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与关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调查研究

来源 :首都教育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g1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多数的留守儿童长期以来父母不在身边,家庭教育一直处于空白状态。留守儿童家庭管教方式停留在传统的体罚与打骂、道德教育处于空白。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集中表现在:家庭教育存在着空白、缺乏合理的管教方式;父母对留守儿童联系少、缺乏内心的关注;因此,要关注留守儿童内心世界、聆听留守儿童心底的声音;此外,学校教育应多关注留守儿童,填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空白。
  关键词:留守儿童; 现状; 家庭教育
  一、问题提出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农村主要劳动力继续大规模的转移。与此同时,农村教育也在发生着变化,一部分成为进城的“随迁子女”,一部分则悄然变成了专为“留守儿童”的教育。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在一定时期内会长期存在,又迫于得到解决。关注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关注留守儿童教育的核心。
  二、研究实施
  本研究以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了甘肃省X乡的一所小学为研究对象,在初步调查的基础上,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进行调查研究。问卷信息包括:留守儿童家庭基本情况;父母对留守儿童的关注情况(联系频率、关心问题);留守儿童与父母的沟通情况;家庭对留守儿童的管教方式;留守儿童作业完成方式;留守儿童道德教育;留守儿童安全教育等6方面。问卷调查结果运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
  三、 研究结果与分析
  家庭功能理论认为,家庭教育具有先主性的特点,也就是说家庭教育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某种先人为主的作用。但是,在父母双方都外出或其中一人外出的情况下,留守儿童从某种程度上就成为事实上的“孤儿”或“单亲”孩子。父母外出导致留守儿童的社会化机能单一化,致使留守儿童的社会化资源严重不足。[1]
  (一)留守儿童基本的家庭现状
  根据问卷调查信息显示,有65%的留守儿童父母双方长期都不在家,有35%的留守儿童父亲或母亲一方常年不在家。61.6%留守儿童的父母已外出打工两到三年以上。大多数的留守儿童只有等到一年到头,过年时才能见到自己的父母。少数13.4%的留守儿童甚至两三年都没见自己的父母。见表1:
  因为外出打工工作劳累、繁忙,父母主动与留守儿童的联系也并不是很多,他们打电话关注最多的是留守儿童学习问题,很少涉及留守儿童成长、安全方面的问题,缺少对孩子内心思想的关注。见表2:
  与此同时,留守儿童与自己父母的联系也不是很频繁,只有44%的留守儿童会与自己的父母经常联系,多半的留守儿童只是偶尔甚至很少与自己的父母联系,81.3%的留守儿童与父母聊天的内容主要是学习、或学校方面的事情,很少给父母说自己的心事或想法。见表3:
  (二)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管理方式
  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造成了孩子家庭成长环境的不完整,父母单方或父母双方在外成为很多孩子从小就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尽管在外的父母某些时候也会回来,但他们在家的时间也非常短暂。这些外出务工父母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精神上,都不可能给予孩子太多的关照,从而也造成了家庭教育管理方式的不合理。传统打骂方式是最普遍管理方式,具体情况见表4。
  通过表4我们可以看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管理方式中最常见的为:批评、责骂(占85%),打屁股(占78%)。从以上的信息可以看出,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方式还停留在传统的教育层面。合理的管教方式,如讲道理等方式只占9%。
  (三)留守儿童家庭作业完成途径
  由于父母不在家,留守儿童家庭主要结构为“爷爷带孙子”,父辈们只关心孩子身体成长问题,对学习方面很少关注。“每次,我爷爷问我,作业写完了没,我都回答,写完了,其实,我根本就没写。”这是在访谈中,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其他家庭作业完成途径见下表。
  通过以上信息可以看出:56%留守儿童家庭作业都是相互抄袭完成,37%的留守儿童是独立完成家庭作业,25%的留守儿童是通过问高年级的同学而完成的,只有10%-12%留守儿童会去问老师或家人。
  (四)留守儿童家庭道德教育情况
  由于父母常年不在家里,留守儿童的道德教育存在很大的空白,48%的家长会告诉孩子一些对和错、该做或不该做的事情,31%的家长会告诉孩子要“讲礼貌、不许骂人”36%的家庭会经常给孩子将一些故事,告诉他们一些做人的道理。见表6:
  四、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问卷信息的整理与分析,本研究发现,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中存在不同层次的问题。
  1、联系少、缺乏对留守儿童内心的关注。根据问卷调查信息显示,只有57.3%的家长会经常主动与孩子联系,大部分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很少与孩子进行内心的交流,忽视孩子内心的健康问题。有些孩子甚至长达几年见不到自己的父母,长此以往,得不到父母的关爱,留守儿童的内心会扭曲,会变得暴躁、甚至会产生暴力倾向。
  2、缺少爱的教育:由于父母常见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心灵上缺乏归属感、感受不到“被爱”的温暖。由于感受不到“被爱”,他们也不会主动的去“爱”别人,多半的留守儿童表现出胆小、孤僻、自卑等现象。“何时回家”,成为留守儿童最关注的问题,而这个问题的背后,隐含的是他们对爱的渴望。
  3、家庭教育存在着空白、缺乏合理的管教方式:家庭教育对留守儿童来说,基本上是空白的,放学没人管教,作业没人指导、督促。老一辈管教孩子最多的方式就是责骂、打屁股。很少会用讲道理或说服的方式去教育。
  3、忽视孩子的道德、安全教育:根据问卷调查信息显示,许多家庭对留守儿童的人身安全没有太多的重视,即便有,也是通过“吓唬”的形式,而不是进行讲解或劝告。他们认为孩子只要吃饱、穿暖就好,教育问题有学校,自己没什么可担心的。
  五、反思与讨论
  在已有的研究中,对留守儿童的家庭及家庭教育有几种程度不同的定位。有说是亲子教育缺失,有说家庭教育环境缺失,有称家庭教育“缺失”,还有一种称“家庭缺失”,说法不一,实质却是相同的,即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造成了家庭教育的变化,而这种家庭教育的变化以“缺失”居多。[2]对于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问题,有两点值得我们反思与讨论:   (一)关注留守儿童的内心世界、聆听留守儿童最心底的声音
  通过对问卷信息中“最想给爸爸妈妈说的话”出现的高频词语、语句统计结果显示,高频语句为“爸爸妈妈,我想你们”;“你们快回来吧”;“求求你们了,快回家吧”;“我想你们带我去玩”;“我会听话,你们快回来吧”;“我真的好想、好想你们”等。有些小一点的孩子认为都是自己不听话,爸爸妈妈才不会回家:“爸爸妈妈,你们会来吧,我会好好听话,不再惹你们生气了,你们不要出去了,好不好?我好想好想你们,每次,我问爷爷,你们什么时候回来,爷爷总是说,再过几个月,再过几个月,我就在想,再过几个月到底是几个月啊,你们都在骗我吗?”(摘自问卷调查信息)
  这些藏在留守儿童最心底的声音,往往被我们所忽略,家长以为努力挣钱,给孩子最好的生活环境才是最重要的,其实不然。在问及到“你喜欢跟你爸爸在城里生活,还是在家里(农村)生活?”留守儿童的回答都是“喜欢在家里。”大人世界里的好,孩子并不认为是好。因此,要注重留守儿童的的内心,是实现留守儿童情感教育的最终归宿点。
  (二) 学校教育应该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不足
  在对留守儿童家庭访谈过程中,本研究发现,大多数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观念比较冷淡、落后,老一辈都是凭经验带孩子,责骂、棍棒式的教育存在于每个家庭中。在家庭结构不完整的情况下,学校教育应该多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我喜欢我们的语文老师,因为她笑起来像我的妈妈,她经常还会给我们讲故事,我不喜欢学英语,我也不喜欢我们的英语老师,她总是很凶,我们不会读单词,她会打我们…”(摘自2014年1月4日学生访谈录)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会很自然的把自己的情感转移到自己老师的身上。“刚开始,我总是想不通,我的学生哪来的这么的破事,一会这个来告状,一会那个来告状,后来,我才明白,他们这样跑来跑去找我,是为了引起我对他们的注意……”(摘自2014年1月4日教师访谈录)。留守儿童在父母那里得不到关爱,他们在把自己情感转移到老师身上的同时,也渴望得到老师对自己的注意和关爱。学校教育应该多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教育问题,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从而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
  (三)社会及政府应多关注留守儿童成长、教育问题。
  留守儿童的问题不仅是农村教育所面临的问题,是我们整个社会、国家所面临的问题。留守儿童的教育关系到我们下一代的教育,关系到整个社会的未来,它需要社会力量的共同关注。
  总之,社会分层的必然结果是留守儿童及父母在整个社会结构中处于弱势地位,导致其在教育系统中同样处于弱势地位,这不能不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家庭中其父母的一方或双方不在身边,使其处于教育的边缘地位,成为被忽视的边缘群体。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帮助教育作用是其他人无法取代的。[3]
  [参考文献]
  [1] 彭榕,论教育公平视野下的留守儿童教育问题[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8(25):128.
  [2] 王青,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43.
  [3] 彭榕,论教育公平视野下的留守儿童教育问题[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8(25):129.
其他文献
摘要:《艺术概论》课程是高等院校艺术生一门重要的学科基础课,该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对艺术理论体系的系统讲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艺术,掌握艺术作品鉴赏方法,帮助艺术生进行艺术创作。然而,目前高校《艺术概论》课程普遍面临的问题是学生重视技术类专业课,轻视理论学习,使《艺术概论》课程教学中存在教学分离的现象,进而无法实现该课程本应有的教学目标与效果。本文针对该课程现有问题,将服务营销领域的ACSI模型与
期刊
摘要:随着教育研究的深入,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越发彰显出旺盛的生命力,并对当前的各级各类教育、教学实践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最近发展区理论”应与我国目前流行的多媒体网络英语教学相结合,让教师充分认识并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掌握好实践“最近发展区”的“度”,最终使多媒体网络英语教学在促进成人学生英语潜能发展、创设互动性语言学习手段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最近发展
期刊
摘要:通过文献检索的方法,收集并整理了大量关于语文课堂教学的相关资料,本研究着重从注重学生的兴趣体验和才艺展示、强调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弱化教师的权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这几个方面展开论述,提出了让语文课堂成为百家讲坛的改革构想。  关键词:语文课堂;兴趣;自信心  语文,在我看来就是语言文学,语文教学就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思辨能力、表达能力等等。所以我梦想有一天我的语文课堂能够变为“百
期刊
【摘要】当下网络的普及,智能终端设备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须品,智能终端泛在化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的方式,也成为小学生成长的重要文化环境。科技是把双刃剑,针对智能终端泛在化对小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智能终端泛在化;小学生;影响;对策  移动终端技术的更新与广泛应用,不管你身在何处,只要有智能终端设备,连上网络,新闻“触手可及”;不知道的“百度一下”!想
期刊
【摘要】:台湾原住民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台湾教育的一个特殊领域,文章从原住民的教育政策问题出发,主要探讨了原住民教育政策存在盲目拉近平地与山地教育、不尊重文化多元与文化差异等问题,以及现行教育体制对平地主流文化和山地边陲文化的双向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揭示出原住民教育政策问题的根本原因,进而指出真正合理的原住民教育为何。  【关键词】:原住民教育;山地文化;主流文化;同化教育 ;多元文化  我国台湾地区的
期刊
摘要: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制定土地改革的路线,指明了根本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的斗争目标、根本解决农民问题的途径以及团结广大农民这个中国革命主力军的根本方法。在当代,要想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正视农民问题,正确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关键词:毛泽东;土地改革路线; 历史价值; 当代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的实现,依靠的是人民的力量。农民是中
期刊
摘要:八七会议是中共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转折点,给处于危机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方向,但是八七会议也存在着很大的历史局限性,主要表现为矫枉过正,在纠正右倾错误的同时忽略了对左倾错误的预防,在对共产国际的盲目服从中丧失了对于中国现实国情的独立思考和准确把握。然而这些问题的产生在根源上,是与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分不开的。尤其是共产国际关于中国民主革命性质和阶级关系的错误分析、关于中国民主革命整体形势的错误
期刊
摘要:随着近年来,我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随之而来的体育社会问题,越来越多的引起人们的关注。其中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发展的不平衡是影响我国体育发展的社会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文献资料法,对影响我国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发展不平衡的因素进行阐述,探讨更有利于促进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的途径,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和谐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协调发展  1 前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
期刊
摘要:生态批评融合文学研究与当代生态思潮,综合回应生态危机,被广泛应用于当今的文学作品分析之中。《桑尼的布鲁士》是美国著名黑人作家詹姆斯·阿瑟·鲍德温(James Arthur Baldwin)的经典短篇小说之一,主要讲述主人公桑尼在遭遇种种危机后的自我救赎。本文旨在运用生态批评主义,分析《桑尼的布鲁士》中普遍存在的生态危机,即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之间的二元对立悲剧。作者认为鲍德温向读者更多地展示了
期刊
摘要:本文根据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分析了教师如何将英语影视在大学英语听说课中的运用并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使其最大效力地发挥促进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作用,从而突破学生英语口头表达的瓶颈,以达到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教学要求。  关键词: 建构主义;英语影视;英语听说  1、引言  教育部200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将大学英语教学的目  标定位在“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