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啸山庄》的斯芬克斯之谜探讨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13_y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该论文的目的是探讨《呼啸山庄》的斯芬克斯之谜,通过人物比较、情节对比、资料分析、内容解析等方法,发现《呼啸山庄》的谜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闯入者身份、希斯克里夫本身、梦境与鬼魂的交织以及哈里顿与凯西即另一对希斯克里夫与凯瑟琳。文章最后得出结论:爱与恨既是两个极端的对立面,又是统一的,可以互相转化。爱与恨并不是相互矛盾、相互排斥的,恨到极致仍是爱。
  关键词:呼啸山庄;希斯克里夫;凯瑟琳;爱;恨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4--01
  1、引言
  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被冠之以“一部奇书”和“文学史上的斯芬克斯之谜”。一百多年来,学者们对它的“奇”和“迷”争论不断,至今热度不减。那么《呼啸山庄》的斯芬克斯之谜到底说的是什么呢?谜底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地探讨。
  2、斯芬克斯之谜
  斯芬克斯之谜出自《俄狄浦斯王》,斯芬克斯是希腊神话中一个长着狮子躯干、女人头面的有翼怪兽。坐在忒拜城附近的悬崖上,向过路人出一个谜语:“什么东西早晨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晚上用三条腿走路?”如果路人猜错,就被害死。俄狄浦斯猜中了谜底是“人”,斯芬克斯羞愧跳崖而死。斯芬克斯后来常被比作谜一样的人、谜语或复杂、神秘、难以理解的问题。
  3、呼啸山庄的斯芬克斯之谜探讨
  《呼啸山庄》被人们称作文学史上的斯芬克斯之迷,她的迷到底在什么地方?谜底又是什么?这是我们值得探讨的问题。
  首先,闯入者身份是个谜。这个故事的叙事者洛克伍德先生有一天突然闯入了呼啸山庄,然后先后借几位管家之口讲述了整个故事情节。故事讲完后的某个时间又再次来到呼啸山庄,目睹了整个故事的结局。
  其次,男主人公希斯克里夫本身就是一个谜。希斯克里夫的身世是一个迷,没有人知道这个吉普赛男孩是从哪里来的。希斯克里夫听到凯瑟琳向女管家表示要嫁给埃德加·林顿时消失在风雨交加的夜晚,没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此去经年杳无音信。希斯克里夫再次回到呼啸山庄已经变得非常富有,没有人知道他的钱从何而来。
  再次,梦境与鬼魂的交织和混淆。梦境总是伴随鬼魂的出没,让人迷惑,毛骨悚然。弄不清楚到底是梦里发生的事,还是真的有鬼魂的存在这么一回事。凯瑟琳生前给女管家埃伦·迪安夫人讲过一个梦境,她梦见自己死了,哭着求着要活过来,天使特别生气,他们把她扔回了呼啸山庄。叙事者“我”(洛克伍德先生)第一次住进呼啸山庄后,在凯瑟琳的房间里睡觉曾经做梦遇见鬼魂,自己都分不清是梦里的事情,还是真实存在的情景。但是希斯克里夫對凯瑟琳的呼唤,又仿佛凯瑟琳的鬼魂是真的存在的。凯瑟琳虽死犹生,她的鬼魂出没在呼啸山庄,只有深爱她的希斯克利夫深刻地感受到她的存在。希斯克里夫去世时,他是在凯瑟琳以前居住的房间里,站在开着的窗户边,眼睛睁着,那样子像是被凯瑟琳的鬼魂招引去了。
  最后,哈里顿与凯西即是另一对希斯克里夫与凯瑟琳。
  “你打算在我死后再活多久?”凯瑟琳多么渴望与希斯克里夫生死相依。失去了凯瑟琳的希斯克里夫仿佛失去了一切。复仇成了他唯一活下去的理由。曾经欺辱他的欣德利已经被他逼死,他还要继续向他们的下一代复仇。经过多年的养育和陪伴,欣德利的儿子哈里顿已把希斯克里夫视为父亲一般,并且深切地爱着他。沉浸在复仇中的希斯克里夫没有感知到,他怀着一颗复仇的心把哈里顿养育成了一个从未受过正规教育、言行举止粗鲁的人。这不正是年轻时的希斯克利夫的样子吗?所以,从本质上说,哈里顿就是另一个希斯克利夫。
  凯瑟琳跟管家说如果不是哥哥把希斯克利夫培养成那么低下的人,她从来也不会想到要嫁给埃德加,嫁给希斯克利夫的话会降低她的身份,尽管她非常爱她,尽管他们的灵魂是相同的。所以,凯瑟琳从骨子里是看不起身份低下、粗俗的希斯克利夫的,因此,她最终选择了画眉山庄的少爷,当上了画眉山庄的高贵的女主人。凯瑟琳的女儿凯西同样瞧不起哈里顿,瞧不起他大字不识一个,不会读不会写;瞧不起哈里顿粗俗的言行举止,觉得他不学无术。这些不正和凯瑟琳对希斯克利夫的看法是一样的吗?所以,从本质上说,凯西就是另一个凯瑟琳。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后来剧情却出现了反转,凯西从开始瞧不起到最后渐渐爱上了哈里顿,然后嫁给了哈里顿。并没有像凯瑟琳那样抛弃了希斯克利夫。这恰恰就是希斯克利夫释然的根本原因。所以,当希斯克利夫看到他们两个人相爱并没有像别人想象的那样暴怒,反而是心里释然了、不恨了。从那以后,他的复仇心理也慢慢淡化了。敌人的孩子还活着,但他再也不在乎了。而且他唯一关心的就是哈里顿和凯西。这两个孩子都长得像凯瑟琳,尤其是他们都有着和凯瑟琳一样的眼睛。,每当希斯克里夫看到他们就如同看到了凯瑟琳,让他特别地痛苦,一个是游荡的鬼魂,一个还在世上苟且地偷生。没有了目标的希斯克里夫只有一个愿望:“死”。他不想让凯瑟琳的鬼魂继续地等待着他,终于循着她的呼唤而去了,与凯瑟琳团聚了。“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爱绵绵无绝期。”爱是什么?爱是一生的守候,爱是长久地呼唤,爱是生死相依的契阔。
  4、结论
  爱与恨这两个极端的对立面其实是统一的。希斯克里夫的情感纠葛的发展:爱——恨——复仇——释然。他由爱生恨,恨而复仇,到最后欣然放下。《呼啸山庄》中的男女主人公充满了“爱”与“恨”的极端的冲突,爱的力量如此强烈、恨的程度那么深刻。凯瑟琳对爱情的背叛使希斯克里夫狂热的爱变为无比的恨,而在希斯克里夫和凯瑟琳这对旷世情侣身上,极度的恨中却包含着极度的爱。长期积压的屈辱在失去凯瑟琳之后让希斯克里夫彻底变成了一个复仇狂。爱与复仇二者紧密相关,爱之深,恨之切,爱是复仇的动因,复仇是失败的爱的结果,疯狂的复仇正是爱之深的体现。当温柔甜蜜的爱情变为阴冷而暴力的报复,当刻骨铭心的爱情变成残酷无情的死亡,这份爱情便是一首荡气回肠的挽歌,既悲凉又浪漫。而呼啸山庄给我们所展示的是:爱与恨没有距离,也就是说,二者并不是相互矛盾的、相互排斥的,恨到极致仍是爱。
  参考文献:
  [1]艾米莉·勃朗特著, 李静注译.《呼啸山庄》[M]. 北京:中国宇航出版社, 2014.
  [2]吴晓芸. 爱与恨的交织善与恶的对抗——《呼啸山庄》希刺克利夫形象解析[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5).
  [3]杨勇.《呼啸山庄》中的爱与恨[J]. 作家, 2015 (6).
  [4]张学义, 李方木. 论《呼啸山庄》中复仇的可接受性[J]. 怀化学院学报, 2009(4).
其他文献
摘 要:一生辗转的沈从文在不同的时期写下了许多关于湘西的文字,字里行间传达出对湘西深厚而又复杂的感情,形成了他一生的情感轨迹与情感寄托。本文通过分析沈从文作品中不同时期、不同背景所产生的不同心态下的对湘西的爱与恨的交织,来探讨沈从文复杂的湘西情结。  关键词:沈从文;湘西情结;复杂情感  作者简介:李倡云(1990-),女,汉族,山东省日照市莒县人,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
摘 要:曾国祥执导的青春爱情电影《七月与安生》,电影通过两个女孩相爱相杀的故事,展现了青春成长的主题。电影的主人公七月与安生体现了心理学家拉康关于成长的镜像理论,她们互为镜子中的另一个自我,一个被动、温柔;一个主动、自由。她们互相欣赏、迷恋,甚至想成为对方。两个角色最终完成了镜像中的命运置换,电影以女性的自我发现为主题,使电影具有女性主义特点。  关键词:《七月与安生》;镜像;女性主义  [中图分
摘 要:龚自珍和魏源以“龚魏”并称,是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两位杰出诗人,同时又是民主主义运动兴起初期的两位杰出诗人。龚魏均性喜山水,都创作山水诗以寄托情志。于近代山水诗龚自珍具有开创之功,魏源则具有开拓之功。然而至今尚缺乏对二人山水诗的比较研究。本论文以此为契机,重点分析龚魏山水诗在思想感情方面的主要差异:就隐逸与入世之情而言,龚自珍以表达隐逸之情为多,魏源则以表露入世之思为主。并进而从二人成长环境
摘 要:人类如何存在于世间,以什么样的形式存在着,是人类在发展演进过程中不可逃避的问题,也是众多文学作品一直探讨的话题。作为精神问询者的70后作家弋舟,他的代表作“刘晓东”系列所体现的世界的荒诞性、人生的虚无感、死亡意识与存在主义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从存在主义视角,探寻弋舟笔下人物的生存状态,揭示弋舟对人类如何存在的思考。  关键词:“刘晓东”;存在主义;荒诞;虚无;死亡  [中图分类号]:I20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9--01  在斩获2015年多伦多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奖之后,《房间》(《Room》)再获第8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四项大奖提名。这部有着独特叙事方式的类纪录片电影改编自爱尔兰作家爱玛·多诺霍2011年出版的同名小说《房间》。这个故事聚焦在被囚禁的人以及逃离的冲突上,褪去了犯罪故事老生常谈的控诉与
肢解是在风的层面上进行。  当你看见脚印喊叫的  声音的时候,肢解已经开始。  南来北往的风  不作任何带表情的暗示  只要是被塞进那趟列车  就注定要激起最原始的沖动。  可,在一个个孤岛上  岛长在兜售鱼虾的内脏  环岛游的人们  争相购买着渔网上的泥沙。  只是,不要以为鸡的宿命是个永久话题  潮起潮落也有大义凛然的动因。  肢解的象征性意义  在于树立起一个完整的形象。
摘 要:《麦克白》被认为是莎士比亚戏剧中最充满血腥暴力的作品之一。剧中充斥着大量关于睡眠的描写,这些意象隐含了关于死亡主题的深刻表达。本文试从死亡美学的角度对剧中邓肯、麦克白及麦克白夫人的睡眠进行意象分析,诠释该剧的悲剧意义,进一步探讨莎翁的死亡观,澄明生命美的本真。  关键词:《麦克白》;睡眠意象;死亡观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
摘 要:汉代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长治久安的大一统王朝,在如何强化皇权保持国家稳定的层面进行了诸多探索尝试,这也对后世中国历代王朝的统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生动地展示了君王如何平衡三大势力,加强对于臣下,特别是外戚的控制,进而专制皇权手腕。  关键词:三种势力;皇权;专制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7--0
摘 要:霍桑是美国文学史上深具影响力的作家,也是美国浪漫主义小说的奠基者。其小说《胎记》运用象征手法解读了原罪视角下女性意识的觉醒。文章主要从原罪视角出发,围绕乔治安娜的死及其与丈夫的婚姻关系所传达的意义进行探讨,主要分为两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从乔治安娜的胎记入手,得出胎记是一切人类原罪的象征,第二部分以遭受不幸婚姻的乔治安娜用死亡表达自己的反叛,捍卫生命的价值的观点为基础,通过乔治安娜和圣经
摘 要:在汉字中,有很多茂文字,例如“人、从、众”、“木、林、森”、“虫、 、蟲”等。这里我们分析比较特殊的一组:“虫、 、蟲”。“虫、 、蟲”从古至今在意义上及其之间的关系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通过对古今两个时期的“虫、 、蟲”的意义阐释,浅析它们之间的变化。  关键词:《说文解字》;虫; ;蟲  作者简介:骆静(1993-),女,土家族,湖北恩施人,中国海洋大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为中西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