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对高中物理课程性质、课程理念与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都做了详细的规定和说明。现就在学习新课标及贯彻新课标理念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下。
1. 拓宽学生思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发散思维能引发创新。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在教物理规律、概念时多引导学生进行多方位思考、论证,从而使得学生在思考问题时不再拘泥于一种方式。二是在习题教学中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解,或者在习题中设置各种模糊、不确定的物理情景,让学生对问题进行全面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灵活运用知识,进行多向思维。三是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多采取一个实验多种操作的方式,以培养学生能够以多种途径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同时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在解决实际动手问题时不会因为沒动过手而心里紧张。
发散思维能帮助学生思考出解决问题的新路径、新方法,但是对于众多的新的途径、方法,究竟哪条路径较快捷?哪种方法更实用?究竟如何选择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对于这些,仅靠发散思维是得不出答案的。这时候,就要靠收敛思维来帮忙。收敛思维又叫集中思维,是指从解决问题的多种设想、方案中,做出最佳选择的思维方法。创新思维往往要先发散,再收敛;发散是收集材料,收敛是精炼材料。正是思维的发散與收敛的对立统一,才能建立起科学的物理概念和结论。在教学中对学生收敛思维的培养,可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训练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能够通过现象抓本质,运用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逻辑方法,得到物理问题的规律或结论。二是会比较不同的解决问题方法的优劣,并能够思考得出在什么条件下,哪种方法最方便、简捷,从而使学生在遇到实际问题时能够迅速准确地找出最佳的解决途径。
2. 教师要博学多识,提高专业素质
新课程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次革命性变化,新课程不仅仅改变了教材内容,更是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是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教师的素质水平决定着新课程实施的程度。新课程改革要求高中物理教师素质是:物理教师的教育教学科研素质、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素质、课堂教学设计素质、现代教育技术素质和教学评价素质。
为了适应这些特殊素质要求,教师应从学科专业性知识与教育专业性知识两方面加强自身修改。使自身在学科专业性知识方面 具有广博的物理基础知识、应用技术基础知识、物理学史以及广义的科学技术发展史知识、跨学科及边缘学科的知识。在教育专业性知识方面具有相关的教育的政策法知识、教育理论知识、学科教学论与学习论知识、教学评价知识、教育科研方面的知识。
3. 更新教育理念,改变教学模式
高中物理教学的“2+1”模式指的是在高中三年教学中,用2年的时间教完高考所要求考查的内容,用1年的时间总复习。这给新课程的推进带来了很大阻力。有人说,这种模式可以提高高考物理成绩,而事实上,2003、2004及2005年三年理科综合中物理部分的得分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究其原因,不是考试题目难了,而是应付考试需要的是学生灵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在“题海”中“泡大”的学生,他们的能力已淡然无存。认真分析一下近年学生的答题情况后发现,每年计算题的得分率都很低,很多学生只能完成物理考试的选择题部分。难怪有人说:我们高中三年教学就是为了高考的几道选择题。为了最后能用一年的时间总复习,很多教师在高一、二就赶进度,本该做的实验没做,本该探究的没探究,将物理教学等同于物理知识,又等同于物理题目,从而失去了物理课程原本所就具有的功能,失去了借助物理教学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及培养学生的机会,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性。
4. 探索新颖的教案设计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而真正上好一节课必须要有一个设计科学、思路创新的好教案。素质教育下的课程改革和教材变革带动了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使课堂设计和教学过程的创新。因此新课程要求教师要由过去的一言堂变为现在的师生互动大课堂,过去的以知识为中心要转换成今天的能力立意。要求教师做到在教案中要渗透先进的教育思想,充分展现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整个教案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学生学习方式及思维能力的培养。要科学设计教学过程,优化45分钟全程,充分体现教学进程的导入、推进、高潮、结束几个阶段,重在教学思路的启发教学思路的创新。要重视技能技巧的传授,由课内到课外,由知识到能力,追求教学的艺术性和高水平,突出研究性、开发性课题的设计。
5. 搞好物理实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1)进行多项实验活动,建立立体交叉体系的实验教学体系才能取得。
物理实验教学的各个要素分为由课内到课外,由演示实验到学生自制教具和学具等六 个方面。在实验中,我们把这六个要素进行综合分析,认为课堂教学、学生实验、教具学具的制作、小发明和小创造、实验竞赛、专题讲座六个要素组成的实验教学系统的总功能不是各个部门各自直接地、单独地体现出来的。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特殊联系间接地、综合地表现出来。
(2)抓好课堂内的实验教学,寓实验课改革于趣味之中。
实验教学能否达到最优目的,系统各部分能否协调运转,关键的问题是看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能否引起学生较大的兴趣。如果学生对实验感到乏味,那是难以达到目的的。兴趣的培养必须是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综合进行。
(3)以学生实验为主要内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学风。
由于课堂时间限制只能吸收少数参加。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学生实验就非常重视了。我们除了让学生做完课本上的学生实验外,还通过制作教具、学具,把许多演示实验也改成学生实验,给学生提供了自己动手动脑的机会。
教师应当采用能让学生自己动手,让学生领会实验中的原理和思想,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实验教学模式。教师还要重视引导并帮助学生理解实验中的物理原理、思想以及方法,为学生在以后能进行知识迁移,解决其他问题打下基础;此外,还应教导学生学会分析实验误差、改进实验方案,并且要多开展探索性实验,让学生自主提出实验目的、选择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方案、进行结果猜想,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于创新的欲望。
收稿日期:2013-02-03
1. 拓宽学生思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发散思维能引发创新。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在教物理规律、概念时多引导学生进行多方位思考、论证,从而使得学生在思考问题时不再拘泥于一种方式。二是在习题教学中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解,或者在习题中设置各种模糊、不确定的物理情景,让学生对问题进行全面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灵活运用知识,进行多向思维。三是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多采取一个实验多种操作的方式,以培养学生能够以多种途径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同时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在解决实际动手问题时不会因为沒动过手而心里紧张。
发散思维能帮助学生思考出解决问题的新路径、新方法,但是对于众多的新的途径、方法,究竟哪条路径较快捷?哪种方法更实用?究竟如何选择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对于这些,仅靠发散思维是得不出答案的。这时候,就要靠收敛思维来帮忙。收敛思维又叫集中思维,是指从解决问题的多种设想、方案中,做出最佳选择的思维方法。创新思维往往要先发散,再收敛;发散是收集材料,收敛是精炼材料。正是思维的发散與收敛的对立统一,才能建立起科学的物理概念和结论。在教学中对学生收敛思维的培养,可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训练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能够通过现象抓本质,运用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逻辑方法,得到物理问题的规律或结论。二是会比较不同的解决问题方法的优劣,并能够思考得出在什么条件下,哪种方法最方便、简捷,从而使学生在遇到实际问题时能够迅速准确地找出最佳的解决途径。
2. 教师要博学多识,提高专业素质
新课程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次革命性变化,新课程不仅仅改变了教材内容,更是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是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教师的素质水平决定着新课程实施的程度。新课程改革要求高中物理教师素质是:物理教师的教育教学科研素质、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素质、课堂教学设计素质、现代教育技术素质和教学评价素质。
为了适应这些特殊素质要求,教师应从学科专业性知识与教育专业性知识两方面加强自身修改。使自身在学科专业性知识方面 具有广博的物理基础知识、应用技术基础知识、物理学史以及广义的科学技术发展史知识、跨学科及边缘学科的知识。在教育专业性知识方面具有相关的教育的政策法知识、教育理论知识、学科教学论与学习论知识、教学评价知识、教育科研方面的知识。
3. 更新教育理念,改变教学模式
高中物理教学的“2+1”模式指的是在高中三年教学中,用2年的时间教完高考所要求考查的内容,用1年的时间总复习。这给新课程的推进带来了很大阻力。有人说,这种模式可以提高高考物理成绩,而事实上,2003、2004及2005年三年理科综合中物理部分的得分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究其原因,不是考试题目难了,而是应付考试需要的是学生灵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在“题海”中“泡大”的学生,他们的能力已淡然无存。认真分析一下近年学生的答题情况后发现,每年计算题的得分率都很低,很多学生只能完成物理考试的选择题部分。难怪有人说:我们高中三年教学就是为了高考的几道选择题。为了最后能用一年的时间总复习,很多教师在高一、二就赶进度,本该做的实验没做,本该探究的没探究,将物理教学等同于物理知识,又等同于物理题目,从而失去了物理课程原本所就具有的功能,失去了借助物理教学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及培养学生的机会,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性。
4. 探索新颖的教案设计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而真正上好一节课必须要有一个设计科学、思路创新的好教案。素质教育下的课程改革和教材变革带动了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使课堂设计和教学过程的创新。因此新课程要求教师要由过去的一言堂变为现在的师生互动大课堂,过去的以知识为中心要转换成今天的能力立意。要求教师做到在教案中要渗透先进的教育思想,充分展现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整个教案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学生学习方式及思维能力的培养。要科学设计教学过程,优化45分钟全程,充分体现教学进程的导入、推进、高潮、结束几个阶段,重在教学思路的启发教学思路的创新。要重视技能技巧的传授,由课内到课外,由知识到能力,追求教学的艺术性和高水平,突出研究性、开发性课题的设计。
5. 搞好物理实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1)进行多项实验活动,建立立体交叉体系的实验教学体系才能取得。
物理实验教学的各个要素分为由课内到课外,由演示实验到学生自制教具和学具等六 个方面。在实验中,我们把这六个要素进行综合分析,认为课堂教学、学生实验、教具学具的制作、小发明和小创造、实验竞赛、专题讲座六个要素组成的实验教学系统的总功能不是各个部门各自直接地、单独地体现出来的。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特殊联系间接地、综合地表现出来。
(2)抓好课堂内的实验教学,寓实验课改革于趣味之中。
实验教学能否达到最优目的,系统各部分能否协调运转,关键的问题是看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能否引起学生较大的兴趣。如果学生对实验感到乏味,那是难以达到目的的。兴趣的培养必须是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综合进行。
(3)以学生实验为主要内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学风。
由于课堂时间限制只能吸收少数参加。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学生实验就非常重视了。我们除了让学生做完课本上的学生实验外,还通过制作教具、学具,把许多演示实验也改成学生实验,给学生提供了自己动手动脑的机会。
教师应当采用能让学生自己动手,让学生领会实验中的原理和思想,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实验教学模式。教师还要重视引导并帮助学生理解实验中的物理原理、思想以及方法,为学生在以后能进行知识迁移,解决其他问题打下基础;此外,还应教导学生学会分析实验误差、改进实验方案,并且要多开展探索性实验,让学生自主提出实验目的、选择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方案、进行结果猜想,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于创新的欲望。
收稿日期:2013-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