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少儿钢琴教学中的兴趣培养

来源 :未来英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28596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对儿童的钢琴教学中,怎样才能更有艺术性,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进度,使学生对学习钢琴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动力,而不是把学习钢琴当作自己的负担.教师要努力压低钢琴初学者半途而费的机率.
  关键词:钢琴;学习;教学;兴趣
  钢琴向来被人们誉为音乐皇冠上的明珠。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钢琴这一“乐器之王”也走进了寻常百姓人家。为了培养孩子成材,许多家长不惜重金购买钢琴,想尽一切办法聘请钢琴教师,不辞辛苦,风雨无阻地带孩子去上课,从而在社会上兴起了“钢琴热” 。作为文化智力投资,目的是为了提高孩子的文化修养和艺术品位,并使其掌握一技之长,更好的适应社会。然而钢琴教学是一项十分专业的学科,尤其是少儿时期的钢琴教学更有其特殊性。因为少儿时期的学生有其特殊的心理表现,许多孩子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琴之后,产生了厌倦的心理情绪,甚至有些孩子会因此半途而废,干脆终止了学习。对此问题,引起了社会上许多家长和教师们的关注。所以钢琴教师必须熟悉这一年龄段之学生的心理特征,只有这样,才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搞好钢琴教学工作。
  浅谈少儿钢琴教学中的兴趣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许多老师和家长对学习钢琴都有这样的共识:从兴趣开始。每位学琴孩子的家长都以十二分的热情陪孩子上课、练琴,风雨无阻。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所取得的成绩上,都忽略了孩子的心理、生理上的特点。很多孩子对钢琴的学习从有神秘感、好奇心到逐步消失,又逐步感到厌烦,从而产生抵触情绪,家长和孩子的关系也随之紧张,破坏了家庭的气氛,使许多儿童厌恶弹琴。有的学生开始对学习钢琴很有兴趣,可让他反复的练习,家长也不管孩子是否有兴趣,就一味逼孩子练,于是学生便由喜欢→不喜欢→厌烦→厌恶,最终会导致教育的失败。
  在学习钢琴的漫长过程中,家长必须认识到:良好的学习气氛和家长对学琴的正确认识态度是孩子学好钢琴的重要心理基础。要做到收放自如及控制好孩子练琴的松紧度,以使学生在良好、和谐、轻松的环境中保持学琴的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他远远超过责任感。”学习音乐也是如此,只有对音乐产生浓厚兴趣,才能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去追求音乐的最高境界,教育心理学指出,兴趣对于人的学习、工作等一切活动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它可以成为学习与工作的巨大动力,又可激发一个人的创造性才能。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兴趣的培养则更加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因为这一时期,学生的心理发育尚不完全。缺乏意志力与责任感。虽然他们的好奇心很强,但如果不能及时将好奇心转化为对音乐的浓厚兴趣,久而久之必然对枯燥的指法与音阶练习等产生厌烦情绪。有些家长和教师不注意对孩子兴趣爱好的培养,只是一味地逼迫孩子硬着头皮学琴,结果有的孩子不堪忍受这样的压力而将钢琴砸烂堵气。
  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呢?我初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感受入门,萌发兴趣
  心理学家认为:生理愉悦,是儿童最初的美感本能。6个月以前的婴儿已能辨别音乐中的旋律、音高、音色;1岁左右的婴儿能对各种音乐、旋律具有分辨能力;3至5岁是发展幼儿喜悦等积极情感的关键期和快速期。儿童的审美心理具有天真烂漫、纯真朴实的特点,其审美情感体验还处在悦耳、悦目这样较为低层次的美感水平。他们的自制能力较差,如果硬要他们从事不感兴趣的活动,肯定是难以持久的。学琴也是这样,一旦不感兴趣,那么大脑中枢的抑制机制将不可避免的使其产生一种厌倦情绪,以致不愿再坚持学习,即使继续强制他们学习,也很难再有较好的学习效果。为此,我们可采用“听为先导,感受入门”的途径,推动学生兴趣的萌发。
  譬如:让学生欣赏教师弹奏的儿童曲、律动曲、游戏曲,把“听”作为教学的第一环节抓好抓活。一开始就用悦耳的乐曲,刺激学生的听觉,开启学生的乐感。还可以采用“奥尔夫教学法”,通过最简单的拍手或敲击物体和乐器来挖掘学生与生俱来的内在节奏感与音乐潜能。还可以组织音乐游戏或即兴演奏,如:在带有动物的叫声之节奏练习中,感受四分休止符的长短。还可以运用“达尔克罗滋体态律动学”的训练方法,让学生跟着不断变换的音乐节奏和速度击掌打拍,来体验节奏感,从而训练动作的协调性、反应的灵敏性、节奏的敏感性以及对音乐的感受性。这样,学生会在无拘无束的玩耍气氛中,露出欣喜的神情,进入审美情景,情不自禁地随着节拍手舞足蹈地“动”起来,极其天真地表达自己的喜悦情感。从“听”到“动”的过程,实际是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的萌动。当学生内心被刺激得痒痒的,并意识到这种悦耳的音乐是从眼前这架神奇的钢琴中传出来的时候,也就产生了强烈触摸琴键,模仿教师弹奏的冲动,这个时候再让学生开始进入学琴阶段,必然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选好教材,诱发兴趣
  在启蒙阶段的钢琴教学中,教学内容的恰当选择,将给兴趣的诱发提供良好的客观对象。一个善于诱发学生钢琴学习兴趣的老师,在教材的选择上,是非常注意其形象性和愉悦性的。授课和练习的内容要灵活多变。根据人的心理特点,一个人总是长时间注意同一件事情是不太容易的,成人尚且如此,何况孩子呢。一成不变的内容、一遍遍的练习,很容易使孩子感觉到枯燥,注意力分散,失去兴趣。依据这个特点,教师应在授课及练习的内容上妥善安排。在進行某个技术目的的练习后,可换成新的内容,把孩子的注意力调整到最佳水平,避免单一内容的重复。同时,在教材的选用上,也要尽量给孩子安排一些他们喜欢弹的东西,比如:儿歌改编的乐曲、练习曲,节奏明快的变奏曲等。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保持孩子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另一方面也可以防止枯燥无味的练习对孩子学习钢琴之兴趣的损害。
  钢琴教材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型,第一大类是必弹曲目,第二大类是自选曲目。教学的内容应该注意循序渐进,做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而在表现的手法上,也要作到由单一到复杂。太易、太难的教材都不容易唤起学生的兴趣,应多选择一些有训练价值并且“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实”这样高度的教材。李裴岚、董刚锐的《幼儿钢琴启蒙教程》,是目前钢琴启蒙教学中较为理想的教材。实践证明,有标题和插图,具有民族特征以及写有教师伴奏声部的教材比较受学生的欢迎。   选择上述两类教材时,教师和家长都不应该忽视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及钢琴教学的规律,任何急功近利、拔苗助长的做法都将适得其反。如:有人认为应将学生的手指训练的坚实有力后,再开始常规训练,便把《哈农练指法》当成惟一教材,规定学生弹上一年半载。学生在这种枯燥、单一、力不从心的练习曲目面前,必定会产生焦虑、厌倦、畏缩的情绪,使刚刚萌发的兴趣和积极性的学习动机遭受到无情的扼杀,其结果却是半途而废。这种“魔鬼”式的训练方法是反科学的,固执地操持这种训练方法的教师,无异于“琴童杀手”。
  另外,教师还要妥善安排学琴及练琴的时间与节奏。据心理学家研究,5-7岁的儿童注意力集中于某一事物的时间限度平均为15分钟左右,而成年人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一般在2小时左右。所以,教师应合理安排对学琴少儿的教学与练琴时间。少儿学琴和练琴的时间不能像成人一样以小时计算。我们可以把一个小时以十五分钟或二十分钟为一个单元分成几份,练习每达到一个单元的时间后,或者休息,或者变换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使学琴少儿不会产生心理或生理上的疲劳。这种变换学习方式或改变练习内容的方法,是一种积极有效的休息方法,它可使学习者的大脑中枢长时间处于兴奋状态,而不易产生疲倦感。
  三、深入浅出,启发兴趣
  在儿童阶段的钢琴教学中,要做到深入浅出,就应该掌握两种基本功。一是“善譬”,就是善于打比方。《学记》所述:“君子之教,喻也。”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审美心理具有奇特的“泛灵性”倾向,即文学艺术中的“拟人化”。他们把一切事物都看成是有生命的。因此,教师在讲解时要有孩子般的心灵,用充满童趣的幽默语言来表述训练的要求。如学生练习转指动作时,掌关节容易塌陷,你可以说:“小帐篷塌下来了,要是大指哥哥进去不就压扁了吗?”当要求指尖站立时,你可以说成像“一颗小钉子”,“或像芭蕾舞演员踮起的脚尖”。让学生体会手指触键时的甩动感觉,你可以比喻为“有弹性的小榔头”。当学生不能掌握手臂的重心转移时,你可以告诉他们,手臂的重量要在五个手指上灵活的转移,就像“五个小朋友轮流搬一张小凳子”。当讲第一关节抓住琴键的感觉时,你可以说“像卷蛋卷一样稍稍往里卷”,或像大海中的墨鱼用触角尖去卷猎物一样的卷一些。另外,教师还可以用几种小动物(或水果)为符号,来形象的说明曲式的结构。譬如:回旋曲的“A—B—A—C—A”结构图式,可以用“小兔—小鸡—小兔—小鸭—小兔”的直观图式予以形象说明等等。二是“善问”,它包括几层意思:既要善于提问,又要善于启发并回答学生的问题。善问,绝不是“步步进逼”、“非此即比”、“对号入座”的花架子式的“一问一答”或“满堂问”。善问,也不是形式上看提出了多少的问题,场面有多么的热闹,而是看是否能够引导学生真正的全身心投入学习,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要达到这种境界,就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找准开窍之诀。有计划、有目的地归纳几个化解难点、疑点,能起开窍作用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开动脑筋。让学生思路明、兴趣高、听得懂、学得会。
  练琴实质上是一种手脑并用的练习过程,首先应当练脑,再由脑来练手。所以这个过程应该是循序渐进,从容不迫,积之既久,水到渠成,而不应当急于求成。如果幻想练习几次就能成功,就会把主要精力放在考虑学琴的效果、目的及利害关系上,这势必会给学琴少儿增加一些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尤其现在钢琴考级几乎是每一位能够坚持学下去的琴童所必有的经历,许多琴童的家长和老师不能正确的对待钢琴考级,视钢琴考级为学琴目的。在这种错误思想的驱使下,出现了为了考级而考级,不科学的对琴童的演奏程度任意拔高等做法。这种现象不仅破坏了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也给琴童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
  四、表演观摩,引发兴趣
  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存在有受人期待和引人注意的心理需要。鉴于此,教师可依据教学和训练的进度,适时的举办一些表演观摩活动以及竞赛活动等。如:在学生的生日聚会上表演,在节庆和客人来访时“露一手”;还可以用抽签形式弹奏音阶、琶音、和弦;举行视奏比赛或弹奏同一级别曲目的“擂台赛”;或请家长参与观摩并评比打分等。这样,让学生建立起自尊心、自信心,享受成功的喜悦。可不定期地组织“考级观摩”、“分组观摩”、观看优秀录象等活动。这类不同形式的、有趣的表演观摩交流活动,扩大了学生的信息量,激励了“比一比”的竞争意识,达到相互交流、取长补短的目的。另外,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一些“寓教于乐”的小组课,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消除学生的拘束感。
  五、适时褒奖,激发兴趣
  在适当的时候,给一个人予以表扬和鼓励可以得到比用斥责、批评和讽刺更突出的效用,尤其是对孩子。一个好的老师应该支持并经常鼓励他的学生。每当学生有了进步,哪怕只是一点点进步,我们也要及时给予肯定、赞扬、引导、鼓励,这样学生就会产生向新目标奋斗的动力。另外,“榜样激励法”也是克服习琴少儿厌倦心理的重要方法之一。利用儿童的向师性,老师做的到的,学生好模仿。练琴的时候,教师要根据学生个体特点,选取适当内容,多作示范演奏。儿童时期对抽象的东西尤其不易接受,相反对具体,形象的东西却很容易接受。只要教師对学生从易到难,分层次要求,用和蔼的态度,灵活的方法循循善诱,使其以老师为榜样把学习落实到行动上,帮助其克服畏惧及厌倦心理,鼓起上进信心,定会取得理想的效果。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习认真、成绩优秀的学生给以表扬和奖励,这有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为了使这种激励因素有效,应坚持以鼓励为主和实事求是的原则。教师和家长应对孩子充满信心,对于他们每一个微小的进步,都应予以充分肯定。如对完成作业比较认真的学生,可以在他的学琴笔记上贴上一朵小红花。给顺利通过钢琴考级的学生发一些小奖品。对上课积极思考、踊跃发言的学生予以口头表扬。定期评选“模范辅导家长”和“优秀琴童”,请他们介绍辅导经验和练琴方法。教师要从内心深处发出“你有进步、你一定能成功”等正面信息,刺激学生兴奋点,强化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在愉快之中完成训练计划。   六、抑制怠情
  怠情是人们常有的一种弊病,也是学生们学琴半途而废的重要原因之一。解决怠情这一毛病的良方,就是磨砺学生的意志品质。教师应该明白,单纯依赖兴趣不足以学好钢琴,还必须让学生拥有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力,从而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努力约束自己,顽强地实现自己的目标。教师还可以通过讲述钢琴家刻苦学琴的故事,如小巴赫月夜抄谱,以及宣传身边刻苦学琴学生的事迹等,强化他们的意志品质。
  七、教师人格因素对孩子的影响
  教师人格是成功教学之关键因素,对于一个琴童来说,他的绝大部分钢琴知识的获得主要来源于他的钢琴老师。一个性情粗暴又毫无耐心的老师会让孩子的精神处于高度紧张与惧怕之中,这样久而久之,再有天分的孩子也会越来越厌恶上钢琴课,厌恶弹琴。因此教师人格因素对孩子学琴积极性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笔者认为,作为一个优秀的钢琴教师首先要有令人愉快的个性并且有足够的耐心。一位仁慈而且会关怀学生的老师,甚至对于懒惰而有叛逆性的孩子都可以使他驯服而有良好的学习过程。
  八、家长对孩子的引导作用
  在学琴的过程中,大部分练琴时间都是在家里,所以家长的引导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辅导琴童练琴的过程中,最令家长头痛的事情就是孩子不想练琴。孩子的年龄越小,他的自控能力也就越差,极容易受到外界客观条件的影响。为了让孩子学好钢琴,一定要给他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如果家里总是人来人往,孩子的心就会不由自主地浮躁起来,很难静下心来练琴。所以,家庭中一定要有一种学习的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很容易安下心来练琴。作为家长,除了给孩子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以外,还要注意环境对习琴少儿的影响与熏陶。如果习琴少儿对学琴产生了厌倦的心理,切忌以强制手段逼迫孩子继续学琴,这样反而会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这时可以试试用环境熏陶的方法。比如经常在家里播放一些美妙的钢琴音乐,创造一种温馨的音乐文化环境与氛围;或者带孩子去听一些好的音乐会以增加他对音乐的兴趣,让孩子体会到音乐的美好,使他真正的被音乐所打动。渐渐的,孩子就会有了继续学钢琴的要求。
  除此之外,还要鼓励孩子表演并为其创造表演机会。有的孩子会在琴上弹自己喜欢的歌曲,或者在琴上乱弹一气,作为家长不要对这些行为横加指责。因为这些都是孩子性格感情的自然流露,应加以保护和引导。如果其他学琴的孩子,或者孩子的小伙伴到家里来玩,更应该让孩子“表演”一番。孩子经常当“演员”或者“观众”对学习很有幫助。有条件的还可以搞重奏,联奏等。孩子都喜欢表现自己,更愿意听表扬,这样就大大激发了他的学习兴趣。
  九、结语
  教师应加强课堂环境管理,创设具有吸引力的教学情景,让钢琴教学活动在“寓教于乐”中进行,从而有效地达到艺术审美教育的目的。当然,在钢琴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兴趣的途径与方法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我所阐述的这几点。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有目的的进行挑选和运用。当然具体的方法还需因人而异,使其真正起到疏导少儿心理的作用,让学琴少儿以一种坚定的信心、积极的态度来投入学习,提高自己。
  参考文献
  [1] 冯忠良.《心理学教程》.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2] 魏廷格.钢琴学习指南.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1.
  [3] 应诗真.钢琴教学法.人民音乐出版社,1994.5.
  [4] 蔡松琦.《钢琴宝典》.湖南文艺出版社.2000.
  [5] 卓菲娅·丽莎.《论音乐的特殊性》.人民音乐出版社,1980.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既符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规律,又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有效手段。然而,在当前的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中,出现了很多问题,针对校企合作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校企双方应着力校企合作内涵,实现学生、企业、学校三方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校企合作 高职 人才 模式  校企合作作为一种学校和企业合作培养实践性人才的新型模式,受到了学校的
内容摘要:微信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交流沟通的方式,在影响着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同时,也使影响着学生的思维养成和人生态度,同时其又在职业学院的学生管理工作有着其独特的作用,也为职业学院的教学管理带来了新的变革,本文基于此对微信在学生管理中的应用可行性及策略进行研究,以期为高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新的路径。  关键词:职业院校 学生管理 微信  一.职业学院使用微信进行学生管理的可行性  结合微信在学生群体
摘要:美术教育是小学阶段的基础课程之一,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跨世纪人才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可缺少的学科。  关键词:小学美术;能力;培养  那么,小学美术教育应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应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是生活中合乎规律的、与其内容和谐统一的、丰富独特的又令人愉悦的具体形象。人们认识美、发现美就必须有
玉米孕穗期是指从拔节到雄穗开花期这一段时期,一般要经历25—30天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这一阶段的发育特点是营养器官生长旺盛,地下部次生根层数和根条数,地上部茎
期刊
摘要: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充分利用科学的方法,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规律,认真研究教学方法,合理设计教学过程,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并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素质教育  一、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
教学内容: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9课高尔基《海燕》。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整体感知文意。  2.联系语境,探究海燕形象。  3.结合背景,感悟象征内涵。  教学重点:反复朗读,探究海燕形象。  教学难点:结合背景,感悟象征内涵。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自问世以来,便以其深刻的思想、锐利的锋芒和激越的诗情赢得了读者的喜爱,成为世界
防治纹枯病必须以肥、水管理为中心,结合喷药保护。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sheath blight must be fertilizer, water management as the center, combined with spray
期刊
关键词:小学生;自学能力  语文的自学能力是学习的一项综合能力。它是观察、想象、思维、记忆、表达等能力的综合体。自学能力属于语文教学中的技能目标,也是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重要标志。  自学能力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根据我班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培养语文自学能力的前提——产生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能否帮助学生培养起学习
内容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课程游戏化是我国幼儿园面临的一项重大改革。本文阐述了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改革的必要性及课程游戏化改革注意事项,并着眼于农村幼儿园教育,描述了农村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农村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 课程游戏化  一.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改革的必要性  3—6岁的儿童活泼、好动、喜户外活动,适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