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研究

来源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dbc_j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应更加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作为初中历史教师,应当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式,丰富课堂教学资源,加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本文结合初中历史教学,提出几点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历史;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18-0138-02
  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需要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质和能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初中课堂教学的任务和目标。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当结合核心素养的要求,优化课堂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要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核心素养结合,创新课堂教学方式,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构建高效历史课堂,从而加强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
  一、有效利用时间轴,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历史时空观念主要是根据相应的时间和空间,将历史事件、人物、现象等有效连接,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观念。通过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能实现学生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当引入时间轴等工具,将不同时间和空间的人物、事件等相联系,加强学生历史时空观念的培养[1]。
  如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辛亥革命”中的知识点比较多,时间和事件也比较多,如同盟会创建、武昌起义等基础知识。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可以引入时间轴,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如革命团体的建立: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是我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1904年,黄兴、宋教仁建立华兴会,同年,光复会成立,蔡元培任会长;1905年,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1906年,刘静庵在武昌建立日知会。再如革命志士的奋斗:1906年,刘道一和蔡绍南发动萍乡起义、浏阳起义和醴陵起义,结果失败;1907年,徐锡麟发动安庆起义,结果失败;1907年,孙中山、黄兴发动广州起义,结果失败;1911年4月,黄花岗起义,结果失败;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取得胜利。通过这样的方式,利用时间轴帮助学生记忆知识内容,培养历史时空观念,将不同的时间、人物和事件相联系,能在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同时,构建高效历史课堂。
  二、灵活引入史料内容,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
  素养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是重要的教学资源,灵活引入史料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方式。因此,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应当注重史料引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学习的质量。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引入合适的史料,发挥史料的作用,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史料实证素养,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如在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的教学中,在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应当让学生明白“落后就会挨打”的道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在教学甲午中日战争发生的原因时,教师可以引入这样的史料:“材料一:朝鲜为我大清藩属二百余年,岁修职贡,为中外所共知。本年四月间,朝鲜又有土匪变乱,该国王请兵援剿,情词迫切;当即谕令李鸿章拨兵赴援……乃倭人无故派兵突入汉城……日本与朝鲜立约,系属于国,更无以重兵欺压,擅令革政之理。——《清政府光绪帝颁布对日宣战诏书》”。同时向学生展示日本明治天皇的宣战诏书的内容。然后通过对史料内容的分析,让学生了解战争发生的原因,同时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旅顺大屠杀的相关资料和图片,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知。让学生结合资料分析思考,深层次理解历史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三、结合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
  能力
  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解释能力和历史理解能力是两个不同的核心素养。历史解释能力是指学生通过对历史事件、历史任务进行理解后,能做出理性分析和客观评价的能力。构建自主学习平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分析,并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能够在培养学生历史素养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在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分析、设计相应的讨论问题,组织开展小组讨论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历史理解和解释能力[2]。
  在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够对历史人物做出客观的评价,可以先组织学生观看有关历史人物的视频,如李世民,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李世民的形象。然后以此为基础,组织学生结合教学内容,针对历史上对李世民的评价开展小组讨论活动。在课堂讨论中,要引导学生对“李世民”和“唐太宗”这两个称呼进行讨论,比较两者的不同,从而逐渐提高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渗透核心素养培养,构建高效课堂。
  四、结合学生的真实体验,有效渗透家国情怀
  历史观是指学生在历史学习中逐渐形成的对历史总的看法,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同时,培养学生的历史观是历史教学的重要方面。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应当根据历史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使学生能够用历史的眼光看待问题,深入理解历史的本质,从而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如在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教学中,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了解长征路线和重要事件,掌握长征胜利的重要意义。为了帮助学生体会长征的艰苦,教师可以引入相关的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等,引导学生感知历史,从而加深学生的认知体验。教师也可以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的方式,让学生欣赏相关的文学作品以及影视资料,如鉴赏毛泽东的《长征》,观看“红军战士爬雪山、过草地”的影视片段,以及展示博物馆中的“金色鱼钩”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直观感受到长征的艰辛。之后教师可设计问题,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红军战士没有放弃的原因是什么?是什么样的精神让红军战士坚持下来?引导学生思考。借助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深入体会长征精神,让学生将长征精神发扬光大,从而有效渗透爱国情怀;还能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历史知识,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构建高效的历史课堂。
  综上所述,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对教学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以往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并不重视学生核心素養的培养,偏重于历史知识的讲授,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和素养,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为初中历史教师,应当结合学生学习规律,深化对核心素养的理解和认知,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海军.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探讨[J].学周刊,2020(10).
  [2]陈丽红.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探讨[J].华夏教师,2019(8).
其他文献
【摘 要】现如今,我国已经进入到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方式,而差异教学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多元智能理论要求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采取差异教学的策略,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要求,并将学生的自身优势充分发挥,促使学生实现自身的发展。本文从该理论出发,提出调整教学方案,并对学生开展差异化教学,以进一步促使学生达到发展的最佳状态和水平。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初中英语;差
期刊
【摘 要】音乐是初中美育的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初中学生基本音乐素养及基础音乐技能。在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的不足,初中音乐教学的有效性不尽如人意。本文简要分析了初中音乐教学的现状,并对初中音乐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初中音乐有效教学的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初中音乐;有效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很多高中生认为英语是一门枯燥的课程,他们不论是背英语单词还是阅读英语文章,都存在一定的困难。英语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运用学习技巧提高学习质量,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  【关键词】高中英语;学习技巧;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18-0135-02  英语是高中的主要科目之一,也是高考的必考科目,学好英语对于高中生来说非常重
期刊
【摘 要】语文是初中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语文教师要采取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让学生提高自己的语文运用能力。本文就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18-0133-02  在初中阶段,语文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而阅读教
期刊
【摘 要】一篇文章的切入点是读者阅读文章的“钥匙”。在高效课堂中,好的切入点不仅可以让学生节省大量学习时间,还可以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从而更好地提高自我学习能力,加深人生体悟,提高文学素养。  【关键词】切入文本;高效课堂;解读文章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18-0136-02  无论是教师教学,还是学生自我学
期刊
【摘 要】创新能力是学生应该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逐渐难以满足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需求,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学效果的改善。在这种情况下,音乐教师应当转变教学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对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进行探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期刊
【摘 要】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科学有效的评价,可以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找出存在的不足,及时调整学习进度。合理而准确的教学评价还代表了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认可程度,能反映出教师的情感和态度。同时,教学评价具有指正作用,能够指出学生学习中的不足或缺陷,并指明改进的策略和途径,从而使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和奋斗的目标。因此,新课改背景下,必须打破过去那种单一的、过多注重知识、过
期刊
【摘 要】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学好英语对提升英语素养与交际能力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要想提升英语学习效果并不容易,其中的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也可以理解为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在有了学习兴趣之后,就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进而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本文针对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进行分析探究。  【关键词】学习动机;英语教学;学习兴趣;心理因素;培养;积极性  
期刊
【摘 要】中国的古诗词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历史事件的背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在中学教学中,历史教师积极运用古诗词,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从古诗词中探究历史的能力,拓展学生高考复习的知识面,并有利于通过优秀的诗歌作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关键词】古诗词;历史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不管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的知识,都要应用于学习区域地理中。因此,如何学好区域地理,需要教师共同探究。笔者认为,学习区域地理可以通过读图了解区域所在的地理位置,知道区域在哪儿,拥有什么样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征,并分析自然环境特征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  【关键词】地理教学;读图;区域地理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