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娘一个溢满笑容的梦

来源 :解放军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hua_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是娘70岁生日。我千里迢迢赶回老家时,
  已临近傍晚。娘得知我回来的消息,早已在村口
  的老榕树下守望。
  走了一段山路,我归心似箭地踏进了三年未
  见的故乡。娘第一眼见到我,认真触摸着我的军装,
  从上到下打量了一番,满脸的皱纹里瞬时盏开了
  一朵又一朵菊花。
  “怎么就一个人回家,不把孩子也带回来呢?
  孩子她妈呢?”娘满脸的笑容暗藏丝丝遗憾。娘
  拉着我大步向曾给予我温暖的泥瓦小屋走去,此
  时在她眼里我似乎又成了一个小孩。行进中,我
  分明感受到娘呼吸的困难,背明显弯着,头上长
  满了银发。我的眼圈瞬间潮湿了。
  见我回来,娘毕竟是高兴的。一进房,她就
  和爹一起张罗着做晚饭,我要参与其间,被娘坚
  决制止了,说我一路辛苦得好好休息。
  一会儿,娘便端来了农村老家待客的一碗荷
  包蛋,也是我童年长身体的“奢侈品”。而这些年
  来,在部队吃得已是很营养,对于荷包蛋算不上
  什么美味佳肴,为了不让娘扫兴,我忍着已饱的
  肚子,真像客人一样坐在家里那只破旧的木桌迎,
  慢慢地吃着。看着二老蹒跚着穿棱在厨房和堂屋
  之间,我有种想哭的感觉:是啊,只要是为了儿子,
  父母就是再苦再累,在他们心中也会荡漾着一种
  道不尽的幸福!
  要说父母应该是有福之人。他们拥有八个孩子
  ,十二个孙子女,可谓是儿孙满堂。老两口本
  已是含饴弄孙之年,现在却是整日四日相对,相
  依为命。四个哥哥都已另立门户,各自为政,很
  少有时间到父母那里坐一坐;两个姐姐和一个妹
  妹早已远嫁他乡,相夫教子;而我又远在军营,
  一年也难回一次家。好几次,我和妻子商量着把
  爹娘接回城,他们说老了恋家,还是不去的好,
  实际上,还是怕增加我的负担。
  两个小时后,一桌浸透浓浓乡情的饭茱准备
  就绪。韭苯妙蛋、虹辣椒炒腊肉、成仔鱼……娘
  一边忙碌着,一边不停地叮嘱:“娃,速都是你爱
  吃的。多吃点!多吃点!”
  随后,我拿出从海南带来的椰岛鹿龟酒,和爹
  你来我往地喝了起来,不一会儿,一瓶酒就见了底。
  爹有了几分醉意:“昌儿,你娘过生日,你回来了,
  你不知道我们有多高兴。”这时我才注意到坐在身
  边的娘。我们喝酒的时候,她就慈祥地看着我们。
  看着看着,就瞌睡了,头一会儿低下去,一会儿抬
  起来,间或看我们一眼,就说:“娃儿,吃菜吃菜。”
  “你娘有风湿病,最近晚上疼得厉害,睡不好。
  都是年轻时种下的病根。不过也怪,疼痛时想着你,
  就会好多了!”
  爹的话让我内心打了一个寒战。
  作为最小的儿子,那时虽然家里穷,但我享
  用了哥哥姐姐没有的甚至是超出同龄孩子的宠爱。
  1887年,我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镇重点中学,
  娘高兴得逢人就夸。学校离家十来里路,柴米菜
  都得从家里带,通常每周回家两次。一个周末,
  寒风凛冽,大雪纷飞,我挑着五六十斤重的柴米
  去上学。娘非要送我,不听我的劝阻,挑起扭子
  一口气走了七八里路。快到镇上了,看到娘已累
  得气喘吁吁,我坚决阻止了娘的步伐。她无奈地
  放下担子,用手抖了抖头上的雪花,走到我身边,
  紧紧把我往怀里拉。随后,用冻得通红的手掏出
  一些零碎的钞票,把手放在嘴边蘸了蘸,一张张
  地数。“总共6块8毛钱,够不够一个星期用?不
  够用再跟娘说。”我知道,那是娘在工地上攒的血
  汗钱,承载着太重太重的爱。
  雪下得越来越大,我一骨碌地挑起担子就跑,
  不敢回头看娘,生怕娘撞见自己的眼泪。
  那一年,娘55岁。
  随后我就上学、毕业、参军到部队,和父母
  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少。
  “你不知道啊,昌儿,前几年你娘过生日,
  都是一个人站在村口,望呀望呀,总想着能有一
  個孩子那天能回来看看,可是……唉,我们也知道,
  你们工作都很忙,单位的事重要啊……”爹在一
  边断断续续地说着。
  听着听着,我的泪不知怎的就流了下来。我
  忽然伸出手臂,一把抱住了正在打瞌睡的娘,脸
  贴着娘的脸,亲着她花白的头发、她脸上阡陌纵
  横的皱纹。娘哭了,我也哭了。我伏在娘的怀里,
  第一回哭得那么透彻、那么伤心,内心充满了
  万千感动、感激和感恩。
  那个晚上,我坚决要求给娘洗了脚,认认真
  真地给她修剪了指甲,渐渐地,娘带着微笑进入
  了梦乡。
  有首歌这样唱道:有多少爱可以重来,有多
  少人可以等待。同样,对于我们的父母,我们除
  了力所能及给他们提供经济上的宽裕,更重要的
  是,常回去看看,陪父母说说话。亲亲咱娘吧,
  就像儿时,咱娘亲我们那样。
其他文献
陕西告急!四川告急!甘肃告急!……在  这一连串的灾难面前,我们体会了什么是众志  成城,什么是同舟共济。电视画面一次又一次  让我们泪流满面,而感动我们的正是冲在最前  面的那一抹绿色。从汶川、玉树再到舟曲,我  们这个民族已经承受了太多,但不管上天给予  我们什么,中国人在灾难面前永远都是昂着头  的。再多的苦难。也不会把我们压垮,再大的  险阻,也不会阻止我们前进的脚步。那一抹绿  色,如今
期刊
“战地医院”在我的脑子中已经被一位年轻美丽的女护士所代替,她背着有红十字的医药箱,穿梭在枪林弹雨中,冒着被  滚滚硝烟吞噬的危险,抢救着战场上的战友……然而在真实的战争环境中,仅仅是一位年轻漂亮的女护士是远远不够的,尤  其是现代战争中,战地医生们所要求掌握的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    受时下的战争题材电视剧的影响,“战  地医院”在我的脑子中已经被一位年轻美丽  的女护士所代替
期刊
今年仲夏的一天,一位中央领导同志到  成都平原一个小镇上的5719工厂视察时,高  度评价该厂建设“企业的管理井井有条,企  业的技术精益求精,企业的文化昂扬向上”。  5719工厂何以得到如此赞誉?当我走进  这个工厂时,顿时感到强烈的震撼:一个仅  2000多人的普通空军装备修理企业,短短几  年里完成63项科研成果,20多项获得国家、  军队科技进步奖,自主创新的军用航空发动  机再制造技术
期刊
  
期刊
3月份以来,在多家网站论坛上,一篇  题为“回乡探亲军官冲人火场救人”的消息,  点击率飙升至百万之多,数千网友纷纷发帖  留言,“狂顶”这位年轻的“军中草根”。5月  中旬,北空混成某师在对他救火救人的情况  调查后,给他记二等功一次,并做出向他学  习的决定。这位被网络“捧红”的军官,又  开始在军营“掀起热潮”。  他是谁?缘何受到喜欢猎奇网友的如此  关注?    救火救人的小弟你是谁? 
期刊
学员小传:赵一,海军大连舰艇学院三年级学员。2008年担任北京奥运会、  残奥会开闭幕式仪式标兵;2009年参加首都国庆阅兵,在阅兵村入党并被表彰为  阅兵工作先进个人;2010年7月,参加第七届中国军校大学生电视演讲大赛,在  全军57所院校的学员中一举夺得金奖和最佳网络人气奖,创海军历届参赛最好成  绩。  座右铭:“一”字是一种高标准、一种严要求,它是荣誉,更是使命!    赵一出生在山西忻
期刊
6月,以济南军区某装甲师为主体,又一批蓝盔健儿会集在国旗下,组成了第四批赴苏丹达尔富尔工程兵大队。他们将以什么  姿态迎接即将到来的考验?以什么样的标准去完成神圣的维和使命?带着好奇,记者来到他们中间,进行了一番探营。    奇——副连长能管连长    “大队官兵平均年龄25.5岁,大专以上  学历占32.1%,党员占66.3%,有维和经历  的占26%……”一组组详实的数据告诉记者,  这是一支
期刊
数十年前,他还是一个兵,指导员告诉他:今天你在这里站岗,后面的老百姓可以睡觉;以后你老了,也会有人在这里站岗。  现在,他是建川博物馆的馆长,人们问他:你是商人,还是文化人?他说:“我是一名军人。”在我看来,舍弃一切打造私立博物  馆的樊建川,不仅是在收藏历史,更是在为我们的民族精神站岗。    在四川省大邑县安仁镇,有一个占地500  亩的“建川博物馆聚落”。聚落里有15座外  型和风格迥异的博
期刊
台下当兵,台上演兵    2010年的“八一”建军节,对于只有5  年兵龄的张红滨来说,是格外难忘和特别的。  张红滨是北京卫戍区某步兵团三营的一名  普通士兵。这位来自河北秦皇岛的小伙子,没  有什么文艺特长,也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自己  能上台表演,而且还是全军的“八一”晚会,  更不用说上电视了。8月1日晚上,当张红滨和  战友们在连队俱乐部收看“我是一个兵”“八一”  晚会,看到自己出现在屏
期刊
当爱情遇见军人,一般都有两条路:一条路是知难而退,怨造物弄人。最后留遗成恨;另一条路是逆流而上,义无反顾,  最后用情感撑起一片虽单薄但坚韧,虽遥远却深刻,虽含蓄仍盈润的无垠天空。  过去的泪水被她们用爱置换成笑脸,昨日的刹那被她们用心描摹成永恒。有多少军嫂把自己嫁给了“八一”军旗,给寂寞  以温暖,给艰辛以荣誉,用崇高丰满了丈夫的人生。山东省潍坊市交通局运管处干部徐云霞,就是其中的一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