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导入不仅具有科学性和规律性,而且具有创造性和艺术性。数学教师要把握导入设计原则,巧用故事导入,使课堂教学妙趣横生;妙用问题导入,让悬念重生;联系学生生活导入,把生活活水引入课堂,使数学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导入艺术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精彩、巧妙且富于艺术性的导入,不仅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还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诱发他们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学习主动性,更能激起学生智慧的火花,使他们积极思考,主动探究,从而收到课前预设的良好教学效果。因此,数学教师应该掌握并重视导入这门艺术。课堂导入犹如一篇优美乐章的序曲,序曲悦耳动听,学生才能更好地投入到下面的乐章中。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导入的原则
教师设计导入语要充分考虑教学的时间、地点、学生等因素,在设计时应该注意以下原则。
1. 坚持合理分配时间
初中一节课的时间一般是45分钟。因此,教师要将导入时间控制在8分钟以内,如果超出8分钟,就会出现主次不分、头重脚轻的情况,会影响其他教学环节的正常开展。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控导入时间,不能因为学生的临场发挥过多而偏离主题,要做到适时收回,在合理的时间内完成新课导入。
2. 坚持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特别是在课堂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學习兴趣更为重要。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无论采取何种导入方式,都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在课堂导入结束时,如果学生仍然处于被动状态,丝毫没有学习的兴奋点,就收不到导入的实际效果,反而适得其反,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厌倦。
3.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导入新课时,教师一定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精彩的导入语,巧妙地引导学生主动地进入学习状态,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最大化地发挥主体作用。决不能把课堂变成教师表演的舞台,变成教师施展自己才华的独角场,要让课堂成为学生乐于探究、积极学习的学堂。
4. 坚持针对性和目的性
设计导入语一定要针对教学目标,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学习品质等特征,做到有的放矢。教师要切记,“导”只能是辅助新课的基础,“入”才是新课的根本所在。
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导入的方法与技巧
1. 巧用故事,趣味无穷
由于年龄的特点,学生特别喜欢听故事。在设计导入语时,将妙趣横生的故事与教学内容巧妙结合在一起,会使教学内容更具趣味性,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以下统称“教材”)九年级下册“相似三角形的应用举例”这节课时,教师是这样导入新课的。
师:同学们,上新课前,老师给大家讲个小故事,你们想听吗?
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想!
师:古希腊有位伟大的科学家泰勒斯,他博学多识。国王很想考考他,就对他说:泰勒斯,我听说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没有什么可以难住你。我们的大金字塔由于经过几千年的风吹雨打,貌似高度有所降低。现在,请你帮我测量一下大金字塔的高度吧!当然,如果在现在运用高科技完全可以测量出来,但是在那个时候,条件有限,人是不可能爬到塔顶的。但是,科学家泰勒斯却解决了这个大难题,大家知道泰勒斯是怎样测量大金字塔的高度的吗?这个问题与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新课。
这样的新课导入,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立刻被调动起来,使课堂教学充满趣味性。
2. 妙用问题,悬念重生
问题是学生学习的方向和动力。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巧妙设置问题,创设悬念,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产生迫切得到问题答案的愿望,进而产生迫切进入新课学习的浓厚兴趣,诱导学生由疑问到思考,由思考到获取知识。
例如,在教学教材九年级上册“概率”这节课时,教师设置如下导入问题:同学们,在大年三十家家户户都有包饺子的习俗,而且还有讲究呢。除了让饺子味道鲜美、形状多样,还有包硬币的说法。据说谁能吃到包有硬币的饺子,预示着新一年顺顺溜溜有好运。因此,大家都期待着成为除夕的幸运儿。张奶奶一家有八个孩子,这一年相聚在张奶奶家里过年。张奶奶先包了八个水饺,把一个硬币放在其中一个饺子中,然后将水饺分给八个孩子,让他们依次咬开饺子。同学们想一想:如果前面四个孩子都没有咬到硬币,那第五个孩子咬到硬币的概率是多少,第六个呢?你们想知道答案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概率。教师这样设计问题,有利于学生对新课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3. 联系生活,引入活水
初中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教师在设计导入语时,如果能从生活中挖掘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素材,将缩短学生与教材内容之间的距离。例如,在教学教材八年级上册“轴对称图形”这节课时,教师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物品,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学生看见自己熟悉的物品,立刻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明白原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自己的生活联系原来如此紧密,进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数学教师要善于开动脑筋,巧妙设计导入语,让学生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中积极探究,这样会使数学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洪建林. 探究初中数学新课堂导入策略[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7).
[2]杨惠超. 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的几点建议[J]. 初中数学教与学,2017(6).
[3]丁建新.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导入的艺术[J].课程教育研究,2014(11).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导入艺术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精彩、巧妙且富于艺术性的导入,不仅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还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诱发他们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学习主动性,更能激起学生智慧的火花,使他们积极思考,主动探究,从而收到课前预设的良好教学效果。因此,数学教师应该掌握并重视导入这门艺术。课堂导入犹如一篇优美乐章的序曲,序曲悦耳动听,学生才能更好地投入到下面的乐章中。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导入的原则
教师设计导入语要充分考虑教学的时间、地点、学生等因素,在设计时应该注意以下原则。
1. 坚持合理分配时间
初中一节课的时间一般是45分钟。因此,教师要将导入时间控制在8分钟以内,如果超出8分钟,就会出现主次不分、头重脚轻的情况,会影响其他教学环节的正常开展。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控导入时间,不能因为学生的临场发挥过多而偏离主题,要做到适时收回,在合理的时间内完成新课导入。
2. 坚持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特别是在课堂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學习兴趣更为重要。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无论采取何种导入方式,都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在课堂导入结束时,如果学生仍然处于被动状态,丝毫没有学习的兴奋点,就收不到导入的实际效果,反而适得其反,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厌倦。
3.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导入新课时,教师一定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精彩的导入语,巧妙地引导学生主动地进入学习状态,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最大化地发挥主体作用。决不能把课堂变成教师表演的舞台,变成教师施展自己才华的独角场,要让课堂成为学生乐于探究、积极学习的学堂。
4. 坚持针对性和目的性
设计导入语一定要针对教学目标,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学习品质等特征,做到有的放矢。教师要切记,“导”只能是辅助新课的基础,“入”才是新课的根本所在。
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导入的方法与技巧
1. 巧用故事,趣味无穷
由于年龄的特点,学生特别喜欢听故事。在设计导入语时,将妙趣横生的故事与教学内容巧妙结合在一起,会使教学内容更具趣味性,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以下统称“教材”)九年级下册“相似三角形的应用举例”这节课时,教师是这样导入新课的。
师:同学们,上新课前,老师给大家讲个小故事,你们想听吗?
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想!
师:古希腊有位伟大的科学家泰勒斯,他博学多识。国王很想考考他,就对他说:泰勒斯,我听说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没有什么可以难住你。我们的大金字塔由于经过几千年的风吹雨打,貌似高度有所降低。现在,请你帮我测量一下大金字塔的高度吧!当然,如果在现在运用高科技完全可以测量出来,但是在那个时候,条件有限,人是不可能爬到塔顶的。但是,科学家泰勒斯却解决了这个大难题,大家知道泰勒斯是怎样测量大金字塔的高度的吗?这个问题与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新课。
这样的新课导入,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立刻被调动起来,使课堂教学充满趣味性。
2. 妙用问题,悬念重生
问题是学生学习的方向和动力。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巧妙设置问题,创设悬念,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产生迫切得到问题答案的愿望,进而产生迫切进入新课学习的浓厚兴趣,诱导学生由疑问到思考,由思考到获取知识。
例如,在教学教材九年级上册“概率”这节课时,教师设置如下导入问题:同学们,在大年三十家家户户都有包饺子的习俗,而且还有讲究呢。除了让饺子味道鲜美、形状多样,还有包硬币的说法。据说谁能吃到包有硬币的饺子,预示着新一年顺顺溜溜有好运。因此,大家都期待着成为除夕的幸运儿。张奶奶一家有八个孩子,这一年相聚在张奶奶家里过年。张奶奶先包了八个水饺,把一个硬币放在其中一个饺子中,然后将水饺分给八个孩子,让他们依次咬开饺子。同学们想一想:如果前面四个孩子都没有咬到硬币,那第五个孩子咬到硬币的概率是多少,第六个呢?你们想知道答案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概率。教师这样设计问题,有利于学生对新课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3. 联系生活,引入活水
初中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教师在设计导入语时,如果能从生活中挖掘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素材,将缩短学生与教材内容之间的距离。例如,在教学教材八年级上册“轴对称图形”这节课时,教师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物品,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学生看见自己熟悉的物品,立刻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明白原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自己的生活联系原来如此紧密,进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数学教师要善于开动脑筋,巧妙设计导入语,让学生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中积极探究,这样会使数学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洪建林. 探究初中数学新课堂导入策略[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7).
[2]杨惠超. 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的几点建议[J]. 初中数学教与学,2017(6).
[3]丁建新.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导入的艺术[J].课程教育研究,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