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际金融危机对职工劳动经济权益的影响是明显的,这种影响在后金融危机时期还会延续。工会作为职工权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应正确分析和审慎评估国际金融危机对劳动关系带来的不利影响,着力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因应之策,并使之与现行劳动法律法规和政策有效衔接,在适应宏观经济形势变化中不断拓宽维护劳动者劳动经济权益、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有效路径。
突出问题
后金融危机时期四川职工劳动经济权益维护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挑战:
失业率居高不下,就业困难有长期化风险。2009年四川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71.13%,当前我省正处在劳动年龄人口最充分阶段,劳动力供给充分。但劳动力需求遠远不足,一方面经济增长创造的就业岗位在相对减少;另一方面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减弱。2009年,四川应届高校毕业生27.6万人,加上历年积淀,需要就业的大学生达50万人左右;城镇下岗、失业等低收入困难群体约40万人;新增失地农民和需再就业农民工超过100万人,总数逾200万人。劳动力供需缺口较大,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供求关系结构性失衡,失业属性由数量型失业向质量型失业和结构性失业转变。随着全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结构出现明显的结构分化:企业对文化程度较高、拥有相关技能等级的劳动力需求旺盛;对文化程度较低、无技能等级劳动力的需求则日益萎缩。四川作为劳动力输出大省,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的职业技能目前普遍偏低,以民工就业难和“民工荒”并存为表现形式的剩余劳动力供求关系结构性失衡更加严重,在后金融危机时期形成“失业滞后现象”。
就业质量提升面临新挑战,体面劳动的实现任重道远。金融危机加速了就业方式多样化的进程,劳动者与雇主的关系更加复杂多样,这对就业质量的提高、劳动关系的调整、以及体面劳动的实现提出了新挑战:工作强度大,工作安全性差;工作稳定性低,劳动关系缺乏规范;劳动报酬不稳定,收入差距拉大;社会保障覆盖面低。
工资性收入增速缓慢,劳动者收入水平偏低。相对于较快的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来说,劳动者的工资水平是偏低的。2009年,四川省全部单位(含私企)职工平均工资23191元,平均月工资为1932.6元。
主要举措
在后金融危机这一特殊背景下,四川工会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实施工会就业援助和就业服务行动,促进就业数量增加。通过建立工会网络就业帮扶平台和跨省区域性劳务协作,开展“春风送岗位”等活动,帮助就业困难人员特别是城镇零就业家庭、下岗失业职工、困难职工家庭大学生实现就业。仅2009年就为11万人(次)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民工提供了职业介绍,帮助13.5万名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帮助3万多名下岗失业人员和1991名困难职工家庭大学生实现就业、再就业。
开展“共同约定行动”,稳定职工就业岗位。积极开展以“保岗位、保工资、稳员增效”为重点的“共同约定行动”。
全面开展职工技能培训,促进就业质量提高。2009年全省工会举办职工技能培训班9837期,培训工种558个,培训职工(农民工)达115.4万人(次)。着力推动技术培训、技能竞赛、技术晋级的一体化,促进我省职工技能素质提升向就业竞争能力提升转化。
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推动工资收入稳定增长;强化工会源头参与,推动涉及职工劳动经济权益问题的解决;完善企事业民主管理机制,保障职工劳动经济权益的实现。目前全省建立职代会制度的企事业单位达3.3万多家。进一步促进和推动依法建立职工董事、监事制度,全省国有投资主体设立的公司中建立职工董事制度的企业达2180家,设立职工监事的企业近4000家。
思考和建议
在后金融危机这一特殊背景下,根据劳动关系发生的新变化,针对劳资利益分化加剧和劳资冲突大幅上升的基本社会现实:一是要以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为契机,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着力解决超时劳动、工资拖欠、劳动安全卫生、侵犯职工权益等问题;二是以提高劳动者素质为抓手,助推就业质量提高和就业数量增加,办好工会的职业培训、职业介绍机构和再就业基地,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培训质量和服务水平;三是以提高一线普通职工收入水平为重点,推动建立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四是以构建广覆盖的社会“安全网”为目标,促进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完善;五是以建立健全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为着力点,切实维护职工民主政治权利。
突出问题
后金融危机时期四川职工劳动经济权益维护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挑战:
失业率居高不下,就业困难有长期化风险。2009年四川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71.13%,当前我省正处在劳动年龄人口最充分阶段,劳动力供给充分。但劳动力需求遠远不足,一方面经济增长创造的就业岗位在相对减少;另一方面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减弱。2009年,四川应届高校毕业生27.6万人,加上历年积淀,需要就业的大学生达50万人左右;城镇下岗、失业等低收入困难群体约40万人;新增失地农民和需再就业农民工超过100万人,总数逾200万人。劳动力供需缺口较大,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供求关系结构性失衡,失业属性由数量型失业向质量型失业和结构性失业转变。随着全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结构出现明显的结构分化:企业对文化程度较高、拥有相关技能等级的劳动力需求旺盛;对文化程度较低、无技能等级劳动力的需求则日益萎缩。四川作为劳动力输出大省,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的职业技能目前普遍偏低,以民工就业难和“民工荒”并存为表现形式的剩余劳动力供求关系结构性失衡更加严重,在后金融危机时期形成“失业滞后现象”。
就业质量提升面临新挑战,体面劳动的实现任重道远。金融危机加速了就业方式多样化的进程,劳动者与雇主的关系更加复杂多样,这对就业质量的提高、劳动关系的调整、以及体面劳动的实现提出了新挑战:工作强度大,工作安全性差;工作稳定性低,劳动关系缺乏规范;劳动报酬不稳定,收入差距拉大;社会保障覆盖面低。
工资性收入增速缓慢,劳动者收入水平偏低。相对于较快的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来说,劳动者的工资水平是偏低的。2009年,四川省全部单位(含私企)职工平均工资23191元,平均月工资为1932.6元。
主要举措
在后金融危机这一特殊背景下,四川工会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实施工会就业援助和就业服务行动,促进就业数量增加。通过建立工会网络就业帮扶平台和跨省区域性劳务协作,开展“春风送岗位”等活动,帮助就业困难人员特别是城镇零就业家庭、下岗失业职工、困难职工家庭大学生实现就业。仅2009年就为11万人(次)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民工提供了职业介绍,帮助13.5万名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帮助3万多名下岗失业人员和1991名困难职工家庭大学生实现就业、再就业。
开展“共同约定行动”,稳定职工就业岗位。积极开展以“保岗位、保工资、稳员增效”为重点的“共同约定行动”。
全面开展职工技能培训,促进就业质量提高。2009年全省工会举办职工技能培训班9837期,培训工种558个,培训职工(农民工)达115.4万人(次)。着力推动技术培训、技能竞赛、技术晋级的一体化,促进我省职工技能素质提升向就业竞争能力提升转化。
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推动工资收入稳定增长;强化工会源头参与,推动涉及职工劳动经济权益问题的解决;完善企事业民主管理机制,保障职工劳动经济权益的实现。目前全省建立职代会制度的企事业单位达3.3万多家。进一步促进和推动依法建立职工董事、监事制度,全省国有投资主体设立的公司中建立职工董事制度的企业达2180家,设立职工监事的企业近4000家。
思考和建议
在后金融危机这一特殊背景下,根据劳动关系发生的新变化,针对劳资利益分化加剧和劳资冲突大幅上升的基本社会现实:一是要以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为契机,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着力解决超时劳动、工资拖欠、劳动安全卫生、侵犯职工权益等问题;二是以提高劳动者素质为抓手,助推就业质量提高和就业数量增加,办好工会的职业培训、职业介绍机构和再就业基地,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培训质量和服务水平;三是以提高一线普通职工收入水平为重点,推动建立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四是以构建广覆盖的社会“安全网”为目标,促进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完善;五是以建立健全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为着力点,切实维护职工民主政治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