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艺术之美国越战纪念碑

来源 :丝路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qf7572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共艺术的核心理念是“公共性”,在公共空间内创作的作品反映了现代大众人群对于个体心理索取或者社会诉求 的载体,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深入,公共艺术正朝着多元化、呼吁时代鲜明记忆的方向而不断发展着。
  位于美国华盛顿中心区,坐落于林肯纪念堂几百米处的宪法小树林里,两端分别延伸至华盛顿纪念碑和林肯纪念堂,用黑色的花岗岩石砌成长 500 英尺的“v”字形碑墙,按照阵亡日期为顺序镌刻逝者姓名,用于纪念越战中阵亡的美军士兵。与传统的纪念碑不同,它本应该拔地而起,雄伟挺立,而设计者却反其道而行之,使它陷入地下,渐渐的使它向中心升高。这一碑林的建立立刻就引发热议,但从公共艺术的角度来看,却不失为是人们表现情感并与之发生共鸣的典范之作,最终也获得了大多数人的支持。
  从公共艺术的特点来看,首先;越战纪念碑不仅仅是一个物质性的实体,它实际上更是一个由公共性所构成的行为和观念空间。它符合公共艺术的核心理念“公共性”。从建设之初,美国国会通过设计竞赛的方式征集方案,鼓励社会公众群体广泛参与,极大地调动了公众对于公共领域的设计和使用,使他们能以自己的切实感受来表达,最后采用了来之耶鲁大学建筑专业 21 岁的华裔学生林璎的设计方案。其次:建造位置的选择是公共领域空间与私人领域融合的表现,在位于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的中心公园建设,直接使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分界线消失。尤尔根·哈贝马斯认为,公共领域作为一个和
  私人领域相分离的特定领域在中世纪中期的封建社会是不存在的。统治阶层从等级制度中走出来发展为公共权力,劳动阶层在城市企业和某些乡村阶层中扎根而发展成为“市民社会”。人们热衷于聚集在一起讨论各种各样的艺术问题。越战纪念碑静静的坐落在小树林中,每当闲暇之余,总会有目光聚集于此,面向全面公众开放。
  从公共艺术的特点来看,越战纪念碑以其独特的“V”字形构造,与周围的绿树草地相协调,形成一种安静深沉的的场景,通体黑色的花岗岩雕刻而成,与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相呼应,旨在呼吁民众缅怀先烈,铭记历史。从天空俯瞰,仿佛犹如大地被突然切开了一个巨大的伤口,无法磨灭,这场战争是对美国民权法制社会的抨击,是对散发民主共和政治的质问,更是说明了这通体黑色,熠熠生辉的黑墙在诉说美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一场不应该发生的惨烈战争,它静静地矗立着,警醒着美国社会各界,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因此,美国政府并没有掩盖曾经这段黑暗的历史,它让更多的人正视历史,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让更多饱受战争迫害的人将内心的复杂的情绪像洪水一样发泄出来。越战纪念碑也留给美国民众无线的思考,展现了其独特的人文关怀。
  从艺术史的角度来看,越战纪念碑颠覆了传统的纪念碑雕塑的造型,打破了人们对历史事件或者英雄人物的缅怀方式,独特的造型,特殊的表现方式让其蕴含的意义与众不同。从欧洲的第一座公共纪念碑的建立开始,“唐·胡安”雕塑开启了欧洲长达三个世纪的纪念碑发展过程,从建造对象有君王、贵族再到历史伟人及爱国事件的转变;
  从摆放的地区空间由室内的再到公共空间的转变,这更加强化了公众对国家集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也开启了公众参与公共事业的曙光。美国越战纪念碑与传统的纪念碑造型不同,打破了传统的竖直矗立、雄伟挺拔的特点,他用独特的“V”字形构造,由两边向中心递增,两边分别延伸至两场对美国历史有重要意义的战争纪念堂,“独立战争”、“南北战争”,旨在告诫美国民众战争的残酷性,通体黑色的花岗岩按照阵亡日期镌刻着逝者的死难者的名字,仿佛每走一步都身临其境的感受着一个接一个士兵倒下,以大地为底座,仿佛在聆听着大地母亲在诉说这段黑暗的历史,战争的残酷无情,使无数的参观者为之而震撼,铭记历史,珍爱和平。这一建筑不仅仅发挥了其作为建筑的日常实用功能,也成为受难者家属的精神寄托,使之为和平公益事业不断努力着。
  从公共艺术带来的社会功能来说,越战纪念碑极大地推动了美国民众的社区和谐,使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正式这段历史,它无言地诉说着越战带来的创伤,给那些曾经历经战火洗礼的老兵引发无尽的思考,使他们缅怀战友,思索生活的意义。这座似简单的纪念碑因其设计者独特的表现方式,每年吸引着络绎不绝的人来华盛顿在自己亲人、战友的名字下留下纪念,给华盛頓这座城市带来旅游收入,提升了经济效应。越来越多的美国民众为和平公益事业不遗余力的贡献自己的力量,尤其是美国国会更将 5 月 30 日确立为“阵亡将士纪念日”,每年都会举行纪念仪式,怀念那些为国捐躯的将士,数不尽的人来到这里,走过这条纪念碑,抚摸着每一块镌刻着死难者的石碑,携来的不
  仅仅是泪水,哀悼之情,带走的必然是无尽的沉思。正是这独特的纪念碑,极大地增强了美国民众的认同感,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繁荣;正是这种源源不断的向心力、创造力,才是美国不断强大繁荣的动力来源。
  最后,我想用 2007 年美国建筑评委会主席理查德·洛根的话来说:“25 年后,你站在那些纪念碑前面,仍会想起那些名字,你可以看到人们抚摸纪念碑,并为他而感动。”
  作者简介:
  刘宫佐(1997.03—);性别:男,籍贯:河南南阳人,学历:本科在读,就读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现有职称:无;研究方向:公共艺术。
其他文献
摘 要:近年来,现代新媒体艺术在当代艺术领域开始大放异彩,逐渐被人们所欣赏和接受,成为现代艺术不可或缺的艺术形式,同时,良莠不齐的作品也充斥在在各类展览上。对其表现形式、技术语言、理论内涵、历史演变的梳理和发展方向的展望显得尤为重要,现代新媒体艺术的诞生离不开观念艺术、行为艺术、大地艺术、装置艺术以及架上现代绘画艺术等等前卫的现代艺术的滋养。本文对其与各类先存艺术的呈现形式关联、逻辑性,视觉经验和
期刊
摘 要:丝绸之路象征着中华文化的传播和发扬。丝绸之路的概念由来已久,但是专家学者们对于丝绸之路的研究却大多数围绕着丝绸之路的经济影响和对各个国家在经济贸易方面的带动作用。瓷器是中国文化的象征,在被国家作为商品进行出口之后,成为了中国传统美学的传播工具,长久地影响着世界的各个国家。本文以瓷器和传统美学的关系进行研究,关注瓷器对于中国传统美学在世界传播的影响。  关键词:丝路瓷器;传统美学;传播  丝
期刊
摘 要:原生性舞蹈上升到次生性、再生性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过程,然而,在塔吉克族的舞蹈中我们看到了它较好的保留了本民族的“根”,同时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他们以自我淳朴、善良的本性,感染着我们,也把这些与生俱来的特性输入到他们的艺术之中。那么,创作塔吉克族舞蹈题材的作品,是每一位文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促进少数民族发展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风格特征;舞蹈生态学;塔吉克族舞蹈;编导创作  (一)在生
期刊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水平飞速提升,技术也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各处,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少便利。适应时代潮流,课堂中的教学方式也随着技术的进步而改变着。在中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将多媒体技术与教学相结合,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教学颇有裨益。本文对于中学音乐教学应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及如何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两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  关键词:多媒体;合理运用;音乐教学  前言  常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当地北峰中学的音乐课堂,以初一年教学内容《凤阳花鼓》为教学课例,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当地教学法相结合,融合闽南方言进行教学设计,重点从奥尔夫教学法的语言节奏、声势动作训练等方面进行阐述,从而优化当地北峰中学的音乐课堂。  关键词:奥尔夫教学法;闽南方言;北峰中学  一、奥尔夫教学法的介绍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教育理念主要强调的是原本性音乐,原本性的音乐不是指纯粹的音乐,而是和动作
期刊
摘 要:现如今社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的物质需求普遍上来说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因此,人们的精神需求较于过去也越来越高端。在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下,舞蹈,作为一种十分高雅的艺术形式,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喜爱,在这个背景下,高等舞蹈教育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关键词:优化;高等舞蹈教育:人才培养;方案  引言:现如今,高校的舞蹈教育发展情况整体趋势是向着积极的一面发展的,但我们不可否认,在这个日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不同国家互派留学生已经是很正常的一种现象。那么,不同文化区域的人汇集到一起,就会有一些问题出现。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一些学者开始了关于跨文化交际理论的研究。虽然我国这一方面的研究开始较晚,但是也取得了一些不小的成就。如何在日常教学生活中将不同国家之间的,尤其是其他国家与我国之间在交流时产生的问题合理解决,成为现在的学者十分感兴趣的话题。本文将从学生管理和教学活动两个
期刊
古代西藏教育的历史时期,可分为原始时期、吐蕃王朝时期、分治割据时期、萨迦时期、帕木竹巴时期、甘丹颇章时期。在这些历史时期内,西藏的教育持续不断地发展,逐渐形成了以寺院教育、私塾教育、家庭教育、师徒相传等为主的教育模式。  一、原始时期  西藏原始时期的工艺美术品主要以木、石、陶、骨等材质为主,这些器物数量不少,并且种类丰富,用途各异。拉萨曲贡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石制生产工具、陶制器皿、骨饰、青铜箭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经济实力不断增长,物质的享受已经不能满足人们。人们更注重于精神的享受,品位的提高,弄海园独栋式花园别墅设计向我们展现的就是给居住者带来彻放松悠闲的环境,给居住者门营造浪漫又舒适的精神享受的家园。  本课题通过对青岛弄海园进行全方面的调研,在对选址区域的周边环境、文化等清晰的认识的基础上,探讨营造一种阳光、沙滩、碧海、蓝天的居住环境,满足现代人在繁杂的社会生活中
期刊
摘 要:加快发展现代高等教育重要的是,增强高校的吸引力,吸引更多的资源向高等教育汇聚,加快产教研深度融合,推进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这就要求高校必须根据专业特点、学生实际加大教育教学改革的力度,激发教师的研究主动性,形成教学研产一体化培养模式。以我校开展歌剧实训队为契机,通过歌剧这一艺术形式,尽可能的向社会推广我校的音乐专业,达到产、学、研一体化的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