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地可持续旅游发展规划方法研究

来源 :旅游纵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haish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升,人们对于精神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大,旅游成为新时代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途径,我国旅游业得到了极大发展。旅游业对当地经济的带动作用明显,但是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其所显现出来的问题也日益严峻,很多旅游区的管理与规划存在较大问题,其中最明显的问题是旅游区环境保护的问题,人流量越大,环境破坏程度也越大,且这种现象长期存在。因此,要深刻认识到旅游地,尤其是生态环境脆弱的生态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对生态旅游景区做好必要的旅游规划与保护是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对生态旅游地规划中应重点关注的规划目标、规划原则和规划方法提出对应建议,以期为生态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生态旅游地;可持续旅游;发展规划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要实现生态旅游地可持续旅游发展规划,首先要了解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概念。生态旅游来源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诞生时间为1983年,随着人们生态环境关注度的不断提升,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给生态旅游赋予了新的含义,即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自此生态旅游成为许多国家以及个人所倡导的旅游方式,这种旅游方式让人们认识到对自然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可持续发展旅游业对当地人民的重要意义[1]。可持续发展观在我国也是一直被倡导的,尤其是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方面,都能时刻体现出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在满足当下生活的同时不能够影响子孙后代的生活需求,同时提高对环境的关注度[2]。由此可见,生态旅游和可持续发展都要求我们关注自然环境,保护自然环境。

一、生态旅游地可持续旅游发展规划目标


  只有先明确规划目标,才能在这一基础上制定相应的规划方法。生态旅游地可持续旅游发展规划目标必须要立足于保护当地自然环境与生态旅游资源[3]。在这一规划目标的驱使下,要深刻把握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当地的生态旅游业提供一个高品质的生态环境。目前,我国很多相关学者对生态旅游地可持续旅游发展规划进行了深入探索,并结合国内外许多先进的思想进行了研究,但是思想体系仍旧未能形成,还没有一个较为系统规范的指导思想来引导我国生态旅游地可持续旅游发展规划[4]。针对这一现状,明确规划目标是当务之急。首先,生态旅游地的各类资源要得到必要的保护,如要保证生态旅游地的物种以及系统的丰富性和完整性,保证生态旅游地各类景观的完整性与多样性,同时也要做到生态旅游地各类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性;其次,生态旅游地的开发要与当地经济发展协同一致,旅游资源能够为当地带来较大的客流量和收入,也能够促进当地各类产业的发展,但是在生态旅游地开发的规划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人为建设对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需在综合考虑各类因素的前提下设计出既不会影响当地自然环境又能够有效促进经济发展的旅游开发内容。

二、生态旅游地可持续旅游发展规划原则


  (一)以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原则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经济、文化、政治等各个方面发展所必须要遵循的。在改革开放初期,为了大力发展生产力,我国对于自然环境保护的重视度不足,虽然经济得到了突破性的发展,但所付出的代价也是昂贵的,各类资源的严重浪费、自然环境的大肆破坏,给我们生存的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影响[5]。如今,在面临自然环境保护的严峻使命下,我国出台了很多政策来弥补过失,从植树造林、沙漠的修复等工作就能够看出我国对自然环境修复与保护的决心,这一举措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很多旅游区都依靠的都是自然景观,美丽的自然景观会吸引大量游客,而游客能否做到对自然环境的尊重与保护一方面取决于个体自身修养,另一方面則取决于旅游区的管理者是否为自然环境的保护作出必要的工作。对此,旅游地应从旅游资源的开发到后期的管理中都将可持续发展原则列为第一要素,做到开发的科学合理性以及管理的严谨性,始终将自然环境的保护放在第一位,将盈利水平放在第二位,因为破坏了的自然环境是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来弥补的。
  (二)以促进当地旅游业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为导向原则
  通过旅游业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与保护自然环境实现生态旅游是不冲突的,如何做到二者兼得?要从市场经济所具有的导向性入手,在市场经济下,通过大数据的核算,可以很快发现,现今人们对旅游资源以及旅游产品的偏好性,也能够大致分析出人们旅游消费未来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对旅游资源进行针对性开发,因势利导,利用生态旅游地的特色来开发具有创新性的旅游项目以及旅游产品,最大程度上为游客提供高质量的旅游服务与旅游体验[6]。现代人们对自然景观的喜爱程度是超过人工旅游景观的,在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大可不必进行过分的人工改造,而是要充分体现出自然景观的独特风光[7]。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普遍提升,人们的旅游需求不再单单停留在视觉的冲击上,很多人对于旅游地文化也是极为感兴趣的,因此,通过对当地自然景观以及人文环境的大力宣传来让游客深刻体会到当地浓厚的文化特色也是旅游业今后发展中所必须要重视的措施。人们在旅游的过程中非常重视旅游服务产业的健全性,如衣食住行是否方便、是否有娱乐活动设施等,这也是提高游客旅游体验的重要方面。
  (三)生态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规划要遵循扬长补短的发展原则
  无论任何类型的旅游地都有着其发展特色以及其不足的地方,对待生态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就要抱着扬长避短的心态,大力发展自身优势,尽最大能力来弥补自身不足。现代很多人出行之前都会做好攻略,对于各个旅游地的优势与劣势都非常清楚,那么生态旅游地要获得竞争优势,就要尽可能地弥补自身的不足,尽可能地借鉴与自身类似的旅游地的发展经验,避免经营过程中不必要的失误,在此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创新的思维看待问题,面对自身的缺陷,要找准解决办法,以部分可实现的旅游资源来替代不可实现的旅游资源,加强与当地民众的协作,发展特色旅游产业,利用旅游地本身劳动力优势来代替外来劳动力,在解决当地就业问题的同时降低用人成本。旅游产业外包模式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旅游地自身存在的不足,但要加强监管,避免责任意识薄弱,责任主体混淆等情况的发生。   (四)生态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规划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差异原则
  游客的旅游目的是相对较为统一的,很大程度上都是为了达到一定的视觉享受以及身心的放松,同时游客也追求差异化的旅游体验,游客在旅游规划的过程中会考虑多种类型的旅游环境。从这一角度看,对于生态旅游地可持续发展规划是较为有利的,旅游地完全可以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业,让自身的旅游环境独树一帜,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从国家相关文件的规范、社会思想以及旅游地自身环境保护的要求看,倡导因地制宜原则是非常有必要的,旅游地要充分认识到自身优势,对旅游地自然景观进行适当雕琢,避免过多的人为建筑对自然景观产生的破坏。很多旅游地为了发展旅游经济,会建造很多商业建筑,影响自然景观观赏性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破坏。生态旅游地可持续规划过程中一定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三、生态旅游地可持续旅游发展规划方法


  (一)执行规划前期的必要评估
  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差异较大,且气候、地质、人文都对自然景观有着很大的影响,在旅游项目的开发前期就要对自然景观各种情况进行必要的评估,分析自然环境的自我恢复能力以及相关建筑建设的安全性。通过一系列的专业评估与分析工作,可以对自然景观的情况有较为详细的了解,在此基础上结合可持续发展战略,就能够做出更为科学的旅游景观建设规划。很多旅游地的规划中都会忽略对自然景观的前期评估工作,针对这种现状,当地政府要起到规范性监管的作用,相关部门在审批过程中要对旅游产业的前期评估报告进行详细的审核。
  (二)加强协同推行多规合一
  要研究把握国家关于社会发展新战略和生态环境保护新要求,积极推进旅游规划创新和规划管理创新,大力推行多规合一,在体制机制与技术层面实现创新突破。在编制旅游规划中要坚持生态建设优先原则,与所在地生态资源、文化资源、旅游资源充分结合,与所在地的国土空间规划、城市更新、乡村振兴、产业战略等总体布局和相关规划充分融合。要始终把生态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经济优势作为重要理念落实到规划创新中,使生态旅游地可持续旅游发展规划更接地气、更能落地、有后续更大的可持续发展空间。在具体旅游项目、产品开发设计中,要以生态旅游为重点、全域旅游为方向、联动周边景区、形成精品线路,与所在地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更加成熟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的服务配套,以能够让游客在未来旅游体验过程中,享受更加优质的生态旅游体验。
  (三)全程贯彻落实环境保护工作
  在完成规划以及建设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基础上,在后期旅游产业运营或者再开发过程中也要做到对环境的有力保护。目前,我国旅游业中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就是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各种不文明行为,垃圾随地抛洒,肆意破坏旅游地设施或者故意破坏自然花草树木等行为屡禁不止,其反映了游客在行为素质修养方面存在不足,也反映了旅游地对环境保护的力度还不够。游客行为素质的提升是需要时间的,但是环境保护的相关工作则是刻不容缓的,通过在旅游地安装足够的垃圾桶、废物回收站或者设立足够的环境保护标语等都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同时安排相关人员对易损坏设施或树木进行定期维护也是非常必要且有效的措施。
  (四)保障专项资金投入与政府支持
  要建设一个集科学性、生态性、经济性为一体的旅游地,资金支持是少不了的,要加强资金投入就要从3个方面入手。首先是中标单位和相关项目责任企业要结合自身情况,为该项目划拨相应的建设资金,为旅游产业的开发奠定基础;其次则是政府单位要加大对特有项目的支持力度,财政资金拨款要到位,各项流程要合法合理化;最后是融资力度要加强,政府支持的产业其融资难度是相对较低的,融资渠道主要有银行、相关金融机构以及民间组织,在对外融资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降低融资成本,减轻项目建设负担。资金的投入不仅涉及融资,更重要的是资金的使用效率,在项目资金配置方面,也要做到与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相统一,为生态保护、资源的节约与有效利用以及安全设施的建设留足资金,充分展示生态旅游地可持续规划建设的决心与行动。在政府支持方面,除了要进行专项资金拨款、帮助项目融资以外,也要做到实施监督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企业在旅游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往往更加偏向于经济效益,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一直都是比较薄弱的。因此为了避免相关企业打着生态旅游地建设的旗号违规操作,政府相关部门就要做到必要的监督管理责任,例如,明文要求建设的相关规范以及派遣相关专业团队对项目进行定时或者不定时的评估,以此来避免生态旅游地建设有名无实现象的发生。

四、结语


  生态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规划是保护旅游地环境,实现旅游业长久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要在规划目标、原则、措施和方法中全面贯彻可持续发展观念和思想,为生态旅游地的发展做好科学顶层设计。同时,在后期建设和运营中也要重视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落实,加强监督管理,保证可持續发展成为贯穿景区整个发展历程的核心理念。

参考文献


  [1] 肖佳怡.生态旅游地可持续旅游发展规划初探[J].当代旅游,2019(2):216.
  [2] 杨军辉,李金琴.生态环境约束下陕西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9(2):1-5.
  [3] 宋品一,朱巧楠.生态旅游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J].新农业,2021(5):64-65.
  [4] 崔晓明.可持续生计视角下秦巴山区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8(9):44-50.
  [5] 展亚荣,盖美.滨海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测度及协调发展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8(5):158-164.
  [6] 张敏敏,覃建雄,蔡新良.生态位理论视阈下跨省界旅游地整合发展研究:以泸沽湖为例[J].旅游研究,2019(6):1-15.
  [7] 吴勇.可持续发展理论在生态旅游地的应用研究:以九寨沟风景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32):18436-18437.
其他文献
摘 要:旅游自媒体已经进入短视频时代。从2016年开始盛行的短视频,因其表象方式直观,通过视频的形式,既可以直观地向读者展示景区的特色,还可以借助这样生动的形式,一下子抓住观看者的眼球。本文通过案例调查,研究旅游类自媒体视频号怎样通过精准定位用户群体、内容风格、深耕内容制作提高自身影响力以及实现成功变现。  关键词:自媒体;旅游业;视频号;旅游类内容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一、旅游
摘 要:改革开放至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国民生产总值位于世界前列,现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旅游业的发展尤为迅猛,民众对旅游的需求也变得更加迫切,社会对高职院校旅游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严格要求。本文将立足于实际角度,对高职院校应用型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予以详细分析和阐述,希望借此不断提升旅游专业教学质量和效率,并为社会输出更多优秀的旅游人才,为我国旅游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高
摘 要:“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数据和云计算都给各行业带来了新的技术形式,其彰显了前所未有的优势。日新月异的信息化技术,能够使各行业展现出资源的优势,大数据共享也成为专业教学改革的最佳方式。互联网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融合,特别是新型技术和教育理念的全面交织,使课堂教学内容得到创新和发展。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酒店管理专业,也应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在技术的引领下提升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实践教学改革。例如,
摘 要:本文首先引入研学旅行的官方定义,立足海洋教育的本质,抛出目前海洋研学旅行的突出问题。其次展开对海洋研学旅行课程资源的初步梳理与归类,同时基于教学规律调研海洋研学旅行的课程目标,凝练课程主题,提取关键知识模块。通过进一步对标中小学校本教材,充实海洋研学的课程内容,精细设计旅行体验,最终形成海洋研学旅行产品的体系框架。  关键词:海洋研学旅行;海洋旅游;课程体验;研学产品  中图分类号:F59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逐渐从对物质的追求转向对精神文化的追求,旅游开始盛行起来,红色旅游产业也随之蓬勃发展。井冈山作为我国最重要和最具代表性的红色文化旅游基地,在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必要认真审视,并探索一条井冈山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关键词:红色旅游;旅游资源;井冈山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2020年江西省高校人
摘 要:大数据技术的高度发展,带动了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进步,特别是给旅游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越来越多的旅游企业开始颠覆传统的旅游模式,建立以大数据为基础的智慧旅游管理模式,从根本上满足了人们对出行旅游的更高要求,更保证了旅游业发展的质量。为此,必须要充分了解智慧旅游中大数据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构建智慧服务、智慧商务、建设智慧管理系统及智慧生活模式等一系列措施,提升大数据背景下智
多元文化的冲击、地方特性的弱化、人口的迁徙流转,冲击着地方感的形成.青少年地方感的建立直接影响其身份的建构,进而影响其民族认同感、国家认同感.因此地方感的培养十分重要,对于未来担负文化交流责任的旅游专业中职生,尤是如此.根据旅游专业导游基础课程特点,结合开放性和情感性两大原则,提出教学设计上的3点建议:多维度呈现地方性知识,建构地方立体地图;创设与学生动机系统过程相一致的体验式教学活动,激发地方依恋;将地方感纳入评价内容,增强地方认同.
摘 要: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提升东营市文化软实力,成为推动“十四五”时期东营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人才资源在文化旅游发展中发挥着第一资源的作用。目前,东营市文化旅游人才队伍建设从高端人才引进、专业人才教育、从业人员培养以及人才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也存在需完善之处。以制度完善吸引、管理文化旅游人才,规划文化旅游人才队伍结构、升级文化旅游专业人才教育、加强文化旅游人才培养、活跃文化旅游人才交流
红旗渠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州大学“传承红旗渠精神,争做新时代青年”暑期社会实践团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对红旗渠精神的传承瓶颈和发展路径进行系统深入的梳理,从红旗渠修建的历史背景、红旗渠精神的当代价值、河南人民对红旗渠的了解程度、红旗渠的宣传路径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认为,红旗渠精神的传承存在传承链中断、网络媒体传播形式单一、相关景点知名度偏低且文化氛围欠缺、学校传播力度偏小等方面的问题.红旗渠精神的传承路径主要有:提高林县人民的文化自信从而培养传承人、丰富文化传承方式、创新
摘 要:旅游业已成为非常典型的创新驱动型产业,基于区域旅游创新评价的研究,对区域旅游创新水平的提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区域旅游创新内涵的视角,构建出对于区域旅游进行创新评价的指标体系,详细分析了区域旅游创新评价的方法,旨在为区域旅游创新评价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区域旅游;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  中图分类号:F592.7;F327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河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