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广西地区少数民族苗族为例,探究广西地区苗族部分分支的服饰结构特征,探究民族服饰的内部结构,为进一步深入挖掘广西地区民族服装结构打下良好基础,发现传统服饰结构保护的缺陷,更好地发扬保护传承发扬丰富的民族服饰结构。
【关键词】结构;平面;立体
【中图分类号】J50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中国少数民族众多,服饰文化是祖先留下的古老文化的集成,其内容丰富,风格独特。由于各少数民族分布地域不同,经济生活、文化差异以及地理环境、生活习惯等方面也会有很大的差异。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少数民族文化的天然土壤,但由于受现代化进程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少数民族服饰与文化传承同样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传统的服饰与制作技艺正在失传或消失。民族文化是我们伟大祖国繁荣昌盛、向前发展的基石与力量,因此,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是增强民族自信、提高文化软实力的客观需求。服装结构可以是我们的着眼点,解读传统的结构解读,运用到现代设计中,让传统文化深入我们的血液。传统的生活与技艺曾经在古老文明时期熠熠生辉,我们必将它们发扬光大,同样滋养当代中国,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更富内涵,更有层次,更加从容。
一、少数民族服装结构分析
(一)中国传统服装文化、理念的综述
翻阅中国历代传统服装不难发现,东方文化中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并在长期的封建文化中忽视人的本体,在服装中有意弱化人体,掩盖人体,模糊性别差异。比如古代的深衣、袍服都强调对人体的遮盖,不注重三维空间的立体塑造,而注重服装象征性和寓意性的表达。中国传统的服装造型上往往体现出儒家风范,优雅、大方、中庸、天人合一的特点,常用下垂的线条,多为宽衣大袖的造型,使人体显得修长、别致、自然。从结构特征看,中国传统服装采用平面直线裁剪方法,无论袍、衫、襦、褂、通常只有袖底缝和侧摆相连的一条结构线,衣片平直,没有省道,领型多交领或者立领,上下装、肩与袖、前片与后片没有接缝的连接在一起,整件衣服可以平铺于地,结构简单舒展。
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下,还由于祖国疆域辽阔,地形地貌复杂,地理环境差异大以及生活习惯的不同,各少数民族又有自身的独特性,就像中国传统服饰从上古时期经过更朝换代发展至今一样,都经历了创造、改造、交流、融合等发展阶段。广西壮族自治区有十一个少数民族,分别是壮、苗、瑶、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族,各民族的服装服饰有其相通性,本文以苗族族为例进行分析。
(二)苗族服装形制及各地区特色服装结构简述
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最早见于甲骨文之中,其起源可以追溯到距今五六千年的炎黄传说时代。苗族是最早的的稻作民族,苗族散布在世界各地,曾有“三苗”“南蛮”“荆蛮”“武陵蛮”等称呼,这些称呼把苗和其他族称混同在一起。宋以后,苗才从若干混称的“蛮”中脱离出来,作为单一的民族名称。中国苗族共有26个自治县、自治州。广西壮族自治区内苗族主要分布在融水苗族自治县、隆林、三江、资源、西林、龙胜、南丹等县。
《中国民族服饰文化图典》说:苗族有100多个支系,苗族以其分支繁多复杂、文化丰富多彩而著称于世,不同的支系有不同的称谓,其文化上也有较大的差异。广西苗族自称“木”“蒙”“达吉”,它称含偏苗、白苗、红苗、清水苗、素苗、草苗,新中国建立后统称为苗族。
明《五溪蛮图志》载苗族“昔以楮木皮为之布,今皆用丝、麻染成,五色,织花绸、花布裁制服之。”“男女皆带银耳环,尺围大,皆跣足。”广西苗族服饰因各居住地不同,有的服装质地、款式、纹样相似,有的相差甚远。龙胜、三江、融水地区的苗族服饰比较接近,穿青布或亮布上衣,着青布短裤或褶裙,喜带银饰。南丹中堡地区的苗族女子蓄发挽髻,以髻大为美,上穿贯头衣,下着百褶长裙,衣多蜡染,刺绣。隆林地区的苗族支系繁多,服饰差异较大,色彩绚丽,女子尤其擅长蜡染、刺绣,工艺精湛。
图1隆林偏苗女服,上衣下裙样式。交领右衽,领口有窄花带装饰。两侧开叉短衣,无扣,用带子系扎,下摆一般有三层,层次分明,最内层最长,由内往外依次递减。为长袖,窄袖口,有拼接。
图2隆林素苗女服,上衣下裙样式翻领,两块镶有白边的黑布对折缝合在衣领处。贯头衣样式,前后各一块布,在肩部缝合。袖子为两块长方形的布中间对折,缝合成筒形,在肩部与衣身缝合,宽袖口。
图3隆林白苗女服,无领对襟,襟边镶花布,形似翻领,衣领后有挑花刺绣背牌。对襟结构,后背无破缝。长袖,窄袖口,各种有色布,刺绣装饰。
图4南丹中堡苗女服,无领,前短后长贯头衣。长袖,宽袖口,刺绣几何纹装饰。
二、少数民族服装结构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
通过以上对苗族特色服饰结构的描述,可以清楚地看到少数民族的服装局限于布料颜色、花纹形状以及配色。各地具有丰富的服装外形,也因地理环境与劳动作息的影响,只在某些衣饰部位有变化,基本型都是小立领、无领对襟或右衽大襟窄袖短上衣、宽筒长裤或百褶裙。这些服饰结构与汉族传统服装有相似之处,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也被称为“新中式”。
对于传统少数民族服装的设计主要是从文化意蕴、款式结构、色彩、纹样等方面进行解构重组。本文从民族服饰结构出发,以此激发灵感,发散思维,或直接把某一结构拿来变型,让传统的少数民族服饰结构给予现代设计结构上的刺激,在几乎饱和的服装款式设计中,出现新的火花,让民族服饰不仅仅服务于民族本身,也可以给予现代设计新的出发点,在尊崇设计要素的基础上,开发脑洞,即便不在造型上出现创新,也可以从功能上出发,为人类生活提供便利。让少数民族的文化、技艺保留传统,优良传承,也让少数民族的文化、技艺、习性给予灵感,让设计更有内涵与深度。
三、总述
人类在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文化可分为三大类型: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而民族服饰不仅可以作为物质遮身蔽体,同时还可以体现我们的精神风貌,体现某一地区的经济状况、生活水平和工艺技术状况,体现穿着者的年龄、身份、地位;还可以规范社会中人们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因此,应该被纳入“文物”的范围。既然属于文物范畴,那么对其进行保护以及时尚化设计的开发,就有着重大的意义。中国少数民族众多,服饰历史灿烂丰富,变幻无穷,信手拈来就可以发现美,激发灵感,直达内心。但是,如何对其进行解读,经过消化吸收后解构重组,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繁杂堆砌,要将其外化为富有生命力的新的设计点,是需要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李芒环.中国的服饰文化[M].芜湖: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刘红晓.广西少数民族服饰[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12.
[3]周梦.少数民族传统服饰文化与时尚服装设计[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9.
[4]何鑫.中国南方少数民族服饰结构考察与整理[D].北京服装学院,2012.
[5]王佳丽.中国南方少数民族服装结构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0.
[6]赵明.直线裁剪与双重性结构—中国少数民族服装结构研究[J].装饰,2012.
[7]苏日娜.少数民族服饰[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1.
[8]殷广胜.少数民族服饰(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曲彩红(1991-),女,山东省青岛市,汉族,广西艺术学院设计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民族传统服饰与服装研究;尹红(1973-),女,广西桂林人,汉族,博士,广西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服饰与服装研究。
【关键词】结构;平面;立体
【中图分类号】J50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中国少数民族众多,服饰文化是祖先留下的古老文化的集成,其内容丰富,风格独特。由于各少数民族分布地域不同,经济生活、文化差异以及地理环境、生活习惯等方面也会有很大的差异。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少数民族文化的天然土壤,但由于受现代化进程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少数民族服饰与文化传承同样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传统的服饰与制作技艺正在失传或消失。民族文化是我们伟大祖国繁荣昌盛、向前发展的基石与力量,因此,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是增强民族自信、提高文化软实力的客观需求。服装结构可以是我们的着眼点,解读传统的结构解读,运用到现代设计中,让传统文化深入我们的血液。传统的生活与技艺曾经在古老文明时期熠熠生辉,我们必将它们发扬光大,同样滋养当代中国,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更富内涵,更有层次,更加从容。
一、少数民族服装结构分析
(一)中国传统服装文化、理念的综述
翻阅中国历代传统服装不难发现,东方文化中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并在长期的封建文化中忽视人的本体,在服装中有意弱化人体,掩盖人体,模糊性别差异。比如古代的深衣、袍服都强调对人体的遮盖,不注重三维空间的立体塑造,而注重服装象征性和寓意性的表达。中国传统的服装造型上往往体现出儒家风范,优雅、大方、中庸、天人合一的特点,常用下垂的线条,多为宽衣大袖的造型,使人体显得修长、别致、自然。从结构特征看,中国传统服装采用平面直线裁剪方法,无论袍、衫、襦、褂、通常只有袖底缝和侧摆相连的一条结构线,衣片平直,没有省道,领型多交领或者立领,上下装、肩与袖、前片与后片没有接缝的连接在一起,整件衣服可以平铺于地,结构简单舒展。
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下,还由于祖国疆域辽阔,地形地貌复杂,地理环境差异大以及生活习惯的不同,各少数民族又有自身的独特性,就像中国传统服饰从上古时期经过更朝换代发展至今一样,都经历了创造、改造、交流、融合等发展阶段。广西壮族自治区有十一个少数民族,分别是壮、苗、瑶、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族,各民族的服装服饰有其相通性,本文以苗族族为例进行分析。
(二)苗族服装形制及各地区特色服装结构简述
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最早见于甲骨文之中,其起源可以追溯到距今五六千年的炎黄传说时代。苗族是最早的的稻作民族,苗族散布在世界各地,曾有“三苗”“南蛮”“荆蛮”“武陵蛮”等称呼,这些称呼把苗和其他族称混同在一起。宋以后,苗才从若干混称的“蛮”中脱离出来,作为单一的民族名称。中国苗族共有26个自治县、自治州。广西壮族自治区内苗族主要分布在融水苗族自治县、隆林、三江、资源、西林、龙胜、南丹等县。
《中国民族服饰文化图典》说:苗族有100多个支系,苗族以其分支繁多复杂、文化丰富多彩而著称于世,不同的支系有不同的称谓,其文化上也有较大的差异。广西苗族自称“木”“蒙”“达吉”,它称含偏苗、白苗、红苗、清水苗、素苗、草苗,新中国建立后统称为苗族。
明《五溪蛮图志》载苗族“昔以楮木皮为之布,今皆用丝、麻染成,五色,织花绸、花布裁制服之。”“男女皆带银耳环,尺围大,皆跣足。”广西苗族服饰因各居住地不同,有的服装质地、款式、纹样相似,有的相差甚远。龙胜、三江、融水地区的苗族服饰比较接近,穿青布或亮布上衣,着青布短裤或褶裙,喜带银饰。南丹中堡地区的苗族女子蓄发挽髻,以髻大为美,上穿贯头衣,下着百褶长裙,衣多蜡染,刺绣。隆林地区的苗族支系繁多,服饰差异较大,色彩绚丽,女子尤其擅长蜡染、刺绣,工艺精湛。
图1隆林偏苗女服,上衣下裙样式。交领右衽,领口有窄花带装饰。两侧开叉短衣,无扣,用带子系扎,下摆一般有三层,层次分明,最内层最长,由内往外依次递减。为长袖,窄袖口,有拼接。
图2隆林素苗女服,上衣下裙样式翻领,两块镶有白边的黑布对折缝合在衣领处。贯头衣样式,前后各一块布,在肩部缝合。袖子为两块长方形的布中间对折,缝合成筒形,在肩部与衣身缝合,宽袖口。
图3隆林白苗女服,无领对襟,襟边镶花布,形似翻领,衣领后有挑花刺绣背牌。对襟结构,后背无破缝。长袖,窄袖口,各种有色布,刺绣装饰。
图4南丹中堡苗女服,无领,前短后长贯头衣。长袖,宽袖口,刺绣几何纹装饰。
二、少数民族服装结构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
通过以上对苗族特色服饰结构的描述,可以清楚地看到少数民族的服装局限于布料颜色、花纹形状以及配色。各地具有丰富的服装外形,也因地理环境与劳动作息的影响,只在某些衣饰部位有变化,基本型都是小立领、无领对襟或右衽大襟窄袖短上衣、宽筒长裤或百褶裙。这些服饰结构与汉族传统服装有相似之处,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也被称为“新中式”。
对于传统少数民族服装的设计主要是从文化意蕴、款式结构、色彩、纹样等方面进行解构重组。本文从民族服饰结构出发,以此激发灵感,发散思维,或直接把某一结构拿来变型,让传统的少数民族服饰结构给予现代设计结构上的刺激,在几乎饱和的服装款式设计中,出现新的火花,让民族服饰不仅仅服务于民族本身,也可以给予现代设计新的出发点,在尊崇设计要素的基础上,开发脑洞,即便不在造型上出现创新,也可以从功能上出发,为人类生活提供便利。让少数民族的文化、技艺保留传统,优良传承,也让少数民族的文化、技艺、习性给予灵感,让设计更有内涵与深度。
三、总述
人类在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文化可分为三大类型: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而民族服饰不仅可以作为物质遮身蔽体,同时还可以体现我们的精神风貌,体现某一地区的经济状况、生活水平和工艺技术状况,体现穿着者的年龄、身份、地位;还可以规范社会中人们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因此,应该被纳入“文物”的范围。既然属于文物范畴,那么对其进行保护以及时尚化设计的开发,就有着重大的意义。中国少数民族众多,服饰历史灿烂丰富,变幻无穷,信手拈来就可以发现美,激发灵感,直达内心。但是,如何对其进行解读,经过消化吸收后解构重组,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繁杂堆砌,要将其外化为富有生命力的新的设计点,是需要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李芒环.中国的服饰文化[M].芜湖: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刘红晓.广西少数民族服饰[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12.
[3]周梦.少数民族传统服饰文化与时尚服装设计[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9.
[4]何鑫.中国南方少数民族服饰结构考察与整理[D].北京服装学院,2012.
[5]王佳丽.中国南方少数民族服装结构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0.
[6]赵明.直线裁剪与双重性结构—中国少数民族服装结构研究[J].装饰,2012.
[7]苏日娜.少数民族服饰[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1.
[8]殷广胜.少数民族服饰(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曲彩红(1991-),女,山东省青岛市,汉族,广西艺术学院设计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民族传统服饰与服装研究;尹红(1973-),女,广西桂林人,汉族,博士,广西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服饰与服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