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下全球治理之道

来源 :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4921417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冠疫情俨然已成为二战以来全球最为严重的公共危机,其涉及国家之广,对于政治、经济、生活甚至生态环境影响之深,在不少方面已超过1929—1933年的大萧条。据世界卫生组织2020年4月22日的统计,全球新冠确诊病例数为二百四十万二千二百五十例,死亡十六万三千零九十七例;同日,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新冠确诊病例数为二百五十六万五百零四例,死亡十七万六千九百二十六例。新冠疫情何以会迅疾蔓延全球?这对于世人究竟意味着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全球化与技术化的发展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使得各国居民间的往来愈加便捷,依賴现代交通工具,朝发夕至,本寻常事矣。即使万里之遥,相隔千山万水,航空可达,犹在目前,亦非难事;全球产业链分工,设计与生产的分离,实现了经济效益最大化,市场上商品琳琅满目,人们生活在一个前所未有的物质产品极为丰裕的世界。但是,另一方面,这也会推动新冠病毒在全球的迅猛传播,经济发达、交通便利、人口拥挤的大城市往往首当其冲。从九省通衢的武汉、意大利最为富裕和现代化的伦巴第城市圈、英国的经济中心伦敦到世界之都纽约皆成为疫情的重灾区。基于经济效益导向的全球产业链高度分工,因疫情供应链的突然中断,使得不少国家从N95口罩、医用棉签、防护服到呼吸机皆捉襟见肘,无法有效供给。黑格尔曾言,遍览各民族的历史,我们可以得知,各民族未从历史中学到东西。回眸过往,霍乱作为“十九世纪的世界病”,随着火车、轮船的发明肆虐全球,人口聚集而拥挤的大城市由于城市地下水系统匮乏、卫生设施薄弱,霍乱通过粪口途径广为传播,昔日的“全球化之都”伦敦首当其冲。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认为近代以来社会所依赖的各种技术手段与生产方式,其实都蕴含了众多风险。如果说,过往阶级社会的驱动力可以概括为“我饿”,风险社会的驱动力可以表达为“我害怕”,焦虑的共同性代替了需求的共同性,“风险社会”由此产生。核电作为清洁、高效能源,其安全稳定则是人们关心的焦点。贝克认为,风险因素是以科学的方式诞生在科学化的文明之中,那些无法看到的东西往往以最好的意图生产出来,但却是预定目标所不需要的问题产儿。1988年11月3日,第一个“蠕虫”病毒被放到网络上,在短短几个小时之内六千台机器(占全球互联网电脑总数的十分之一)被传染,网络立即陷入瘫痪,造成一千五百万美元的损失。一言以蔽之,全球化与技术化给世人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也蕴含着深不可测的社会与技术的风险。
  这意味着当今人类生活在看不见的不确定性之中,这里所谈的不确定性并非个体的,而是整体性的,可以用“公共性危机”从两个方面来理解“整体不确定性”:既是危险,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也是机遇,通过对不确定性问题的化解,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我们仍然可以从历史得到佐证,十九世纪后半叶为应对霍乱,伦敦重塑了城市供水与排水系统,并且推动了欧洲到北美乃至世界性的公共卫生体系建构。
  当前,如何应对新冠疫情这场全球性的公共危机,是世界许多国家政策议程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基于全球新冠肺炎确诊数、感染率、治愈数、死亡数以及累积趋势的数据分析(时间截至2020年4月),不少西方国家成为新冠肺炎的重灾区。与此同时,有可能成为新冠肺炎重灾区的东亚主要国家与地区疫情防控,已见阶段性成效。中国基本控制疫情,率先全面复工复产,加快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新自由主义思潮逐步成为西方社会的主流,倡导“小政府、大社会”治理理念,使得疫情暴发之初,西方国家在病毒检测、公共医疗设施与防疫物资供给等方面严重不足;各国政府政策不一,甚至各行其是,缺乏统一连贯而有效执行的疫情防控政策,以致西方国家难以实现精准防控,新冠疫情从欧洲到北美呈波浪式发展,且一浪高过一浪。反之,能够实施精准、统一疫情防控政策的国家,其治理图景呈现从波峰逐渐滑落至波谷的曲线趋势,虽然在某一阶段的数据会呈现高位,但是随之不断下滑至谷底。因此,有效应对疫情,国家能力建构至为重要,东亚取得成效在于其悠久的强大国家传统,以及民众的自觉与自律精神,后者也体现于侨居海外华人的行为方式之中。截至2020年4月中旬,意大利已有超过十六万五千人感染新冠肺炎,处于疫情震中区的普拉托市的华人社区却一直保持着“零感染”纪录。据统计,普拉托市有超过十九万五千名居民,其中华人约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一,不仅是意大利华侨、华人高密度区域,也是欧洲最大的华人、华侨聚居地之一。疫情发生之初,华人、华侨严格遵守政府“居家令”,尽量避免外出,外出则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商铺旅店皆关门歇业。不仅如此,当地华人还主动配合当地政府落实相关防控政策。
  塞缪尔·亨廷顿认为,国家间最为重要的政治差别不在于政府的形式,而在于政府的有效度。面对风险社会的高度不确定性,人类社会需要经由历史反思与理性分析的眼光来建构美好生活。对于这场全球性公共危机,政府之间的全面合作以及有效治理显得尤为重要。事实上,政府的有效度体现于国家能力,即安全秩序的供给力和公共政策的执行力两个重要层面。同时,国家能力需要跳出“大政府、小社会”抑或“小政府、大社会”论争的窠臼,建构“强政府、强社会”良性互动的治理结构,这是全球新冠疫情下应对的路径选择。
其他文献
张居正是明代著名的救世宰相,他只手撑起风雨飘摇的大明帝国,挽救了自正德、嘉靖以来的颓势,造就了晚明数十年的社会安定和经济富庶,从而使万历朝成为明末清初士大夫缅怀的太平盛世。另一方面,他朝纲独断、雷厉风行的行事风格和骄傲偏狭、刚愎固执的性格弱点,又使他背负了数百年的骂名。  身为明代最具争议的一代“权相”,四百年来“誉之者或过其实,毁之者或失其真”。张居正首先是一个人,是一个终生挣扎、纠结、冲突和矛
一  有人描写纸质书的走向,从作家的案头来到出版社的编辑部,来到印刷厂,然后走进出版社的仓库,走进书店,最后被爱书的朋友捧回家。而销售差的纸质书则可能遭到回收、打成纸浆的命运。  当电子书风行之时,有人曾经宣告,纸质书将要走进历史。  如果,我们走在巴黎塞纳河畔,走在伦敦泰晤士河畔,走在雅典市中心广场,走在威尼斯的小巷弄里……会看到街头书市,珍本书、老地图、老版画以及二手书在凉棚下被细心地展出。爱
姜立夫(1890~1978),17岁入杭州府中学堂(杭州中学前身)学习,三年后考取庚款留学生,1911年9月入美国加州大学学习,获理学学士学位后,入哈佛大学研究院学习,毕业后留校当助教,1919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担任南开大学教授,独立创办算学系,兼系主任.头三年,系内只有他一位教师,其后十多年中,系内最多也就两三人,他既要教理科各系微积分,还要上分析、代数、几何三个方面八门主要专业课和选修课.为此
珍惜自己的生命首先要懂得健康。  生理的健康是可以用若干数据加以量化的。但是你要知道,健康涉及的方面很广,它包括生理、心理、社会、思想和精神等各个方面。心理健康不像生理健康那样可以用数据加以量化,但它可以描述:“心理健康的学生能接受自己,知道自己如何发展,并充分运用自己的长处;另一方面,他不会让自己因为任何不足而影响正常的生活与长久的生命目标。他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并且在理智与感情之间谋求适度
问:升初二了,我曾让妈妈给买个新书包,名牌的,因为好多同学都有。但看到妈妈为难的样子我还是放弃了,就用了原来那个旧的。但这么一来我就被同学比下去了。怎么办?(鱼子酱)  答:谁说你被比下去了?我觉得你的书包比他们的强: 尽管你的书包款式没有他们的新,牌子没有他们的响,价格没有他们的贵,但你的书包为你服务了更长的时间,因此你用起来会更顺手顺心,对它也有更深的感情,如果能一直用到毕业,那么它还是你初中
楔子:茶在“七件事”置顶  古人说“早起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叨陪末席。现今家家都用煤气或天然气,柴火煮食的情景大多只出现在少数农家乐和民俗博物馆。吃米饭容易致胖,健美男和纤体女多吃蛋白,就算地沟油已绝迹,健康食谱明令禁油腻。少油与少盐同保健康,盐商之名已不存在,卖盐更不能致富。就餐要清淡再清淡,淡风所吹,酱醋在高级食谱中地位低下,茶的身价地位迥然超越前面六者。  粤人早上在茶楼“一盅两
每年的11月11日,是中国的购物狂欢节——电商竞相推出优惠打折活动,消费者捡便宜淘货囤货,都忙活得不亦乐乎。淘来囤去,商品无非两类,一是平日里想买又舍不得买的,感觉平日里价格不菲,如今突然便宜了一大截,得买来圆一下梦、刷一下存在感;一是平日里经常用的、消耗量大的日常用品,如今便宜了一些,还满百送五十再八折之类的,买一大堆囤着,反正都得用,过日子得精打细算。  民国那会儿没有“双十一”,更没什么电商
魏延,字文长,义阳人,以部曲追随刘备。“部曲”是指东汉后期,一些豪强或带兵之人可以自己招收失地农民(古时称“流民”)或無业的壮丁编入自己所组建的军队中的这类人。部曲与主人具有人身依附关系,带有半奴隶性质。魏延即是部曲出身,他出身低微却因作战勇猛“数有战功”升任牙门将军。刘备进位汉中王时,正是击败曹军,斩首夏侯渊,取得汉中不久之际。汉中地区北进可取曹魏的富庶之地——八百里秦川,南则守住蜀地大门,其战
“先从我的头发说起吧”,孟振华馆长的第一句话,就把大家逗乐了。面对第一批入场的耶鲁老师同学们,他笑眯眯地把我“摆上了台”,“是苏老师最早发现的——那天学校一次会议后,苏老师忽然惊讶地问了一句:孟兄,怎么你最近脑门上的头发越来越稀少啦?”大家看着孟老师光亮的脑门,忍不住呵呵笑起来,“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就为这个展览操心操的!”  这个展览,就是2019年11月8日,在耶鲁大学史特林纪念图书馆盛大开
1949年,二十一岁的洛夫行囊中带着两本诗集,从衡阳只身来到台湾,开始了与大陆隔海相望的漂泊之旅。  几年过去,这个痴迷于诗歌的年轻人到二十六七岁还是单身,连一场真正的恋爱都没有谈过。1957年在高雄因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一位金饰店老板的女儿。这位二十岁不到、爱好文学的大眼睛女孩使洛夫产生了好感;姑娘也为洛夫的帅气与才华所吸引,他们很快相爱了。初恋的果实青涩而令人沉醉,才华洋溢的洛夫写了不少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