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婴儿期的患儿在门诊输液中的心理护理

来源 :中国健康月刊·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terdrop5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婴儿期心理护理的临床实用性及可行性;方法 护理人员、母亲、抚育者其中一人妥善固定患儿,满足患儿的心理需求,力求患儿在安全、安静状态下,愉快接受输液治疗。结果 穿刺成功率高,避免了反复穿刺,减小对外周血管的损坏,降低患儿对输液治疗的恐惧。结论 临床实践操作难度不大,易于掌握,成功率较高,值得在临床应用。
   【关键词】 婴儿期;门诊输液;固定;
   在门诊输液中,针对婴儿穿刺成功率的问题,一直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难题之一。婴儿在静脉穿刺时,首选头部静脉[1],以正中静脉.、颞浅静脉为主,优点是易于固定,保留时间长。传统观点,婴儿在静脉穿刺时是要固定好头部及肢体,以免患儿哭闹或者身体扭动,造成穿刺失败,常常需要2~3人进行协助。这样操作不仅浪费人力资源,并且让患儿缺少安全感,在心理上对静脉穿刺形成抗拒,哭闹加剧,加大穿刺失败率。而且,固定肢体由于用力过大,过猛,易造成皮肤压红、皮下出血点,严重者可导致关节脱位、骨折等,对患儿损失较大,得不偿失。但婴儿在静脉穿刺时,注重心理护理,加强安全感,则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对患儿外周血管的损坏降到最低,而且只需要一人协助,节约人力资源。我科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采取后者,在注重患儿心理护理,加强安全感的同时进行输液治疗,存在诸多优点,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9-1-1至2011-1-1,我科室接诊婴儿期的患儿21689例,月龄1--12月。以每天30例为基数,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5例,在静脉穿刺时,注重心理护理,加强安全感,患儿固定居于其次。对照组15例,在静脉穿刺时,注重患儿固定,心理护理及加强安全感居于其次。
  1.2 方法:(1)用物:头皮静脉输液盘、专用小儿静脉输液操作台。 (2)心理护理的措施:护理人员、母亲、抚育者对患儿多给予抚摸、怀抱、微笑,使其情绪愉快,提供适当的颜色、声音等感知觉的刺激,分散注意力。(3)操作方法:护理人员或者母亲、抚育者一人将患儿轻轻地放在操作台上,站在患儿的脚侧,俯下上身,腹部刚好在患儿的腿部,轻轻压住,肘关节平行放在患儿的腹部两侧,轻轻夹住躯干,双手从患儿的肩关节上方伸过,用手腕固定肩关节,双手轻轻捧住患儿的头,面颊于患儿的面颊相贴,妥善固定。操作者坐在患儿的头侧,进行头皮静脉穿刺。
  1.3 结果见表[1]
   不同方法静脉穿刺的结果对比(表1 )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婴儿期的患儿对陌生环境与人,常表现出不安、躁动、啼哭等消极情绪,反映强烈,但通过母亲、抚育者进行哺乳、抚摸、抱、摇等,使其情绪愉快,快速恢复正常情绪[2]。在静脉穿刺时,注重心理护理,有利于加强患儿的安全感。母亲、抚育者的面颊可以轻轻地磨蹭患儿的面颊,在患儿的耳边轻哼患儿熟悉的童谣,分散其注意力,减少穿刺时带来的不适感、疼痛感,保持安静状态,确保穿刺顺利进行,提高成功率,减少外周血管的损坏。这种固定患儿的方法,使患儿仍感觉在母亲、抚育者的怀抱,很安全、安静,没有分离性焦虑,对母亲、抚育者的依恋得到保障。
  2.2 严格无菌操作:穿刺部位皮肤清洁,无炎症、破溃等,要剃干净穿刺点周围直径5cm的头发,常规消毒,避免穿刺点污染,利于胶布粘贴【3】
  2.3 固定患儿: 在穿刺进针的瞬间,助手要稍微用力固定好头部、肩部、腿部,待针尖进入血管,平行推进的时候减小用力,让患儿在没有感到不适的状态下,穿刺成功。在接受输液治疗过程中,母亲、抚育者要注意保护好静脉通道,尽量让患儿的穿刺部位在外侧,以免发生肿漏、脱落等
  3 讨论
  3.1 注重心理护理,提高穿刺成功率。从小儿的年龄分期,出生后(胎儿娩出脐带结扎)到1周岁为婴儿期,其中包括新生儿期,是人生中生长发育的第一个高峰期。此期小儿每日对总热量和蛋白质需要量相对较大,但其消化功能尚不完善,易发生消化紊乱和营养不良,故易患腹泻、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等疾病。同时从胎盘获得的抗体逐渐消失,而自身免疫系统尚未完全成熟,故易患感染性疾病和传染性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等。婴儿期也是心理发育最快的时间,在6个月时懂得认生,对母亲或者抚育者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常以哭闹表达对陌生环境与人的拒绝态度【2】。婴儿期的小儿,有痛觉,但较迟缓。嗅觉很敏感,在新生儿期就能闻到乳香寻找乳头,3~4个月时区别愉快及不愉快气味,7~8个月对芳香气味有反应(1)。在输液穿刺时,患儿对穿刺造成的疼痛不是很敏感,对用力、粗鲁的按压有强烈的反应。再者患儿闻不到熟悉的气味,也会哭叫、抗拒,在操作时助手倾向由母亲、抚育者中一人担任。根据此期小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不要忽略对此期小儿的心理护理,也有利于其感知的发育。护理人员应该做好患儿的代言人,在患儿不会表达或表达不清自己的要求时,有责任解释并维护患儿的权益不受侵犯或损害。护理人员还应仔细观察,从患儿的动作、情绪、表情、姿态等细微变化中了解患儿的需要,满足其需要。
  3.2 操作者的要求,应该由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担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3]。热爱婴儿,有较高的慎独精神,具有与婴儿交流,了解婴儿需求,与其家长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有较高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在穿刺时要动作敏捷,仅可能缩短操作时间。
  参考文献
  [1]【新编护理学基础】第1版姜安丽、石琴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儿科学】第1版薛辛东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3]【基础护理学】[M].第三版.陈维英.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77心理护理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做好癌症病人疼痛护理,控制癌症疼痛,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方法:通过对120例肿瘤疼痛患者进行四种不同的护理,临床观察疼痛程度是否减轻,效果是否明显。结果:经过精心护理,120例肿瘤患者的疼痛明显减轻,患者的心理得到安慰,身体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结论:根据多年对癌症病人的护理经验以及对120例肿瘤患者的临床分析, 总结出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病因护理以及对症护理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患
以月桂酸甲酯和β-氨基丙腈为原料,在有机相中经脂肪酶催化合成N-月桂酰-β-氨基丙腈(LAP).在比较所用脂肪酶的催化活性的基础上,详细探讨了固定化脂肪酶CandidaantarcticaCA
会议
【摘要】 医护人员“你不能用成年人的眼光看待儿童,同样也不能用年轻人的眼光看待老年患者”,因为“沉默的病人”老年患者们有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的特点,但是,往往也是最容易被忽略、被轻视和被误诊的群体,也是最容易发生与患者或家属医患纠纷的群体,绝不容再沉默下去。  【关键词】 医护礼仪;老年患者沟通;老年心理误区  1 老年患者生理与心理  医护人员必须真正读懂老年患者生理与心理,通常这群病人往往是:A老
【摘要】 国际上已将保护、促进和支持母乳喂养作为妇幼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从1992年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创建爱婴医院,主要目的是支持母乳喂养,改革不利于母乳喂养的医院制度,在产科实行母婴同室,按需哺乳,从过去长期实行的母婴分离、封闭式的集中护理,转变为在产妇及家属直视下的开放式护理[1]。由于产妇及家属对新生儿的感情特别投入,新生儿任何轻微变化都可成为他们关心的重点。此外,大多数产妇初为人母,由于对新
期刊
HCMVpp65抗原血症的监测用于HCMV活动性感染的诊断已成为国际公认的相对"金标准",以及pp65蛋白能够刺激、诱导病毒特异性CD8+T细胞活化与增殖特性,用以检测宿主对HCMV的特异
【摘要】 目的 探讨20例脑室外引流管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体会。方法 对20例脑室外引流管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前、术后进行密切的病情观察,加强对颅内压、引流管的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 结果 术后死亡2例,好转出院8,康复出院10例。结论 精心、有效的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死亡率,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脑室外引流;护理   高血压脑出血是脑血管疾病中死亡率及
【摘要】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应急处理措施和护理方法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8月共发生静脉输液不良反应43例患者的应急处理和护理过程并总结。结果:本组43例患者在静脉输液30分钟内出现不良反应者28例,占65.1%,30分钟后出现不良反应者15例,占34.9%;以变态反应和发热反应最常见,分别为48.8%和39.5%,死亡2例占4.6%;最易引起不良反应
以GB/T13171-97标准洗衣粉为基粉,研究了洗涤剂中常用的二胺基二苯乙烯三嗪型(313、33#)及双二苯乙烯型(CB1、CB2)荧光增白剂,对以纯白棉布类、纯白聚酯类、多次使用已出现泛
N-乙基-O-异丙基硫代氨基甲酸酯是一种优良的矿物浮选剂.从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等方面探索了其最佳合成工艺.第一步反应,物料配比n(CS2):n(NaOH):n[(CH3)2CHOH]=1.0
会议
过碳酸钠(PC)是一种碳酸钠与过氧化氢的络合物,其特点是对环境无污染.作者以洗涤剂中含有过碳酸钠为前提,从洗涤剂最常见的原料对PC的活性与稳定性能的影响方面进行了研究,通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