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让高中历史课堂有效?主要要掌控好如下的几个“度”:(一)参与度:全体学生全面全程自由的参与;(二)变化度:教要变、学要变、教师要变、课堂要变;(三)延展度:要有广度、深度、高度;(四)整合度:把课程标准、教学三维目标、课堂新理念、新的评价标准等整合在一起。
【关键词】有效教学 知识建构 目标整合
一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中学历史教学面临的突出问题是:“教师教得很苦,学生学得很累,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有:
(一)教师中出现的问题。
1.教学中随意生成;
2.互动方式缺少“心灵”的碰撞。
(二)学生中出现的问题。
1.知识、能力层次较低的学生跟不上新课程,产生了厌学情绪;
2.学生传统的学习习惯很难改变,部分学生对探究式学习不适应,甚至不感兴趣。
(三)课改中的问题。
1.新课程难以逾越的评价关;2.课时安排与课程要求相矛盾。上述问题中,更多的问题需要教师去面对,现就本人所从事的高中历史教学提一些看法。
二、有效教学的理论来源
有效教学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布鲁姆。有效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实现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个性培养与全面发展,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
有效教学的基本特征有:1. 关注全体学生,要树立“双全”意识,即:“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2. 关注教学效益,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取决于教师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而取决于在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的进展情况。3. 关注可测性量化,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要尽可能明确与具体,只有目标具体,措施才具有针对性,也便于检验教师的教学效益。4. 实施反思教学,有效教学迫切地需要老师养成反思与总结的好习惯,做到天天反思、堂堂反思,不断地追问“自己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因此,没有反思性教学就没有有效教学;5. 有效教学核心为学生参与。包括行为参与、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三个方面。由于学生的广泛参与使得其自身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得到启发,激励从而优化知识结构,乃至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三、有效课堂的表现
能体现有效教学特征的课堂,具体地说,它应有如下的一些表现:
(一) 参与度。
全体学生全面全程自由的参与。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
(二) 变化度。
1.教要变。教要促进学生学:让学生学得更多、更快、更好、更深、更有效率。让学生学会学,掌握方法,提升能力,最终达到不需要教。
2.教师要变:观念、角色要变,从领导者、传授者变为参与者、研究者。从只关注死板知识的结果变为更关注过程方法与情感价值观。
3.学要变:从被动的苦学变为积极主动的乐学、爱学、会学。从学习的旁观者变为积极参与者、体验者、反思者、总结者。
4.课堂要变:从静态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变为动态的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师生思考、共同讨论、共同研究、共同活动、一起得出结论、一起继续探讨、一起动口动手动脑。
(三)延展度。
要有广度、深度、高度,从知识点向方法向过程向情感延展;从课堂从教材向社会生活向未来生活延展;从现实向理想延展;从知识维度向生命维度延展。
(四)整合度。
把课程标准、教学三维目标(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教学新观念(“合作”“探究”等方式)、课堂新理念(教师学生的地位角色,教学流程等)、新的评价标准等天衣无缝的整合在一起。
四、结束语
以上,通过对新课程改革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的了解,对有效教学、有效课堂的理论的把握,无效低效课堂的避免,使我们相信可以通过课堂那短短的几十分钟实践,通过课前的教学设计预案,课中情境导入、巧设问题、多样互动、系统总结,课后的试题精练,来整合课程标准、三维目标、教学内容,来整合一系列教育教学新理念,来整合教师与学生,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人性化发展,新课程改革距我们不再遥远,是伸手可及的。
参考文献:
[1]赵亚夫,秦立福.简论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现代性[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7.
[2]张璐.略论有效教学的标准[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11).
(作者单位:江苏省盱眙县都梁中学)
编辑/张俊英
【关键词】有效教学 知识建构 目标整合
一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中学历史教学面临的突出问题是:“教师教得很苦,学生学得很累,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有:
(一)教师中出现的问题。
1.教学中随意生成;
2.互动方式缺少“心灵”的碰撞。
(二)学生中出现的问题。
1.知识、能力层次较低的学生跟不上新课程,产生了厌学情绪;
2.学生传统的学习习惯很难改变,部分学生对探究式学习不适应,甚至不感兴趣。
(三)课改中的问题。
1.新课程难以逾越的评价关;2.课时安排与课程要求相矛盾。上述问题中,更多的问题需要教师去面对,现就本人所从事的高中历史教学提一些看法。
二、有效教学的理论来源
有效教学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布鲁姆。有效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实现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个性培养与全面发展,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
有效教学的基本特征有:1. 关注全体学生,要树立“双全”意识,即:“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2. 关注教学效益,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取决于教师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而取决于在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的进展情况。3. 关注可测性量化,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要尽可能明确与具体,只有目标具体,措施才具有针对性,也便于检验教师的教学效益。4. 实施反思教学,有效教学迫切地需要老师养成反思与总结的好习惯,做到天天反思、堂堂反思,不断地追问“自己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因此,没有反思性教学就没有有效教学;5. 有效教学核心为学生参与。包括行为参与、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三个方面。由于学生的广泛参与使得其自身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得到启发,激励从而优化知识结构,乃至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三、有效课堂的表现
能体现有效教学特征的课堂,具体地说,它应有如下的一些表现:
(一) 参与度。
全体学生全面全程自由的参与。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
(二) 变化度。
1.教要变。教要促进学生学:让学生学得更多、更快、更好、更深、更有效率。让学生学会学,掌握方法,提升能力,最终达到不需要教。
2.教师要变:观念、角色要变,从领导者、传授者变为参与者、研究者。从只关注死板知识的结果变为更关注过程方法与情感价值观。
3.学要变:从被动的苦学变为积极主动的乐学、爱学、会学。从学习的旁观者变为积极参与者、体验者、反思者、总结者。
4.课堂要变:从静态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变为动态的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师生思考、共同讨论、共同研究、共同活动、一起得出结论、一起继续探讨、一起动口动手动脑。
(三)延展度。
要有广度、深度、高度,从知识点向方法向过程向情感延展;从课堂从教材向社会生活向未来生活延展;从现实向理想延展;从知识维度向生命维度延展。
(四)整合度。
把课程标准、教学三维目标(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教学新观念(“合作”“探究”等方式)、课堂新理念(教师学生的地位角色,教学流程等)、新的评价标准等天衣无缝的整合在一起。
四、结束语
以上,通过对新课程改革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的了解,对有效教学、有效课堂的理论的把握,无效低效课堂的避免,使我们相信可以通过课堂那短短的几十分钟实践,通过课前的教学设计预案,课中情境导入、巧设问题、多样互动、系统总结,课后的试题精练,来整合课程标准、三维目标、教学内容,来整合一系列教育教学新理念,来整合教师与学生,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人性化发展,新课程改革距我们不再遥远,是伸手可及的。
参考文献:
[1]赵亚夫,秦立福.简论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现代性[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7.
[2]张璐.略论有效教学的标准[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11).
(作者单位:江苏省盱眙县都梁中学)
编辑/张俊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