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生守望的结发妻子王淑兰
1925年6月初,正在韶山与毛泽东一起发动农民运动的毛泽民,被中共湖南党组织派往长沙工作。临行前,毛泽民做出了一个让全家人都意想不到的沉重决定——与相濡以沫12年的结发妻子王淑兰离婚。
王淑兰是湘乡县一个穷苦农民的女儿。毛家母亲文七妹常年身体多病,这么大的一个家需要有个能干的儿媳操持家务,尽管长子毛泽东还没有成家,毛顺生夫妇还是先为17岁的二儿子毛泽民完婚。
王淑兰是一个典型的湘妹子,性格开朗泼辣,说话快言快语。自打她到来后.家里就充满了生气。每天清晨,她总是第一个起床,房前房后,屋里屋外忙活不停。婆婆常年病卧在床,她照顾得周到细微。她与邻里的关系也非常融洽。
1925年初,毛泽东和毛泽民一起回到韶山冲,发动农民运动,王淑兰也参加到革命的行列之中。大嫂杨开慧有文化,参加革命早,懂的革命道理多,王淑兰就虚心向她求教学习;王淑兰在韶山群众基础好,又能说会道,杨开慧格外倚重她。经过两妯娌的共同努力,韶山冲的妇女姐妹们也行动起来。
这样一个贤惠孝顺、通情达理、向往革命的好媳妇,毛泽民为什么要与她离婚呢?
革命是要流血的,是要掉脑壳的!毛泽民心里明白,自己今后的人生只能在极度危险中度过。妻子是个小脚,不可能跟随自己在外面奔波闯荡,留在家里危险更大。经过深思熟虑,毛泽民痛下决心,做出决定。
一天晚上.毛泽民和王淑兰拉了一会儿家常,嘱咐一些家里的事情。直到最后,毛泽民才说:“我考虑了很久,为了你们母女的安全,我俩还是离婚吧……”
“离婚?”这对一个传统农村妇女来说是多么的残酷!王淑兰跟前一片漆黑。
王淑兰极力控制住自己的感情。在片刻沉寂之后,她抬起头,深情地凝视着丈夫。王淑兰深知泽民的为人,此时此刻,他做出这样痛苦的决定,一定有他的道理。
王淑兰爽快地对毛泽民说:“我生是毛家的人,死是毛家的鬼。你就放心地出去干革命吧,我会把远志带好的。”
不出毛泽民所料,大革命失败后,在蒋介石“宁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的白色恐怖之中,韶山也遭到劫难。王淑兰被反动派当做“共党头目”的亲属抓走了。韶山的乡亲们写了一份证明毛泽民已和王淑兰离婚的字据,以全村人的名义,将王淑兰保释了出来。王淑兰出狱后,带着5岁的女儿,离开韶山,转移到长沙,继续从事党的地下工作。
1950年“五一”国际劳动节过后,王淑兰来到北京看毛主席。不久,组织上安排王淑兰在中联部幼儿园工作。两年过去了,王淑兰年近6旬,组织上考虑安排她休息,颐养天年,她坚决不干。了解到王淑兰的心事,毛泽东交给她一项重要任务。他说:“听说当地政府已经修复好我们韶山的老屋,准备对外开放。每天都有许多客人去,也不晓得有没有人招待。我想请你回去,帮我待待客,你看如何?”王淑兰满心欢喜地同意了。
自1952年回到韶山,王淑兰就再也没有去过北京。
第二任妻子钱希均在新疆分手
1926年夏日的一天,毛泽民正在上海培德里中央出版发行部机关工作,只听房门被轻轻敲了两下。他抬头一看,一个圆圆脸、留着齐耳短发的年轻女同志正站在门口。
此时,已进入而立之年的“杨老板”还是单身一人。一个生意人,形单影只,很容易引起敌人的注意。党组织从安全考虑,决定派纱厂女工钱希均配合他的工作。
在谈话中,毛泽民向钱希均简要地介绍了出版发行部的情况,以及她要完成的工作。
出版发行部的任务相当繁重。钱希均来时,部里总共才十几个人,不仅要承担出版发行工作,还要加印和组织调运大量图书,满足广大群众渴望阅读进步书籍的需要。钱希均担任交通工作,经常要到陈独秀、李立三、瞿秋白、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的住地取稿件或送清样,还经常出入基层交通站。革命工作的锻炼和考验,使这位女工出身的共产党员日渐成熟。这年年底,毛泽民和钱希均结为革命伴侣。
那时,他们住机关,除组织上每月发给每人15元生活费外,没有其他任何收入。这些钱包括租房、吃饭、穿衣和一些日用开支。为了掩护身份,仅穿戴一项开销就很大,能用在吃上的钱就更少了。毛泽民每月还要攒下一些钱,寄给在长沙乡下的大嫂杨开慧和三个侄子。
从1926到1931年的6年里,钱希均跟随毛泽民出生入死,创建并扩大党的秘密出版发行工作。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钱希均是中央红军参加长征的30位女战士之一。长征初期,钱希均在干部休养连任政治干事,后来,任政治保卫局的检查员。虽然她和毛泽民同在中央纵队,却不在一起行军,会面时,相互打个招呼,以示鼓励。在遵义休整期间,毛泽民带领国家银行在12天内完成发行和回收“红军票”的工作。那段时间,钱希均总能见到毛泽民忙碌的身影,却难得有机会和他说上半句话。
1938年2月,毛泽民在赴苏联学习、治病途中,被留在新疆工作,成为盛世才政府的高级官员。钱希均被党组织安排在迪化东门外的“新兵营”任图书馆主任。他们的生活较之过去安定了许多,可夫妻感情却走到了尽头。
钱希均后来在回忆新疆一段的生活时,不止一次说过:“当时,我很想不通,苏联派来许多飞机,运来大量的物资支援中国的抗日,我们不去抗日前线.却在这里与军阀搞统战。”她对中央和毛泽民的许多做法不能理解,多次要求回延安,或者去抗日前线。
1939年冬天,党组织同意钱希均到抗日前线工作,同时,党组织也批准了钱希均的离婚请求。钱希均于1940年初回到延安。
新中国成立后,钱希均在轻工业部工作,是第三、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她曾撰写了多篇怀念毛泽民烈士的文章。钱希均于1989年与世长辞,享年84岁。
欢送会变成与朱旦华的订婚宴
1939年初春的一天,盛世才主持新疆省政务委员会召开工作会议,讨论财政开支预拨款问题。省财政厅代厅长毛泽民(周彬)汇报了全省目前的财政状况,随后,又逐条宣读并解释了由他起草的文件《要在全疆实行财政预算和决算制度及实施办法》,提请委员们讨论。 新的预算和决算办法触犯了各层官吏的直接利益,他们假公济私、贪污腐化的行为将要受到约束和限制。可在座的心里都明白,新疆财政的危局已接近无法支撑的境地,整整一个下午,会议都没有讨论出统一的意见来。
这时,一位年轻的女委员突然站了起来,支持周厅长的发言。在一片议论声中,会议终于有了结论:凡是预算外开支必须得到财经委员会批准,否则财政厅一律不予拨款。
几天后,毛泽民对中央代表邓发介绍了那次会议的情况。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省政务会总共两位女委员,一位是盛世才的夫人邱毓芳,另一位是从延安来的迪化女中的教导主任朱旦华。邓发知道毛泽民与钱希均婚姻已经“触礁”,便开玩笑地说:“她叫朱旦华,是我们的同志。她还没有结婚,怎么,我给你搭个桥?”
邓发是个急性子,没过几天就把朱旦华找到八路军办事处谈话。
春天来了,柳枝吐绿,百花争艳,毛泽民约朱旦华到迪化市中心的红山嘴去游玩。毛泽民第一次向朱旦华敞开心扉,谈起自己的身世,谈到自己的两次婚姻。
5月底,毛泽民要启程去苏联治病、学习。邓发让食堂多炒了几个菜为其饯行。他也把朱旦华请来“做客”,席间,邓发突然举起酒杯,高声宣布道:“今天的聚餐,既是为泽民同志饯行,也是为他和我们的女教师朱旦华举行订婚仪式!”
在场的人先是一愣,紧接着就热烈地鼓起掌来。毛泽民和朱旦华也沉浸在幸福中……
1940年2月,毛泽民从苏联回到迪化,他和朱旦华选在“五一”国际劳动节举行婚礼。
1941年2月14日,朱旦华在迪化医院生下一个儿子。毛泽民已经45岁了,中年又得子,喜出望外,他给儿子取名“远新”。
毛泽民牺牲后,因为没有找到他的遗骨,朱旦华曾经抱着一线希望,沉浸在漫长的等待之中。
1949年春天,大批干部南下。正在待命的中央卫戍司令部参谋长方志纯,特意来全国妇联看望朱旦华。这一举动引起妇联大姐们的关注。方志纯的夫人娄曼文(方朗)因患食道癌已经去世。
全国妇联主席蔡畅大姐开导朱旦华:“不要再等了,泽民同志已经等不回来了!”组织部部长帅孟奇、瞿秋白的夫人杨之华等人更是坦诚地劝朱旦华与方志纯成家。朱旦华在大姐们面前痛痛快快地哭了一场后,决定开始新的生括。不久,全国妇联的大姐们为朱旦华和方志纯举行了热闹的婚礼。
新中国成立后,朱旦华一直在江西工作,曾任省妇联主席、省政协副主席。
2010年5月29日朱旦华逝世,享年99岁。
(摘自中国青年出版社《革命与爱:共产国际档案最新解密毛泽东毛泽民兄弟关系》 )
1925年6月初,正在韶山与毛泽东一起发动农民运动的毛泽民,被中共湖南党组织派往长沙工作。临行前,毛泽民做出了一个让全家人都意想不到的沉重决定——与相濡以沫12年的结发妻子王淑兰离婚。
王淑兰是湘乡县一个穷苦农民的女儿。毛家母亲文七妹常年身体多病,这么大的一个家需要有个能干的儿媳操持家务,尽管长子毛泽东还没有成家,毛顺生夫妇还是先为17岁的二儿子毛泽民完婚。
王淑兰是一个典型的湘妹子,性格开朗泼辣,说话快言快语。自打她到来后.家里就充满了生气。每天清晨,她总是第一个起床,房前房后,屋里屋外忙活不停。婆婆常年病卧在床,她照顾得周到细微。她与邻里的关系也非常融洽。
1925年初,毛泽东和毛泽民一起回到韶山冲,发动农民运动,王淑兰也参加到革命的行列之中。大嫂杨开慧有文化,参加革命早,懂的革命道理多,王淑兰就虚心向她求教学习;王淑兰在韶山群众基础好,又能说会道,杨开慧格外倚重她。经过两妯娌的共同努力,韶山冲的妇女姐妹们也行动起来。
这样一个贤惠孝顺、通情达理、向往革命的好媳妇,毛泽民为什么要与她离婚呢?
革命是要流血的,是要掉脑壳的!毛泽民心里明白,自己今后的人生只能在极度危险中度过。妻子是个小脚,不可能跟随自己在外面奔波闯荡,留在家里危险更大。经过深思熟虑,毛泽民痛下决心,做出决定。
一天晚上.毛泽民和王淑兰拉了一会儿家常,嘱咐一些家里的事情。直到最后,毛泽民才说:“我考虑了很久,为了你们母女的安全,我俩还是离婚吧……”
“离婚?”这对一个传统农村妇女来说是多么的残酷!王淑兰跟前一片漆黑。
王淑兰极力控制住自己的感情。在片刻沉寂之后,她抬起头,深情地凝视着丈夫。王淑兰深知泽民的为人,此时此刻,他做出这样痛苦的决定,一定有他的道理。
王淑兰爽快地对毛泽民说:“我生是毛家的人,死是毛家的鬼。你就放心地出去干革命吧,我会把远志带好的。”
不出毛泽民所料,大革命失败后,在蒋介石“宁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的白色恐怖之中,韶山也遭到劫难。王淑兰被反动派当做“共党头目”的亲属抓走了。韶山的乡亲们写了一份证明毛泽民已和王淑兰离婚的字据,以全村人的名义,将王淑兰保释了出来。王淑兰出狱后,带着5岁的女儿,离开韶山,转移到长沙,继续从事党的地下工作。
1950年“五一”国际劳动节过后,王淑兰来到北京看毛主席。不久,组织上安排王淑兰在中联部幼儿园工作。两年过去了,王淑兰年近6旬,组织上考虑安排她休息,颐养天年,她坚决不干。了解到王淑兰的心事,毛泽东交给她一项重要任务。他说:“听说当地政府已经修复好我们韶山的老屋,准备对外开放。每天都有许多客人去,也不晓得有没有人招待。我想请你回去,帮我待待客,你看如何?”王淑兰满心欢喜地同意了。
自1952年回到韶山,王淑兰就再也没有去过北京。
第二任妻子钱希均在新疆分手
1926年夏日的一天,毛泽民正在上海培德里中央出版发行部机关工作,只听房门被轻轻敲了两下。他抬头一看,一个圆圆脸、留着齐耳短发的年轻女同志正站在门口。
此时,已进入而立之年的“杨老板”还是单身一人。一个生意人,形单影只,很容易引起敌人的注意。党组织从安全考虑,决定派纱厂女工钱希均配合他的工作。
在谈话中,毛泽民向钱希均简要地介绍了出版发行部的情况,以及她要完成的工作。
出版发行部的任务相当繁重。钱希均来时,部里总共才十几个人,不仅要承担出版发行工作,还要加印和组织调运大量图书,满足广大群众渴望阅读进步书籍的需要。钱希均担任交通工作,经常要到陈独秀、李立三、瞿秋白、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的住地取稿件或送清样,还经常出入基层交通站。革命工作的锻炼和考验,使这位女工出身的共产党员日渐成熟。这年年底,毛泽民和钱希均结为革命伴侣。
那时,他们住机关,除组织上每月发给每人15元生活费外,没有其他任何收入。这些钱包括租房、吃饭、穿衣和一些日用开支。为了掩护身份,仅穿戴一项开销就很大,能用在吃上的钱就更少了。毛泽民每月还要攒下一些钱,寄给在长沙乡下的大嫂杨开慧和三个侄子。
从1926到1931年的6年里,钱希均跟随毛泽民出生入死,创建并扩大党的秘密出版发行工作。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钱希均是中央红军参加长征的30位女战士之一。长征初期,钱希均在干部休养连任政治干事,后来,任政治保卫局的检查员。虽然她和毛泽民同在中央纵队,却不在一起行军,会面时,相互打个招呼,以示鼓励。在遵义休整期间,毛泽民带领国家银行在12天内完成发行和回收“红军票”的工作。那段时间,钱希均总能见到毛泽民忙碌的身影,却难得有机会和他说上半句话。
1938年2月,毛泽民在赴苏联学习、治病途中,被留在新疆工作,成为盛世才政府的高级官员。钱希均被党组织安排在迪化东门外的“新兵营”任图书馆主任。他们的生活较之过去安定了许多,可夫妻感情却走到了尽头。
钱希均后来在回忆新疆一段的生活时,不止一次说过:“当时,我很想不通,苏联派来许多飞机,运来大量的物资支援中国的抗日,我们不去抗日前线.却在这里与军阀搞统战。”她对中央和毛泽民的许多做法不能理解,多次要求回延安,或者去抗日前线。
1939年冬天,党组织同意钱希均到抗日前线工作,同时,党组织也批准了钱希均的离婚请求。钱希均于1940年初回到延安。
新中国成立后,钱希均在轻工业部工作,是第三、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她曾撰写了多篇怀念毛泽民烈士的文章。钱希均于1989年与世长辞,享年84岁。
欢送会变成与朱旦华的订婚宴
1939年初春的一天,盛世才主持新疆省政务委员会召开工作会议,讨论财政开支预拨款问题。省财政厅代厅长毛泽民(周彬)汇报了全省目前的财政状况,随后,又逐条宣读并解释了由他起草的文件《要在全疆实行财政预算和决算制度及实施办法》,提请委员们讨论。 新的预算和决算办法触犯了各层官吏的直接利益,他们假公济私、贪污腐化的行为将要受到约束和限制。可在座的心里都明白,新疆财政的危局已接近无法支撑的境地,整整一个下午,会议都没有讨论出统一的意见来。
这时,一位年轻的女委员突然站了起来,支持周厅长的发言。在一片议论声中,会议终于有了结论:凡是预算外开支必须得到财经委员会批准,否则财政厅一律不予拨款。
几天后,毛泽民对中央代表邓发介绍了那次会议的情况。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省政务会总共两位女委员,一位是盛世才的夫人邱毓芳,另一位是从延安来的迪化女中的教导主任朱旦华。邓发知道毛泽民与钱希均婚姻已经“触礁”,便开玩笑地说:“她叫朱旦华,是我们的同志。她还没有结婚,怎么,我给你搭个桥?”
邓发是个急性子,没过几天就把朱旦华找到八路军办事处谈话。
春天来了,柳枝吐绿,百花争艳,毛泽民约朱旦华到迪化市中心的红山嘴去游玩。毛泽民第一次向朱旦华敞开心扉,谈起自己的身世,谈到自己的两次婚姻。
5月底,毛泽民要启程去苏联治病、学习。邓发让食堂多炒了几个菜为其饯行。他也把朱旦华请来“做客”,席间,邓发突然举起酒杯,高声宣布道:“今天的聚餐,既是为泽民同志饯行,也是为他和我们的女教师朱旦华举行订婚仪式!”
在场的人先是一愣,紧接着就热烈地鼓起掌来。毛泽民和朱旦华也沉浸在幸福中……
1940年2月,毛泽民从苏联回到迪化,他和朱旦华选在“五一”国际劳动节举行婚礼。
1941年2月14日,朱旦华在迪化医院生下一个儿子。毛泽民已经45岁了,中年又得子,喜出望外,他给儿子取名“远新”。
毛泽民牺牲后,因为没有找到他的遗骨,朱旦华曾经抱着一线希望,沉浸在漫长的等待之中。
1949年春天,大批干部南下。正在待命的中央卫戍司令部参谋长方志纯,特意来全国妇联看望朱旦华。这一举动引起妇联大姐们的关注。方志纯的夫人娄曼文(方朗)因患食道癌已经去世。
全国妇联主席蔡畅大姐开导朱旦华:“不要再等了,泽民同志已经等不回来了!”组织部部长帅孟奇、瞿秋白的夫人杨之华等人更是坦诚地劝朱旦华与方志纯成家。朱旦华在大姐们面前痛痛快快地哭了一场后,决定开始新的生括。不久,全国妇联的大姐们为朱旦华和方志纯举行了热闹的婚礼。
新中国成立后,朱旦华一直在江西工作,曾任省妇联主席、省政协副主席。
2010年5月29日朱旦华逝世,享年99岁。
(摘自中国青年出版社《革命与爱:共产国际档案最新解密毛泽东毛泽民兄弟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