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古诗词在课堂里鲜活起来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remsl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如果能把诗词研究透彻,抓住诗人及诗词的风格特色,又能把握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极为有限的时间里,能有目的地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定能让诗词在课堂上流光溢彩,鲜活起来。
  
  一、了解背景,营造氛围,体验情感美
  
  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透一首古诗词,必须先让学生对诗人写作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生平、生活背景等有所了解。如李白,他生活在盛唐,繁华的社会、丰富的物质时代和他豪放的性格,使他的诗风飘逸、浪漫、豪迈;杜甫处于中晚唐,国家衰落,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贫苦,流离失所,深深体会人民疾苦的他,创作的诗歌沉郁顿挫,有一种“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凄婉悲凉;而李煜,作为一国之君,突然变成亡国奴,被囚禁起来,那种凄凉,缠绵,忧愁悔恨的思国之情自然而然地流露在他的诗词上。他们各自的诗风和传达出来的思想感情之所以不同,是因为各自生活的时代背景和人生经历各异造成的。在了解诗人生活背景的基础上,教师要因时制宜地营造一种氛围,能让学生感受与诗词相类似的情感体验。这需要教师能即时把古今相类似的情境营造出来。如送别诗,让学生联想自己和亲朋好友离别的情景或联系著名作家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来体会那种忧伤和依依不舍之情;山水诗,则通过向学生展示山水画作、播放视频或联系平时春游和秋游时的所见所闻来营造,或清幽淡雅,或宏伟壮丽的景象;战争类诗词,则联系电视、电影或阿富汗、伊拉克等的战争场面展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和痛苦,等等。让学生有如身临其境一般体验诗词中的情境,这样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就更深刻,更透彻。
  
  二、结合音乐,感受韵律美
  
  古诗词有较强的节奏感,韵律和谐,具有音乐美。音乐又是听觉的语言,是人类心灵的诗意,是最能拨动人们的情感的琴弦,在引起人们相似情感体验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力量。诗词与音乐是相融相通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具体操作可如下:(一)利用歌手演唱的已谱了曲古诗词来帮助赏析诗词。如黄巢的《赋菊》,杜牧的《清明》,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李商隐的《无题》,李煜的《虞美人》,岳飞的《满江红》,李清照的《一剪梅》等等。这些歌曲或低沉幽咽,或慷慨激昂,或缠绵凄恻,或欢快沸腾等,优美的乐曲饱含情感,欣赏音乐,学生容易受到感染,能更深刻地体会到诗词里传达出来的氛围和诗人的思想感情;(二)有些诗词,如没有谱曲,可通过相应的音乐来设置情境,渲染气氛,烘托诗境,奏响诗词的主旋律,使学生入境、入情、会心。如学习北朝民歌《敕勒歌》时,一首著名歌唱家腾格尔的《天堂》:那骑着马的牧民挥着羊鞭唱着欢快的牧羊歌,那苍茫的原野携带着粗犷的民风,那蓝蓝的天空、碧绿的草原、肥美的绵羊,一幅辽阔而绝美的意境就好像在眼前了;再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王维的《渭城曲》、柳永的《雨霖霖》等送别诗可选用与诗境相协调的古筝乐曲《送别》,舒缓、轻盈的旋律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唤起了他们丰富的想象,使他们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深情古典的音乐,很自然地将学生带入千百年前诗人与亲人、故友、心上人,依依不舍的离别场面;上辛弃疾的《破阵子》时播放《十面埋伏》,那慷慨激昂的战斗氛围便充满整个教室,让学生更易理解词人希望战死沙场却又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只要教师认真备课,做好充分准备,总能找到与诗词相应的歌曲来感动学生。
  
  三、以画现诗,营造意境,展现诗的画面美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本是赞美王维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但仔细想,这其实是中国大多数古典诗词创作的共同特点。我们的先人非常善于写景,他们以独特的眼光去捕捉并用文字突出景物的特点,又把自身的情感融于其中,让景物去传达自己的内心世界的感情,而能传达诗人心境的景物环境,就是我们所说的意境。这种创作方法就是常说的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的写作技巧。诗人用文字描绘的每一处景色,其实就是一幅幅优美的画面。
  只要我们领会了诗歌的境和情,在阐析诗歌时,向学生展示相应的图画,把诗歌的意蕴和画面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通过画面形象去获得美的享受。如在讲授王维的《山居秋暝》时,我们将一幅明月朗照于松林间、溪水潺潺流于石上的清幽美丽的画作挂于黑板上;讲到杜牧的《泊秦淮》时,则是一幅烟雾、月光、沙和水和谐融合而成的极其淡雅、冷寂的水边夜景;分析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展现的是广阔的海面上大风卷起层层浪涛拍打着巨石而溅起如雪般的水花的雄浑壮阔的画面……看着这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图画,讲授便可事半功倍了。
  诗歌的教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我们掌握诗歌的要领,做好充分准备,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就能让学生认为呆板的、艰涩难学的诗歌变得生动活泼,鲜活起来。
  (责编 李 晔)
其他文献
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作者,由于各自的写作修养的决定和制约,写作文章时思路结构、创作技法千差万别,因而写出了千姿百态的文章。这些文章的写作过程是属于每一位作者自己的,但在
【摘 要】 课堂是师生教学互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教和学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活动的主导。课堂教学的质量,很大部分取决于教师采取怎样的方法调节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处于最佳状态。本文从乐教与爱心、挖掘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师形象、教师语言与板书、教具和电化设备等方面阐述了如何在初中英语课堂实施艺术性教学,旨在使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增强艺术性,提高英
对二进制基带信号的传输和接收进行了介绍,并对正交信号和双极性信号的传输性能进行了分析。对两种信号在AWGN信道下的传输性能进行了仿真,通过分析性能曲线图得出,在相同的
【摘 要】 初中一年级是中学的起始阶段,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形成,至关重要。它不仅直接影响到新课程下语文教学任务的完成,而且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对学生的做人、做学问、工作和生活等都将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有利于提高语文综合素质,有利于教书育人,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  【关键词】 语文 学习 习惯 综合 素质    夸美纽斯曾说:“要去形成或培养一个人的品性和习惯,
排列与组合,是组合数学的最初步知识,这种以计数问题为特征的内容在中学数学中是较为独特的,它不仅应用广泛,也是学习后面的概论统计知识以及进一步学习高等数学有关分支的准备知识,随着新课改的深入,高考对排列、组合的考查已不再局限于基本概念、公式的考查,而逐渐成为考查能力型试题的重要素材,同时与其他数学知识相结合来考查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本文将结合自己的一些教学实践谈谈个人的一些做法,要让学生比较扎实地掌握
阅读、吟咏一首诗,能够得到“个中三味”中的“一味”,能够进入一种审美境界,就已经是一种理想的结果了。《诗经·采薇》章的“苍凉之美”便是其中“一味”,也是其中重要的一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教育新技术、新理念层出不穷.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教学技术的提高,为教育创新开辟了一条广阔的途径,通过对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的有效整合,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和新的教学方法是初中化学教学改革中重要的一项任务.笔者多年来在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整合的实践中进行概括总结,摸索出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整合的一些粗浅认识.一、运用多媒体课件上好化学绪言,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好的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