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说如何对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jay1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有着坚强心理素质的民族才是真正坚强的民族,一代少年儿童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态度,其实就代表了未来这个民族的基本素质。一个人的一生不可能不遇到困难和挫折,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对待这些困难和挫折。
  如今的孩子多数都是独生子,是家里的“小太阳”、“小皇帝”,很少经历过艰难困苦的生活磨练和大的挫折。这一方面,为他们的顺利成长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是值得庆幸的大好事。但是,另一方面,如果我们从完美的人格塑造角度,从坚强的意志品格锻炼角度来思考问题,这又不能不说是他们人生道路上的缺憾。如果不采取适当的措施和途径给他们“种一下牛痘”、“打一下预防针”,补上这一课,将来他们就有可能在艰苦、复杂的情况面前无所适从,在困难和挫折的风浪面前难以应付。
  因此,对今天的少年儿童进行适当的抗挫折教育,增加一些磨炼,使他们懂得如何正确对待挫折、失败、困难,从而具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坚强的革命意志,对于他们将来的成长,对于我们民族未来的发展,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一、实施抗挫折教育必须遵循科学规律
  要制订科学的实施计划,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分步实施。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低,表现千奇百怪,情况千差万别,对学生实施抗挫折教育,一定要摸准病情把准脉,区别不同情况对症下药。必须充分注意到学生之间的差异,了解其行为的特征,破译其内心的密码,根据不同对象,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比如,有些学生各方面都比较出色,或者在某些方面有着别人无法比拟的长处,经常受到表扬,成长比较顺利的青少年,往往承受挫折的能力比较低。他们自身显露出的“光芒”使他们看不到自己的不足,别人也容易只看到“光芒”而忽视他们的不足。一旦有人指出其缺点或不足,他们往往难以接受,更经不起挫折和磨难的打击。因而,对于显示出这样那样“光芒”的学生,可以故意设置一些挫折,故意不表扬,不肯定某些优点,使其在受挫中得到磨炼,以弥补他们心理锻炼上的缺陷。
  又如,那些学习较差的同学往往比较多地表现出怯懦和自信心不强,在挫折和失败面前往往表现为无所适从。要提高这部分青少年的自信心,必须多一些鼓励和肯定,从而使他们建立起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勇气。
  二、实施抗挫折教育要充分發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各教材中有关不怕困难,战胜挫折的内容,采用讲明道理、直观引导、设置障碍、模拟训练等方法,启发学生懂得每个人在成才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必须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挫折面前不气馁,敢于夺取胜利,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抗挫折意识。在实施抗挫折教育中,心理测试和心理咨询是必要的,它对矫正学生的不健康心理,正确施教,培养学生的优秀心理品质是不可缺少的。
  三、活动课程和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是实施抗挫折教育的重要途径
  中小学生都喜欢参加课外活动,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确定切实可行的抗挫折教育内容和抗挫折目标。定时间、定地点、定辅导教师、定辅导内容,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磨练意志。要充分发挥舆论导向的作用,利用板报、墙报、广播的形式渗透抗挫折教育。重视环境氛围的教育作用,努力营造抗挫折教育的内部和外部环境氛围。如在橱窗里设立抗挫折教育专栏,展示学生战胜困难的事迹图片;在班级墙壁上挂上名人战胜挫折的警句等,使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氛围中接受教育。
  四、要把抗挫折教育纳入德育范畴,构建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的抗挫折教育立体网络
  首先要发挥教育委员会、校外教育基地的作用,请老红军、老八路讲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请著名劳模、企业家介绍他们的创业之路,使学生从小培养艰苦奋斗,不怕挫折,敢于竞争的精神。
  其次,要把抗挫折教育的内容纳入家长学校教学和研究范畴,使家长在家庭中有意识地创造抗挫折教育的氛围及和谐的家庭环境,配合学校实施抗挫折教育。
  第三,要设立家庭劳动岗,通过家务劳动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五、实施抗挫折教育还需要目标适度
  目标过高,孩子一时难以达到,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目标过低,孩子不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就可以达到,容易让孩子滋生成功不难的思想,结果一遇挫折,还是无法应付。“跳一跳,摘果子”这对那些自信心不强的孩子比较适宜。过多过量过难的抗挫折教育不但难以实施,还会产生负作用,甚至使学生在抗挫折过程中失去信心,自暴自弃,走向反面。
  总之,心理健康是青少年走向现代、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建功立业的重要条件,而健康心理的形成需要精心周到的教育。父母和教师仅仅关心孩子身体健康和学业进步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把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把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素质作为十分重要的任务。在成长过程中一帆风顺的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比较弱,因此,应重视培养他们的承受挫折的能力。教师和家长在善于抓住生活中各种教育机会,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的教育。
其他文献
摘 要: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之一,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从转变观念入手,用爱心构建起新的师生关系,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课堂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本文将探究在中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与广大同行进行交流与商榷。  关键词:中学语文 人文素养 培养途径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目标重新进行明确,新课标明确提出了
期刊
道德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不断增多,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对人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都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初中学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学校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给予正确引导和有效帮助。  为
期刊
爱国是一个公民起码的道德,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作为一个21世纪的大学生,究竟怎样做算是爱国呢?或者说,怎样算不爱国呢?有的人爱看日本动漫,爱用进口电器,热爱异域文化,难道这样就是不爱国了吗?我认为,这些个别现象不会影响民族实质,算不上不爱国。对于爱国的内容,我认为非常宽泛。一个人并不一定要有惊天动地,为国牺牲的壮举,能够认真地对待工作、学习、情感、生活,也是爱国的间接体现。  那么,怎样成长为
期刊
摘 要:现代课堂教学正是追求这样一种教学环境,对课堂生态主体——学生的尊重,即让生命实体(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自然、和谐、自主地发展,它应关注人性、突出发展,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其核心成分应是通过最优化的课堂教学设计和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有效的开发,每个学生都获得最充分的发展。  关键词:生态课堂 人文化 师生关系 生生关系 和谐 全面发展  数学生态课堂洋溢着人文的光辉,它能
期刊
俗话说“人无德不立,业无德不兴”,这句话就点明了“德”的重要性。教育为本,德育为先。德育教育必须渗透到各门学科知识中,使德育不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有色有味、有趣有情的教育过程。笔者认为思想品德教学是德育渗透主阵地。如何在思想品德课中对学生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呢?  一、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常言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德育教育就是陶冶学生的情感,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作为思品教师必须做到
期刊
●教材分析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普通高中生物学新课程必修1第3章第3节的教学内容。这一节的知识,是细胞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后面学习细胞分裂、遗传和变异等内容的基础。学生在学习了细胞膜、细胞器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4个实验资料的分析、探究,总结出细胞核的功能,进而在探讨细胞核结构过程中,认同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并通过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留给学生更多动脑、动手、合作
期刊
摘 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英语的最佳时期,可塑性大,灵活性强,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初级阶段。教师要重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这是学习英语的重要前提;教学活动形式要与内容相关,要为目标服务;要发挥教师的指导性、学生的自主性,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从而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新的热情,有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关键词:小学英语 课堂教学 教学质量  小学英语教师肩负着培养学生兴趣和为学生打好基础的重要任
期刊
传统数学观认为数学与人生和生命教育相去甚远联系不大。筆者认为自然学科的数学也蕴含着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只要我们善于挖掘和科学施教,也能在隐性的数学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一、理解内涵,重视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生命教育作为一门科学或作为一项课题来研究则是近几年才兴起的。国内外关于生命教育有不同的解读,但所有的观点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让“人活得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完美人、发
期刊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风吹遍了全国中小学校。怎样才能紧跟新形势,把《英语课程标准》的理念渗透到英语课堂教学中,进一步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呢?为此,在教学中我做了一些尝试,采用了一些教学方法来丰富我的课堂,从中体会到了新课改使小学生英语课堂动起来,变的生机勃勃。  关键词:小学英语 渗透 新课改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联系生活的教学策略,目的在于使学生拥有的丰富的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动力,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方面,教育承载了重要的作用,学校体育是学生和谐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培养新时期的创新性人才,体育教师要在实践中充分利用体育教育自身的优势,转化限制条件为有利条件,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创制器材,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  根据教学活动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的练习场地,能激发学生对练习的兴趣,唤起其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