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术文化对外传播话语体系构建

来源 :对外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fa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中国武术文化对外传播话语是我国对外话语体系构建的重要内容之一。构建中国武术文化对外传播话语体系构建路径建议:传播主体要结合不同传播渠道,坚持树立中国武术文化“走出去”的科学传播理念;充分利用和搭建各类新型传播平台与媒介,关注和尊重中国武术文化对外传播的文化间性特征;始终持有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提升中国武术文化在传播客体间的认知度与接受度;促进中国武术文化国际化传播能力,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软实力。探索武术文化外译话语体系的构建路径是中国武术文化对外传播话语体系的重要内容,传播学、翻译学、体育学和历史学等交叉学科的研究亟需融合,以产出更多可以孵化和具有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武术文化 对外传播 话语体系 对外援助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对外话语体系建设,《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①等一系列重要指示是我国对外话语体系构建学术研究的重要指南。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武术所特有的鲜明民族文化特征日臻形成,逐步发展成为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中国外文局发布的《2018中国话语海外认知度调研报告》中“英语圈国家民众对中国话语认知度总榜单”显示:“少林”位居榜首,“武术”位居第六,②调研结果体现了中国武术对外传播的实践成效,开拓了学界从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研究辨析的新视角,关于中国武术文化对外传播的话语体系优势和发展策略研究有利于中华文化深度海外传播。
  一、中国武术对外援助任务视角下的武术文化对外传播现状和问题
  (一)中国武术对外援助概述
  中国对外援助(China-Aid)中的人力资源援外培训是我国对外援助工作的重要形式,与成套项目、技术合作、援外医疗队等其他援助方式共同构成服务国家对外战略的重要途径,是促进我国与发展中国家交流合作的有效方式和实施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有力抓手,是国家整体外交工作的重要构成。中国武术对外援助肇始于2011年,10年的发展积累了全球110多个国家丰富的人脉资源,为服务国家战略、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重要贡献。
  中国武术对外援助任务由久负盛名的“武术之乡”河南省承担。河南工业大学是河南省唯一对外援助任务执行单位,承担了“发展中国家少林武术培训班”“发展中国家陈氏太极拳培训班”等对外援助任务15期,学员遍布亚、非、欧,其身份关涉武术教练员、国家级运动员、高校体育教师和地区官员等共计434人,他们在推动中外外交关系上做出了积极贡献,如玻利维亚前外交部长、拉脱维亚武术联合会会长等,他们通过在中国的亲身习武经历,传播中国武术和中国文化,拉动了国际之间的交流互动,在弘扬中国武术文化方面成为名副其实的对外传播使者。2020年的首届拉脱维亚海外武术培训班创新了中国武术对外援助人力资源培训的输出模式,受援国学员通过武术学习增进了对中华武术的具身体验认知和对中国的情感认同。武术文化传播与“亲华、友华、爱华”的融合,使世界了解中国、中国武术走向世界。与此同时,地方武术文化资源优势的充分发挥为建立文化领域国际性合作交流平台、推进国际合作与文化交流起到以點带面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二)中国武术文化对外传播现存问题
  武术是中华优秀文化的全息缩影,中国武术文化对外传播以海外受众为交际对象,兼具政治和外交特征。对武术受援国学员的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结果显示,中国武术对外援助培训中的武术文化对外传播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武术文化对外传播中的多元文化异质性凸显。武术对外传播不只是技术传播,其内涵意义是文化传播,而文化的不可译性使众多武术文化精髓不能原汁原味地传递给海外受众,国际认同与接受效果受限。如太极中的“气”,是指气通全身,于经脉骨骼游走通畅;“阴阳”,是对立而统一的哲学意旨,阴阳互根、相济、消长,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气”和“阴阳”都是具有典型代表的中国特有文化,用外语精准释义传播不易。此外,招式术语的翻译,如长护心意门中的“武松脱铐马步单鞭”,即使中国文化语境下的中文读者也不能完全理解,其内在含义的若干要点是:武松为人名,是《水浒传》中的英雄人物之一;脱铐是指解脱枷锁,宋朝押解犯人枷锁是正方形,由中间打开,分为两个长方形,这个动作需要先将两手交叉合于胸前向上,而后两肘向外击打至水平,从而达到“脱铐”目的,这一招式形象地说明了武松挣脱枷锁的动作。在这两个例子中,武术文化在他者文化中的异质性凸显。
  2.武术文化对外传播中的外译规范与标准化欠缺。武术对外传播中的文化异质性增加了武术文化翻译传播的难度。目前,国内武术文化与术语的外译规范与标准尚未统一,误译、滥译、错译、机械翻译等翻译问题形色各异,大量武术文化内涵无法精准地外译传播出去。以受众为中心的调研结果还显示,对武术文化内涵和术语的理解是两大难点。如武术哲学中的“精、气、神”“天人合一”等内涵丰富的文化负载词,需要译者的智慧翻译和深度翻译,而前提则是译者首先要理解其内涵,才能实现译者主体性和操纵性;武术中的“仁义礼智信”“止戈为武”等德文化和爱国主义精神,也需要译者结合现实语境将其语义表达准确。由于目前国内武术术语尚无全面系统的外译标准,参考规范不统一,国外武术学习者和国内译者均无可供考证的确切参照,其结果往往会造成语言障碍隔阂,影响对外传播效果。
  二、中国武术文化对外传播话语体系构建路径
  (一)树立中国武术文化对外传播理念
  中国武术文化对外传播的首要前提是传播主体要明确其传播目的和宗旨,树立科学的传播观念,在武术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的核心功能基础上,探索武术文化对外传播的模式、路径与方略。首先,传播者应坚定文化自信,站位要有国际视野,明晰中华武术文化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地位,深刻洞悉其内在精神与精髓,寻求科学路径保护、传承和发扬中国武术文化;其次,中国武术文化对外传播要实现从“输出”到“融入”、从“传播”到“共享”、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的理念转变,探索武术传播外部环境适应性,遵循文化传播规律和原则。③文化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与国外优秀文化的交融是必然趋势,武术文化对外传播既要以我为主,又要为他所用,既要弘扬精华,又要谦逊借鉴,通过尊重武术国际传播受众对象的运动健身理念、文化传统等,以真诚学习交流的态度赢得传播对象的认同与接受,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健康共同体的大背景下,形成中国武术文化对外传播共同体。   (二)研制中国武术文化对外传播外译规范与标准
  对外译介是中国武术文化对外传播的主要实现途径。对外译介由不同语言和推介模式构成,其中的外译标准与规范是译介成功与否的核心。武术文化包含术语,武术术语包含文化,武术文化与术语二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分割,互通互融。目前,国内外“武术”译法多样,其中核心词汇“Wushu”“martial arts”“Kungfu”“Kung Fu”等英文翻译也未形成统一标准与规范。国际武术联合会和中国武术协会建议将“武术”音译为“Wushu”,以凸显中国特色文化,但囿于历史、地域、传播方式等原因,武术英译至今仍未完全统一。④调研中,笔者发现亚洲武术团体惯称“武术”为“martial arts”,欧洲、非洲等武术团体则称其为“Kungfu”。中国武术对外传播话语标准尚未形成,亟需构建其外译标准化话语体系。
  (三)优化中国武术文化对外传播平台与媒介
  新型对外传播平台建设是武术文化对外传播的有效途径,新闻媒体、网络平台、研究中心、科研院所、国内外研讨会、武术国际展演、孔子学院“武林汉韵”等都是武术文化对外传播的新形态平台。实践证明,通过武术对外援助培训传播中国武术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平台传播模式,外国学员在培训中对武术文化产生具身体验认知,少林寺、陈家沟等实地学习模式使他们领受中国武术技能“真功夫”,归国后他们自然成为武术文化的传播使者。笔者在访谈“2019年玻利维亚武术培训班”时,超七成学员提出,希望中国在玻利维亚开展海外武术援外项目,不出国门即可学习武术,感知异域文化;“2019年发展中国家少林武术培训班”中,塞拉利昂、加纳等国33名学员在豫学习四个月少林功夫后,塞拉利昂学员巴桑在反馈中谈道:“此次来华学习使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少林功夫等优秀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的人文景观、风俗习惯体会更深,增进了对中国的了解,加深了彼此的友谊,感受到中国对友好兄弟国家的大国风范……”中国武术文化搭建了国际桥梁,是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
  (四)关注中华武术文化对外传播的文化间性特征
  武术文化对外传播是消除异质文化隔阂、增进文化间性的重要手段。文化间性意在强调各种文化平等交流,克服“文化融合”“多元文化”等概念缺陷,以文化间的开放为前提,承认文化差异与对话是一种力量关系的理念。⑤在文化对话过程中,力量抗衡一直存在,关键是如何在维持差异中求同存异。因此,文化间性致力于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尊重、宽容的特征,文化间的相互开放和永恒对话的宗旨是武术文化对外传播得以走向世界的理论基础。中国武术文化对外传播过程中必然会有来自不同国家的杂音,来自不同立场的文化误读和语言误解,但中國不能长期患“失语症”,通过构建中国武术文化对外传播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实现路径。⑥
  三、结语
  中国武术文化的独有魅力和特性体现于其厚重的文化底蕴与其承载的文化使命。本文提出构建中国武术文化对外传播话语体系构建路径建议:传播主体要结合不同传播渠道,坚持树立中国武术文化“走出去”的科学传播理念;充分利用和搭建各类新型传播平台与媒介,关注和尊重中国武术文化对外传播的文化间性特征;始终抱有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提升中国武术文化在传播客体间的认知度与接受度;促进中国武术文化国际化传播能力,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软实力。探索武术文化外译话语体系的构建路径是中国武术文化对外传播话语体系的重要内容,传播学、翻译学、体育学和历史学等交叉学科的研究亟需融合,以产出更多可以孵化和具有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中国武术外译话语体系构建研究”(20BYY074)、河南省教改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融入式和平教育在外语课程思政中的应用研究”(2019SJGLVX269)的阶段性成果,受“2021年度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人文社科类)”和“河南工业大学社科创新基金支持计划(2021-SKCXTD-09)”资助。
  焦丹系河南工业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王雨薇系河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
  「注释」
  ①《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网,http://cpc. people.com.cn/n/2013/1116/c64094-23561783.html,2013年11月16日。
  ②中国外文局:《中国话语海外认知度调研报告》,https://max.book118.com/ html/2019/0228/7150121115002011.shtm,2019年2月28日。
  ③崔文娟:《武术国际传播的困境与措施研究》,《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年第4期。
  ④白蓝:《新时代武术文化对外翻译的瓶颈与对策》,《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9年第36卷第5期。
  ⑤Pym, A. .“Propositions o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translation.”Target,16.1(2004):5-12.
  ⑥黄友义:《坚持外宣三贴近原则,处理好外宣翻译中的难点问题》,《中国翻译》2004年第11期。
  责编:谭震
其他文献
无需布线或外接电源,太阳能一体化路灯无疑是照明的一个好选择,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  这样的路灯,几乎不需要维护,且安装方便,已被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发展中国家使用。  这种路灯是由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国际太阳能技术促进转让中心在中国西北甘肃省省会兰州开发的。  2017年以来,约2000盏太阳能一体化路灯在兰州、定西、临夏、陇南、平凉等地推广安装。按保守估计,仅此一项每年较普通分体式太
期刊
以英国、西班牙为代表的西方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早期通过本国语言的强势推广,不断扩大其殖民地版图。如今凭借建立在“同轴圈”理论基础上的语言推广逻辑,仍在世界语言版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语言、文化多样性成为人类共识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在借鉴英语、西班牙语对外推广经验的同时摒弃其殖民扩张逻辑,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框架内推进语言文化“同心圆”式传播,是汉语对外传播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汉语
期刊
2015年9月28日,习近平主席在纪念联合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发表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讲话,详细阐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思想,距今已经过去五年。为全面系统了解掌握、准确评估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海外尤其是在大洋洲的传播、认知和接受现状,本研究特针对大洋洲的智库、专家学者这一具有代表性的受众群体进行了调研。因为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两国与中国同处亚太地区,密切的
期刊
2020年4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上特别强调,认清当前形势,做好较长时间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他指出,“要坚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①当前,在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新冠肺炎疫情在国内已得到了较好控制,但疫情扩散不分国界,全球疫情仍在蔓延。疫情防控常态化意味着防疫抗疫将是一场持久战。  针对疫情防控常态化给对外传播带来的新困境,
期刊
【内容提要】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阿尔及利亚三家主流新闻媒体对中国抗疫持关切、肯定和支持态度,具有大量事实支撑的中国官方信源和话语在其涉华疫情报道中占据较大优势,对华质疑“病毒起源”和“隐瞒疫情”的少量负面报道也呈现迅速自我纠正的现象。相较之下,以法国为代表的西方话语未占优势。这些报道清晰诠释了中国一贯秉持“真实亲诚”的对非政策理念,勾勒出中国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负责任大国形象。中国外宣工作者在今
期刊
2020年是德国统一30周年。30年前,德国在柏林墙倒塌后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实现了和平统一,令世界瞩目,也同样出人意料。中国亟需借鉴在两种制度、民族统一语境下的政治传播史相关成果。两德统一进程中的大众传媒,成功实现了在两种不同制度之间打破“铁幕”隔阂,推动德意志民族统一、民族认同的重新塑造。  一、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  基于实证分析,本文将讨论当尚未统一的现代国家开启统一进程时,什么样的舆论环境更有
期刊
一、研究综述  近年来印度主流媒体涉华报道量不断攀升,国内众多学者对印度媒体的研究也随之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现象。在知网上以“印度媒体”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可以得到200余篇研究文章,主题集中在“中国形象”“一带一路”“媒体发展”和“中印关系”等方面,而聚焦印媒对中印双边外交事件报道的研究文献还较少。在推进中印关系稳定发展的过程中,领导人会晤和战略沟通起到把舵定向的重要作用,是中印关系发展的
期刊
讨论人:  章晓英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周 亭 中国传媒大学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  沈 斌 中国日报社国际传播研究室主任  张毓强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  王洪波 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研究生、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副研究员  物的丰盈是人类生活走向美好的最基础资源。“贫”而至困的问题,又不仅仅是物质稀缺与丰盈的问题。实际意义上,自古以来,人类的所有族群都在与贫困问题斗争,并形成了丰富的
期刊
【内容提要】随着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的角色愈加重要,我国主流媒体在世界舞台上讲好中国扶贫故事更具重要意义。在对外扶贫报道方式上,典型人物和典型故事成为扶贫对外传播中的叙事基石。在报道中,以人为本是关键理念,产业扶贫和互联网+、绿色扶贫和多民族团结共进成为亮点。相关报道具有国际化视野,采用了相应策略达至国际受众。在对外扶贫报道中用生动的人物与故事阐释了我国扶贫事业的核心理
期刊
【内容提要】如何讲述中国的扶贫故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并不相同。东南亚发展中国家的泰国、越南和老挝的三份主流官方媒体涉华扶贫报道显示,其对中国的扶贫事业是认可和赞赏的,同时对中国帮助本国减贫寄予希望,但中国故事尚未得到充分的讲述。因此,对东南亚发展中国家讲好中国扶贫故事应重视针对受众需求、传播内容精准化,同时拓展传播渠道,以平等、真诚的态度进行讲述,真正促进民心相通。  【关键词】东南亚 发展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