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性与限定性的统一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s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者:孙老师,您好!近些年来,您连续在报刊上发表关于高考作文试题研究的文章,在中学语文界引起了强烈反响。2009年高考已经落下帷幕,您作为关心高考作文的学者,我们想请您谈谈今年哪些高考作文题目出得好?好在哪里?
  答者:要评价高考作文题的得失,首先得把评价的标准弄清楚。要弄清楚标准,就要抓住命题的基本矛盾,否则就是任意地说些空话。例如,让学生有话可说啊,贴近生活啊,激发真情实感啊等。这些说法,也许没有什么错误,但,不着边际,不仅没有实际的效用,反而引起混乱。高考作文的目的是检测老生的语文素养,这大概没有任何争议。怎么才能让学生的语言素养得到顺利的发挥呢?却有个认识的过程。
  在基础教育改革之前,实行的是命题作文。为什么要改掉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学生的素质不能得到真正的发挥。那时的命题,不但是给出题目,而且是规定了主题。命题与主题的统一,就使得命题在观念上,很是僵化,在结构上很封闭。例如1997年的“感受坚强”,就明确地规定了主题。对于大量学生来说,是强迫说谎。然而,大家都按同样一个主题做文章,不是更有可比性吗?不是更有利于公平评分吗?可是,确立自己的主题是为文的关键,取消了这个,就等于让学生讲别人的、流行的、现成的套话。这里有两点一定要明确:第一,在面临生活的挑战之时,不能指望有现成的、标准的答案。在不言而喻的流行观念面前,能不能拿出自己的主见,提出不同于他人的主张来,这是素质化、个性化教育的战略目标。第二,如何在纷纭的现象面前,提炼出自己的主题,进行独立的立论,言之有理,言之有序,这正是为文的基本修养。在命题中同时提供主题的封闭模式,遭到批判以后,无主题的开放式命题,就应运而生。1998年全国性命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石破天惊,不含倾向性的命题,开辟了开放性命题的新阶段。此后,所谓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等形式虽然不同,其主题开放的精神,让考生自行确立主题是一致的。从那以后,开放性命题蔚然成风,福建的十个古典文学形象和名人(孔夫子、苏东坡、曹操、薛宝钗、鲁迅等)的命题,北京的“北京的符号”,上海的“跨过这道‘坎’”等等可作为代表。当然,开放性不管多么优越,也不是绝对的,它和一定的限定性是联系在一起的。绝对的开放性,在题目上不加任何限制,一来可能导致考前宿构,二来,上千万考卷,没有任何相关性,缺乏现成的可比性,不利于评分。
  这几年命题的起伏变化,基本上就是在开放性限定性之间。过度开放和过度限定的倾向的极端至今仍然存在。但是,比较具有欺骗性的是某种“伪开放”的题目。这表现在一些材料作文上,表面是价值中立、开放,但是实际上,隐含着道德价值的封闭。例如有一年的全国作文题,以青年在渡船上,身背七个包袱,超重,影响船只安全,乃将“诚信”丢弃。从命题的显性结构来说,只要求评述,并未提供任何答案,可是诚信的道德价值具有社会共识性质,开放性完全被消解。这种伪开放的命题,可以说是我国道德狭隘而又泛化的怪胎。值得庆幸的是,这种怪胎,在四面八方的讨伐声中,越来越失去了市场。一般地说,我们目前已经达到一种水平,那就是把命题作为一个问题来提出;所有好的命题,不管是单纯的判断,还是对立的概念,都隐含着超越字面意义的更为深邃的内涵,富于想象的空间和智慧的潜在量。例如,2009年江西卷以圆明园兽首拍卖为题,矛盾就很鲜明,一方面是帝国主义的抢掠,一方面是堂而皇之的市场拍卖。其情感和智性的激发性是很强的。全国卷lI的英国科学家道尔顿为妈妈买袜子,暴露了他色盲的小故事,陕西卷小动物学游泳而引发的评论,其故事都是具体的、个别的,但是,蕴含着普遍的意味。这些题目,可以说,都达到了这几年作文命题的平均水平。当然,这样的命题,也有并不很理想的一面,主要是明显缺乏新意,和前几年一般得到认可的许多题目,似曾相识。比较有新意的是,北京卷的“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表面上是一个单纯的句子,没有现成的矛盾线索。但是,其中有三个层次的意味:第一,人是没有翅膀的,只有动物才有,而这里所谓翅膀,又不是动物的i第二,翅膀是具体可感的,而这里的翅膀是“隐形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第三,这超越了生理的功能的翅膀,过渡为隐喻的、精神性的自由飞翔的象征。湖南卷的“踮起脚尖”,好处也在于关键词语里有双重的内涵:第一,作为下肢的动作,“踮”,是为了达到一种特殊的,超越平时脚板着地的高度:第二,“踮”,不是为了达到生理上的提高,而是為了达到某种精神上的高度,或者暗示超越平常的努力,以实现某种人生的追求。湖北卷的“站在——门口”的关键词“门口”和“踮”一样,具有多层次的内涵。首先,门口,具有象征意义;其次,门口,具有开端的意思:再次,开端是可知的,与开端相联系的未来却是不可知的:最后,这个不可知隐含着登上新高度和遭遇风险的可能。单单在“门口”的第一层次上的联想和象征意义上发挥,只能达到一般的水准,可能是缺乏竞争力的。所有这些题目的好处,既没有提供主题,又把主题的确定和发挥限定在一定范围里,这就是开放性和限定性的自然的统一。有些题目,表面上缺乏限定性,似乎带着泛开放的性质。如福建的“这也是一种……”。粗粗一看,好像不管什么都可以填进去,从成功到失败,从爱到仇,从理想到空想,适应性过分宽广,以致于给某些中学语文老师造成错觉,以为缺乏难度,好像是中考的题目。但是,其间隐藏着一个“也”字,提示了关键的限定。第一,这“一种”,隐含着“另一种”;第二,和“另一种”相比较,是前提;第三,另一种,是已经得到认可的,而这一种是容易被忽略的,因而要特别强调的。
  问者:部分省市的高考作文题遭到了质疑,比如宁夏的“诚信和善良”、海南的“诚实善良”、江苏的“品味时尚”等,您对此怎么看?
  答者:这种题型和前面所说的伪开放命题相反,是一种“泛开放”命题。“泛开放”,不但表现为缺乏限定性,而且缺乏想象的空间和联想的深度,给人一种浮泛、甚至肤浅的感觉。题面没有任何潜在意味以激发联想,诱导发挥。这是开放性脱离了限定性的结果。开放性和限定性统一在关键词上,或者是两相对立的,或者是单纯词包含着多层次的分析空间。而“诚信和善良”,首先,在价值上,是同类的,同属肯定性的范畴。其间,没有矛盾,没有冲突,形不成思考的递进的阶梯。一般地说,为了启发考生深化主题,作文题往往提供某些感性情节或者意象,作为现成的跳板,而这里,却只有两个干巴巴、光秃秃的概念。应该说,这是命题者思想懒惰的表现。和这种命 题相似的还有辽宁省的“全民读书月”和江苏省的“品味时尚”。尤其是江苏省的命题,从指导思想上看,暴露出来的问题比较严重:本来“时尚”,在社会舆论中,有种种看法,在中学生中,更是争议纷纭。而“品味”,则把者生的思路强制性地限定在肯定的取向上,这就完全背离了开放性的原则。从原则上来说,这和基础教育改革以前的“感受坚强”没有什么区别。江苏省命题的水准长期波动,大起大落,是在理论上缺乏自觉的结果。这一点,我下面还要讲到。
  问者:您觉得理想的高考作文题应该具备什么特点?
  答者:这个问题,我在前面已经回答了,归结起来说,就是“开放性与限定性的统一”。但是光是做到了这一点,是不是就很理想呢?不一定。具体来说,像全国卷II,从道尔顿色盲引出他对此生理现象在学术上作出贡献这样的题目,单纯从开放性限定这样的原则来衡量,应该说,是取得了某种平衡的。但是,具体分析起来,遵循题目的命意,文章却不能不是比较狭隘肤浅的。因为命题所提供的情节,其原因和结果,是直接线性的。是很片面的。是经不起反思的。色盲,从生理机能来说,是一种局限,一种毛病。命题说,道尔顿作出医学发现。如果将矛盾转化一下,他的成功,唯一的条件,就因为他是色盲。而实际上,绝大多数色盲,在这方面无所作为。道尔顿成功,除了色盲以外,还有更多重要的条件,命题强调了这个故事的励志性的、情感性的赞赏的方面,抹煞了对这个问题的反思,也就是分析,例如,道尔顿的时代和社会因素,他的学术环境,他个人的不懈努力等。这种单线因果的思维,不仅表现在个别命题之中,实际上是许多命题的普遍的模式。如浙江卷的“以歌写文:《绿叶对根的情谊》”,把根和叶的关系强制性的单一化了:安徽卷的“生活给我智慧”,都是单向的情绪性强化,而不是理性地分析复杂的因素。这种倾向,还隐藏在比较优秀的命题,如“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踮起脚尖”中,命题的深层意旨,就是强化情感性的,也就是美化的,诗化的效果。这样的效果必然付出的代价就是理性的分析、批判和反思的缺席:就是有了隐形的翅膀,就踮起了脚尖,说的还只是人的主观志向、愿望方面,仍然很难突破人本身的局限。也许,有些读者觉得,这样说,有点吹毛求疵。其实,这里隐藏着一个极其严肃的问题,那就是我们教育理念的一个特点,一个优点,同时也是一个局限。只要把我们的命题和欧美的高考作文命题稍稍比较一下,问题就昭然若揭了。手头恰好有美国西北大学的作文题目:
  A,有种理论认为伟大的人物都是他们所处的具体的时代创造的。照你的看法,伟大的人物。是由于所处的环境,还是由于个人特质?试举出一位人物来支持你的论点。
  B,谁是你们这一代的代言人?他或者她传达了什么信息?
  C,在愚蠢的错误和聪明的失误之间,总是存在着极大的不同,请说一说你的一个聪明的失误,并且解释一下它怎么给你或他人带来益处?
  法国大学的作文题目:
  A,人们是否可以不受折磨而满足欲望?
  B,认识他人是否比认识自己更容易?
  这样的题目,如果成为我们的高考题,我相信,我们大多数高中生是要抓瞎的。这种抓瞎,很难说是由于我们高中生的水平低下造成的。更多的原因,是不是应该从欧美国家的思维模式和我们的差异中去寻找?他们不像我们那么着重情感价值,或者说审美的诗意。相反,他们总是超越情感,提出理性问题,让学生面临两难的选择,迫使考生对之进行分析和批判。当然,也许,很难说,他们的思维模式,就绝对优越。同样,也很难说,我们的审美诗化命题,就没有他们可以参考的地方。请看一个英国人的文章:
  这是我在中国看到的第一个高考,作文的要求之宽泛与苛刻让人咋舌。我不知道英国高中生是否要被要求做此类的事情。但有一点可以肯定,20多年前我参加考试时肯定不是这样。这些题目只给几点提示,让考生自由发挥,展示自己的知识面和语言运用能力。北京的考题是“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是去年四川地震中类似的“颂歌”的一首流行歌曲中的一句。我深深感到,英国许多名牌大学也证明了这一点:同不足以分清良莠的英国高中测试体系相比,中国的更具挑战性,也更能测试出学生的水平。我想,现在是英国效仿中国设立全国作文竞赛让人才脱颖而出的时候了。但我还要说一句,求知是件愉快的事,我将永远不会参加此类考试。
  但是,反过来说,我们是不是也应该从西方的高考命题中,吸取其中理性的、批判性思维的优长呢?毕竟,情感和理性,审美情感和理性批判,对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两者不可或缺。如果说,对于西方来说,对诗意的漠视,把诗意的浪漫看成是愚蠢,是一种局限,而对我们来说,考题中对理性批判和反思的忽视,应该是严重局限。
  现在我可以回答你的问题了。理想的高考作文题应该具备什么特点?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一,就是要把开放性和限制性结合起来;另一个则是,把抒情的诗意与理性的反思和批判结合起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对今年的作文命题可以有更为深刻的分析。例如,江西卷要求考生根据兽首拍卖为材料进行写作,这个题目本来是很容易归结到情感的抒发上去的。但是,命题者却旗帜鲜明地要求写成“议论文”,这个做法,似乎有些矫枉过正。但是,对于我们目前高考作文,过度偏重于审美抒情的潮流来说,这种规定,不能不给人振聋发聩的感觉。在中国高考作文命题中,这是第一次规定只能做议论文。也许有些人士会瞠目诧异。觉得太过粗暴。其实,这并不值得大惊小怪,新加坡的高考作文,从来就是只能写议论文,把记叙和抒情排除在外的。
  问者:在高考作文命題的背后,您对高考作文命题者的素质有什么建议?
  答者:基础教育改革十年,在最初四五年,高考命题不但从模式上,而且从题面和题干的结构上,有许多创造和突破,说明了我们队伍的素质有了提高。但是,这几年的命题,却有些徘徊不前,甚至在某些省份,几乎就是倒退。这说明什么呢?在作出突破的时候,并没有达到理论上的自觉,多少有点摸着石头过河的经验主义倾向。理论上的盲目,是由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第一个原因,我们原有的命题队伍,包括教育部考试中心的一些专家,知识结构陈旧,满足于狭隘的经验,缺乏足够的前沿学科的储备和智能,不能站在中西命题模式比较的高度,从战略和战术上进行高瞻远瞩的规划。第二个原因,则是一些多多少少具有西方教育学历的人士,学得了某些据说是最前沿的教育学理。但是,他们有三大局限,第一,在观念上,把学习西方误解为追随西方,把西方某些教育观念当成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完全背离了西方学术最根本的 精神,那就是绝不把权威当成偶象,而是当作对手(rival)。最好的学习,是质疑和挑战。第二,他们的思想路线有根本的错误:不是用中国的实践作为检验西方的“真理”的标准,而是把西方“真理”当作检验中国实践的标准。这就造成了非常可笑的“钦差大臣”满天飞的乱象。第三,他们缺乏把中国历史和现实的经验上升为理论的原创概括力,也就是缺乏第一手的抽象能力,连对西方话语和范畴作第二手的衍生创造能力都谈不上。除了引用西方某一流派的语录,挟洋自重以外,对于实践中产生的任何矛盾,都没有感觉。就连高考命题这样牵动家家户户的问题,他们基本上是瞎子和聋子。因为,西方的高考和中国的高考存在极大的不同。首先,他们没有独生子女、望子成龙的全民性关注:其次,他们没有那么严重的人口和就业压力:再次,他们的作文考核以随笔(essay)为主的形式和中国通行的散文(prose)模式,有着理性思维和审美情感的基本原则的差异。这三点,尤其是第三点,在这些只懂得洋教条的人士的心理图式(scheme)以外。教条主义者和狭隘经验主义者,虽然矛盾很大,但是,他们在作文观念上,沉溺于什么“真情实感”“贴近生活”等,却息息相通。
  如果我以上所说,没有太大的偏颇,那么命题者面临的就是两大任务。第一是知识结构更新,第二就是智能水准的提高。不言而喻,这是一个艰巨的历史任务,也许要耗费不止一代人的生命。
  问者:10多年前,您发表了《炮轰全国统一高考体制》,在教育界引起轰动。从那以后,每年高考过后都能听到您权威的声音。针对各地作文命题质量参差不齐的现状,有人认为高考作文题还是应全国统一命题,您有什么看法?
  答者:重归统一命题,这是倒退。发出这些声音的人士,也许以为,全国命题水准绝对高于各省。但是,这几年的实践证明,恰恰不是这样。差不多每一年最佳命题,都不是来自教育部考试中心,而是来自上海、北京、福建等省市。当然,无可讳言,水准最差的也并不是全国的。回归全国统一命题,最差的一两个省水准可能有所提高,而水准最高的,最有创造性的水准必然降低。而全国命题,这几年虽然有些进展,这与他们面临的险恶的竞争形势有关,一旦失去了竞争的压力,必然会恢复垄断。其结果将从体制上扼杀创新动力。
  问者:我们注意到有报道称您曾上书教育部,建议高考只考一篇作文。您是出于何种考虑提出这一建议的?
  答者:我要声明,我从来就没有上书教育部作这样的建议。但是,这也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其来有自的。我曾经在文章中说过,从中国一千多年的考试来看,考核语文素养,最佳的试题,就是一篇作文。这样的模式持续了一千年。直到=十世纪初才从西方引进了是非题和选择题。对语文考试不过是某种补充。没有想到,到了八十年代中后期居然被商业化的美国托福试题牵着鼻子走。选择题占了百分之六十,作文只占百分之四十。其贻误苍生之祸国人有目共睹。从根本上来说,作文是素养最雄辩的表现,什么阅读啦,知识啦,离开了作文,都没有独立的价值。但是,作文最大的局限就是缺乏绝对共同的标准,评分的公平性可信度不足。这一点本来不足为奇。就是所谓客观题,标准化的答案就那么客观吗?不论是改革前,还是目前,客观题标准化的答案,每年都有错误。这种错误,危害更大,一错就是流毒全国。因为是大家一起错。你不吃亏,我也不吃亏,所以容忍度就比较大。而对作文评分的绝对公平性不足,则容忍度相当小。报刊、传媒推波助澜,把相对的误差,说成是绝对。不知不觉就酿成了社会敏感心理。为了不致和这种心理迎头相撞,我作了妥协:提出目前将作文提高十分,也就是七十分,日后逐步将之加到八十分。今年的福建语文试卷,在“语言文字运用”题型中,实际上增加了议论文的分值,大约是十分。目前就福建省来说,作文分值已经达到八十分。這可能是全国作文分值的最高点,但是,这还不理想,我们希望,在一定条件下,采取适当方式使之增加到九十分,直至达到一百二十分。让作文分值达到试卷分值的百分之八十。这一点,我并不是胡思乱想,而是有根据的。我1955年考大学,当时语文试卷总分是一百分,作文就是八十分。
  也许我一直主张把作文分逐步提高,就造成了一种错觉,好像是我主张作文分值越高越好。终于变成我上书教育部要求语文只考一篇作文,说得有鼻子有眼睛的。我也懒得去抗议。以为见怪不怪,其怪自败,笑看他自然死亡。没有想到两三年过去了,这个谣言之怪,居然还没有自然死亡。看来,我还得耐心一些。
其他文献
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波澜壮阔的一年。  这一年也是中国公募基金波澜壮阔的一年。上证综指收于3473.07点,全年上涨13.87%,深圳成指全年上涨38.7%。普通股票型基金和偏股混合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率双双创下近11年来新高,标准股票型基金达54.99%,偏股混合型基金也达到了59.57%,都远超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涨幅。公募新基金全年发行规模创纪录达3.16万亿元——这一数字已超过过去三年(20
投资要点  国内厂商成本优势显著,在技术层面没有显著差异的背景下,国产替代已成为趋势。国内厂商成本优势显著,在技术层面没有显著差异的背景下,国产替代已成为趋势。  目前在电动工具、两轮车领域,锂电化趋势显著:电动工具锂电化主要来自无绳化叠加电池使用个数增加,两轮车锂电化主要由于“新国标”落地。技术迭代放缓后,中国制造业红利将充分体现。目前在电动工具、两轮车领域,锂电化趋势显著:电动工具锂电化主要来
国常会历史首次喊话大宗  国常会连续两周喊话大宗商品,导致黑色系期货价格全面跳水,螺纹钢现货跌幅紧跟期货,但动力煤、焦炭现货仍维持涨势。5月12日,国常会历史首次喊话大宗商品,要求“应对大宗商品价格过快上涨及其连带影响”;5月19日,国常会第二次喊话大宗,特别点名黑色系商品。这段时间,黑色系大宗期货跌幅均在20%左右。但现货价格大相径庭,螺纹钢期货价格回落幅度也接近15%,动力煤、焦炭现货价格仍然
《2007年新课标实验区全国语文中考试题精选》中的40套试题,无一例外的都有古诗词考查(实际上等于“古诗词名句默写”),足见各省市对古诗词考查的重视,这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诵读古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我们在考察2007年各地中考卷的基础上,提出若干新题型,以期能改进古诗词名句考查的方法,使古诗词名句考查变得
2007年高考湖北卷的作文试题是一道导引式材料作文题。材料提供了有关母语的一些信息,要求考生根据对材料的理解和体会,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作为高考作文题,要求材料内容上具有现实意义或文化内涵,能力考查上具有开放性和区分度。应该说,2007年的这道作文题达到了现实性和测试性的很好统一,是一道成功的作文题。    一、从材料角度看,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们知道,语言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作文也是如此。孔子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可见语言表达对于作文的重要性。然而许多初中生在写作时,常常叙述不清楚、描写不生动、说明不准确、论理不精辟,要么词语匮乏,要么词不达意。  在实践中,我们认为:“造句”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一种好办法。  造句,即在一定的语境中理解和运用词语,是学习和掌握规范化语言的重要途径,对巩固所学词语、发展思维有着重要作用。在小学阶段,造句训
古诗鉴赏属文学作品的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自2002年以来,古诗鉴赏考查主要以主观表述题的形式出现(选择题只出现在北京卷和上海卷中),一般占5-8分,而且近年来有分值增长的势头,2006年17套题中有9套都占8分,可见古诗鉴赏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  古诗鉴赏在命题形式上主要体现了这些特点:就诗歌的选取来看,诗词曲都属于考查范畴,唐代到清代不一而足,选材范围很广;就具体的考查形式而言,主要有两种类型:
新课标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指出:“当代文学作品,建议教师从近年来发表的各类中外优秀作品中选择推荐。”关于当代文学作品的选择,新课标不再推荐具体书目,给予了很大的自由选择的空间。这无疑对语文教师当代文学素养提出了很高要求。作为中学生课外当代文学作品阅读的“守门人”和“推动者”的语文老师,如何提高当代文学素养?笔者不揣冒昧,拟作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一、语文教师应突破当代文学阅读瓶颈    如果向
昌切,本名张洁。1953年10月生于湖北省沙市市。现任武汉大学文学院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西方文化与20世纪中国文学。著有《思之思:20世纪中国文艺思潮论》《清末民初的思想主脉》《世纪桥头凝思:文化走势与文学趋向》和《思痕集》,译有《语言学与小说》,主编名人传记译丛四种,发表各类文章200余篇。    问者:昌切教授,您好!现在“80后”写作已经成为当下无法回避的话题
“虚”和“实”本是中国传统绘画的技法之一。“实”指客观地反映绘画对象,“虚”指图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宗白华先生在《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一文中对中国的戏曲、绘画、书法、建筑、印章、舞蹈等艺术形式中的虚和实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索。而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虚”是指知觉中看不见、摸不着的虚幻世界和梦境等。“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实象、事实、实境。即如古人所言,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