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三角后发突围

来源 :支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h49751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心提示:皖三角已成为安徽赶超中部其他省份新的增长引擎
  台商罗新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他在苏州市场前线亲自督战,但产品供应仍将面临断货的风险。
  “今年下半年,我们将再添加价值超过1亿元的200台设备,满足市场供应需求。”罗新发接受《支点》记者采访时表示。
  去年底,罗新发投资的这家企业——安徽绿创精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创精密”)落户安徽江南产业集中区,从洽谈到投产用了不到两个月时间。江南产业集中区给了他开厂“直通车”式的服务。
  一家企业投产之快,只是江南产业集中区招商引资的缩影。
  2010年1月,安徽省《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获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这是全国首个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安徽省将此政策化整为零,形成合肥滨湖新城、江南产业集中区和江北产业集中区三大战略支点。
  由此,“皖三角”战略格局浮出水面。3年来,皖江示范区地区生产总值达1.1万亿元,占安徽全省逾六成。“皖三角”已成为安徽赶超中部其他省份新的增长引擎。
  一切从零开始
  “在一张白纸上描绘最美最好的图画。”3年来,这句话屡屡被提起。在皖江示范区,“一张白纸”就是指的江北、江南产业集中区,其最大特色之一是:一切从零开始。
  在2012年江南产业集中区一场大型招商推荐会上,台商罗新发有了来集中区创业的念头。“集中区政策优惠、发展空间大,园区发展速度很快,办事效率很高。”罗新发说,这是吸引他去那里投资的主要原因。
  2012年12月,罗新发与集中区开始洽谈办厂一事。次年1月12日,他创办的绿创精密公司试投产。
  罗新发坦言,公司团队对集中区进行考察后,仅45天,标准厂房交付使用,供排水、强弱电、供气、供热等配套工程建成,绿化同步完善。“从签约到开工生产前后不到60天。从开始着手准备到拿到正式文本前后不过10天,这种效率在外地可不多见。”他说。
  在绿创精密生产车间,经过十几道操作工序后,一块块原本平凡无奇的铝块被裁剪成精致的3C产业成品。该公司首期建成的生产线正高效运转,生产出的手机零部件源源不断地发往各地。“苏浙一带是公司最主要的市场销售地,我们要加大设备投入,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罗新发称,自3月10日正式生产以来,销售市场一直供不应求,光代工费就进账上百万元。
  江南产业集中区提供的资料显示,绿创精密投产后,每年给江南产业集中区至少要上交3000万元税收。更重要的是,以商招商。罗新发透露,目前他正计划将合作伙伴引入园区,完善手机零部件制造产业链。
  罗新发“落子”江南产业集中区,只是招商引资的一个缩影。截至今年一季度,两个产业集中区合计签约项目投资规模已经超过800亿元。其中,江南集中区签约规模以上项目31个,总投资376亿元;10亿元以上项目14个,总投资175亿元;已开工项目21个,总投资300亿元。而在3年前,这里还是长江南岸一片农田与丘陵交织的农地。
  产城一体化
  从合肥市区出发沿合芜高速南下,驱车50分钟,就来到了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的江北产业集中区起步区。
  虽然江南与江北两大产业集中区相距约170公里,但两地放眼望去的场景却如出一辙:塔吊林立,桩机轰鸣,一栋栋工厂与安置房拔地而起,一条条柏油大道穿城而过……一座现代化产业新城呼之欲出。
  在皖江沿岸建设承接产业集中区,推进沿江城市跨江联动发展,这被政府决策层和区域经济专家认为是示范区《规划》最大亮点之一。《规划》批复5个月后的2010年6月,江北、江南产业集中区拉开建设序幕,目标是按照产城融合、产城一体的理念,打造成为高端产业密集区、生态滨江新城区、改革创新试验区。
  要想引得金凤凰,必先栽下梧桐树。在江南产业集中区,这里正欲打造全国最大的标准化厂房招商示范园区,真正实现“产业转移要标房,一步到位在江南”的目标。
  罗新发就是这项政策最早的受益者。“园区的这些配套设施,对一家处于创业阶段的企业来说很重要。”罗新发坦言,“提包就可以来产业园区开工厂,这对企业而言免去诸多不便。”
  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叶青在多个论坛上推荐“皖三角”战略,他看好“皖三角”的发展潜力。
  “‘标房’对企业的吸引力并不大,企业投资关键还是看优势政策与配套能力。”叶青接受《支点》采访时称。不过,他认为,只有把“标房”当作一个卖点,建成集中区最大亮点,企业老板才会记得住它。
  按照江南产业集中区的规划,今年年底前,园区将建成道路100公里以上、标准化厂房100万平方米以上、保障房和安置房100万平方米以上,实现融资规模100亿元、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00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00亿元。
  正是植下了梧桐树,在北京的这场推荐会上,江南产业集中区“吸金”逾226亿元。
  但是,产业发展只是集中区建设的一个方面。“产城一体”才是集中区发展的上上之选。
  今年6月27日,在江南产业集中区于北京举办大型招商推介会前夕,池州市委常委、江南产业集中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权发做客媒体畅谈他的“产城一体推进新型城镇化”构想。
  “光有工业化,没有城镇化,你这个城市就是‘空架子’。如果光有城镇化没有工业化,这个城市就是一个‘空心城’,这两者必须要同步的。”他说,在江南产业集中区,产城一体化不仅是自身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工业化支撑和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必由之路。
  “降级”风波
  在叶青看来,安徽将国家政策“下放”,做活“皖三角”,形成了安徽省内相距约170公里左右的“金三角”。
  从区域地理格局上看,芜湖与马鞍山同城化、跨江联动江北产业集中区,是安徽省向东发展的排头兵和对接长三角的桥头堡;江南产业集中区位于长三角、珠三角及武汉都市圈辐射的交集地带,地处池州、铜陵、安庆三市的黄金三角。   安徽学界深信,安徽谋划的“皖三角”战略,将是其缩小与其他中部省份差距的重要战略支点。
  但直到去年2月,两个产业集中区由“省直管”变为地级市“代管”。集中区的“降级”令外界一度怀疑“皖三角”战略出现松动。
  叶青也注意到两大产业集中区的“降级”。他认为,两大集中区改由地级市“代管”之后,地方政府利润“均沾”,这或将能提高地方的积极性,这样更容易把集中区做起来,比原来的体制好一些。
  “原来是想‘省直管’,抛开当地的地级市,成为省政府的两块‘飞地’,现在看来比较困难,地方支持力度有限。”叶青进一步称,“降级”还给当地企业带来利好。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城乡经济研究所所长吕连生是参与皖江示范区规划编制的专家之一。他接受《支点》记者采访时指出,集中区实际上是安徽省政府从区域所在地市划出的一块“飞地”,厘清省市和集中区的关系成为开展工作的前提。一是集中区所跨地市之间的协调机制,其次是管委会的权威。
  现在“降级”后,工作机制上可以显得更顺畅。“很多手续可以直接在池州当地办理,无需走省里办手续了。”罗新发表示,“降级”对企业而言是件好事。
  更重要的是,在土地指标普遍紧张的情况下,两个集中区与所在地市之间的土地指标之争,已是公开的事实。虽然安徽省在升级层面上对土地指标进行了调控,但如何平衡芜湖市与江北产业集中区、池州市与江南产业集中区之间的土地利用,一直存在利益之争。
  “现在全部由芜湖市、池州市管理,可以更好地协调解决土地利用的问题。”安徽省一位区域经济专家分析说。
  跨区域合作难题待解
  实际上,两大集中区在实现招商引资过程中已暴露出部分尴尬。
  翻阅江南产业集中区的资料显示,每次在外举办大型招商推荐会,仅池州一市在大张旗鼓,而如何与安庆、铜陵两市形成跨区域协调联动,成为摆在两大产业集中区眼前的难题。
  以江南产业集中区为例,其起步区37平方公里尽在池州市境内,隔江相望可见安庆,东边与铜陵市接壤。
  池州一位当地市民伍晶晶表示,关起门来说,近年来池州市发展速度有目共睹。由于地理原因,池州与铜陵一直走得近,铜陵是资源型城市,池州是生态型城市,两者有较强的互补性,加上江南产业集中区与九华山国际机场均建在两市之间,“池铜一体化”更易操作。
  “池州获利最大,这是肯定的,至少就业量会增加。用的还是池州的地,池州的土地收入会增加,或者土地所占股份会使池州轻松一些。”叶青称。
  叶青还看到的另一短板是,两大产业集中区均建立在“生地”上,离城市有一定的距离,这使得外来企业生存发展存在一定问题。
  “我们有的工业生产原料是从江苏昆山市购买的,当地还不能生产,”罗新发对“生地”上的新城颇有感触,称池州还应加大招商力度,完善园区工业生态产业链结构。
  “至少要十年左右才会成为成熟的经济区,原因在于所依托的池州与芜湖的经济规模仍有限,其辐射能力不够强。”叶青分析说。
  在采访中,本刊记者了解到,安徽省内对产业集中区的布局,一直存在争议。多位区域经济专家认为,产业集中区不应该布局在远离城市的“生地”上,而是邻近中心城市,一个依托合肥、一个依托芜湖。这样不仅有利于招商引资,还能借助中心城市的现代服务业,加快集中区发展。“现在变成以地级市管理为主,有一种回归到原来的感觉,是在‘回头’。”一位经济专家分析说。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张权发认为,从发展现状看,“一张白纸”从零开始,避免了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的艰难,可以高水平地编制规划,高起点地定位产业发展方向,零障碍且大空间地促进区域发展。
  皖江引擎
  不可否认的是,“皖三角”战略已经成为安徽经济增长新引擎。
  仅在2012年一年,皖江示范区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60.8亿美元,占安徽省的70.4%。在建亿元以上省外投资项目3202个,实际到位资金3535.8亿元,占安徽省的67%。在2013年上半年,示范区实际到位资金2187.2亿元,占安徽省70.7%。
  但皖江示范区的带动力,不仅仅体现在区域经济的拉动上。在安徽省的战略布局上,以合肥、芜湖为双核,北连蚌埠、宿州,南连宣城市,构成安徽省发展的“纵轴”,从马鞍山到安庆的沿江一线是“横轴”,两条轴线在江北产业集中区“十字交叉”。
  按照国务院批复的《皖江示范区规划》,在这个纵横轴相交的区域内,芜湖与马鞍山同城化发展,与江北集中区跨江联动,建设现代化组团式滨江大城市,将会构建一座拥江发展的千万人口特大城市。放在整个长江经济带来看,这座跨江联动的特大城市,将是继上海、南京、武汉、重庆之后,跨江发展的“长江第五城”。然后,再与合肥经济圈形成“双核并立”格局,共同牵动安徽发展。
  从与国内其他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相比的角度来看,叶青认为,安徽设立产业转移示范区,提高产业配套能力,能够尽快实现产出。两大产业集中区的产业发展存在差异化,有利于丰富安徽的产业结构,更有利于安徽作为长三角腹地的发展。
  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陈辉做了一个对比分析后认为,近几年来,安徽的战略新兴产业呈爆发式增长趋势,其中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分别增长31.8%、81.5%,安徽的后发产业优势已成为中部其他省份的标兵。
  叶青表示,湖北武汉、宜昌、襄阳是“鄂三角”,是拉动湖北发展的三大引擎。“武汉市获得的中央政策投入颇多,湖北省应该尽可能地参照中央给武汉的政策,给予宜昌、襄阳支持。这也是安徽支持江北、江南集中区的原因——有重点地建设经济示范区。”他说。
  不过,吕连生认为,与中部湖北、湖南省份相比,安徽省还需加大承接产业转移力度。“一个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并不完全取决于其区位优势,自身的城市基础将发挥重要作用,这就是成都、重庆、武汉走在合肥前头的原因之一。”吕连生最后称。(支点杂志2013年9月刊)
其他文献
核心提示:转型升级,重点以创新为动力,首先是技术创新,二是管理创新,三是企业盈利模式的创新,即商业模式创新。如果企业对时代的脉搏要么听不到,要么掩耳盗铃,就会被无情地淘汰。  一年多来,北京和君咨询有限公司合伙人、副总裁王昱比外科手术医生还忙。他的工作看似很简单:为企业把脉“开药方”。但随着金融危机持续蔓延,来找他“求诊”的企业正越来越多!  和君咨询位于北京朝阳区北苑路嘉铭桐城小区。“一天四五拨
期刊
核心提示:管理模式可以被借鉴,被复制,商业模式可以被跟随,但心智模式是每个企业所独有的。未来,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企业家心智的竞争,谁的心智领先,谁就会走向成功的未来。  在后危机时代,面对疲弱的大环境,企业应如何走出困局?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企业蜕变与突破工程》项目组专家潘守培在接受《支点》杂志专访时表示,危机不是坏事,只有当危机来临时,企业才会重新觉察和反思。  谁真正复制了心智模式?  《支点》
期刊
核心提示:泡沫经济增长方式应改变,它实际影响了中国宏观政策调控,对中国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  6月以来,有关“热钱”的话题伴随着夏季的来临迅速升温。  去年四季度,中国“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是200亿美元,今年一季度则为1018亿美元,三个月的时间增加了818亿美元。发达经济体宽松货币政策“制造”的游荡性资金——热钱,一拨拨向中国涌来。  然而,进入六月下旬,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的发言引发了市场对美国
期刊
“五个湖北”进行时  “中气十足”的湖北,正迎来“黄金十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一年前,湖北省第十次党代会吹响了全面实施一元多层次战略的号角,提出建设“富强湖北、创新湖北、法治湖北、文明湖北、幸福湖北”的新目标。  “战略支点”、“五个湖北”,已成为中部崛起和中国梦的重要篇章。从本期起,本刊陆续在多个栏目推出《“五个湖北”进行时》主题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核心提示:“河谷组群”战略的推进,为“
期刊
核心提示:阿泽维多入主WTO,显示出国际经济秩序正在发生变化,新兴经济体的实力已经延伸到国际组织的人事结构上。  9月1日,罗伯特·阿泽维多将成为WTO的新掌门人。  身为职业外交官、经济学家,阿泽维多是巴西常驻世界贸易组织(WTO)大使级代表。由于长期从事国际贸易和经济事务,对WTO各项规则“门儿清”,他也因此被贴上“谈判行家”、“外交好手”等标签。  可以说,阿泽维多是“临危受命”。多哈回合贸
期刊
核心提示:我国应尽快形成长江流域的物流体系网络建设,推行船舶及航道标准化,带动周边区域经济快速增长。这需要一项规划超前的战略。  8月份,黄唐有一批农机要出口到非洲尼日利亚。他又面临一个选择:这批货从武汉出港还是从上海出海。  黄唐创办的艾克美外贸公司总部在武汉,至今已向非洲多国出口农机。  从公司总部顺江而下,有武汉阳逻港、九江港、安徽芜湖港、南京港,直到上海洋山港,港口林立。思量后,黄唐做好货
期刊
核心提示:在民营企业、国有企业等本土“后起之秀”的追赶下,这些年来许多雄踞《财富》500强企业榜单的跨国公司传统优势在逐渐淡化,面临“光环”黯淡后的困境。  2013年6月6日至8日,第十二届财富全球论坛(以下简称“财富论坛”)再度携手中国。本刊记者深入财富论坛采访发现,在民营企业、国有企业等本土“后起之秀”的追赶下,这些年来许多雄踞《财富》500强企业榜单的跨国公司传统优势在逐渐淡化,面临“光环
期刊
核心提示:汽车产业的革命,其本质是能源的革命。因此,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过程中,用氢燃料电池作为汽车的动力来源,或将成为未来产业革命的一个重要方向。  汽车产业的未来是新能源汽车,而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是电池。  就全国范围而言,50万辆电动汽车的市场保有量,并不会对电网负载造成很大影响;但如果发展到500万辆,所需要的电量将是一个可怕的数字。按每辆电动车电池组容量20kwh计算,这么多电动汽车在某一时
期刊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赫伯特·西蒙说:棋手不是在寻求“最佳”走法,只需寻求“好的”走法。  从“富士康公租房”到“凤凰山公租房”,从“谷尚居”楼盘到光谷地产大厦,从当初艰难度日到去年实现纳税额6200万元。武汉光谷地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谷地产”)凭借着“好的”走法,一跃成为房地产开发一级资质企业,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突破。  日前,记者走访了光谷地产本部及旗下多个房产项目,寻找超越式发展的背后力量。 
期刊
核心提示:面对行业的波峰与波谷,企业的战略是选择扩张还是收缩?这将考验决策者的智慧与胆识。  本月起,A股2000余家公司将陆续公布业绩半年报。对有的企业来说,这是一种荣耀,持续增长的业绩足以对得起所有股东的期望。但对有些企业来讲,这也是一种煎熬,因为难看的报告让他们自己都不忍心再多看一遍那些干瘪的数据。  商海沉浮,惊涛骇浪不断。特别是历经百年一遇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有多少企业从创富浪尖上摔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