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想到——“礼”的延续

来源 :同舟共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perpre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中国人重“礼”,因为几千年间中国社会都是一个等级森严的专制社会。为了维系这个社会制度,就得有“礼”,借以处处体现上下尊卑的社会秩序。大到官制设定,小到婚丧觐宴、穿衣吃饭,依人分等,都有规定。所谓“经礼三百,曲礼三千”,足见繁琐。因为繁琐,所以古代官僚或候补官僚都要专门学习,以“礼”事上,以“礼”治下,免得举措失当,乱了规矩。今天,除了研究古代官制及文化风习,我想是无须修习这些劳什子的。
  
  二
  大概因为孔夫子传授的“六艺”中有一项是“礼”,现在又有人大倡儒学。于是,慨叹世风日下或想矫正世风的人又拿“礼”来说事儿了。张三说“中国乃礼仪之邦,怎么能不讲礼”,李四说“父母师长的话就是要听,连父母师长的话也不听,还像什么样子”!王二麻子则说“礼多人不怪,没听电视里说吗,送爷爷、送奶奶、送阿姨、送老师,缺什么不能缺了礼”。各执一端,侃侃说“礼”,眉飞色舞,但孔夫子那个“礼”到底是什么东西,好像谁也不大在意。就连因讲《论语》名噪一时的于丹讲到“礼”,也是说“要你懂得礼仪,能够充分尊重他人,多一分尊重,就会少一分抱怨”,同孔子所授的“礼”可谓风马牛了。礼云礼云,礼仪云乎哉!至于要拿《周官》来为政改张本,或闹腾什么“儒家社会主义”之类,就更是驴唇马嘴了。
  
  三
  孔夫子时候的“礼”,到汉代许多行不通了。叔孙通所制之“礼”,已不是周礼。东汉的《汉官仪》、唐代的《开元六典》、宋代的《政和五礼》又都各有损益,但作为维护等级秩序的行为规范,本质并无改变。我们一直说要建立一个自由平等的社会,一个没有阶级和贵贱之分的社会。那么,那些关于“礼”的规定该是并无多少用处的。
  
  四
  好在今人倡礼,也并不在意古礼如何,各人打着各人的算盘,目的并不相同。有希望上下各安其位的,有盼着贫富各守其分的,也有借此自抬身价想跻身上层的。总之是想让人好好听话,安贫乐道,不要犯上。只可惜今天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观念心态去古已远,想搬出一个“礼”来维系秩序,只是一厢情愿。所以读经、倡“礼”,都是嘴巴上的热闹。
  
  五
  并不是说今天的社会已没有等级制的余绪,在声称要建立一个无阶级、无等级、平等富庶的新社会时,实际存在的依旧是以官职论尊卑、以贫富论等差的现状。这种实际存在的不平等,去古未远,可称“礼”的延续。不过这是不适宜的延续,常成为引发社会矛盾的温床,应有步骤地逐渐消除,而不是用“礼”来强化。
  
  六
  司局级,在当代官制中,还算不得高级干部,北京满街都是,但在省市一级,也颇有威风。深圳一个司局级的官员,对普通百姓嚷道:“你算个屁啊!”足见他自以为要比“屁”尊贵得多,可以有某些特殊的权利。这些特殊的权利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在实际生活中确实存在。这个口没遮拦的司局级最后被撤职,因为这种“等级”只是一种实际存在的陋规,而不是可以明白宣示的准则。
  
  七
  江苏一种高档卷烟的广告语是“厅局级的享受”。为什么这种烟一定是厅局级的享受?是不是只有厅局级才能享受?抑或享受了就有厅局级的威风?说不清。但做广告的厂家一定把人分成了三六九等。如果它还有更高价的卷烟,说不定就会是“省部级的享受”了。
  上世纪70年代,湖南的郴州烟被老百姓称作“干部烟”,因为在市面上很难买到,但价格并不昂贵。现在“厅局级的享受”价格便十分高昂了,是因为厅局级都是称钱的主儿吗?非也。多半倒是因为厅局级可以有“公务用烟”的指标,从国库里开支。烟草商不过利用这一实际存在的特权,超高定价,大挖库银罢了。但“公务用烟”虽然实际存在,却又是公开的条例所不允许的。
  
  八
  我不知道现在对官员用车是否还有具体规定。只记得十几二十年前有过可以买奥迪而不可以坐奔驰的说法,大概奥迪是合资,奔驰那时都是原装进口。后来实行得怎么样不得而知,不过奥迪也换了好几代,奔驰也有合资了,而且价格也等差不齐,光论品牌没什么意义。
  我不知道是否还有什么级的领导可以配车的规定,但在小民百姓都可以买车的时代,这样的规定已无甚价值。
  需要讨论的是过去因为车少,只有按照衙门的大小配几辆公务用车,现在既然小民百姓都自己买车,大人先生为什么还要公家配车?难道官员办的是公务,普通公务员或职员办的就是私务?一讨论公车改革,首先就要讨论按级别给多少补贴。不是工资都已经按职务有了不同么?把一些特定时期采取的办法,变成不可更改的身份标志,就像古代官员可以骑马,百姓只准骑驴一样,岂不是强化了本应淡化的等级遗绪?
  
  九
  看到许多关于国外——比如发达国家——的各种介绍,想寻觅关于它们的官员(尤其是国家元首和政府阁员)究竟可以享受何种特殊待遇的材料,譬如是否可以携家带口到各地“考察”而由国库开销之类,却非常难得。或许是我孤陋寡闻。偶或从报刊得到一鳞半爪的材料,也都语焉不详。美国总统住白宫,英国首相住唐宁街,但一朝卸任,就要搬到自己的住处。这新的住处好像不是国家掏钱为之修建的。如果选一任总统、首相,就要在他卸任后盖一处住宅,政府阁员或地方僚属也都参照执行,百姓的负担未免太重。
  政府的工作人员,不论职务高低,任职期间国家都是付了薪酬的。如果以为太低或太高,可以研究各国办法,经人大讨论,斟酌增减。但在薪酬之外,我想是不应该再有额外享受的。
  
  十
  无法细数各种“礼”的余绪。这些实际存在的等级表现,有的是见诸正式规定的,有的是靠不成文法维系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理应逐步消除,而不应继续强化或默许。难办的是从这种等级余绪中获利的人群很难情愿放弃自己的利益,而他们又是社会中有权有势的群体。所以消除等级制余绪的过程将十分漫长而又艰难。而在这漫长的过程中,为了保留这些遗绪,也就时时会有人想起那个宝贝“礼”来,一会儿祭孔啦,一会儿演礼啦,一会儿磕头啦,都不足为奇。
  (作者系新华通讯社高级编辑、瞭望周刊社原副总编辑)
其他文献
观察中日关系,需要看千年以上的历史。中日关系一直到甲午战争为止,被认为是延续了朝贡体制,但日本并不这么看。中国对日本的不了解或者说不愿意了解,是这一体制以甲午战争为标志最终崩溃的重要原因。甲午战争是中日数千年关系的彻底摊牌。  日本人在朝贡体制下较中国人活得清醒、现实,日本人看中国也比中国人看日本真实。仅此一点即可证明,晚清中国必败给日本。中国所尝的苦果是数千年来漠视甚至蔑视对手的必然代价。明朝崇
期刊
新中国电影史上,有两部被批判和封杀的影片格外引人注目:一部是建国初期被直接点名批判的《武训传》,另一部是在上世纪60年代初期“大写十三年”的荒唐口号中被人为扼杀的《鲁迅传》。而这两部影片,又都与被称为“中国男星第一人”的赵丹直接关联,因为两部影片的主演正是他……    《武训传》由“捧”到“批”    又下雨了,这雨一下起来,就停不下来。1951年上海四五月份的梅雨季节淫雨霏霏,给人的心头增添了一
期刊
2008年以来,猪肉等农产品价格迅速攀升。但从《国家统计年鉴》可知,我国生猪的出栏头数,从1996年的4.12亿头,稳步上升到2006年的6.8亿头,生猪并未减产。  从经济学的常识判断,让人不得不怀疑统计数字出了问题。  现行的统计办法,许多指标是由政府职能部门报送统计部门汇总而来的。“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现象,早为人们所诟病。某些领导虚报了数字得到升迁,如果前任也因“数字出官”而升迁,当然谁也
期刊
一    “听话听声儿,锣鼓听音儿”,这是俗语,但俗语不俗,其中道理,当得杂书百卷。我说的杂书,是指那些市场上铺天盖地教你成名、教你发财、教你当官,忽悠得你晕头转向的所谓畅销书。我不看这类杂书基于一个简单的逻辑:如果他讲的确有神效,那么他自己早就应当成名、发财、当官,不屑于摇笔著文来骗这几个小钱了。    二  有一阵儿,说红酒有保护心血管的作用,而且言之凿凿,因其含有一种叫白藜芦醇的东西。于是一
期刊
十年委员:说了没白说  □ 冯培恩(第九、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院长,本刊编委)    连任全国政协常委已进入第11个年头,从我手上产生的提案、发言和信息约80多件,大部分受到媒体的关注和政府部门的重视并见到成效。身历过去的10年,我感悟良多。  2006年全国“两会”的一次联组会上,我关于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发言受到吴邦国委员长的重视和委员的欢迎,
期刊
改革开放30年,作为一个参与、经历和见证了高等教育改革全过程的教育工作者,笔者的感受是深刻而复杂的:有成功也有失败,有得意也有失意,有收获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总的说来,30年的高等教育改革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78~1980年,主要是拨乱反正,包括恢复全国统一高考、恢复被撤销的院系、制订教学大纲、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等;第二阶段是1980~1988年,这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黄金时期,很
期刊
2007年7月下旬,得知谢泳即将去厦门——他这一走,太原怕是难以再去了——遂去一短信,表达重聚之意。  8月10日凌晨,车抵太原,谢泳来接。上午10点以后,智效民、赵诚、马斗全三位先生来我们的住处晤叙,相聚甚欢。马先生带来了当天作的一阕词,兹引录于下:    送谢泳之厦门大学  调寄 风入松    凭君一棹向东南,学界盛为传。秋风至此应无恨,这般事、岂独从前。辛苦平时学问,而今值了些钱。  却思汾
期刊
一    向:江青不喜欢常住北京,喜欢到处走一走。  阎:是的,江青每年都要在外地住上半年,甚至七八个月。一般是每年国庆节后就到广州去了,住一段,再到杭州、上海,五六月才回北京;住不久,又去北戴河。反正,她像候鸟一样,几乎年年如此。但唯独1967年是例外,她一直待在北京,哪里也没去,住处就是钓鱼台十一楼和中南海丰泽园“两点一线”。  向:这是为什么?  阎:当然是忙嘛。1966年8月18日到11月
期刊
高知收入约相当于抗战前的1/5    1955年11月,中共中央决定召开一个全面解决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并成立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央研究知识分子问题十人小组”,负责这次会议的筹备工作。12月27日,该小组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提出《关于高级知识分子待遇问题的意见》(简称《意见》)。《意见》认为:建国以后,知识分子虽有公费医疗等各种福利,但与过去比,工资待遇还是低了很多。如抗战前大学教授最高工资600元
期刊
应试教育:教育领域的癌症  □ 敢峰(北京力迈学校名誉校长,曾任教育部干部,晚年致力于民办教育事业)  回顾改革开放30年,中国基础教育的发展规模是空前的,但存在一个严重的危机:应试教育。  中国的教育改革至少滞后于其他改革10年。现在的教育状况可用一段话来描述——“‘三个面向’艳阳高照;应试教育阴云密布;教改之路崎岖难行,而且路上‘行人稀少’”。近年来,应试教育风助火威,愈演愈烈,整个教育生态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