育教学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由此新的课程标准则要求我们体育的教育教学要真正使得我们的教育教学对象在身体和心理上保持健康的状态,并具有良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