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改思想,要求教师角色发生转变,要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为“平等中的首席”,做一个认真倾听、善于激发、巧妙点拨、果断决策的教者,从而提高学生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学生具有强烈的创新欲望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些心理特征是推动他们创造性学习,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潜能,追求自我实现的强大内部动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刺激这种需要,积极创设条件。
关键词:师生换位;高效课堂;教学互动;
【中图分类号】G630
九年级《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一课,在中考考纲中不做要求,有的教师可能会一略而过,但学生中考之际,理想是他们既迷惘又热衷的主题,若在教师的灌输教学下,他们往往比较拘谨,不象初一时那么愿意明朗的展示自己的个性和好恶了,怎样使学生畅所欲言,心弦搏动,人生观和价值观得到潜移默化的正确引领?某日听同事交流班干部的工作能力时,笔者忽然想到何不师生换位,让学生自己上堂课呢?即选择了两位语言表达、组织能力较强,威信高的学生,接受了“任务”。课前小老师们既好奇又紧张地进行了认真“备课”,教师对知识体系的梳理和教学方法的选择稍做指导。让学生走上讲台,虽是种尝试,但此种教学方法的运用过程及效果仍值得回味。
一、给学生施展的讲台,生成课堂高效
现代课堂改革,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师生换位”教学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始终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实践主体,使授课学生的语言表达、知识理解、人际协调、自主创新等能力的综合运用有一个持久的展示、发展机会,使场下学生享有充分自由的主动权、发言权。在个性兴趣、爱好等方面,学生比老师更了解学生,因此在课例和答题者选择上,学生契合的更为自然,如处理好理想与现实关系环节,“老师”选择了班中两个篮球爱好者,实现理想的途径环节选择了处事缜密,考虑周全的同学畅谈阶段性理想,再如导入调查学生理想环节采用了匿名写纸条的方式,吻合初三学生的心理特征,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体现了学生的智慧。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学习是以自身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构建活动。“师生换位”正是建立在学生各自不同层次水平之上的,促使学生交流对问题的不同理解,在民主、轻松的氛围中讨论“理想是什么?”“怎样实现理想的途径?”,他们的价值观各异,在分享中,互相探讨,在碰撞中,互相评价。如在纸条中估计是个后进生写出“理想是杀人的猪”,“老师”并不回避,场下的哗然,学生老师率性的发言“这是理想吗?猪的理想也不至于此吧?”比教师教条式的说教更易让人认可和接受,情感目标更易达成。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自我发现问题、自我分析问题、自我解决问题的过程。
师生换位为学生“老师”提供了展示自我的现实舞台,使他们增强自信心,获得成就感,而对没有上讲台的学生,看到自己同学的精彩示范,也激发了尝试的强烈愿望,教师适时给他们提供机会,就能使他们激发兴趣、提高主动学习的自觉性。
二、给教师洞悉的镜台,自省授课不足
“以学定教”要求教师既要充分关注到学生的“学”,又要重视教师的“教”,教师在关注学生“学”的同时也将带动教师的“教”,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教学方式上,学生往往效仿教师上课的方式。如“老师”在组织学生讨论时,学生虽围坐,但他们并不想公开自己的理想,谈也是很嬉笑的,流于形式;“老师”没有走下讲台,参与讨论,而是站在台前,正襟危坐,巡视台下,对学生不指导、不深入;当教学难点、重点无法突破时,借助师道尊严说教或教材内容一划了之;“我们讨论了理想,那么理想有什么作用呢?XX你来回答。”被叫学生还沉浸在刚才的热烈讨论中,问题的设置过于突兀而缺乏有效性等。当教师以旁观者的角色参与时,洞悉了自己平日的教学不足给学生的负面影响,亟待矫正。
同时,换位教学对教师自身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教师要善于成为学生学习生活和为人处事的楷模,既能较好地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使学习成为在教师导引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从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换位”不仅使学生学会了如何学,让他们掌握了如何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教师也可以在这种方法中打破固有的思维方式,即教师也学会了如何教。
三、给师生互动的平台,促进教学和谐
社会学研究认为,课堂是一个微观社会,课堂教学过程是课堂中各种角色间相互作用并发挥其特有功能的过程。课堂中的角色主要是教师和学生,师生互动也就是教师和学生这两类角色间相互作用和影响的过程。
让学生上一节课,使学生体验实践了教师的教学过程,了解教师角色投入的复杂劳动,也使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喜好,心理,加速学生与教师的双向沟通和理解。在上课的最后,教师扮演了学生角色,诉说自己的理想,“大家刚才的青春、活力和憧憬,让我想起了四个字,年轻真好。说真的,教师不是我曾经的理想,理想和现实是有距离的,但我们要及时调整自己,理想不是只属于过去,属于你们,老师现在也有自己的理想,成为一名学者型的教师,孝顺的女儿,和孩子一起完善,成长的母亲,这是我的多重理想。下课了同学们可能会把写理想的纸条扔到纸篓里,但老师衷心的希望你们把理想放到心里,付诸于行动……”在宽松、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师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笔者联系教学实践,认为实施换位教学需注意:“师生换位”也要整体把握,因时因人因授课内容而灵活应用,若盲目实施,则可能会贻误课时,弄巧成拙。
1、教学主题精心选择
教学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与方法,以避免教学形式的单一与呆板,让学生在每一次教学活动中都能学到新的知识,感受到新的教学手段和新的教学方法。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学主题都适合学生自己上课,概念、原理比较抽象,高于学生认知水平的主题,不适合完全放手,那些贴近学生生活,学生阅历认知比较丰富的主题比较适合。教师也要注意师生换位法的教学频率,不宜经常性的开展,不然花费学生过多的精力,学生失去新鲜感,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2、教学过程全程参与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如果只有教学的形式而没有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因此,让学生走上讲台,并不是放任自流。事实上,教师要全程参与到教学过程,应把握好以下各个环节和步骤:编制教学计划,策划换位教学课程;精心组织准备,及早安排、辅导学生提前预习,把握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授课过程中,教师应该当好“学生”及评委,既是听课者,关注课堂动态,即时记录,也要参与主题讨论,分享收获与理解;当学生出现僵局,跑题,甚至出现语言攻击时需要及时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引领者、指导者”作用。
3、教学对象面向全体
让学生自己上课,不是主题班会更不是登台演出。不能局限于培养授课学生的能力,展示少数优等生的特长,应力求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如可以采用谈话、讨论等朴素易成的方式,实现生生互动;可让学生来评课,肯定优点,指出不足;也可选取不同的学生分别主持讲授某个教学环节或课例;也可以分学习小组集体备课,分工明确,相互配合,分时轮流上台讲解本课的知识结构,及各小组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也可让学生完成讲评作业,出单元测试等教学环节。通过采用个别化教学和集体合作学习的结合,最大限度地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实现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
4、教学后续积极跟进
教育是一种有教师参与帮助的学习,教师是学生学习器官的延伸力量,“以学定教,先学后教”才能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换位教学先让学生去自学、去尝试、去探究、去解决。然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点拨引导。如帮助学生分析和解答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纠正学生的一些错误理解和认识;适当补充一些新的教学内容或学生需要的、感兴趣的知识等。如本课中学生把近期的愿望误解成理想,学生老师并没有指正,教师必须澄清。学生往往局限于感性认识,如囿于个人理想、只限于职业的追求,教师需引导学生挖掘主题,拓宽认识的外延。课后及时小结、归纳评价学生授课情况,对“老师”的教学进行评价,梳理知识体系,对学生间进行的交流质疑活动提供必要的点拨与指导。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学后导”,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
关键词:师生换位;高效课堂;教学互动;
【中图分类号】G630
九年级《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一课,在中考考纲中不做要求,有的教师可能会一略而过,但学生中考之际,理想是他们既迷惘又热衷的主题,若在教师的灌输教学下,他们往往比较拘谨,不象初一时那么愿意明朗的展示自己的个性和好恶了,怎样使学生畅所欲言,心弦搏动,人生观和价值观得到潜移默化的正确引领?某日听同事交流班干部的工作能力时,笔者忽然想到何不师生换位,让学生自己上堂课呢?即选择了两位语言表达、组织能力较强,威信高的学生,接受了“任务”。课前小老师们既好奇又紧张地进行了认真“备课”,教师对知识体系的梳理和教学方法的选择稍做指导。让学生走上讲台,虽是种尝试,但此种教学方法的运用过程及效果仍值得回味。
一、给学生施展的讲台,生成课堂高效
现代课堂改革,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师生换位”教学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始终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实践主体,使授课学生的语言表达、知识理解、人际协调、自主创新等能力的综合运用有一个持久的展示、发展机会,使场下学生享有充分自由的主动权、发言权。在个性兴趣、爱好等方面,学生比老师更了解学生,因此在课例和答题者选择上,学生契合的更为自然,如处理好理想与现实关系环节,“老师”选择了班中两个篮球爱好者,实现理想的途径环节选择了处事缜密,考虑周全的同学畅谈阶段性理想,再如导入调查学生理想环节采用了匿名写纸条的方式,吻合初三学生的心理特征,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体现了学生的智慧。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学习是以自身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构建活动。“师生换位”正是建立在学生各自不同层次水平之上的,促使学生交流对问题的不同理解,在民主、轻松的氛围中讨论“理想是什么?”“怎样实现理想的途径?”,他们的价值观各异,在分享中,互相探讨,在碰撞中,互相评价。如在纸条中估计是个后进生写出“理想是杀人的猪”,“老师”并不回避,场下的哗然,学生老师率性的发言“这是理想吗?猪的理想也不至于此吧?”比教师教条式的说教更易让人认可和接受,情感目标更易达成。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自我发现问题、自我分析问题、自我解决问题的过程。
师生换位为学生“老师”提供了展示自我的现实舞台,使他们增强自信心,获得成就感,而对没有上讲台的学生,看到自己同学的精彩示范,也激发了尝试的强烈愿望,教师适时给他们提供机会,就能使他们激发兴趣、提高主动学习的自觉性。
二、给教师洞悉的镜台,自省授课不足
“以学定教”要求教师既要充分关注到学生的“学”,又要重视教师的“教”,教师在关注学生“学”的同时也将带动教师的“教”,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教学方式上,学生往往效仿教师上课的方式。如“老师”在组织学生讨论时,学生虽围坐,但他们并不想公开自己的理想,谈也是很嬉笑的,流于形式;“老师”没有走下讲台,参与讨论,而是站在台前,正襟危坐,巡视台下,对学生不指导、不深入;当教学难点、重点无法突破时,借助师道尊严说教或教材内容一划了之;“我们讨论了理想,那么理想有什么作用呢?XX你来回答。”被叫学生还沉浸在刚才的热烈讨论中,问题的设置过于突兀而缺乏有效性等。当教师以旁观者的角色参与时,洞悉了自己平日的教学不足给学生的负面影响,亟待矫正。
同时,换位教学对教师自身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教师要善于成为学生学习生活和为人处事的楷模,既能较好地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使学习成为在教师导引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从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换位”不仅使学生学会了如何学,让他们掌握了如何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教师也可以在这种方法中打破固有的思维方式,即教师也学会了如何教。
三、给师生互动的平台,促进教学和谐
社会学研究认为,课堂是一个微观社会,课堂教学过程是课堂中各种角色间相互作用并发挥其特有功能的过程。课堂中的角色主要是教师和学生,师生互动也就是教师和学生这两类角色间相互作用和影响的过程。
让学生上一节课,使学生体验实践了教师的教学过程,了解教师角色投入的复杂劳动,也使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喜好,心理,加速学生与教师的双向沟通和理解。在上课的最后,教师扮演了学生角色,诉说自己的理想,“大家刚才的青春、活力和憧憬,让我想起了四个字,年轻真好。说真的,教师不是我曾经的理想,理想和现实是有距离的,但我们要及时调整自己,理想不是只属于过去,属于你们,老师现在也有自己的理想,成为一名学者型的教师,孝顺的女儿,和孩子一起完善,成长的母亲,这是我的多重理想。下课了同学们可能会把写理想的纸条扔到纸篓里,但老师衷心的希望你们把理想放到心里,付诸于行动……”在宽松、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师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笔者联系教学实践,认为实施换位教学需注意:“师生换位”也要整体把握,因时因人因授课内容而灵活应用,若盲目实施,则可能会贻误课时,弄巧成拙。
1、教学主题精心选择
教学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与方法,以避免教学形式的单一与呆板,让学生在每一次教学活动中都能学到新的知识,感受到新的教学手段和新的教学方法。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学主题都适合学生自己上课,概念、原理比较抽象,高于学生认知水平的主题,不适合完全放手,那些贴近学生生活,学生阅历认知比较丰富的主题比较适合。教师也要注意师生换位法的教学频率,不宜经常性的开展,不然花费学生过多的精力,学生失去新鲜感,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2、教学过程全程参与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如果只有教学的形式而没有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因此,让学生走上讲台,并不是放任自流。事实上,教师要全程参与到教学过程,应把握好以下各个环节和步骤:编制教学计划,策划换位教学课程;精心组织准备,及早安排、辅导学生提前预习,把握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授课过程中,教师应该当好“学生”及评委,既是听课者,关注课堂动态,即时记录,也要参与主题讨论,分享收获与理解;当学生出现僵局,跑题,甚至出现语言攻击时需要及时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引领者、指导者”作用。
3、教学对象面向全体
让学生自己上课,不是主题班会更不是登台演出。不能局限于培养授课学生的能力,展示少数优等生的特长,应力求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如可以采用谈话、讨论等朴素易成的方式,实现生生互动;可让学生来评课,肯定优点,指出不足;也可选取不同的学生分别主持讲授某个教学环节或课例;也可以分学习小组集体备课,分工明确,相互配合,分时轮流上台讲解本课的知识结构,及各小组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也可让学生完成讲评作业,出单元测试等教学环节。通过采用个别化教学和集体合作学习的结合,最大限度地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实现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
4、教学后续积极跟进
教育是一种有教师参与帮助的学习,教师是学生学习器官的延伸力量,“以学定教,先学后教”才能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换位教学先让学生去自学、去尝试、去探究、去解决。然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点拨引导。如帮助学生分析和解答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纠正学生的一些错误理解和认识;适当补充一些新的教学内容或学生需要的、感兴趣的知识等。如本课中学生把近期的愿望误解成理想,学生老师并没有指正,教师必须澄清。学生往往局限于感性认识,如囿于个人理想、只限于职业的追求,教师需引导学生挖掘主题,拓宽认识的外延。课后及时小结、归纳评价学生授课情况,对“老师”的教学进行评价,梳理知识体系,对学生间进行的交流质疑活动提供必要的点拨与指导。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学后导”,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