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音乐教育研究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b20621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该理论提出了八项相对独立的智能。文章主要研究多元智能理论中提出的八项智能与音乐教育的联系,在音乐课堂中,音乐智能运用占比相对较大,但同时也会或多或少地运用到其他方面的智能。文章简单列举了两个教学范例,说明教师在音乐教育、教学中如何从多种智能角度启发学生,提高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音乐教育;智力结构
  我国的音乐教育古已有之,最早可追溯到夏朝时期,在唐朝时发展壮大。清末民初时期,学堂乐歌的兴起开创了我国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的新局面。今天,我国的音乐教育在已有基础之上借鉴了很多国外著名的音乐教学体系,比如奥尔夫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等等,这些教学法的教育精髓对我国的音乐教育教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近年来,美国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在教育领域非常流行,也为音乐教育教学的发展增添了新元素。
  一、多元智能理论
  我们平时所说的智力,是由个体的先天遗传因素与后天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众所周知,每个人的智力发展或多或少存在着差异。比如,同年龄的小女孩和小男孩相比,前者在语言发展方面一般比后者早,当小女孩已经能够流利地用语言表达自己想法的时候,同年龄的小男孩通常还只能说出几个单词。智力的差异包括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而个体差异又分为智力水平与智力结构的差异。多元智能理论就是基于智力的结构差异提出的。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多元智能中包含八项智能,每一项智能都有独立的功能系统,各个系统之间都相互作用,从而产生整体的智力活动。这八个相对独立的智能分别是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认识自然的智能[1]。不同的智能使用不同的符号系统,发源于特定的脑部位,受不同的学校教育影响,并且被不同职业的人所运用。
  二、音乐学习者的智力结构
  音乐学习者是音乐教育情境中的主体,如果想要成为一名有意识的教师,就必须研究音乐学习者的各方面特质。从智力方面来看,音乐学习者的智力是一个复杂的多元结构,它有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的关系、自我认知与社会认知的关系、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以及表层与里层的关系[2]。遗传的智力是音乐学习者学习音乐的前提,后天接受的音乐教育则将对他们的音乐智力进行全面提高;音乐学习者的自我认知指的是其对音乐学习方面的认识,比如音乐形象、音乐技能等,社会认知则是一个更宽广的概念,扩大到了对从事音乐活动的人群及其关系,人际智力在这里就发挥了作用;智力内容指的是音乐学习者对音乐理论知识的理性思维活动,它们的不同组合形成了不同的形式;智力表层和里层共同构成智力结构,表层指现象的外部联系,靠感知就可以直接观察到,而里层是现象的内部联系,必须通过一定的学习模式才能认识。
  三、多元智能理论与音乐教育教学的联系
  一直以来,传统的教育模式关注的都是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并且以这两种智能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水平的标准。而现在,加德纳对智力的构成采取了比较宽泛的视角进行研究,他把学校平时不太注重的音乐智能也视为智力结构的组成部分之一。加德纳认为,每一位学生都具有八种智力,这八种智力的不同组合便构成了智力的差异。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在了解了多元智能的构成后,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以多元化的角度来看待学生。
  我们可以把多元智能理论中的每一种智力结构都视为一种单独智能,社会上每一个职业都有其经常使用的一种智能,不过大部分职业都会运用到好几种智能。以音乐学习者为例,他们运用最多的智能就是音乐智能了,运用到的其他智能有以下几种:人际交往智能,用于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语言智能,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反馈都是用语言陈述的过程;数理逻辑智能,写和声、复调等要用到偏理科的技能;身体运动智能,大脑用来控制手指细小关节的运动;等等。由此看来,音乐学习也是一个多元化的学习过程,因此,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也要避免出现传统教育模式中的问题。同时,对教育工作者来说,智力的确切类型数量并不是特别重要,最重要的是要树立起这样一种观念:学生在某个领域中表现优或劣并不注定在其他领域中也会有类似表现,教师必须避免将学生看作是聪明的或不聪明的,因为聪明可表现在多方面[3]。这也就是说,评价一名学生不能只从单一维度来看。
  四、理论应用于实践
  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教师在讲解新的知识点时应该采用多种方式,争取尽可能多地调动学生各种类型的智能参与。不过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很少有课程包含的元素能涉及所有类型的智能。多元智能理论对课堂教学的一条关键性建议是:教师应该在每堂课中尽可能地运用多种方式来呈现知识,这样才能使更多的学生充分理解并掌握知识。
  下面以一节一对一的钢琴课为例,展示如何运用不同的方式给音乐专业本科生讲解钢琴曲《平湖秋月》:首先,向学生介绍《平湖秋月》的创作背景和风格特点,让学生说出五声调式的特点。其次,将各种智能运用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语言智能,根据调号,让学生分析该首作品的调性;音乐智能,教师通过语言描述或学生的视觉想象,为学生带来如身临其境般的感受;空间智能,教师可以让学生练习作品开头部分,体会手指尖对触键的控制力,要轻而不虚;身体运动智能,教师可以将分析《平湖秋月》的和声以及曲式当成课后练习布置给学生,要求学生画出曲式结构示意图。
  再以一節普通高中的艺术课教学为例,展示如何运用不同方式为普通学校的高中生讲解电影《辛德勒的名单》:首先,向学生大致描述故事背景和电影情节。其次,从拍摄手法的角度解析电影,如蒙太奇手法,让学生讨论这种拍摄方法的用意,将语言智能运用其中,让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的电影拍摄角度,如俯拍、仰拍、远景、近景等等,并另选一个电影片段让学生分析其拍摄角度的运用方法。接着,切换到音乐赏析的角度了解电影,充分运用音乐智能。教师精选两首主题音乐,播放两到三遍之后,让学生哼唱出两首歌曲的主旋律,并讨论其音乐形象。最后,运用人际交往智能,教师剪辑电影的精彩部分并播放,观看完毕后让学生们讨论电影结尾部分色彩变化的用意,并谈谈自己对人性的认识。
  上述两个例子中,教师都尽可能多地涉及多种智能类型进行教学。不同的是,一对一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能更加确切地感受到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班级制教学中则主要接收到的是群体的学习态度。无论何种教学模式,教师都要随时注意要从宏观角度看待每一个学生。
  五、多元智能理论对音乐教师的启示
  传统的评价体系只关注到了学生个体的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这将导致原本在其他方面有一技之长的学生天赋受到挤压。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而不是一刀切地要求每一个个体都一样。好的教师应当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且重视学生的多元化特点,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作为独立个体的价值。无论是一对一课堂中的教师,还是学校班级制的教师,都应当有意识地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情况,反思自己的做法,并且随时提醒自己,避免某些固有的观念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教师要因材施教,协助学生取长补短,即使遇到部分能力较弱的学生,也要能够发现他们身上不同于其他学生的才能。音乐学习者本身在学习演奏技巧的时候就调动了音乐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语言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空间智能等多种智能,而且演奏时需要双手的配合,与非音乐学习者相比,他们的右脑使用频率就大大增加。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多种特质也是非音乐学习者学不到的。由此可见,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必须多元化,应把视角拓宽,看到学生的方方面面,促使学生也能从多个角度认识自己,从而得到多元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崇德.智力结构与多元智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1):5-13.
  [2]王蕾.现代智力发展理论的新走向:建立多元智力理论模型[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07-111.
  [3]杨晓萍.多元智力理论与我国教育课程改革[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11-13.
  作者单位:
   上海音乐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一带一路”倡议要求我们立足本土,放眼世界和面向未来。为了发挥内蒙古地区民族民间艺术资源价值,需要围绕这个“特”字进行相关的开发与利用活动。只有开发与利用好民族民间艺术资源,加强艺术产业链建设,才能逐步提升当地的经济、文化影响力。文章就“一带一路”背景下,内蒙古地区开发利用民族民间艺术资源的实践方法进行简要的分析与探讨,并提出策略,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关键词:“一带一路”;民族民间艺术
期刊
摘 要:现代科技与社会经济不断进步与发展,我国教育体制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社会学科之一的美学,在教育体制的不断创新与改革下早已深入不同的科目当中,并且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音乐美学是音乐表演的理论基础,它可以通过美学来直接为观众带来与呈现出听觉和视觉上的盛宴。文章主要针对美学的构建与发展和对音乐表演的影响进行深入的分析,以促进音乐的创新与发展。  关键词:音乐;美学;音乐表演  音乐美学
期刊
摘 要:良好的视奏训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其音乐素养。因此,钢琴教师结合钢琴教学实践,从加强读谱训练、提高盲奏能力、促使持久练习、提高音乐记忆力和重视训练曲目选择这五个方面来对学生有效地进行视奏训练,可以优化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  关键词:钢琴教学;视奏训练;途径探讨  近年来,我国的音乐教育发展迅速,钢琴教学因在音乐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逐渐受到
期刊
摘 要:徐沛东声乐作品《曙色》展现了我国数千年的历史概况,处处洋溢着作为华夏儿女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本身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文章通过对歌曲《曙色》进行创作语境和歌曲概况的介绍,分析解读其社会价值和社会作用,进而对其实际产生的不同层次的功用进行探讨,尤其对审美作用和伦理作用的分析,揭示出了优秀声乐作品的实际作用和社会价值。  关键词:《曙色》;徐沛东;声乐作品  徐沛东是我国的著名作曲家之一
期刊
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文化艺术研究逐渐被教育界重视,我国相关学者开始进行筝乐研究,并在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领域均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中国筝乐文化正凭借丰富的内涵、独特的审美意蕴等特点,不断地推动着我国音乐文化的发展。文章以筝乐文化传播为主要研究内容,详细分析了筝乐文化传播对筝人创作的启示,以及筝乐文化传播对筝人培养的启示。  关键词:筝乐文化;创作技能;创新精神  注:本文系江西省文化艺术科学规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追求也从原始的满足温饱上升到了精神层面的享受,对于文化娱乐活动与健身一类的项目参与热情特别高。广场舞作为一种集健身、娱乐为一体的运动项目,依托其独特的组织形式,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青睐,逐渐成为城市和乡村都广为流行的运动项目。文章基于广场舞和全民健身之间的关系,对全民健身视野下广场舞发展面临的问题展开深入研究,提出全民健身视野下广场舞的
期刊
摘 要: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舞蹈教育在中西舞蹈文化交流的新形势下也开始不断融入时代性。现代舞作为一门具有现代性的学科,在艺术类高校尤其是舞蹈专业的引入是极其重要的。古典芭蕾基本功训练和民族民间舞等专业课程都已逐渐融入现代舞的内容,比赛中的剧目、电视舞蹈等也都开始融入现代舞思维。但是目前艺术类专业的现代舞课程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少教师依自己的教学习惯开展教学,学生也只基于动作模仿,思维开发训练较少。文
期刊
摘 要:纵览本雅明关于灵韵的艺术理论,时代提供其理论最重要的基础背景因素。站在时代巨变的节点上,其理论的核心是以“灵韵(Aura)的消失”来区分机械时代的艺术作品与古典艺术作品的差别。面对机械复制时代灵韵的消失,如何看待艺术?本雅明认为复制技术所带来的片面、零碎的讯息,带给人们超过现实感的震惊(Shock)体验。震惊也反映在艺术作品的美学风格上。文章主要透过本雅明的艺术理论灵韵与震惊探索非遗保护理
期刊
摘 要:文章对敦煌莫高窟唐代菩萨璎珞的样式、材质、色彩、图案等装饰元素进行梳理,对璎珞与其他服饰品之间的搭配方式进行分类,探讨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各时期菩萨服饰搭配的特点和变化,并结合中国本土的玉文化探讨莫高窟菩萨璎珞的装饰风格。  关键词:敦煌莫高窟;菩萨璎珞;服饰搭配;装饰风格  注:本文系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點项目)“丝绸之路甘肃段服饰配饰文化演变研究”(16D087)最终研究
期刊
摘 要:戏剧可以说是中华文化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中国传统戏剧是中华民族历史与精神的结晶。戏剧是通过动作、舞蹈、语言、音乐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其创作与演绎可直观向我们展现世界各地的优秀文化。于中国传统戏剧而言,其以自身独特的文化承载方式让我们了解了五千年中华文化辉煌的历史与持久的生命力,反映了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命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多民族交流、交往、交融之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