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旅游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来源 :祖国·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fang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对我国中职旅游教育的调查研究发现,相当一部分旅游中职学校缺乏对旅游业人才需要特点全面深刻的分析,课堂教学模式不科学,培养的大批人才与行业需要出现严重脱节,就业情况不理想,相当一部分旅游专业的人才还流入了其他行业。本文主要分析现在中职旅游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几点教学改革建议。
  【关键词】中职;旅游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中职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有益补充,目标是要培养数以亿计的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人才。因此,中等职业学校比基础教育更应该注重课堂教学的改革,加强职业能力教育,注重培养中职学生的专业技能、实践精神和创业能力。因此研究中等职业学校旅游专业教学改革,不仅可以丰富旅游教育的理论研究,架起创新教育思想与课堂教学实践的桥梁;还可以深化旅游专业教学改革,帮助教师更好地上好旅游专业课。
  1 旅游专业课教学现状
  1.1 教学观念陈旧。与时俱进、迅猛发展的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为旅游教育工作者增强了信心。旅游业的发展,对旅游管理及服务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工作提出了更新、更深层次的要求。优秀的旅游管理及服务人才队伍的培养有赖于学校和教师的工作。但部分专业课教师观念依然陈旧,还是“一块黑板、一根粉笔”,“满堂灌”的注入式教学,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地位。教师在台上讲得滔滔不绝,非常投入,甚至汗流满面,可是学生根本听不进去,看课外书、趴在课桌上睡觉等现象司空见惯,真正听课的寥寥无几。
  1.2 课程设置不合理,不够贴近学生的实际。学生从初中进入中职后学习的目标改变了,既有对口单招的压力,又面临就业的挑战。旅游专业课二十多门,知识覆盖面广,它包括旅游学概论、导游基础知识、导游业务、旅游法规、旅游心理学、旅行社经营管理、旅游文化、现代饭店管理等众多专业性极强的课程。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就读职校的初中毕业生,其原有知识结构与现在所开设学科之间出现脱节,学生没有经过高中阶段的中国历史、世界历史、中国地理、世界地理以及中外文学、哲学、政治等课程的系统学习。因此,认识能力、知识结构、欣赏水平、审美情趣、价值观念等很欠缺,无法理解并接受专业性强的课程。
  1.3 教学模式不适应学生需要。旅游课是一门在理论的指导下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但是我们很多中职学校没有把学生投入所学专业环境中去,没有真正采用“以实践为导向”的专业教学模式。目前职业学校基本上沿袭普通中学教育的模式而缺乏职教特色,导致“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从旅游专业课教学看,学生普遍感到掌握理论、基本原理较为困难;但上模拟实训课时,学生的参与非常积极,实践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理论课和文化课教学。
  1.4 教学方法不够灵活。部分教师仍然采用“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材”的讲授教学方法,有的学校教师很少使用投影仪等电教手段。由于有些教师的教学方式落后于时代的发展速度,先进的教学仪器设备也只是成为观摩教学的点缀。
  2 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
  2.1 落实素质教育。
  我国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教学模式也是为了这种体制服务,只有教师大量地灌输知识,忽略了学生情感与能力的培养,培养出大量高分低能的“人才”,这种“人才”缺乏创造力,只会生搬硬套书本知识,难以适应当今迅速发展的社会。像这样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绊脚石,因此,当务之急是要改变原有的那些陈旧滞后的课堂教学模式,以现代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构建新型中职旅游课堂教学模式。新型中职旅游课堂教学模式要体现我国素质教育强调的三个发展,即学生的全体发展、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注重学生潜力的开发,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2.2 体现能力本位
  国家教育部明确指出:职业教育战线的教育改革必须面向二十一世纪,研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摆脱传统的职业教育思想教育模式的束缚,建立符合时代特征和具有我国特色的新的中等职业教育思想、职业教育模式。中等职业教育的质量应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这些都与以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为此,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必须变革传统的以知识本位的教育观念,树立现代的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理念,围绕职业岗位或岗位群所要求的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2.3 培养专门人才
  即双元制教学模式中学校与企业分工协作,以企业为主,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以实践为主,培养高质量技术工人的职业教学模式。企业的积极参与是双元制实验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一方面企业为学生提供了先进的实习设备,营造了良好的生产环境,配备了技能娴熟的师傅,从而强化了学生的专业技能,使学生了解生产的全过程,保证了学生技能的提高。另一方面强化了学生的质量意识、环保意识、责任感及合作精神,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大胆借鉴双元制经验,培养职业型人才,培养知识面广,技能全面,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学生,并使培养的学生日益成为生产一线的骨干,让综合能力强的学生走上领导岗位。
  3 中职旅游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
  中等职业教育的内容是全面系统的职业知识学习和职业技能训练,目标是使学生成为“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惯例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
  3.1 使学生掌握旅游从业理论基础知识。
  旅游管理专业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知识结构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引导者。老师应提供相应的软件资源和支持,为学生营造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使学生能够掌握旅游从业理论基础知识。
  3.2 使学生具有从事旅游职业所需的实践操作能力   实践教学既是旅游管理知识更新和保证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新时期培养高质量实用型旅游管理人才的前提。所以旅游管理专业应依据教育规律和实践教学内容安排实践教学,才能实现职业能力的目标性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中职旅游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4.1 明确中职旅游专业课程要达到的目标。
  旅游专业所设立的专业课程应以服务当地旅游经济发展为宗旨,同时要与国际国内旅游发展相适应。为此,我们必须确立旅游专业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路子,从旅游的就业岗位如饭店、旅行社、景点景区入手,贯彻能力本位的思想,围绕四项职业能力,即知识(与本职相关的知识领域)、态度(动机、 动力情感领域)、经验(活动的领域,)、反馈(评估、评价领域,设置严格的课程评价体系,以适应市场为主要衡量标准)进行职业分析,得到各个职业所需的能力,形成职业和基础能力模块,抓住基础和专业主干课程,完成对课程的系统分析、设置和开发,打破学科体系,构建以实践导向为主的复合课程模式。
  4.2 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重组课程结构。
  在课程设置中,一方面要考虑学生的个性特长和他们已有的文化知识和能力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加自由的学习、发展空间;另一方面要提高旅游专业的适应性,使本专业的毕业生能够适应旅游从业的多样性和旅游企业内部职业的变化性。要同时达到这两个方面的要求,就必须对目前课程体系中的课程结构进行重组,压缩必修课程,增加选修课程。必修课程以本专业不同方向所共同需要的基礎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课程为主体,以通用和实用为限;选修课程的设置有较宽的覆盖面,涉及相关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等旅游知识,特别是设置了大量的专业方向课程供学生选择,如酒店服务方向选修课程,包括前厅服务、康乐服务、旅游财务管理、调酒技术等理论与实践课程;导游服务方向选修课程,主要包括导游基础、导游政策法规、导游实务、模拟导游等,通过增设选修课,主动适应旅游产业发展和人们旅游行为变化的新趋势,真正实现中职旅游专业培养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的目标。
  4.3 根据旅游人才培养需要,深层次全方位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旅游专业的教学方法是要与其专业特点相对应的,在这方面我们有如下的探索和实践:理论教学采用“研究式教学方式”和“多形式互动交流教学模式”。课堂上鼓励教师以新的教学模式代替传统、注入式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式、讨论式、活动式等多元化教学方法,对旅游业的某些问题以研究的角度讨论,引导学生以积极思维代替被动接受,激发学生专业兴趣,树立学生竞争意识,提高学生语言表达、逻辑思维等实际应用能力,配合课内实践法,对应用性较强的课程诸如餐饮服务与管理、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等,以实习基地为现场课堂,从传统的理论传授过渡到了现场互动教学。大力开展第二课堂的活动,学生大量参与旅游业市场调查、旅游服务志愿者、兼职导游、旅游专业知识竞赛、酒店服务技能大赛、讲演比赛、本地旅游推销周等实践活动。建立了操作性极强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对每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都有与之配套的过程管理机制,保证了这一实践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我们还加强了外语教学,设立相关专业外语课程体系,与旅游专业课程形成互相呼应的复合专业课程体系,并聘请外籍教师进行口语教学,大部分学生能用英语或日语导游或进行酒店日常涉外交流,实现了专业外语运用能力质的飞跃。
  4.4 采用多元整合的思想策略,实现中高职教育的有机衔接。
  新的专业课程体系贯彻了多元整合的策略思想,打破原有课程、学科之间的界限,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培养目标为依据,对课程进行多元整合,精简课程内容,突出应用知识和综合技能,强化礼仪和英语的应用能力,整合形成新的课程,这些专业教材的编者是专业教师和行业专家的双元组合,教材内容是岗位技术要求与职业资格证书考核标准的整合,培养目标是学历证书与行业职业资格证的结合。
  中高职课程都是围绕职业知识、技能和素质三条主线,将课程进行重新组合,分层推进,形成中高职的有机课程体系,使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随着教学课程的推进予以拓展和升华。如表l的核心课程部分也是浙江高职升学考试指定课程。
  参考文献:
  [1] 李秉德著,《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2] 张培茵,赵阳,石长波.关于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方法的思考与实践.旅游学刊--人力资源与教育教学特刊,2004第7期
  [3] 崔斌.高职旅游专业实践教学初探[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8(9)
  [4] 董玲玲.高职旅游专业围绕市场需求培养实用型旅游人才的思考[J].商情,2010
其他文献
【摘 要】多元智力理论打破了传统的智力观,为学生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如何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成为目前幼儿园教师亟需解决的难题。为此,幼儿园教师应在多元智力理论指导下,加强对自身智能领域和对学生的教育性理解,建立个别化与多样化的教学体系,选择适合学生智能多元化发展的课程内容,并积极营造有利于学生优势智能发展的教育情境。  【关键词】多元智能;个性化发展;智能长项  在我国当前的新课程改
期刊
数学是学习和研讨现代科学技术的根底。在培育和进步思想才能方面,发挥着特有的作用;其内容、思想、办法和言语已成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局部。将信息技术运用于数学教学,补偿了传统教学的缺乏,进步了教学效率,同时也培育了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艺和处理问题的才能。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交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功用。  1 激起学习兴味,培育参与认识  如何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近半个世纪来,中国的教育
期刊
【摘 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职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如何提高中职德育课教学有效性呢?笔者从提高教师素质、拓展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手段、多元考核评价等五方面加以论述。  【关键词】中职德育;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和
期刊
在职业中学数学教学中,往往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但教学效果却不理想。诚然,职业中学的学生的数学基础较差,学习态度、习惯等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但我们不应只是埋怨学生,更不应放弃这些学生,而应针对职中生的实际情况,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措施,提高职业中学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1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是提高中职数学教学实效性的前提  一切教学活动、措施和方法等都应围绕学生来开展,在中职数学的教学活动
期刊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技术在语文课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盲目的不适当运用多媒体,会在语文教学中产生一系列负效应:干扰学生对语言功能的认识和感受;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淡化学生对语言艺术的兴趣和体味。消除多媒體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负效应,遵守教学信息适量的原则;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传统教学媒体和手段相结合。  【关键词】多媒体;语文教学;负效应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
期刊
【摘 要】中职卫生学校所学科目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是中等职业卫生学校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实用型人才的要求。围绕护理专业的人才定位和专业技能培养目标要求,就必须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上下功夫。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培养和造就“精理论,专业知识扎实,强实践,技术能力强;精基础,强临床”的实用知识技能型护理人才。我们通过对护理专业教学进行回顾和总结,发现和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期刊
【摘 要】新课程倡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培养和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期达到改变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学现状 。  【关键词】新课程;有效;教学  课堂教学总是在一定的时空中进行,教学过程的诸多要素在时空的组合方式直接影响着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探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产学训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实践方法和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产学训结合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现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语文与多媒体技术整合的实质就是把多媒体技术与初中语文有效地融合在一起,也就是利用多媒体技术把初中语文中难以描述的内容传达、展示出来,从而提高初中语文课堂实效。实践证明,在当前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把多媒体技术运用于初中语文教学中,能够有效地发挥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优势,极大地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效,从而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利用多媒体技术对初中语文进行辅助教
期刊
教育现代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和当代教育发展的趋势。现代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有效整合,已成为新课程理念下教学改革的新课题。在把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入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认真深入地理解和领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双赢。  正如科学技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同时带来了难以解决的环境、能源、伦理问题一样,语文教学中现代教学媒体以前所未有的生动、具体、直观、形象的方式把特定的教学内容呈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