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是纳粹分子吗?

来源 :现代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yansin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首先,很明显的一个事实是:希特勒直到1919年才组织纳粹党(德国国家社会工人党)。而且,到1933年他才掌权,这是在尼采去世(1900)后几十年的事情了。因此,最显而易见的情况是,尼采不可能是纳粹分子。然而,1934年在魏玛的尼采档案馆中确实展出了这样一幅著名的照片:希特勒目不转睛地盯着尼采的半身像。但我们应该提醒自己不要忘记的是,没有什么理由支持这样“逆因果”的猜想。即使希特勒确实接受或采纳了尼采的某些思想(而我们也没有多少证据证明希特勒真的阅读过多少尼采的著作),那我们也不能就得出结论说尼采要为希特勒基于那些思想的所作所为负责。毋庸讳言,妖魔化的使用确实来自于尼采所捍卫的思想,比如,优生学,认为控制人口的生产以创造出更为令人满意的人类。但当时几乎每一个知识分子都对优生学抱着审慎的态度。希特勒通过使用毒气室来实现他改造人种的邪恶计划,这不是尼采所提议或能够想象出来的方法。
  然而,有人会说,尼采虽然不是纳粹党的一员,但他的诸多想法和态度为纳粹的思想奠定了雏形。众所周知的有:他的关于种族和人类不平等的一般看法;他的对权力的称颂及“强权即公理”的理论;他对超人及“主人道德”的颂扬;他对弱者的谴责。但正如尼采所表述的,这些学说没有哪个跟纳粹所要表达的意思一样。尼采表达他关于种族的看法,就如同表达他对公平正义的看法一样,采取的是一种漫不经心的表述方式。他确实相信,人类中的很多特性是继承下来的,包括经无数代人传承下来的生活方式或者一些特别的饮食习惯。但他最赞成的是通过种族通婚实现种族的融合,而不是纳粹所设想的“种族清洗”。尽管他认为各种族之中传承下来的优良的东西各有不同,他仍然不厌其烦地嘲笑德国人以及他们虚伪的雅利安人的优越感。他所说的“金色的猛兽”指的只是一头狮子——“丛林之王”,而不是纳粹图解的金发碧眼的德国士兵。无论尼采对德国人还有别的什么看法,但他确实认为德国人既不是超人,也不是主人。
  我们还要简单地讨论一下所谓尼采对权力的颂扬。但我们这里要肯定地说它与那个臭名昭著的“权力即公理”的观点没有丝毫的关系。“权力即公理”的说法是特拉西马库斯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提出来的,而且,经常和十六世纪的辩论家和王室顾问尼古拉·马基雅弗利联系起来。众所周知,尼采经常批评弱者,但这个弱者主要是他所认为的精神上的软弱,不是政治上无权无势的弱者。
  或许尼采和纳粹之间最为重要的区别是:尼采不是反犹太分子。实际上,他是一个反对反犹太分子的人。尼采的姐姐是“尼采为纳粹分子”这个传言的背后推手。她确实对日益嚣张的纳粹事业表示同情,并嫁给了一个声名狼藉的反犹太分子。尼采对此是绝对不同意的(他甚至拒绝参加他们的婚礼)。就是这个女人,在她的弟弟去世以后,请来了希特勒到尼采档案馆遴选照片。伊丽莎白在尼采发病失去行为能力后就接管了尼采的实际遗产,她甚至利用尼采当时的盛名伪造尼采的书籍和笔记。她和她的丈夫伯恩哈德·福斯特试图在南美丛林中建立一个“纯粹的”雅利安人的殖民地(此事以失败告终)。
  遗憾的是,伊丽莎白的政治观点与尼采的名字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即使在她伪造并盗用尼采的著作这一行径败露之后,这种联系也没有被切断。但我们可以自信地说,尼采不是纳粹分子,他跟纳粹分子邪恶的“千年帝国”思想及德国人的种族优越感没有一点关系。实际上,尼采曾声称他是一个“善良的欧洲人”,并哀叹他的母语竟然是德语。他的全部成人生活实际上都是在德国之外度过的,从他在瑞士任教职,到他在阿尔卑斯山附近漫游,再到在意大利北部度过他最后的精神失常的日子。他的整个一生都在嘲笑将德国的军事胜利看作是文化优越性象征的看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很多德国士兵把尼采的《查拉斯图特拉》放在自己的背包里这个事实其实是一个巨大的悲剧和讽刺。
  (摘自新华出版社《尼采到底说了什么》 )
其他文献
1969年4月1日,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此时,新中国在“文化大革命”内乱中已过了3个年头。  在这3年里,江青伙同张春桥、姚文元,把新中国成立17年来出版的书籍、电影等文化艺术作品,几乎毫无例外地作为“毒草”加以封存、批判;大批有才能有成就的专家、学者、艺术家,被关押、劳改,有的甚至被迫害致死……“文化大革命”开始,曾宣布军队不搞运动,也不介入地方的“文化大革命”,但江青与林彪
期刊
我们都冀求人生的圆满,然而,有谁能够?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我们需要历经多少人世的历练,才能明白这个道理?  年少的时候,我们面对挫折失败,经常哀伤流泪。“为什么会是我?”我们哽咽无语,内心却都是委屈和不平。然而,红尘辗转,几度飘零,不再是未解世事,心却已斑驳苍老,至此,也对人生有了宽容的谅解。  近日,我读李商隐的《暮秋独游曲江》,感叹于对情的深深执着,人间才有这么多的憾事啊。他的诗是
期刊
沈安娜,掌握大批的第一手情报  沈安娜,在国民党机要部门做间谍十几年,她左右逢源,从未暴露,最终全身而退。  沈安娜17岁与中共党组织接触,19岁入速记学校学速记,20岁打入当时的浙江省政府秘书处议事科当速记员,21岁因为为人正派、业务过硬而取得浙江省政府主席朱家骅的信任和好感(后来朱家骅任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23岁在朱家骅的帮助下,“特别入党”(指入国民党),打入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处任机要秘
期刊
波将金是独眼龙,早就成为叶卡特琳娜的梦中情人。1773年,当波将金还在土耳其率军作战时,叶卡特琳娜就给他寄去了一封封充满柔情的信件。  其实,此时的波将金已不再是十几年前那个相貌英俊、身材魁梧匀称的精壮小伙子了,他已经35岁,满脸皱纹,身体开始变得臃肿,一只瞎眼总是泛着一层令人恶心的白光。许多女人认为他丑陋可怕,举止不雅。英国大使罗伯特·库宁爵士则写道:“他的身体比例不匀称,他的外貌远远不能给人以
期刊
千百年来,宋代的李清照给人留下的印象,不外是才貌双全、清雅端庄、不食人间烟火。然而,作为一代词人的李清照,当年也曾再嫁。  李清照和赵明诚原是明媒正娶的夫妻,两人曾被公认为是中国历史上伉俪情深的代表。但是,美好的日子终归会有结束的时候,公元1129年,49岁的赵明诚去世,撇下了年近半百的李清照,如断线风筝般孤苦无依。  当时,金国占领汴梁(今开封),赵构建立的南宋还没稳定,时局动荡不安,45岁的李
期刊
今天的中国已进入转型社会,转型就意味着风险。未来30年的改革,要建立起一个良好的社会运行机制,使中国社会变成一个高度信任的社会,每个人都有温馨感和安全感。  4大挑战  转型意味着风险社会来临。我国风险社会的特征已经非常明显,包括对未来改革预期的不确定性也在增强。未来5~10年中国改革举步维艰,政府责任也在加大。我国进入转型社会,主要有4大标志,或者说挑战。  第一,政府威信在不断下降。政府公信力
期刊
台塑集团公司成立于1954年,由王永庆与王永在兄弟建立。现为台湾最大的民营制造业集团,旗下有30多家分公司与海外公司。  取舍之道  王永庆认为:“专注于企业经营,不外乎必须在‘取’和‘与’两者之间做出正确的判断及选择。经营企业的最终目的,当然是为了取得最大营运绩效,回馈股东及社会大众,以及持续不断的生存发展。不过,如果只是单纯从‘取’的角度做单向思考,凡事都为自己片面利益设想,不知必须同时站在客
期刊
“精工舍”是日本人金太郎创建的制表企业。“欧米茄”人们不会陌生,是瑞士名表,再加之世界名模辛迪·克劳馥的演绎,形成了名表与美女的最佳组合,可谓阵容豪华。那么名不见经传的“精工舍”是如何战胜“欧米茄”的呢?  1913年,日本人金太郎制造出了日本的第一块手表——“月桂牌12型手表”,并创立了“精工舍”的品牌。从此,金太郎的事业蒸蒸日上。到了20世纪50年代,“精工舍”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大型企业——精
期刊
年复一年,数百万只候鸟会从越冬地飞到它们的繁殖地。令人惊叹的不仅是候鸟们惊人的耐力,还有它们到达目的地的准确性。它们越过整片大陆,飞越海洋,还是能够找到它们以前的繁殖地,有些甚至还会找到自己过去的巢。直到近些年,科学家才揭开了候鸟导航定位的秘密。  科学家做了大量的工作来研究信鸽是如何识别方向的。把野鸽放到几百千米外的陌生环境里,它们也能够完全凭借自己的能力飞回自己家中。由于鸽子有这种能力,过去人
期刊
曾经担任过复旦大学校长的杨福家,2001年初担任英国诺丁汉大学的校长,2012年底,4届校长任期期满,杨福家卸任。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独家专访时,杨福家梳理了这12年的收获:“我学了很多东西,其中最核心的是对人的尊重。”  对人的尊重不是口号,而是制度  在杨福家结束12年任期之际,英国诺丁汉大学先后举办了4场欢送活动。  第一场是在2012年年底,诺丁汉大学请来了200多人欢送杨福家,其中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