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蔓生长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vy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当代艺术之所以在九十年代受到热捧直接与国际政治关系的微妙变化分不开。它是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后殖民渗入,而政治波普的流行就是这种文化渗透和政治臆断的最好例证。于此,对于后殖民文化和犬儒主义中国当代艺术理论界已经批评繁多,我无意再次缀诉。从八五新潮开始,中国当代艺术创作的主流方法论是以“集体经验”作为切入口。而进入新世纪后,中国当代艺术主流创作的切入点由宏观的“集体经验”慢慢转为“个人肉身体验”的微观叙事。其内在的动因一方面是因为艺术圈内部对后殖民文化和犬儒主义的文化反思和批判。另一个原因则是中国社会具体历史情境的变化。伴随通讯媒介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速,在城市中人的个人生存问题越来越凸显。高楼林立的背后是人的孤立与疏离,商品化的社会中宏大的人文拯救意识也逐步被淡化。每个人都是一种生活在微观疏离彼此的小世界中。新千年以后,中国当代年轻艺术家的创作方法论则转向个人微观的肉身经验为主,主动隐退了集体经验在个人身上的烙印。以自我的微弱蔓生长来抵抗着某种不合理的现实,以此方式来表达一种自我对生命、生活的态度。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宅;微抵抗;个体觉醒
  一、互联网的普及与知识大爆炸
  1994年中国获准加入互联网并在同年5月完成了全国联网工作。但中国互联网发展历史的元年应该是1997年。在这年中中国三大互联网门户相继破茧而出,拉开了中国互联网的序幕。直至2010年,中国的网民人数已达四亿。如今移动电子设备的快速开发与普及更让互联网渗透到了日常生活的所有方面。互联网思维成为最新的思维模式,而互联网成为另一个强大、真实的虚拟存在。
  伴随互联网普及的同时是信息与知识的普及,也就是现在我们所称之为“知识大爆炸”的时代。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互联网能实现同一消息在全球范围内的共时存在。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现在我们一天内所能接受到的信息量比80年代的人一年所能接受到的信息量还要多。作为年轻一代的80,90后他们是整个互联网发展的见证者,直接参与者以及受惠者。互联网在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在悄悄改变以往人们的生活和交往方式。知识的大爆炸带来的并不一定是个人知识储备量的真正增长,反而,在海量的信息和图像中个人更容易迷失,更容易丧失自我的主体性。
  二、“宅”文化的发展
  现在越来越流行的“宅”文化,便是一种互联网时代下所产生的文化现象。在这高楼林立的时代,人与人的交往越来越陌生化,城市中能轻松给人娱乐的交际的公共空间越来越少。而互联网的出现正好能快速,便利的满足生活中各个方面的需求。如今我们足不出户便可了解世界或得所需。这种便利的满足也便使人成为一种“电子产品控”。这是一种新型的文化状态也是一个由工业时代向电子时代转变的特征。所以年轻一代的艺术家敏感的体验到这一点。以电子媒介作为创作的切入点来体现个人在电子时代的生存状态的作品越来越多。新媒体艺术的发展便是最好的特征,如我们所知的张小涛,廖晓春,胡介名,卜桦,他们的切入点是以一种个人的微观叙事来体现人在当下社会中人的生存状态。其创作方式和图示都呈现出个人体验的面貌而不是集体性的,拥有共同视觉记忆的符号。如张小涛所言,从2000年开始他已经从心理学,个人经历和个人经验的方法上追溯生命的原点。他的绘画方法不再是做一个宏大叙事的历史框架,然后再去找论据添砖加瓦。而是首先从个人的价值展开,其结果是“语言像一个个细胞一样蔓延,当蔓延到一定的时候,就成长成一种个人的方法和语言系统。”[1]。也正如巫鸿先生所言“美术史就是一个故事,而美术史家要对这个故事进行叙事,每个艺术家都有自己的历史,慢慢的都可以纳入到研究范围。”[2]
  三、个人的蔓生长
  2012年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策划主办的“首届CAFAM未来展”是对青年一代艺术家的创作一次比较整体的生态考察报告。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在这一整体中年轻一代的艺术家对于艺术的思考方式以明显不同过去老一代的艺术家。新技术和新型城市环境造就了新一代青年人的感知方式和表达方式,他们对于世界的了解和自我的发声更多的是依赖新的电子媒介。生活中获取信息的方式更便捷也更加呈现出碎片化的趋势。他们的生活状态呈现一种“无所谓”和“随心所欲”的状态,是丧失了崇高的文化拯救意识之后的个体随意表达,这种表达不是一棵如大树般要给予社会以氧气和阴凉,而是一种小草式的自我慢慢生长,讲述着自我的小故事,叙事着自我的小内心。陈可的油画始终在讲述她自我的成长经历,个人的孤寂世界是琐碎的,是迷失在人生旅途中偶然拾起来的关于成长的点点记忆。正如她在今日美术馆的展览中的标题一样“和你在一起,永远不孤单”[3],这种不孤单是艺术家自我的内心解读--她的画便是她内心的外显,一个静态的自我的始终在场陪伴。焉醒、陶娜、陈蔚、马秋莎等等艺术家的叙事方式也都是以私人方式在进行。以一种不确定的摇摆状态在这个世界中蔓生长。以自我的“微抵抗”来表达一种自我对生活、生命的态度。当下青年的个体肉身经验不断片段的呈现,不断闪现个人生命中的灵光。正如陈蔚自己说的“我乐于将自己的创作称为”世界“。這个空间,是可以用来行走、游戏、试验、研究和消磨的地方。”[4]
  四、结语
  在我看来以集体经验作为一个艺术家创作的切入点总会带有一种崇高的文化拯救意识,一种唐吉坷德式的自我认为伟大的行动。此种方式往往造成在凸显一个强烈大精神的同时抹杀掉个人精神的自由,这种大同精神让个人价值消失在它的幕后,始终显现不出个人的伟大。以牺牲个人价值的集体必定会走向虚无,只有以强调个人价值的集体才能朝良性之路发展,当代青年艺术家的个体觉醒之势,让社会文化更为多元。以自我建构的差异性来逐步对抗主流文化发展中强调的共有经验,人之存在本身的合理性和重要性超越一切意识形态,当代青年艺术家正是从生命中出发,强调生命先于其他意识而存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娅蕾.重组的碎片:张小涛艺术档案[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
  [2]巫鸿.作品与展场[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5.
  [3]陈可.和你在一起,永远不孤单[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
  [4]王针.陈蔚自我方式的“集合”[J].艺术汇,2013(04)
其他文献
摘要:为了解当代大学生每月话费消费的真实现状,笔者进行了一次情况调查。发现大学生话费消费的主流是理性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两极分化明显、上网话费较多、与家人联系较少等。需要从学生、学校、家庭等方面共同努力,培养大学生的理性话费消费习惯。  关键词:大学生;手机;话费;消费  一、调查目的、问卷情况及调查过程  (一)调查目的。一是通过调查大学生的手机话费情况的调查数据,分析大学生的每月消费中的话
期刊
摘要:研究生会及其成员是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的组织者和实践者,发挥并利用好研究生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文章以中北大学研究生会为例.分析了研究生会成员在入会动机及工作现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对策建议,为我校研究生会的快速发展提供良好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研究生会;动机分析;成员现状;中北大学  一、引言  中北大学研究生会是由校党委领导,校团委指导,研究生院
期刊
摘要:狄更斯作为批判现实主义的重要代表,他以他独特的文字、独特的见解、独特的生活感知、独特的写作笔法,见证了时代的发展,写出了时代的特征,写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广大中下层人民生活。《大卫·科波菲尔》是狄更斯最成熟的作品之一,它积淀了作者对人性深刻独到的认识。本文主要围绕女性形象这一个主题,分析了朵拉、艾妮斯、佩格蒂、贝西等正面人物形象。  关键词:狄更斯;女性形象;大卫·科波菲尔  十九世纪三十年
期刊
课题项目:秦皇岛市科学技术局2015年度科研项目,项目编号:201502A331  摘要:高职院校艺术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区域文化产业具有一种互融共生的关系。从专业与产业的关系来看,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是高职院校艺术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是专业与产业构建立体化和多层次结构的重要核心。因此,从秦皇岛文化产业的发展视角探讨研究高职院校艺术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不论从课程体系的设置与产业布局的对接、专
期刊
摘要:骑士精神穿过中世纪的烟云,以不同的文学形式和体裁不断地出现在经典的欧美文学中。它体现了欧洲封建时期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的理想化状态,同时传承了伦理思想对西方欧美文学的影响。《堂吉诃德》是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经典之作,也代表了欧洲中世纪后期骑士精神走向没落时的风貌状态。  关键词:骑士精神;《堂吉诃德》;欧美文学  一、引言  文学也是有关人的学问,任何文学形式都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都或明显
期刊
摘要:对于"审美化文化"的建构,正是我们在思考21世纪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时候,所寻求确立的一种全新的文化意识或曰文化理念。首先是"审美化文化"建构与"形式化美学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问题。其次,文化"正当性"的实现。在古典的人文美学体系里,其最常见、也是最基本的价值话语,就是"和谐"与"崇高"的理想性话语:"和谐"强调着"理"节制"情"或"情"融于"理"的合法化实践;"崇高"则表达了个别性对群体性、个
期刊
摘要:在韩国学习中国文学的时候,从两个角度学习中国文学史,一个是中国古代文学的角度,另一个是韩国古代文学的角度。随着角度强调的内容和学习的方法也不同。这篇文章要介绍在韩国学习中国文学史的方法,一共有三个部分,第一是从韩国中文系角度介绍中国明代文学史;第二是从韩国古代文学角度介绍中国明代文学史;第三是与中国差异。  关键词:韩国;中国文学史;明代  我在韩国学习中国文学史,在中国没学过中国文学史,所
期刊
摘要:在当今社会,如何处理人和外在世界的关系是人最大的困惑,我们总是在寻找属于自己的位置,一方面要找到“我们都一样”的集体认同,同时也要强调“我就是我,和谁都不一样”的个体表达。将自己作为整体中的一块小拼图,联系我们这一代所存在的问题,从信息背景碎片化、吸收方式概念化、情绪表达日益浮躁和思想表达小众化四个方面进行了一个简要探讨。进一步将当代艺术家分出三种类型,批判随波逐流的弊病,对症下药,开出“野
期刊
摘要:村上春树是日本著名现代文学作家,与日本传统文学作品相比较,村上春树的文学作品无论是在文学语言方面还是在作品内容方面都显现出平简易懂,清丽流畅的艺术特点。同时,村上春树的作品还夹杂着一抹淡淡的哀愁,散发着其文学作品特有的孤独气质。作品文字精辟、描写细致、譬喻新巧,整体风格呈现淡淡的忧郁和疏离,大多是表达人类如何在物质化的社会里既与生活融合又平衡好内心的本真。生活中的村上春树喜欢长跑、听古典音乐
期刊
摘要:画家的每一幅作品都有其特定的寓意或内涵,正如每一篇文章都有其中心思想,并不是画家随意无心而作,而作品的寓意或内涵有的表达得直截了当,而有的隐匿其中,需要用心去探索、分析,而对作品寓意的表达就构成了作品独特的内容与形式。  中国明代画家唐寅与尼德兰文艺复兴时期荷兰画家老彼得·勃鲁盖尔对寓意的阐释与表达都有独到的见解与方式。他们二人都生活于16世纪,所属于不同的文化语境,而他们的人物作品大多是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