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物理教学资源利用技巧的认识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jiac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课堂教学资源,是指一切对物理教学有用的物力和人力.是支持物理课堂教学开展、并为课堂教学利用的各种条件.它在物理课堂教学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物理课堂教学开展的基本条件和主要支持因素.物理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有效课堂教学准备、策略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教师是否能够不失时机地有效开发、利用和激活教学资源是提高物理教学水平的关键之一.现代传媒信息的快捷、方便使师生共同享用优质的教育课程资源的机会日益增多,但如何恰当地利用好这些资源又是摆在当前教师面前重要的课题.最近观摩了我市青年教师物理实验课比赛,对物理课程教学资源的利用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下面结合这次观摩的《摩擦力》一节教学中相同资源、不同的使用情况加以说明.
  1利用的方式不同,引起的悬疑程度不同
  用于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的教学资源一般应该起到一种设置悬念的教学效果.引起的悬疑效果往往决定了学生对后面课堂的专注和投入的程度.但同样的资源两种不同的使用方式引起的效果却迥然而异.“筷子提米”是很多老师在《摩擦力》一节教学中经常采用的引入课题手段.在本次的观摩活动中也有两位老师用到它.其中一位老师是将米装入杯子,自己用筷子将米和杯子提起.通过问题引入课题.这种利用方式提供给学生很好的视觉感受也很自然地引入了课题,但留给学生的悬疑思考显然不够.同样的资源另一位老师的利用方式却不太相同,他将米倒入杯子后插入筷子请一位同学试试能不能将装了米的杯子提起,结果学生只提起了筷子.大部分学生觉得这很正常因为杯子比较重,米又太松散.接下来这位老师当着学生的面将筷子插入杯子同时用力把杯子里的米压紧再请同学来提,结果杯子和米被提了起来.学生很兴奋,他们悬念升起的同时也在思考着原因.并且后一位教师又将上述设计渗透到后面增大摩擦力的教学中,使得上课伊始的悬念成为牵引学生积极探索的动力贯穿整堂课.上述案例给我的启发是:同样的资源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多从不同的方式揣摩它的利用给学生带来的认知效果,最终选择最适合的方式利用到实际教学中.
  2利用的灵活性不同引起的作用效果不同
  同样的教学资源教师如果能够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和教学时的具体情境恰当地把握利用时机和利用的技巧,那么资源利用后产生的作用效果将有质的提高.在《摩擦力》一节的教学中有不少教师设计了利用大毛刷擦黑板,让学生观察刷毛的倾斜方向.教师的目的是为了达到让学生认识滑动摩擦力方向的教学效果.上述演示放大了实验现象,学生的认识效果比较好.但对定义中滑动摩擦力方向的描述——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即学生对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理解上仍然有难度.然而一位老师灵活地展示却让学生的理解水到渠成.他先演示了大毛刷沿黑板向左滑动,刷毛歪向右边.接着这位聪明的老师利用讲课用的黑板可以左右拉动的教学情境机智地向学生演示了毛刷不动,教师向右拉动黑板,结果学生观察到刷毛也歪向右边.学生在惊奇之余也充满了探索的欲望.在教师适当的点拨下学生理解了以黑板为参照物,毛刷两次都是相对黑板向左运动,因此毛刷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向右.灵活的资源利用方式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后一位老师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前面一些老师的做法,从学生的当堂表现也验证了他的良好效果.这一案例启发我们要钻研各种教学资源的灵活运用,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实际的教学条件和情境.
  3利用的细节不同引起的理解深度不同
  我们要充分考虑既有的教学资源的教学功用,要求精、求细.注重教学资源的利用细节也就是关注了它的利用程度,相应地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深度.在十几节优质课例中有一些老师利用了两块长方形的海绵.其中每块海绵的一条长边做成锯齿状.两块带有锯齿状的海绵锯齿相对,被用于相互滑动的物体之间,演示为什么会存在摩擦力以及摩擦力的方向.首先资源的选取非常有创意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其中一位老师更胜一筹,一般的老师选取了颜色相同的两块海绵,而他选取了不同颜色的两块海绵.一块红色、一块白色对比明显.演示时两块海绵“锯齿”相对分别上下运动,学生明显地看出两块海绵的“锯齿”相互阻碍发生歪斜,并且观察到向上运动的红色海绵“锯齿”歪向下方,向下运动的白色海绵“锯齿”歪向上方,当时就有学生说出了两块海绵所受摩擦力的方向以及判断滑动摩擦力方向的方法.学生的理解在教师对相同资源的利用细节上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教师一定不能忽略教学资源的利用细节.
  4利用的顺序不同,引起的思维深度不同
  物理教学提倡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实际教学中应适时渗透,有效调动学生积极的思维,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树立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高尚情操.同时引导学生将物理知识积极应用到社会生活之中.教学中会涉及到很多社会生活中的资源作为教学资源,一般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现代媒体的便捷作用展示给学生.但展示的时机和顺序往往会影响学生的思维深度.例如《摩擦力》一节的教学有社会生活中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实例图片.有的老师先展示给学生然后让学生总结具体的方法,这实际上减少了学生的思维量.由于学生在实验的基础已经认识了影响摩擦力的因素,所以可以让学生总结方法并举出生活中的事例,然后播放图片学生深化理解.这样处理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深度又能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幸福感.(他总结的方法和列举的事例在屏幕上被播放出来,他会很兴奋.)观摩的教学实例也验证了后一种处理方式的良好教学效果:学生的反映要好于先出示图片后进行总结的方式.当然图片、视频的播放顺序一定要结合内容对学生感知的影响.如果是学生认识规律、形成概念的资源一般应先展示,如果是学生利用方法、验证所想的一般应后展示.
  5利用探究前的暗示语不同引起的探究行动效度不同
  教学资源的利用经常会依赖于教师的有效引导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活动效果.本次观摩学习就感悟到教师引导的功力对学生行动的效率和课堂达成度的影响.在探究摩擦力的产生和方向时,有两位老师都设计了利用生活中的牙刷来进行学生分组探究的活动.首先这个设计非常好,它能增加学生的活动,有效地突破难点.但两位老师的引导不同,结果探究行动的效度大相径庭.一位老师引入课题后告诉学生:推动桌上的牙刷在桌面上滑动,观察有什么现象?结果后面几组同学推着刷毛向上的牙刷(由于稳定性,部分小组的牙刷是刷毛向上躺在桌面上的,学生也没有处理直接就推动了牙刷进行实验)进行了活动.教师一时没有照顾过来,致使活动结束时学生没有什么收获.另一位老师在探究前明确地引导学生:让刷毛向下沿桌面推动牙刷,用心感受并观察刷毛弯曲方向与牙刷滑动方向.结果学生活动很顺利,观察目标明确,总结准确到位.上述事例启发我们教学资源利用的效度依赖于教师有效的引导.
  树根之于农夫之手可能成为燃木,之于根雕家之手可能成为艺术,究其原因是利用和加工的方式不同所致.教师对教学资源的利用也应该慎重.只有充分考虑学生,拥有高超的教学技艺,潜心钻研教学资源的利用技巧才能让教学资源绽放光彩.
其他文献
厦门市同安区新城小学围绕“尚雅求真”的校训,努力建设“环境幽雅、管理清雅、教师儒雅、学生文雅、家长和雅、学校高雅”的现代学校,近年来,各方面成绩初见成效,深受社会各
期刊
介词短语(prepositional phrase)是以介词为中心词加宾语构成的短语,它的句法功能相当于形容词和副词,主要在句中用作定语、表语和状语等,但在实际运用中也常遇见介词短语在
1983年,霍华德·加德纳的美国心理学家,在研究脑部受创伤的病人的过程中发现了他们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通过研究他们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加德纳在《心智的架构》一书中提出了人类的智能包括的范畴,从而得出人类具备语言、逻辑数理、视觉空间、身体运动、音乐、人际关系、自我认知、自然观察这八大方面的智能。加德纳认为智能可以在任何年龄阶段发展,或任何能力层次的人都可以通过学习让自己在各
本文对虚拟语气的涵义、构成、用法进行了归纳,并通过教学过程的实施(学生自学+教师精讲+学生精练),期望学生对虚拟语气有更深入、更全面的理解和掌握。 This article summa
期刊
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第一中学始建于 1957 年秋,是一所由汉族、裕固族、藏族、回族、蒙古族、土族等十余个民族构成的民族团结大家庭.一直以来,学校切实秉承“人本
期刊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国家的建设需要更多高素质的人才.而教师作为人才培育的第一经手人,更是责无旁贷.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今天的教育,培养的不仅仅是学生对知识的“死记硬背”,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创新方面的能力.但就本校的课改现状来看,在一些教师的课堂上出现了一种看似学生热火朝天、场面热闹非凡,但教学效果反而不如从前的状况.那么,如何更有效地既能让学生动起来,又能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呢?本人经
2011年,为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打造德艺双馨的教师队伍,湖北省教育厅开展了“课内比教学”教学比武活动.笔者非常荣幸地参加了这次比赛,回想起比赛的日日夜夜,步步走来,步步惊
多年来,山西省阳城县水村小学秉承“教学生六年,为学生一生”的办学理念,坚持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为己任,大胆践行用心、用爱、用情“三用”方针,把育人的切入点把握
期刊
鲁科版2012年7月第11次印刷《物理 必修1》第二章3节讲到“为了大致描述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人们建立了平均速度的概念” (鲁科版《物理 必修1》第22页第三段)。在上课过程中我们经常把这句话当作“平均速度”的物理意义告诉学生,学生由于有了初中物理的“速度”概念接受起来也觉得很顺畅。但在下面问题的分析中学生反而对“平均速度”的概念觉得模糊和不好理解。  例 体育场的标准跑道是400
《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音乐课程的总目标:学生通过音乐课程学习和参与丰富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探究、发现、领略音乐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涵养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