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从口出与祸从默出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eiv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晋人傅玄云:“病从口入,祸从口出。”防范祸从口出,大抵可算国人“教化从娃娃抓起”的必修课;相形之下,规避祸从默出,则庶几成为吾民“被教化遗忘的角落”。
   祸从口出的危害,无外乎两种情形:一谓因言惹祸。春秋时期,晋国大臣伯宗为人耿直敢说敢为,无惧得罪权势,每次上朝前,妻子都提醒他勿直言贾祸。晋厉公乃昏庸暴虐君主,酷喜溜须拍马之徒,他不待见伯宗正直,终听信谗言将其处死。类似因言惹祸的事例,古今中外举不胜举。再谓因言获罪。封建人治社会有“文字狱”“莫须有”罪名,现代法治社会有不当言论损害他人名誉涉罪。我国刑法就有对贬低损害他人人格名誉行为规定的罪名,比如侮辱罪和诽谤罪,等等。为防范祸从口出,“言多必失”“谨言慎行”“沉默是金”等箴言,被国人奉为立身圭臬源远流长,并尊为代际传承的处世哲学。
   其实,祸从默出的危害,一点也不在祸从口出之下,有时甚或有过之无不及。抽象观照,祸从默出之害亦不出三种情形。
   其一,不测之祸。被列入“2018年度社会生活类十大流行语”的某地公交车坠江事故,造成15条鲜活生命消逝,虽说肇因系乘司争执互殴引发,然而,面对包括自己生命临危的公共安全险情,车上乘客选择沉默无人出手紧急避险,难道不算放纵结果发生的导因吗?面对邪恶,沉默者为沉默付出了生命代价。
   其二,有形之罪。按照我国刑法规定,设如“公仆”故意“沉默”渎职,就有可能涉嫌构成玩忽职守型渎职罪中的多项罪名。美国也有因默获罪判例,比如5名报道某案的记者就因未遵法庭指令,出面确认报道所援引美国政府消息来源,被联邦法官判为蔑视法庭罪。
   再者,无形之“罪”。对邪恶麻木沉默,相当于变相助邪帮恶,道义上也是一种罪过。正如马丁·路德·金所说:“我虽然十分反对暴力,但是有一件事情比暴力更加罪过,那就是怯懦。”虽然此“罪”非彼罪,只是难以名状的无形“罪感”,但这种“负罪感”在良知起底拷问下,“罪人”们将为此背负自责忏悔一生,不啻于灵魂被判“无期徒刑”并加戴上手铐脚镣。日本老兵三谷翔曾目击南京大屠杀,迫于严令违心沉默数十载,后经受不了良心折磨和灵魂煎熬:“不讲出日本军队的暴行,不向南京人民忏悔,我一生不安。”进而,终于站出来说出历史真相并专程来宁忏悔。二战期间,普通德国人大多已知那些被推上火车的犹太人下场,悲催的是,他们对此无动于衷……试想,其中不知有多少“罪人”为其沉默而忏悔赎“罪”终生。
   相较于防范祸从口出“从娃娃抓起”的全民追捧程度,祸从默出之所以沦为“被国人遗忘的角落”,是因为前者被公认有“获罪”风险,“罪”既容易被事发追究又容易被警觉规避,而后者则不然。防范祸从口出,只要闭口保持沉默即可;规避祸从默出,则不仅止乎开口发声,甚至还要承担衍生风险和连带后果。问题是,倘若对两者顾此失彼、厚此薄彼,行将伴生比个体风险大得多的社会风险。畸重畸轻过度倚重防范祸从口出,势必垒高硬化“万马齐喑”的社会土壤,壮大“沉默的大多数”后备军队伍,助长国民自私冷漠麻木的劣根性,从而诱发公民精神发育不良,掣肘公民社会健康演进。漠视规避祸从默出,则可能引发更多不测风险和无妄之灾,催化更多无形之“罪”。而且,二者风险此消彼长,祸从口出有形风险降了,祸从默出无形风险必升。
   无论是埃德蒙·柏克发现“邪恶盛行的唯一条件,是善良者的沉默”,还是德斯蒙德洞见“如果你在不公正的情形下保持中立,那你其实已经选择站在壓迫者的一边”,抑或马丁·路德·金预言的“历史将会记录:在这个社会转型期,最大的悲哀不是坏人的嚣张,而是好人的过度沉默”,“我们看到真相却一言不发之时,便是我们走向死亡之日”。先哲们洞明和强调的都是,防范祸从口出与规避祸从默出等量齐观不可偏废的世理。
   相对祸从口出的“全民皆防”,祸从默出更需“人人俱避”。众生崇默轻鸣,既与公民社会南辕北辙,也与法治时代貌合神离。归根到底,培植“人人担当”公共精神,养护“百家争鸣”的健康生态,不能仅靠个人气节觉悟内生自觉,更应有赖完备法治和文明德治外力保障。无论如何,对个体而言,也许你做不到成为“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非凡人,但完全应当而且可以做到,成为长祸从默出记性,并自觉规避祸从默出的正常人。
其他文献
《抓落实与落实“抓”》(《杂文月刊》2019年8月原创版)一文,读后对前半部分有点不同看法。  该文先叙述了一件事:某市环保局负责环境监理工作的老王,发现两家企业把大量有毒污水排入河中,找过好几次上级领导,都没解决问题。于是作为人大代表的老王就写信反映给市人大,經过层层上报,人大主任批转给市政府,市长批示给分管副市长,副市长批示给环保局,环保局长批给老王“尽快办理,不得有误”。老王对此“哭笑不得”
期刊
落叶本是大自然的产物,无所谓美与丑。然而,现实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作家诗人眼中金黄金黄的落叶,就像一首诗歌美极了;在另一些人眼中,落叶就是垃圾,金黄金黄的落叶令人厌恶,甚至刺眼。最近,落叶又惹着了郑州的环卫工,他们竟用高压水枪打落树上的黄叶,促使树叶加速落下。环卫工为什么要逆天而为呢?原来是有领导要来检查,有关部门要求“看不见一片树叶”,否则领导的脸色就不好看,环卫工的工资可能就不保。一片树叶竟
期刊
金秋八月,第十届茅盾文学奖揭晓,“知青文学”代表性作家梁晓声的《人世间》高票当选。全书通过对平民子弟周秉昆生活轨迹的刻画,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描写了近年来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和百姓生活的跌宕起伏,堪称一部“五十年中国百姓生活史”。  作为与共和国同龄的作家,梁晓声多年来一直在思索,现在的年轻人、特别是都市青年,对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历史并不是很清楚。他们对镌刻着年代记忆的那些粮票、肉票、豆腐票等
期刊
中新网消息,在历经了一个多月的先担心后焦虑最后差点发疯之后,南京的很多中小学家长终于在11月第一个周末长舒了一口气——“作业又回来了!”作业本“熟悉的配方”让他们都“安心”了,孩子们终于“回归正轨”。   原来,自2019年9月份开学以来,江苏一些学校开始执行“统一减负行动”,包括:不布置笔头作业,没有“惯例”的各类单元测试、周测试、月测试,不允许带作业到学校批改等等。听到这些天大的喜讯,学生们
期刊
蜜獾的外号叫“平头哥”,为蜜獾起了这么一个形象、准确绰号的不知道是哪位高人,这么多年了,也不见这家伙申报个首创专利权,此人也够大家子气了。  平头哥的绰号比蜜獾的学名不知好了多少了倍。蜜獾,这哪是个动物名?不关注动物世界的人还以为是谁家的糖罐子呢。  叫平头哥就霸气了,因为这家伙脑门儿比较光滑,远远看去就像剃了小平头,加之凶残、暴躁,会让人不自觉地联想到黑帮电影里的角色。  平头哥在动物界成为呼风
期刊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社会上流行起来这样一句话:“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在这句被许多人奉为圭臬的“励志名言”引导下,孩子们在起跑线上展开竞赛的行动铺天盖地地进入家庭、进入学校、进入社会、进入大众的视线了——婴儿刚满周岁,就被送到学费昂贵的“亲子园”,开始接受最早期的课程教育了;孩子才上幼儿园,便已报名英语、美术、音乐等各种培训班了;新生一入小学,家长更是为他们制定了各种学习、培训和补课计
期刊
法治社会,任何人都有权决定他愿意说什么或不说什么。  参与公共讨论,围观热点话题,有人选择沉默。无非两种情形:一种是,对话题不了解无底气,因不知而不便不宜发声,属于无底气沉默;另一种是,对话题有研究具底气,担心“言多必失”或其他原因而不愿发声,属于有底气沉默。无论是“无知者有畏”式的无底气沉默,抑或“有知者有畏”式的有底气沉默,毕竟,都守住了“真话不全说,假话全不说”的底线。  对公共话题发声表达
期刊
清朝有个朱珪,双高之官。一高是高阶,他曾官至体仁阁大学士。一高是高洁。做到高官或很难,宰相只有一个,不是人人做得上去的;高洁却容易,官官都可以做,一介不取,乡长不取一分钱——分外之财,乡长也高洁,一生清白,总督不拿半毫钱——民脂民膏,总督也高洁。只是最容易做的,往往成了最难做到的,连村长都或是鹭鸶腿上去刮精肉,莫说知县知府烹羊宰牛且为乐了。   朱珪把最难做的,做成了算容易,把最容易做的,也做成
期刊
《中国城市竞争力第17次报告》近日发布。深圳、香港和上海蝉联三甲。二十强城市中,18个城市位于南方,只有北京、天津两个城市属于北方,北方城市数量严重不足;从东西方位来看,二十强城市大多位于东部地区。南北分化加剧,“南强北弱”态势进一步固化。   什么原因导致南北分化加剧、“南强北弱”态势进一步固化?可能有历史形成的原因,可能有南方改革开放先行一步的原因,可能有技术、人才、资源、资金、环境方面的原
期刊
明代嘉靖年间,朝廷派了一名直指使(相当于中央特派员)到地方巡视。这位直指使特别讲究饮食,常常“以饮食苛求属吏”,对食材选料、烹饪调味的要求十分苛刻,稍不满意就责骂属下。   这一日直指使奉命到了江西地界,当地郡守风闻其苛于饮食,不禁内心慌乱,手足无措。恰巧当地有一老者南垣公听到此事,便安慰郡守说:“你们不用紧张害怕,直指使是我的门生,等他来了,我自有办法开导于他……”原来这位南垣公,是告老还乡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