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服装史”课程教学改革途径探析

来源 :设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g118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普通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办学定位转型,以培养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应用人才为己任,对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外服装史”课程改革的思路主要有:引入学习动机学理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革课堂教学形式诱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现考核的多样化促进学生课外学习的自觉性:通过课程互联、课程成绩互认强化所学知识的应用性等。
  关键词:服装设计 中外服装史 教学改革
  服装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涉及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广阔领域,服装设计师必须具备服装设计对象、服装设计内容和服装设计方法三个基本知识基础。学习中外服装史在形成和培养这三种基本知识素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艺术设计教育领域重实践轻理论,尤其在职业技术院校,常把艺术史论知识与应用技术对立起来,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强但创新思维潜力差,缺乏发展后劲。普通高校办学定位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时,正确处理艺术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技术的关系,重视艺术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的教学改革尤为重要,本文以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中外服装史”课程为切入点,探索教学改革的方法与途径。
  一、引入学习动机理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目前,“中外服装史”课程的教学方式基本上是教师一边播放ppt图片或手绘示意图,一边讲解,说明服饰的特点、历史背景、在服装发展进程中的意义。在艺术设计教育大众化背景下,这种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无法激起主动学习的兴趣,其重要原因是对该课程的实际用途不明确。我们曾经组织的问卷调查显示,部分学生认为服装史课程不如设计、打版、工艺课程实用,所以学不学无所谓。上设计课学会画效果图,能够表达自己的设计意图;上打版课学会制版;上缝制工艺课学会做衣服,这种学习能够收到立竿见影成效,而服装史讲授的是古人的服饰,实际用处看不到摸不着,因此不愿多下功夫学习。
  学习动机学原理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由各种不同的动力因素组成的系统工程。其心理因素包括学习的需要、对学习的必要性的认识及信念、学习兴趣、爱好或习惯等。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引导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因此,课程首先应该解决专业需要的问题。一是从专业知识结构出发,明确课程目的。二是从设计师工作特点入手,让学生了解服装设计师不仅会画效果图、能够制版变设计为实物,更重要的是有创新意识,能够敏锐地观察社会思潮,反映消费者的需求,创造出符合当代人审美要求的服装。要懂得,创新不仅是发明,还包括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的继承和发展。服装设计师必须具有提取历史服饰设计元素的能力,认识服装发展规律,开拓创新视野,而学习中外服装史就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三是通过国内外大师借鉴历史服装的成功例子,说明学习“中外服装史”课程的重要性。最后以教师自身通过研究服装史给服饰创作带来的启发以及审美水平提高的事例,说明学习本课程的意义和实际效果,使学生了解学习的必要性,激发学习兴趣。
  二、改革课堂教学形式,诱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美国心理学家德西(Deci)和瑞恩(Ryan)指出:理解学生学习动机的关键是个体的三种基本心理需要:胜任需要、归属需要和自主需要。学习动机的能量和性质,取决于心理需要的满足程度。以往专业史论课课堂上只是教师单方面向学生进行传授,缺少学生主动学习的环节,学生总是处于被动地位,个体心理需要满足程度很低,很难使学生长时间保持精力集中。课堂教学形式的改变,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堂的地位发生变化,使其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课堂教学形式可分三步进行:第一,教师提出看书提纲,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学,变课前准备为课堂自学,比过去教师要求学生课前预习效果明显。由于艺术类学生课后实践作业多,很少有学生认真预习史论内容,通过这种形式,督促学生进行学习。第二,反馈自习效果。要求学生表述预习问题的答案,允许小组成员加以补充,以小组为单位记录教师对其进行评价的成绩,通过集体荣誉感激励学生认真自习,学有所得。第三,教师以点评的方式引入授课,抓重点、破难点,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由于教师重点教授的内容是学生自习过程中的疑难点问题,因此听课目的明确,注意力容易集中,教学效果较好。
  要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教师课前的教学设计要有较强的针对性,引导部分提出的问题不能太简单,也不能要求太高。此外,教师要有较高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准确把握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时间,利用有限的时间脉络清晰地进行授课,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他们专注、认真的学习习惯。
  三、考核形式多样化,培养学生的良好学风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有争取达到理想目标、力求超过别人并取得优势地位的愿望和动机。而工作学习中的孰优孰劣,只有通过评价才能进行判断。考试无疑是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判断和区分的主要手段。但对“中外服装史”课程教学来说,考试不应该是惟一的评价方法。在突出应用技术的教学中,过于强调考试,对擅长形象思维、更愿意动手实践的服装设计学生来讲,采用多种评价方法评定学习成绩更客观、更具可行性,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学风考风十分有益。笔者认为,适用的评价形式主要有四种:
  1.课堂考勤
  学习动机可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前者指由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后者又称外部动机作用,是指个体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例如,某些学生为了得到教师或父母的奖励而努力学习,他们从事学习活动的动机不在学习任务本身,而是在学习活动之外。由于史论课程直观效果不明显,学生的学习热情普遍不高,缺课请假现象比较严重,因此,利用外部动机的作用如把课堂考勤作为学习成绩的一个部分,则能提高学生的到课率,增强他们学习该门课程的能动性和积极性。
  2.课堂考核
  作为学生,都有实现某一目标的初始动机。如果在实现这一目标的学习过程中能不断获得成功,品尝到成功的快乐,那么学生的学习动机就会得到强化,并能自觉维持这一学习行为的持久与落实。课堂教学中的一些课程内容以小组为单位,由学生以ppt的形式在课堂上分组演讲,使学生从客体变为主体,教师由主讲变为主导。演讲结束后,由教师提出考核标准,师生共同对演讲内容进行评价,最后由教师用表扬多于批评的形式对学习结果进行点评。整个过程既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编辑、表达能力,又使每个成员在尽全力为集体的成功而努力的过程中形成集体荣誉感,无疑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的兴趣。   3.作品展示
  学习中外服装史,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借鉴历史服装元素进行设计的能力,把设计作品成绩计入学生的总成绩,并对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可以对学生形成强有力的学习诱因,使学生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跃状态,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4.应用考核
  长期以来,“中外服装史”课程的作业和借鉴设计练习都通过平面效果图表现,停留在概念的应用上。为了突出知识转化的训练,要求学习小组在设计系列作品中做出成衣进行展示,是考核改革的重要内容。应用考核成绩应占学生总成绩比例的50%,这对调动学生的创作热情和学习的自觉性具有积极作用。
  四、课程设置系统化,强调知识的应用性
  “中外服装史”课程的教学经历了从抽象地记忆服装历史知识到提高学生借鉴能力的转变。从目前情况来看,不少学生在完成设计训练时没有实际应用的经验,无法将效果图做成实物,存在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脱节的现象。要实现应用技术大学办学定位的转型,加强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是教学改革的关键。“中外服装史”课程教学如何按照这一要求进行改革呢?思路如下:
  1.科学地设置课程
  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时,“中外服装史”课程应在学生具备了设计表达能力、具有结构设计工艺基础的前提下与专题设计课程在同一学期开设,通常在大三下学期开课。
  2.课程互联设计
  专题设计课程着重培养学生对面料的认识能力、对色彩的感知能力、款式设计的创新能力、利用各种工具和技法绘制服装效果图及服装平面款式图的能力。学生通过运用面料语言将所设计的服装制作出来,通过直观的形象表达自己的创意,才能实现动脑、动手两种能力的同时提高,为此后结构设计和工艺设计以及“服饰设计”、“毕业设计”等课程的学习做好知识和能力的必要准备。此外,鉴于以往服装史借鉴设计训练中很多学生作品画得好看却无法做出成衣的情况,打破课程之间的壁垒,与专题设计课程教师合作设计互联教学形式,也是值得尝试的改革思路。
  3.课程成绩互认
  在专题设计课程的项目中从历史服装中寻找灵感,以小组为单位,5人一组,每组一个系列,每人负责一款,做出的成衣的考核成绩既是专题设计的成绩,又计入“中外服装史”课程成绩中,使学生在学校就有艺术史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工作体验,为毕业设计打下基础。这样的课程设计与要求,—方面克服了史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脱节、专业课程之间孤立展开、学生因作业重复负担过重等缺陷,也使教师之间的交流增强,取长补短,形成教学的合力,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应用技术人才的培养。
  建设应用技术大学、实现学校转型的根本任务,对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有效地对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模式进行改革,提高应用技术人才培养的质量,是每位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以艺术系学生教学具体案例为切入点,对发散性思维的教学进行实践性的思考,将此方式在毕业设计指导上进行实验性尝试。通过针毕设指导和教学,对发散性思维在独立院校课程教学上的效果进行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发散思维 互动教学 实用性 创新型  一、独立学院艺术系学生学习的特点  1.1 文化基础特点  独立学院艺术系学生思维活跃、创意大胆,综合设计水平与公立大学学生基本持平。独立学院艺术系学生文
期刊
摘要:展示设计作为—种全新的审美艺术形式,在创作与接受的过程中无不渗透着设计者与受众的互动交流,它包涵现代人的审美意识、审美追求和审美情趣等因素。中国文化思想以“和”为贵,自古以来人们对“和”的追求广泛而强烈,从天地和合:天人合一、人人和合到具体的物之和,“和”代表了中国古典美学的审美理想。文章将探讨“和”范畴的内涵及其美学意义,将中国艺术精神中的“天人合一”、“以和为美”以及“境象外”的意境之美
期刊
摘要:校园文化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历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本文围绕构建特色校园文化的途径与实践为出发点,探讨校园文化产品设计的需求、定位与原则、设计方法等问题,为更好地传播校园文化、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挖掘其深层价值提供参考。  关键词:校园文化 途径 文化产品 设计  高校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阵地,在各个时期都体现出巨大的作用。在社会动荡的时期,高
期刊
刘元法,教授,1957年生,胶州人。1981年毕业于山东科技大学,1986年入天津美术学院研究生班研习中国画。  现任:山东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  兼任:《人民日报》海外版艺术创作中心副主任  《中国美术教育》常务理事  中国书画研究院副院长  香港中华书画艺术博览馆荣誉馆长特聘畫家  在《中国当代书画家翰墨精品集》、《当代美术作品收藏与鉴赏》、《当代传世名画》、《中国收藏》、《创业中国》、
期刊
摘要:数字媒体带来了我们视觉世界的全面革命,本文简略分析了数字媒体的重要性,以及详细研究数字媒体艺术的就业现状以及进修方向。  关键词:数字媒体专业 就业方向 3D影视特效  一、数字艺术简介  (一)数字专业简析  数字技术与电影业联姻始于20世纪70年代,兴盛于90年代,成熟于世纪之交。  相对于以胶片为载体的传统电影来讲,其最关键的进步是将以胶片载体、拷贝发行方式的电影改变到以数字文件的形式
期刊
摘要:信息和网络时代的到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转变,生活节奏和生活压力的增大使人们迫切需要智能和一体化的家用设施能够为人们的生活减轻负担和压力。因此家用电器的智能化将成为不久的将来家电行业的发展趋势之一。本文 从家电的智能化研究角度出发,结合工业设计的相关理论知识,以云智能运程可控一体化技术为切入点,为人们的生活 增添新的色彩,使智能化的家电成为未来家电行业的首选。  关键词:智能化 家用电器
期刊
摘要:月份牌广告诞生于上海,是由传统年画发展而来的一种重要的商业广告形式,对中国早期平面商业广告的发展产生过深刻影响,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和时代气息。它曾经是最受商家追捧的广告形式,却又很快淡出了中国商业广告。作为中国本土平面广告的代表,上海月份牌的本土价值和文化价值已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月份牌从曾经的风靡一时到最后黯然退出历史舞台的历程也将给中国现代平面广告的进一步发展以启示。  关键词:上海月份
期刊
摘要:目前的教材中工程制图部分,一般都以机械零件为例,对设计类学生来说,由于缺少机械基础知识,教材内容显得理论性过强,构思表达产品工程图也无法做到得心应手。而单纯的AutoCAD软件学习与训练,比较单调枯燥。目前针对工程制图的教学改革研究较多,但是与软件结合后,两个内容简单地分前后教学,效率不高,识图和应用能力很难提高,本文正是研究如何整合两个教学内容,使效率更高,为后面的专业课打下良好基础。  
期刊
摘要:本文提出现代主义设计的核心实质是工具主义设计理念,通过对工具主义设计理念的解构来重新认识现代主义设计,中国目前对工具主义设计缺乏深入的认识,致使其在中国的实践被异质化,产生了不良的效果。  关键词:工具主义设计 工具决定论 机械美学 现代主义设计 社会文化异质化  现代主义设计是在西方工业发展中形成的适应现代工业文明的产品设计风格,从二十世纪初到七十年代前一直是现代设计中最主流的风格。即使后
期刊
摘要:技术是艺术创作的必要前提,也是推动艺术进步的重要动力,艺术的发展也会给技术的升级提出革新的要求,尤其是对设计软件的研发更是如此。而软件的升级、更新换代在延伸创作者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同时,也为设计行业注入新鲜的活力。当代设计的“云”特质已经初现端倪,并将在未来较长-段时间内逐渐成为主流,Adobe公司cc套装的推出正是为适应这样的形势而出现的技术变革。  关键词:Adobe cc套装 未来设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