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不清是谁说过这样一句话:“笑着看世界吧!这世界充满阳光,充满欢乐。”我看这话很适合我们做教师的。当我们笑着面对学生时,他们是可爱的;当我们横着眼看学生时,他们是可恶的。因为一个人的心境不同,课堂上的教学行为就明显不一样。笑着面对学生,你会给学生增添许多乐趣,你会使学生减少沮丧;笑着面对学生,教学中学会赏识学生,给学生信心与希望,你的教育就步入了通往成功的教育之路。
成功教育理念之一“赏识教育法”中有一句话是最令我们教师所震撼的,“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我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在问题学生中,百分七十五的问题行为是对老师有逆反心理,不想听老师的话而产生的。叛逆行为的根源往往来自于学生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而对学生造成伤害的人却是教师本身。只有师生之间平等交往、互尊互爱、欣赏激励才能找到通向学生心灵深处的金钥匙,架起师生间情感交汇的桥梁,构建起彼此赏、共享成功的美丽殿堂。在师生交往中融汇赏识艺术的主要手段是:
一、理解、关爱学生,和他们做朋友
关心学生、热爱学生这是对一位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当然这已是每位教师耳熟能详的一句话。教育本身就是一项爱的工程,“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要想教育发挥出最大的作用,教师就必须热爱学生。
理解是爱的前提。教师要首先端正自己的学生观,抛弃对学生的偏见,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的角度理解学生,这样的爱才能融化学生的冰心,不会因为他是一名成绩优秀的“好学生”或是一名问题多多的“差生”而又所偏袒。有人曾做过一个统计,惊呼中国的中学里现有“差生”5000万,大部分学生成为“差生”的原因是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某一方面欠缺造成的。作为教师如果能用慈祥的眼光看待这些有血有肉、有情感的孩子们,把自己的心灵深处的那份爱和甘霖洒向他们。那么这种爱就是一种沟通和赏识,就能将学生的心与你的心拉的更近。
二、尊重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尊重与爱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当这种需要不能满足时,人就会感到悲观、失望、心情苦闷,产生抵触的情绪。对于正在成长、自主意识日益增强的学生来说,他们更迫切、更强烈地需要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认可。对教育工作者而言,尊重接纳学生是教师对学生的爱的一种表现,也是赏识学生的一种表现,更是实现教育效能的重要途径。首先,教师要确立新型的学生观,应当把学生当作是与自己地位完全平等的。而不应以教师绝对权威的优势,凭自己一时的好心把这种尊重恩赐或被迫给予学生。其次,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第三,教师要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教师不能以学习成绩的好坏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轻易简单地把学生分为“好生”、“差生”。对品行优良、成绩优秀、遵纪听话的学生怜爱有加,而对那些品行不良、成绩不佳、不服管教的学生冷眼相对、避之不及。在优秀教师眼里,没有好生、差生区别,只有在学生之间的差异。这些差异只是表现在不同的生活经历、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性格特点。每个学生都有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的权利,要给予学生成长的空间和机会,信任他们,想方设法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用赏识和赞美鼓励指引学生走向成功。
三、激发自信,发掘学生的潜能
歌德说:“人类最大的灾难就是瞧不起自己”。自信心是学生学习生活的精神支柱。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必须注意要从点点滴滴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一个微笑、一句赞许、一种肯定都能激发学生潜在的天赋和强烈的情感,不断向成功发起冲刺。去年教师节前夕,一位曾经是问题学生的孩子在给我的贺卡中写道:“老师是您让我有了继续上学的机会,让我找回了曾经的自信、快乐。您对我说:‘我相信你,你一定会变优秀的。’你的鼓励让我重新认识了自己,那一刻很感动,从心底感谢您。”
四、把握学生的感受及赏识的艺术
怎样才是最佳的赏识方式呢?在实践中,“有声”与“无声”两方面有机结合可产生良好的效果。
“有声”表扬与批评的语言要讲求艺术。语言是师生沟通的重要工具,无论是赞美还是批评学生都要讲究技巧。除了具体描述学生的努力、学习和成果,还可把握中文语言的奇妙之处,使赞扬恰到好处,让学生在真实的被欣赏获得积极性的自我结论,能增强自尊和提升自我形象,从而强化自我成就动机,获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
“无声”:学会沉默的聆听与赏识。良好的师生关系、赏识激励也可以在无声的沟通中建立。对学生而言,老师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与学生进行沟通,除了有声的语言交流外,老师的一举一动,面部的表情气色,一颦一笑,一个眼神,都可以无声地向学生传递信息。
总之,学校教育是一个孩子生命中的最重要的一段历程,是学生人生中最具有生命意义的构成部分。在这阶段,教师要教会他们生活、学习、做人、做事,促进其智力发展,学会情感沟通、人际交往等等。如果教师能够用赏识的眼光、真诚的情感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挖掘学生的潜能,最终才能达成教育目标。我们只有在沟通中共同体验、共同感悟赏识的无穷魅力,师生才能共享成功的喜悦。
成功教育理念之一“赏识教育法”中有一句话是最令我们教师所震撼的,“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我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在问题学生中,百分七十五的问题行为是对老师有逆反心理,不想听老师的话而产生的。叛逆行为的根源往往来自于学生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而对学生造成伤害的人却是教师本身。只有师生之间平等交往、互尊互爱、欣赏激励才能找到通向学生心灵深处的金钥匙,架起师生间情感交汇的桥梁,构建起彼此赏、共享成功的美丽殿堂。在师生交往中融汇赏识艺术的主要手段是:
一、理解、关爱学生,和他们做朋友
关心学生、热爱学生这是对一位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当然这已是每位教师耳熟能详的一句话。教育本身就是一项爱的工程,“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要想教育发挥出最大的作用,教师就必须热爱学生。
理解是爱的前提。教师要首先端正自己的学生观,抛弃对学生的偏见,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的角度理解学生,这样的爱才能融化学生的冰心,不会因为他是一名成绩优秀的“好学生”或是一名问题多多的“差生”而又所偏袒。有人曾做过一个统计,惊呼中国的中学里现有“差生”5000万,大部分学生成为“差生”的原因是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某一方面欠缺造成的。作为教师如果能用慈祥的眼光看待这些有血有肉、有情感的孩子们,把自己的心灵深处的那份爱和甘霖洒向他们。那么这种爱就是一种沟通和赏识,就能将学生的心与你的心拉的更近。
二、尊重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尊重与爱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当这种需要不能满足时,人就会感到悲观、失望、心情苦闷,产生抵触的情绪。对于正在成长、自主意识日益增强的学生来说,他们更迫切、更强烈地需要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认可。对教育工作者而言,尊重接纳学生是教师对学生的爱的一种表现,也是赏识学生的一种表现,更是实现教育效能的重要途径。首先,教师要确立新型的学生观,应当把学生当作是与自己地位完全平等的。而不应以教师绝对权威的优势,凭自己一时的好心把这种尊重恩赐或被迫给予学生。其次,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第三,教师要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教师不能以学习成绩的好坏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轻易简单地把学生分为“好生”、“差生”。对品行优良、成绩优秀、遵纪听话的学生怜爱有加,而对那些品行不良、成绩不佳、不服管教的学生冷眼相对、避之不及。在优秀教师眼里,没有好生、差生区别,只有在学生之间的差异。这些差异只是表现在不同的生活经历、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性格特点。每个学生都有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的权利,要给予学生成长的空间和机会,信任他们,想方设法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用赏识和赞美鼓励指引学生走向成功。
三、激发自信,发掘学生的潜能
歌德说:“人类最大的灾难就是瞧不起自己”。自信心是学生学习生活的精神支柱。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必须注意要从点点滴滴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一个微笑、一句赞许、一种肯定都能激发学生潜在的天赋和强烈的情感,不断向成功发起冲刺。去年教师节前夕,一位曾经是问题学生的孩子在给我的贺卡中写道:“老师是您让我有了继续上学的机会,让我找回了曾经的自信、快乐。您对我说:‘我相信你,你一定会变优秀的。’你的鼓励让我重新认识了自己,那一刻很感动,从心底感谢您。”
四、把握学生的感受及赏识的艺术
怎样才是最佳的赏识方式呢?在实践中,“有声”与“无声”两方面有机结合可产生良好的效果。
“有声”表扬与批评的语言要讲求艺术。语言是师生沟通的重要工具,无论是赞美还是批评学生都要讲究技巧。除了具体描述学生的努力、学习和成果,还可把握中文语言的奇妙之处,使赞扬恰到好处,让学生在真实的被欣赏获得积极性的自我结论,能增强自尊和提升自我形象,从而强化自我成就动机,获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
“无声”:学会沉默的聆听与赏识。良好的师生关系、赏识激励也可以在无声的沟通中建立。对学生而言,老师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与学生进行沟通,除了有声的语言交流外,老师的一举一动,面部的表情气色,一颦一笑,一个眼神,都可以无声地向学生传递信息。
总之,学校教育是一个孩子生命中的最重要的一段历程,是学生人生中最具有生命意义的构成部分。在这阶段,教师要教会他们生活、学习、做人、做事,促进其智力发展,学会情感沟通、人际交往等等。如果教师能够用赏识的眼光、真诚的情感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挖掘学生的潜能,最终才能达成教育目标。我们只有在沟通中共同体验、共同感悟赏识的无穷魅力,师生才能共享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