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华夏之神韵,奏春秋之乐章

来源 :大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wei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琵琶协奏曲《春秋》以孔子的经历和儒家思想作为音乐的主题其题材、结构及和声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特点。对《春秋》每个部分进行细致讲解,能加深人们对此作品的认知,也能为今后的艺术创作以及教学起到借鉴作用,而且对儒家思想的文化传承与发展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琵琶协奏曲;春秋;儒家
  [中图分类号] J6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9-0122-04
  唐建平先生应国际儒联的委托,于1994年创作了琵琶协奏曲《春秋》,该曲在琵琶演奏家吴玉霞“千秋颂”独奏音乐会中首演。作品以孔子的经历和儒家思想作为音乐的主题。孔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的一生为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而周游列国,不管其成效如何,其为实现理想而坚忍不拔的精神是值得钦佩的。特别是在晚年回归鲁国兴办教育,实现了人生品格的最后升华”。①作曲家以此为标题,“是借助这一深远的标题,表达一种艺术浪漫和主观情感,抒发了今天的中国人对华夏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成就的崇敬、赞颂和追溯之情”。②
  一、作品的主题动机与题材内容
  (一)作品的主题动机
  在作品音乐中,主题的建立及其发展对于作品的成功至关重要。唐建平的作品在音乐主题构成方面主要分为两种方法:第一,从民间音乐中提取音乐素材,将质朴的民族民间音乐材料升华为具有特殊音乐表现意义的音樂主题;第二,从音乐以外的因素中挖掘音乐基本素材。《春秋》这部作品在创作中就采用了后者。唐建平将春秋的年代数字(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或公元前722年至公元前430年)作为音符排列起来,欣喜地发现它们之间有很多的巧合,其构成的旋律片段正好和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风韵相近。
  上例将春秋的年代数字作为音符排列,构成的音程有:大小二度及大小七度代表年代数字76、43,增四减五度代表年代数字47,小三大六度代表年代数字72、24,以及增四减五度的衍化纯四纯五度代表年代数字47。这些音程在不同音高上呈现,构成主题动机贯穿于全曲,“展示了春秋时期社会急剧变革、风云际会、百家争鸣、雄才辈出的生动画面”。③
  上例为引子部分的琵琶独奏声部。第一组音的#5、#4构成大二度,也就是春秋年代数字76所构成的音程关系;第二组音6、#2、#1构成的增四与大二度,代表了年代数字476;第三组音#2、#4构成大六度,代表年代数字72。从上述几组音程关系所代表的年代数字能够充分证明该作品的主题动机。在引子之后的各段旋律中也含有年代数字的影子。
  (二)题材内容
  《春秋》共分为五个部分:狂想自由的引子(1-43小节)、抒情流畅的第一部分(44-87小节)、愉悦欢快的第二部分(88-281小节)、深情感伤的第三部分(282-473小节)、辉煌宏大的第四部分(474-666小节),每部的音乐风格都迥然不同。
  引子在整个音乐作品中所占的篇幅并不大,但意义不小,起到奠定音乐作品的主题形象和音乐风格的作用。《春秋》这部作品以悲壮宏大的气氛作为开场,采用以打击乐器为主的乐队与琵琶的竞奏制造出气势磅礴的气氛,运用京剧紧打慢唱的散板元素进行戏剧性的展开,这些艺术构思恰与中华文明的历史史实相契合。
  抒情流畅的第一部分由琵琶温婉地轻声奏出,好似作曲家借以琵琶来诉说他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无限崇敬和赞美。由凄美的吟唱逐渐引入不协和因素,预示着新因素的到来,琵琶独奏由弹挑转为扫弦的力度递增也是为下面快板的欢乐气氛做铺垫。听众从琵琶这声声动人的吟唱中能够充分感受到盛世的太平和儒家文人的和谐之音。
  第二部分呈献给听众的是愉悦欢快的气氛。这一乐段多采用快板的十六分音符为主题因素,琵琶与乐队交相辉映,这种问答形式的音色转换使得乐曲更加欢快。在263小节之后,乐队与琵琶的呼应更加紧凑,增加了音乐的紧张感。在乐队全奏、高潮迭起的情况下忽然收住,然后从这静止的紧张感中飘出空灵的声音,为听众描绘出战后硝烟弥漫的凄凉之景。这也寓意了儒家群体是以愉悦、轻松的面目来示人的,但他们却有一种“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④的精神。
  第三部分是由感伤的慢板过渡到狂喜的快板的一个幅度较大的乐段。这一乐段的感伤体现在作曲家“画龙点睛”的一笔。古人云:“梅为花之最清,琴为声之最清,以最清之声写最清之物,宜其有凌霜音韵也。”⑤作曲家以梅花之风霜高洁、儒雅高贵比喻儒家文人的精神品格,以琴曲《梅花三弄》的五度特性音调作为该乐段的音乐主题。琵琶运用泛音细微而深沉地奏出“三弄”的主题,乐队则以大力度的全奏回应这一主题,二者进行的对抗造成了极为夸张的力度对比,使音乐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升华。
  第四部分是一个感情宣泄的乐段。音乐如暴风骤雨般袭来,琵琶快速地扫弦与乐队强力度地全奏使乐曲达到了最后的高潮,在这里作曲家将民族乐队的配器技术发挥得淋漓尽致,全曲也在这里得到了总结与收束。如果说前面的各部分表现了儒家含蓄、内敛的品格,最后这一部分则表现了儒家刚毅威武的外在精神。乐队用这极富张力的合奏来表现儒家体系自确立以来所饱受的社会苦难的洗礼和他们坚忍不拔的精神,这种气势磅礴的总结性收尾也表现了作曲家对中华民族精神由衷的赞美和歌颂。
  二、配器与结构分析
  (一)配器
  《春秋》运用的配器手法多种多样,其音响丰富多彩,突出表现如下:
  1.乐队编制与使用。
  《春秋》的乐队编制根据作品音响的需要,作曲家选择了一个双管编制的民族管弦乐队与琵琶协奏。从乐队编制上看,这个乐队属于大型民族管弦乐队。
  在乐队的使用上,作曲家充分借鉴了西方古典协奏曲的配器手法,即单一编制和混合编制的交叉应用。
  2.配器所构成的音响效果。
  配器对于音响效果的构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乐记》中讲礼乐是用‘钟鼓管磬龠干戚’这些乐器来表演,而鼓的作用在其中受到格外的重视。”⑥唐建平在创作《春秋》这部作品的开头、中间部分的高潮以及结尾都运用了鼓来烘托和渲染气氛,以震撼魂魄的音响来宣泄自己对民族精神、华夏文化的热爱,在音响的层面上获得了结构的平衡,戏剧性的情感宣泄以及迭起的高潮创造宏大的音乐气势都是唐建平在该作品的配器中特意追求的。   在作品的高潮部分唐建平采用了特殊的处理。在作品的第三段后半部分需要通过音乐的发展形成高潮,但紧接其后的终曲是展开式发展的音乐段落,并且由曲尾设法来结束作品,如果这段靠强烈的音响来发展音乐,就造成了写法上的雷同。唐建平在处理这个问题时采用了音响对比的反差来加强音乐的动力。另外在克服民乐队有限的音量问题上,在该段的后半部分,在发挥民乐队的音响方面唐建平也做了个性化的考虑。他不是按常规的写法将乐队铺满,而是将所有乐器分为两组,采用高音区轮奏的手法,使得声音集中、鲜明,而真正的音量来自打击乐。
  (二)结构分析
  “音乐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音乐乐思的良好组织息息相关,没有合理的音乐结构,即使有了杰出的音乐创意和灵感,也不会写出好的音乐作品。”⑦《春秋》这部作品更多地借助于个性化的音乐想象,使音乐形象和音乐素材在音乐发展进行中不断变化更新。
  1.为了增强音乐的连贯性,在对比式发展中进行展开
  从音乐结构的整体上来看,该作品是以几个大的对比段落来构成的,而各个乐段的内部结构采用音乐开放式的发展,同时也注意音乐素材的连贯和统一。在各段的衔接方法上,作曲家强调开放式的衔接,以此来增强音乐的连贯性发展。例如音乐的第二部分,以不稳定的和声和带有乐队强奏的急停为结尾,使音乐在强烈的不稳定性中自然地引出忧郁感伤的下一乐段。
  2.在音乐的发展中注意音乐素材的更新和对比
  在展开式写法的段落中穿插对比性音乐素材的手法在作品中极为常见。例如引子段落,音乐以强力度和紧张度的展开式发展将音乐推向曲首的高潮,紧接而来的是独奏琵琶奏出下行的旋律,在这种音乐的极度对比中更能够增加音乐的感染力。在第二和第三部分中,音乐素材的对比也有充分的体现。
  作品中最富有特色的一点是第三部分《梅花三弄》特性音调的引入。该部分处于作品的中心,对于音乐深化的发展、揭示音乐的内涵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作曲家想以辉煌热烈的气氛作为全曲的完满结束。因此,《梅花三弄》主题的引入获得了音乐展开性发展的动力,是音乐发展的更新和对比。独奏琵琶通过泛音的弱奏和乐队凯旋高歌般的强奏相互呼应,这种音响与音乐情绪上的强烈对比,给音乐发展提供了极大的推动力量。
  3.“东方与西方”相结合的曲体结构
  琵琶是具有中华文化特征的传统乐器,具有浓郁的东方音乐语言,而协奏曲是西方的一种音乐体裁,把二者结合起来做到旋律保留琵琶传统风格特点的同时,又使音乐内容的表现手法和风格特点具有时代性,这是唐建平创作该作品成功的关键。在处理这一问题上,他借助于中国传统联曲的曲体结构来承载作品跌宕起伏的情绪,使得音乐结构环环相扣。其将中西音乐相通之处尽量加以有效调动与融合,展示了较为开阔的音乐视野,对整个作品起到了推动作用。
  三、和声特点
  琵琶协奏曲《春秋》的和声语言丰富多彩而且新颖独特,明显不同于中国传统的民乐合奏曲,其在借鉴西方近現代和声的基础上融合了民族和声的手法,体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
  (一)和声材料处理手法
  “在多声部音乐范畴中,两个及两个以上声部的纵向结合就构成和声。”⑧近现代和声的特点是纵向上的不协和性。作曲家更多地采用了非三度叠置的纵向处理手法,具体的应用手法如下:
  1.四、五度叠置和弦
  在四五度和弦的应用上本曲主要有三种具体体现:
  (1)纯四五度音程的叠置,例如乐曲的第146小节。梆笛与高音笙的纯四、纯五度飘在旋律的上空,使得该段乐曲更为和谐、饱满。
  (2)增减四五度音程的叠置,例如乐曲的第3小节。曲笛声部是增四度,管子声部是增四度,而两个声部的#1与5又构成了减五度。增四减五度这种不协和音程的结合渲染了紧张的气氛。
  (3)纯四五度与增减四五度的综合叠置,例如第35小节。高音笙声部含有增四、纯四度,低音笙声部含有减五度。这种综合叠置使旋律更加饱满,富有冲击力。
  2.音簇的运用
  为了加强和声的张力,作品中还运用了音簇。例如作品的第15小节,由拉弦乐器奏出,使乐曲产生了一种迷离的音响效果。
  (二)调式调性的处理手法
  由于作品是由民族乐器与民族管弦乐队来协奏的,所以五声、七声等民族调式在其中是必不可少的,但这些在作品中也有独特的运用。
  1.全音阶式的七声音阶
  “按十二平均律由六个全音组成的六声音阶,叫做全音音阶”。⑨在乐曲中使用了全音阶的片段。例如作品的第26小节,在这里的四度双音音阶下行其实是七声雅乐的一个片段,也可理解为片段化的全音阶。
  2.转调模进
  “模进的主题发展过程中包含有几个不同调性者,叫做转调模进”,⑩转调模进也是让主题贯穿的有效手法之一。
  作品的71-80小节,旋律由同主音上的E徵雅乐和E徵清乐转到了D徵雅乐和D徵清乐,音乐的素材基本不变,变得只有调性,这也符合中国音乐的发展手法即在重复中寻求变化。
  四、节奏节拍特点
  (一)节奏自由反复的运用
  作品的268-270小节运用了节奏自由反复的创作技法。这一技法是20世纪音乐节奏技法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是一种以即兴演奏为特色的技法,使随机产生的音响效果充满了独特的魅力。
  (二)呼应性节奏与递增递减节奏的运用
  重复是音乐发展的重要手法,无论在西方音乐还是在中国音乐中都是如此。而在中国传统民族器乐曲中领奏与合奏的呼应性重复是最为常见的一种音乐发展手法,在乐曲的第三部分这种呼应性的手法运用得很频繁。
  在呼应的基础上,节奏按照一定的比例递增递减也是民族器乐中常用的手段,上例为乐曲的108-114小节,音乐完成了从4/4到2/4到1/4的节奏递减,增加了节奏的密度从而增加了音乐的紧张度,推动音乐进一步发展。   (三)无节拍
  小节的解放是20世纪音乐中节奏手法的主要指导思想,“小节的解放,实际上是将大小调体系的节拍与节奏一并解放,从而走向无传统节拍概念的现代节奏体系”。
  无节拍就是小节解放后的产物,在本曲的琵琶独奏部分运用了不少无节拍的技法。其实这种手法在中国传统音乐中就是散板,也正好符合了20世纪作曲技法中对于即兴创作的需求,这种中西结合的手法在这里可谓是发挥到了极致。
  五、结语
  《春秋》这部作品是民族管弦乐中的经典之作,其从曲式结构的边缘性以及中国传统联曲结构的运用,配器独创风格与民族风格的有机融合,到近现代和声的民族化创新处理等各个方面,都诠释了唐建平的创作理念和美学思想,是一部十分成熟的民族管弦乐作品。我们期待他有更多的新作问世,为我国民族乐器艺术的繁荣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 注 释 ]
  ① 唐建平.琵琶协奏曲《春秋》创作札记[J].人民音乐,1996(4).
  ② 刘宏.琵琶协奏曲《春秋》的创作特点及其审美情趣探微[J].天籁,2010(12).
  ③ http://news.hexun.com/2013-11-26/160046551.html
  ④ 出自《易經·乾卦》,意思是: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卓,发愤图强.
  ⑤ 出自《伯牙心法》,明代杨抡辑.
  ⑥⑦ 唐建平.分析与总结—关于我近三年来的音乐创作[J].乐府新声,2007(1).
  ⑧ 姚恒璐.音乐技法综合分析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⑨ 童忠良.现代乐理教程[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3.
  ⑩ 斯波索宾(苏)等.和声学教程[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节奏自由反复:按照一定的节奏型,在规定的时间内由演奏员自由选择反复的速度和次数.
  [ 参 考 文 献 ]
  [1] 唐建平.琵琶协奏曲《春秋》创作札记[J].人民音乐,1996(4).
  [2] 宁勇.中国音乐史上琵琶艺术发展的三个高峰期[J].交响,1998(1).
  [3] 李英娜.《仓才》为2003年的纪念——作曲家唐建平专访[J].乐器,2004(1).
  [4] 刘宏.琵琶协奏曲《春秋》的创作特点及其审美情趣探微[J].天籁,2010(2).
  [责任编辑:刘凤华]
其他文献
[摘 要]3D打印实践平台是推广3D打印教育的有效途径。3D打印教育模式由教学团队(教师、工程师)、建模软件和3D打印机组成,其共同完成教学、科研和对外服务的任务。校企联合实践平台通过完成教育产品开发、教具设计和社会服务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参与项目,在学与做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创新意识,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新能力;校企合作;实践平台;3D打印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根据目前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的现状,北京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结构方向教师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从毕业设计的选题和过程管理两个方面阐述了当前本科生毕业设计不能高质量完成的原因,提出了学校和企业单位相结合的毕业设计创新实践基地的新型培养模式,并且阐述了毕业设计创新实践基地的新型培养模式的培养目标,新模式的构建及优势。此外为适应新型的培养模式,对学校课程安排、毕业设计的过程管理和审核评判标
期刊
[摘 要]针对企业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目前我国高校在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本科生方面存在一定问题。机械类专业培养学生国际化视野的思路有:深化教学改革,完善课程体系;革新教学思维,优化教学方法;加强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创建国际化办学实践平台。  [关键词]本科教学;国际化视野;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C9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12-0139
期刊
[摘 要]基础教学单位对高校学科建设、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是高校发展的基石。通过总结归纳当前基础教学单位在科研创新方面存在的基本问题,研究这些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可以提出科研创新的激励机制、评价机制、保障机制和监管机制,激发教师的创新热情,实现科研管理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科研创新;激励机制;评价机制;保障机制;监管机制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较传统理论知识学习为主的课程而言,行政案例分析课程是普通本科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实现应用型转型的核心实践课程,其的重点培养是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行政问题的能力。该课程需要教师具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功底和熟练驾驭课堂讨论的能力,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否则分析和讨论就会流于形式。但由于学生的参与度、理论知识储备、分析问题和口头表达能力参差不齐等问题,实际教学过程中问题较多、困难
期刊
[摘 要]在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提高质量、内涵发展”的新阶段后,会计教育必须按照内涵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在要求进行全方位改革,以满足社会需求、应对国际竞争和履行自身使命。目前会计教学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与内涵式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河北经贸大学会计学专业在国家专业综合改革中,完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创新人才培养路径,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按照内涵式人才培养模式要求进行了一系列积极
期刊
[摘 要]新疆的少数民族高职生是促进并推动新疆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不可缺少的力量,根据统计发现,新疆高职院校群体的民族成分构成比较复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难度相对比较大。在新疆少数民族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是否对该民族的文化有一定的了解,是否能够对他们在新的文化氛围中进行有效的心理调适显得尤为关键。同时能否在教学,管理等诸多方面采取一些少数民族大学生更愿意接受的方式、方法,帮助他们尽快
期刊
[摘 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适应行业及地方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是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之一,也是各行业在深化转型时期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要改革地方特色高校经管类专业学生的行业能力培养模式,必须构建基于BEI的行业能力素质模型,明确学生行业能力需求;通过“模块嵌入”优化课程体系,夯实学生信息通信行业基础知识;手段并举,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通信行业应用技能。经过实践,其确实具有一定效果,可供其他
期刊
[摘 要]在“双创”时代背景下,高校积极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创客精神”,也涌现了各式各样的创客空间。国内现有的创客空间的类型较多,教师可以分析比较不同类型创客空间的运营方式、功能性质和现状,并具体以某高校创客空间为例,探索如何更好发挥创客空间功能,培养大学生“创客”精神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创新创业;创客空间;创客精神;方式探索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期刊
[摘 要]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社会上对各行各业的人才的需求增多,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多样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中国高等教育中,本科教育处于基础地位。中国的本科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几经改革,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仍存在许多问题。长安大学公路学院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的新、旧版培养计划有所不同,新的人才培养具有新思路和新方法,更能适应“大类招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