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尊重、关心、理解中开展批评教育

来源 :教育学·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d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行为方式决定了他们经常和“错误”相伴,错误在每个学生的成长中都是不可避免的。作为班主任老师应随时随地地发现错误,挖掘错误的教育资源,开展有的放矢的批评教育。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看到有些老师对学生的缺点、错误往往采取讽刺、训斥、挖苦甚至体罚和变相体罚等极端方式,让学生在切肤之痛中“吸取教训”。但这些做法反而容易导致学生怨恨、逆反的心理,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不利的影响,甚至酿成惨剧。批评只是教育的手段,不是教育的目的。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好教师,就是在他责备学生、表现对学生的不满、发泄自己的愤怒时,他也时刻牢记着: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而应‘充满情和爱’。”只有在尊重、关心、理解中开展批评教育,只有建立在情感共鸣的基础上的批评教育才是真正有效的教育。
  在这方面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注意选择批评教育的场合
  高度而真诚的尊重发自于教师心底的自觉与自律。面对学生随机、偶然出现的错误,教师一定要调控好自己的情绪,尽量做到不在办公室批评学生,不在大庭广众前批评学生,不在情绪对抗的时候批评学生,不严声厉色地批评学生。有时我和学生在角落里交谈,过往的老师总会笑着问:“你这是在批评学生还是在和学生谈心?”宽松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心理上更容易接近老师,更容易接纳老师的意见。
  二、批评教育要坚持“说理”与“动情”相结合
  班主任开展批评教育时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坚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旨在让学生明白道理,明辨是非,而不是一味地服从老师的批评与裁决。理要说到学生的“心”上,说到学生的“情”上,情通则理达,当学生在情感上接受时,即使不能完全理解老师讲的道理,也会感到老师是真心实意地关心自己,帮助自己,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我在批评教育学生时经常运用“换位思考”的策略,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这里的“换位思考”包含两个方面:
  一是要求教师要设身处地地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试着从学生的角度分析错误的成因以及他们最愿意接受的批评教育方式,进而采取恰当的方法对其进行有效的批评教育。
  二是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去“换位思考”,让学生想一想“假如你是对方,遇到这种问题会怎么想、怎样做”,进而帮助学生形成宽容的心态和自律的意识。
  实践证明,“换位思考”的策略能够在“说理”中让学生“动情”,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策略。
  三、采用“快乐的惩罚”,让学生在自律、他律中自觉改正错误
  “快乐的惩罚”是指让学生在“惩罚”中感受到“心灵的震撼”,在老师和伙伴们的尊重和理解中深刻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错误,反思自身思想上存在的问题。
  比如,有迟到的同学,罚唱一支歌,或让他在下课时间,利用和迟到的时间相同的时间做几道题,让他知道他浪费的时间能做很多事情,从而认识到时间的宝贵;如果有打架的同学,根据情况严厉批评或说服教育的同时让他在几天内为班级同学做一件好事,大小都行,再利用适当的机会对其做好事的行为进行表扬,让他感到团结同学,互相帮助远比斤斤计较,骂人打架要快乐得多。久而久之,有利于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也会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
  四、批评教育要注重鼓励和期望
  班主任在批评学生时,某些过激的语言和行为可能有意无意的、或隐或显地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当这种伤害达到一定程度时后果是相当严重的。更应引起我们重视的是教师的这种行为大多是无意的、惯常的,其严重性并没有被教师本人认识到或深刻体会到。
  正如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消一句冷酷无情的话,一个漠不关心的眼光,就足以折断一根纤细的生命线。我们对学生的教育最主要的东西是以一个人的心灵精细地去接触另一个人心灵的工作。”因此在对学生的批评教育中,班主任老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要时刻牢记“伤害学生的话尽量少说”。即使是再严厉的批评,里面一定要有鼓励和期望的部分、带动和引导的部分,而单纯的、极端的、恶狠狠地批评一定要少说或不说。
  俗话说“打一巴掌再给个甜枣吃”就是这个道理。如果班主任老师的一句话能让犯错误的学生一想起來就觉到温暖,感受到力量,那么这位老师就真正走进了学生的心灵,真正成为正面积极地影响学生生命的人。
  班主任的批评教育是一门艺术。有人说过,一千个班主任在处理学生矛盾、错误时便会有一千种不同的教育方法。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这门艺术将是永无止境的,那么就让我们在教育实践中一同探索、创新,让班主任的批评艺术“水涨船高”。期待我们更多的班主任老师都能够成为影响学生生命的人,快乐地播撒学生成长中的阳光和雨露。
其他文献
质疑能力是学生的一种重要能力,善于质疑的学生能够获得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可大大提高学生获得成功后的成就感和喜悦感。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使学生敢于质疑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办法让课堂形成一种轻松、自由、热烈的气氛,使学生感受到质疑问难的心理自由,帮助学生克服质疑问难的心理障碍,增强其勇气和自信心,逐步形成敢于质疑的习惯。  要让学生愿意质疑,必须坚
期刊
摘 要:小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才能促使他们主动地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要对学生培养数学兴趣的要求;提出了“使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由此可见,如何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是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学习兴趣 培养  一、联系实际,引发学生的兴趣  众所周之,小学生的思维受成长所限,认识感知
期刊
纵观历年升学考试,历史学科试卷的编排,选择题是必不可少的,同时,选择题所占分值比列相当高,因此,能否做好选择题,成为一份试卷能否获得高分的关键,下面我就从历史选择题的题型和解题技巧谈谈自己的一些心得。  一、选择题常见的几种类型  1.知识性选择题即表述型选择题  也称肯定型选择题,其题干中常用“表现在”、“反映出”、“标志是”、“开始于”、“内容是”、“性质是”、“特点有”等提示语。主要考查的是
期刊
班级是学校开展教育工作的基本单位,而班主任则是班级的组织者。一个班级学生思想觉悟的高低,组织纪律的好坏,学生成绩的优劣,身体素质的强弱,多半与班主任如何组织学生活动,如何指导学生直接相关。无庸置疑,班主任工作不仅千头万绪,而且零星琐碎。但是,只要我们抓住了班级管理的规律性,找准了班务工作的着力点,工作起来就会得心应手,有条不紊,效率倍增。回顾几年来的班务工作。我认为班主任应抓好一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期刊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推进和不断深化,作为教学主体之一的教师在教学观、学生观、课程观等方面也发生着深刻而又显著的变化。如何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是教学论中的重要理论问题,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实施课程的思想先导问题,没有新的正确的教学观,在教学活动中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体验、学习方法、技能形成带来不利影响。要弄清教与学的关系,我们有必要分析一下传统教学与新课程的要求差异何在?  传统教学中,教
期刊
理想的地理教学应该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同步发展的过程。在众多的非智力因素中,兴趣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础,是非智力因素中最为活跃的一个,是入门的向导,是学生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应注重对兴趣这个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一、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  地理研究的对象,其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内容涉及多学科知识,单纯依赖学生的视野和见闻是难以掌握的,必须借助各种直观教具,或者借
期刊
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求法是数列教学的难点,又是考试的重点,因此学生在学习中经常会遇到困难,下面我通过在教学中遇见到的数列通项的学常用解法归纳如下,仅供同学们参考。  一、递推公式  4.根据数列的递推公式求数列的通项公式,其中常用方法有如下几点。  (1)构造法。通过构造特殊的数列(如等差、等比數列等),从而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方法。这是一种较常用的方法。  (2)迭代法。将递推公式适当变形后,用前面
期刊
2013年9月14日上午,江西省抚州市临川二中发生一起命案。据媒体报道,该校高三学生雷某因不满班主任孙某的严格管理,产生积怨,在办公室将其杀死,随后潜逃。听到这样的新闻,首先我感到的是愤怒和惋惜,后来让我思考更多的是对日常的教学方式和管理方式存在的问题。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或者留守学生,独生子女受到家庭的溺爱,留守学生对情感的匮乏,让他们在越来越重的学业压力下,变得越来越脆弱,总是不能正确
期刊
摘 要:作为一名优秀教师,一定要有责任心,首先教师要建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成才观、学生观。并且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才,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并帮助每个学生找到自己擅长的领域。  关键词:责任 付出 爱  责任,挂在嘴上,不如记在心上;记在心上,不如扛在肩上。自古以来,拥有责任感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同的人对责任有着不同的诠释。比如说作为一名医生的责任就是救死扶伤,而作为
期刊
摘 要:作文教学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这种能力是综合的能力,学生的思维、写作水平、想象力都是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我们在教学中,要积极创新,鼓励学生个性化表达,激发创新精神和培养适应社会实际需要的作文能力。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作文教学要加强同步指导,实现有效的语文作文教学。  关键词:初中语文 作文教学 教法研究\  新课标要求:建立和完善有关语言文字的法规体系,全面推进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各级各类学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