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改革中的逆周期监管

来源 :金融经济·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061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银监会已经接受了全球金融危机后国际上关于“逆周期监管”的新思维,并期望在中国践行,在“十二五”规划的金融体制改革中第一项为“构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通过逆周期的审慎监管,将有效约束商业银行信贷扩张冲动和短期行为,提高中国银行业体系的风险防范能力,作为一项新思路,它在解决了既往的“顺周期”监管弊病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执行难题,监管当局采取哪些措施找准“周期”以及实施逆周期监管。
  关键词:金融业 改革 发展 逆周期监管
  
  一、逆周期监管的引入
  1.经济危机的反思
  从历史的视角回溯,金融监管的发展兼具渐进式与变革式特征。渐进式特征体现在金融监管通过修补金融体系中的制度漏洞,应对非系统性风险的冲击而逐渐得到完善。而金融监管的变革式发展则大多出现在灾难性的金融危机之后,通过监管理念与方法的革新,提升金融监管应对系统性冲击、防范金融危机的能力。
  始于2007年的次贷危机是自1929-1933年大萧条之后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危机重创全球经济,造成大量金融机构破产,除了触目惊心的巨额损失,危机也凸显现有金融监管体系的脆弱性,其缺乏防范抵御金融危机的能力。从上次世界经济大萧条到这次危机我们不难看出经济从繁荣到危机运行轨迹的周期性。金融是经济的核心,自身所具有的刺激经济发展、积蓄放大风险的特性,总是加速了经济的繁荣,加剧了经济的危机,呈现出顺周期的运行规律,使全球经济呈现不可持续性。
  2.逆周期监管的提出
  2009年4月,二十国集团伦敦峰会要求金融稳定理事会和巴塞尔委员会研究提出缓解顺周期问题的政策工具,促使银行在经济上行周期计提资本缓冲,以满足下行周期吸收损失的需要。2010年以来,国际金融监管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理念获得了广泛认同。2010年9月12日,巴塞尔委员会决策委员会会议正式宣布了国际银行资本监管制度改革总体方案,包括要求银行在信贷高速增长、系统性风险不断累积的情况下,计提逆周期资本缓冲,即逆周期资本监管。2011年1月,欧洲银行系统风险监管委员会正式启动,泛欧宏观审慎监管体系开始形成;我国也在“十二五”规划中,正式提出“逆周期宏观审慎制度框架”。
  在“十二五”规划蓝图中,金融体制改革依然是金融业所要努力的方向。与前两次规划相比,“十二五”规划建议中“金融体制改革”文字虽未改动,所要努力的内容却已经发生很大变化。在建议中,金融体制改革的第一项内容为“构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宏观审慎管理是以防范系统性风险为根本目标,将金融业视做一个有机整体,既防范金融业内部相互关联可能导致的风险传递,又关注金融体系在跨经济周期中的稳健状况,从而有效管理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最终实现维护金融稳定的目标。在日前召开的“宏观审慎政策:亚洲视角高级研讨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表示:“国际金融危机重大教训之一,是不能只关注单个金融机构或单个行业的风险防范,还必须从系统性角度防范金融风险,而宏观审慎政策正是针对系统性风险的良药。”
  通过逆周期的审慎监管,将有效约束商业银行信贷扩张冲动和短期行为,提高中国银行业体系的风险防范能力,并为建立可持续、稳健的中国银行业体系发挥重要作用。逆周期的监管政策成为中国宏观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产业政策、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具有自动稳定器功能的财政政策一起,构成了中国宏观调控政策的基本框架。
  二、金融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风险
  1.中国金融经济发展的现状
  目前,我国金融业所处的大环境已经不同。2010年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外汇和财政收入位居世界前列,中国经济分量在加重的同时,中国经济的作用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联合国发表的2009年世界经济报告指出,如果中国能够在2009年实现8%的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达到惊人的50%,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当之无愧地成为2009年带动全球经济复苏的最强引擎。
  同时,金融业自身情况也发生了历史性变化。银行业整体竞争力明显上升,截至2010年6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87.2万亿元,负债总额82.3万亿元,而这一数据在2005年12月末,只分别为37.47万亿元和35.81万亿元,数年之间,我国银行业资产和负债总额分别提高了2.32倍和2.29倍;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大幅提高;银行业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明显改善;多层次金融体系得到完善;金融业竞争力大幅提升,2010年英国《银行家》杂志全球前1000家银行排名中,来自中国的银行从1989年的只有8家上榜增加至84家上榜。
  2.银行业金融机构存在的风险
  一方面来自“天量”的贷款。数据显示,2008年1月,中国流通货币是3.67万亿元,2010年7月,流通货币增加到3.95万亿元,增速7.6%。在基础货币增加并不大的情况下,国内银行的信贷创造却异常猛烈,2009年国内新增银行贷款为人民币9.5万亿元,增幅31.7%。2010年,新增的人民币贷款为8.55万亿元,已经超出全年7.5万亿元的贷款计划,照此贷款节奏,由此可见商业银行的放贷冲动依然强烈。随着商业银行不断放出“天量”信贷,蕴含的诸多风险也在不断积累。据某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资金部负责人介绍,2009年商业银行为配合“4万亿”投资计划,投放了巨量中长期贷款,其中“铁公基”项目相对风险可控,但大量的地方融资平台的信贷投放,存在资金流向不可控、财务状况不透明等诸多问题,蕴含了巨大风险。再加上2010年4月中央密集出台了房地产调控政策,作为持有大量不动产抵押的银行,房价的大幅波动或成为新风险的“发源地”。
  另一方面,不良贷款率拐点隐现。2003年12月,中国整个银行业不良贷款比例是17.9%,此后7年时间里不良率一路下降。到2010年二季度,数据低至1.3%,注意这是全行业数据。经历了2008年的去库存化和2009年的宏观调控,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比例始终稳步向下走。中报数据显示,国内商业银行的关注类贷款出现激增。2010年二季度数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关注类贷款出现集中性增长。其中工商银行关注类贷款二季度上升了419.86亿元;中国银行上升119.33亿元;农业银行上升48.58亿元;交通银行上升27.08亿元。而2010年一季度末,工、农、中、交的关注类贷款分别较年初下降了325.39亿元、110.58亿元、38.06亿元、32.45亿元。五大行中,仅有建设银行的关注类贷款在二季度环比是负增长,但五大行关注类贷款总体上升了539.97亿元,增长了0.1个百分点。值得警惕的是,目前主要商业银行的关注类贷款余额是不良贷款余额的2倍多,囤积的关注类贷款在资产质量发生波动时很可能迁徙为不良贷款,从而对资产质量形成较大压力。
  在外部环境与自身条件均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银行业金融机构如何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借助金融体制改革实现新的发展尤为急迫,金融业监管既要继续承担未完成的任务,又要面对新的课题。
  三、逆周期监管的措施和手段
  目前,基于经济危机的教训、中国经济金融形势以及上述种种隐患,银监会的监管理念也正在向《巴塞尔协议III》靠拢,梳理其一系列举措会发现,逆周期资本监管思路已经清晰可见。
  所谓逆周期资本监管,是指资本监管要求随着经济周期不同阶段的转化而变。在资本数量方面,经济扩张时期,商业银行应累积较多的资本以应对经济衰退时期的需要;在经济衰退时期,可以适当降低对商业银行资本的监管标准,促使商业银行增加信贷投放,推进经济的复苏。在资本质量上,经济扩张时期,商业银行资本结构中核心资本的占比应较高;在经济衰退时期,可以允许商业银行在资本补充上更多地依赖附属资本。
  而在“顺周期”的监管思路下,贷款损失准备主要依据贷款实际发生的损失计提,在经济上行期贷款质量较高时,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水平较低,不利于贷款损失准备积累;而在经济下行期,贷款质量恶化,需要计提较多的贷款损失准备,但此时银行财务状况也随之恶化,无力计提较多的贷款损失准备。银行在经济上行期间也未积累足够的贷款损失准备,以弥补贷款质量下降形成的损失,无法达到“以丰补歉”的效果。两相对比,逆周期理念的优势一目了然。
  1.准确判断“周期”
  “逆周期”监管新规的推进,在提升银行抗风险能力的同时,也面临着对“周期”准确判断的难题。面临可能出现的资本充足率、税前净利润等各项指标缩水的现实,首先,应建立银行风险的会计监督机制。在处理金融会计日常业务中事前、事中和事后进行过程监督。事前监督是指对银行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制定与考核。事中监督是对银行的经营过程的动态监控。事后监督主要应通过对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和各种报表的检查分析,对银行稳健经营的结果进行全面复审检查,考核各单位有关控制银行风险责任指标的执行情况,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与措施,以进一步防范银行风险;其次,根据银监会制定的统一政策,各银行每年从实现的净利润中,按一定比例提取风险准备基金,专项用于补偿各种风险损失,作为风险管理考核目标。最后,改革坏账准备计提方法。按照现行的制度规定,银行坏账准备是按期末应收账款余额的3%。计提。但是,不同期限和不同性质的应收账款与发生坏账损失有不同的的关系,按期末计提不能揭示其联系也与坏账准备的提取不相协调。因此,采用账龄分析法来计提坏账准备,并按账龄和性质的不同确定不同的计提坏账准备的比例。
  2.实施逆周期资本要求
  逆周期资本要求是指针对宏观系统性风险,通过资本监管规则的设计促使银行在经济上行时期增加资本金,以缓冲经济下行期资本金要求的大幅提升给银行带来的风险。它通过资本金监管抑制银行信贷对宏观经济周期性波动的放大作用,缓解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逆周期资本监管至今并没有统一的方法,研究集中于如何通过修正新巴塞尔协议中相关方法来确定逆周期资本要求。现有的结论认为,与直接对内部评级法的风险权重进行修正的“输入端”修正方法相比,在利用内部评级法得到的资本金要求基础上,通过逆周期资本乘数来计算逆周期资本金要求的方法对经济的顺周期特征有更强的纠偏作用。但是,逆周期乘数的计算方法尚无一致的结论。一般认为,可以将GDP增长率、信贷增速、资产价格上涨幅度等宏观经济指标中的一种或几种通过技术方法转化为反映宏观经济状况的逆周期乘数,但如何使其更全面反映宏观经济周期特性,同时更具逆周期性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3.采用杠杆率限制
  杠杆率限制也是危机后各国际组织及各国监管机构所提出的宏观审慎监管体系中重要的政策工具之一。与新巴塞尔协议中的内部评级法及其他内部评级模型相比,杠杆率指标不易被人为操纵,且不具备风险敏感性。因而与具有较强风险敏感性特征的微观审慎监管工具有很好的互补性,能更好地缓解其周期性特征。同时,历次危机爆发前,高杠杆率是金融机构最重要的指标特征之一。限制杠杆率可以防止金融机构的非理性扩张以及由此引发的系统性风险累积。另外,从危机对各国金融体系的冲击影响的结果看,由于加拿大等一些国家在其金融体系中更广泛地采用了杠杆率指标方面的监控与限制,缓解了其银行体系的顺周期特征,在相当程度上减轻了金融危机的冲击。杠杆率指标计算简单,但其有效性也依赖于其在金融体系中应用的广泛性。由于银行混业经营的趋势不断深入,金融机构拥有越来越多复杂的表外结构,更加复杂的衍生产品交易等使杠杆率的准确计算存在相当的困难。除此之外,杠杆率限额的设定对金融机构的业务与经营选择有很大的影响并涉及监管边界的争议。这些都是杠杆率限制监管需要更深入探讨的问题。
  4.动态拨备制度
  动态拨备制度作为一种缓解贷款损失准备顺周期特征的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工具,其原理与逆周期资本在原理上是相同,即在经济上行时期提高拨备计提,以抵消经济下行期内急速上升的信用损失及拨备要求。按照会计准则的真实性原则,当前银行及金融机构的拨备计提规则必须基于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因而具有明显的滞后特征,导致了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具有较强的顺周期性。在经济状况加速恶化的时期,金融机构由于剧增的拨备计提要求不得不缩减信贷从而进一步加剧经济的下滑。建立动态拨备制度的指导原则是提高拨备计提的前瞻性,尽管目前还没有各方一致认可的具体实施方法,但西班牙中央银行早在2000年就已经实施了一种动态拨备制度。在这种动态拨备制度下,动态拨备与过去传统的一般准备、专项准备共同构成银行的总拨备。其中,动态拨备主要通过测算长期平均贷款损失率,对资产组合中的潜在风险进行估算后计提。由于在经济的上行(下行)期,会计准则计提的专项准备则相应的较少(较多),而根据上述动态拨备计算公式得出的结果为正(负),表明银行需要增加(减少)动态拨备。通过这种方法,银行可以在经济上行期为未来可能的经济下行期预先提取准备,同时抑制了银行自身信贷顺周期的过度扩张。尽管动态拨备制度已经能够在政策实践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但由于该方法有悖于会计准则的基本原则,其计提准备方面的主观性可能会带来会计操纵等后果,因此平衡前瞻性和真实性是该制度设计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李宗怡,冀勇鹏.对我国实施银行业宏观审慎监管问题的探讨[J];当代财经;2003年07期
  [2] 霍再强.金融风险内在生成机理分析[J];时代人物;2008年06期
  [3] 娄锋.我国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及危机管理[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4] 巴曙松,王璟怡,杜婧.从微观审慎到宏观审慎:危机下的银行监管启示[J];国际金融研究;2010年05期
  [5] 赵李曼.金融监管视角下信贷风险转移机制的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杨贵宾,李燕妮.金融监管:国际经验与我国的选择[J];吉林财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7] 陆志明.世界金融监管前景莫测下的中国策略[N];上海证券报;2009年
  [8] 崔荫.金融市场[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其他文献
摘要:当前,腐败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毒瘤,其产生根源不仅是个人品质的腐化堕落,更是社会环境下,制度缺失、政策执行扭曲、法律惩处不力等情况下的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结果,并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在中国古代和文明的西方发达国家,有许多好的经验和先进的反腐制度,是值得我们去仔细研究加以借鉴的,如明朝的严刑峻法和西方国家独立的司法制度,对腐败都有强大的遏制作用,因此,借鉴中国古代和国
期刊
民主管理是管理者在“民主、公平、公开”的原则下,科学地将管理思想进行传播、协调各组织各种行为达到管理目的的一种管理方法。它是一种群众参与下的多数人管理多数人的管理。   民主管理作为一种现代管理方式,是基层央行实施人本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增强履职能力、挖掘内部潜力、凝聚队伍活力、提升工作动力的必然要求。    基层央行的民主管理工作如何搞?人行衡阳市中心支行就新形势下的民主管
期刊
摘要:本文以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运用2001-2009年我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养老保险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养老金财富在总体上对居民消费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随着社保养老金财富的增加,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加;我国养老金财富边际消费倾向远小于当期可支配收入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本文认为当前我国养老保险覆盖率较低以及养老金收益不确定性较高等可能是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养
期刊
摘要:金融危机中的国进民退突出表现,使得中国经济率先有效恢复,然而另一方面,却在经济低谷过后,国进民退造成了许多问题的出现。本文基于诺斯悖论的视角,提出国进民退是逆市场的选择,并从国进民退中的个案进行分析,找出造成国进民退的成因以及这一现象所造成的一些后果,并由此提出了一些优化路径。  关键词:国进民退;逆市场;后果    毋庸置疑,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以政府为主导的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取得很大的成就
期刊
摘要:本文对国内外典型的城镇化发展模式进行探讨,借鉴其经验教训,结合湖南湘西州实际,分析湘西州城镇化模式现状,指出其成功经验和制约因素,提出湘西州农村城镇化的有利模式,并对欠发达民族地区农村城镇化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城镇化 发展模式 制约因素 湘西州 欠发达民族地区    一、农村城镇化模式研究综述  农村城镇化作为城乡经济社会资源融合的过程,是具有内在的发展规律,但世界各国由于经济社会
期刊
摘要:本文指出缺乏担保抵押物是制约“三农”间接融资的主要因素。借助农业银行广东省分行推行林权抵押贷款的案例分析,笔者认为在有条件的省份探索推广林权抵押贷款是缓解“三农”融资困境的一个有效方法。但从目前的探索看,林权抵押也存在着“抵押物评估有待规范和完善”、“贷后管理方式落后”、“业务授权滞后”等问题,必须建立健全林权抵押评估体系和多元化的风险担保体系,才能大力促进林权抵押贷款发展。  关键词:“三
期刊
摘要:目前,我国已经步入老龄社会,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趋严重,如何健全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引起了国内学者和相关机构的广泛关注。推行以房养老是一种效的解决养老压力的方案,在社会养老金的缺口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实施以房养老将会对解决我国老龄人口养老问题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反抵押贷款以房养老 老龄化    “以房养老”,是一种产权换现金的模式,即为反向住房抵押贷款。拥有房屋产权的老年人,把房屋产权
期刊
摘要:伴随着我国社会整体经济水平的显著提高,我国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开始扩大,成为收入分配领域最突出的变化。本文通过概述我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性以及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并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改革户籍制度,进一步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加快农村工业化进程;坚持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等
期刊
摘要: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劳动就业及社会和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广西民族地区职业教育面临严重的融资渠道不畅的问题。如何高效合理融资,大力发展广西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应从合理设置专业,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增强吸引资金的能力、资产重组,组建教育集团,上市融资、校企结合及BoT和ToT模式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广西民族地区 职业教育融资百色    教育资金是发展
期刊
案情简介  当事人:宁波L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宁波L电子(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L电子”)于2000年6月在宁波保税区成立。L电子是中国最大的硅抛光和硅外延片生产企业之一。  早在2008年2月29日,L电子就向中国证监会递交了招股说明书申报搞。同年3月5日,L电子IPO申请获中国证监会审核通过,并于7月1日宣布网上申购的中奖号码,预计于7月8日挂牌上市,发行价为21.81元/股,发行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