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技法解密之焖制菜

来源 :烹调知识·原创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xxx200908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技法定义
  将加工处理的原料,放入砂锅加适量的汤水和调料,盖紧锅盖烧开,改用中小火进行较长时间的加热,待原料酥软入味后,留少量味汁成菜的多种技法总称。
  二、机制、关键和特点
  这种技法是在密封和汤水较少的状态下加热,不像炖、煨那样长的时间,也达到(包括大型原料)酥软入味的目的。
  焖法也是三种“火攻菜”法的一种,是运用水媒中的柔性火候,以取得原料熟透酥烂的效果。所谓“柔性火候”,也就是中小火低温加热的火候,相对于旺火高温加热的刚性而言。柔性火候没有刚性火候那样的冲击性,而是以较低的固定恒温热量,不断向原料内部渗透,通过长时间的渗透加热,使原料组织变性、分解,溢出鲜香滋味,不会产生刚性火候因掌握不当而导致原料外煳而内生的后果,成菜形体完整,质地软烂,鲜香味透,这就是柔性火候的作用,也是“火功菜”烹饪效果的机理。
  焖法所用主料大部分要预制成半熟品或全熟品,因预制加热的方法不同和调味上的差别,各地将焖法分成很多具体技法。按预制加热方法分,可分为原焖、炸焖、爆焖、煎焖、生焖、熟焖、油焖;按调味种类分,可分为红焖、黄焖、酱焖、油焖。
  上述焖法名称的技术内容和烹调目的,除原焖、油焖外,基本上都是相同的。但是无论何种焖法,主料都不上浆挂糊;加入鲜汤的数量要准确,并且一次加足,中间不能揭盖添汤;制品成熟后,一般都不勾芡,依靠火力自然收汁,只有少数品种因为原料脂肪少或胶原蛋白少,汤的黏性差,可加少许湿淀粉搅匀,以增加汤汁的浓度。焖法使用的主料与其他的“火功菜”相似,大都是经得起较长时间用小火加热的坚实荤料,如禽肉和水产中的鮰鱼等。成品色泽酱红,形状整齐不碎,质感松软酥烂,汤汁稠浓味厚。但也可以使用部分蔬菜作为原料焖制,如冬笋、莴笋、茄子、萝卜等,焖制后的质感以柔软酥嫩为主,滋味亦厚。
  三、焖制工艺详解
  1. 原焖
  将加工整理好的原料用沸水焯烫或煮制后,放入砂锅中,加入调料和足量的汤水(没过原料)烧开,盖紧锅盖。在密封的条件下,用中小火较长时间加热焖制,使原料酥烂入味,留少量汁味而成菜的技法。这种技法,采用了焯煮和密封焖制的2次加热,是原料在受热分解变软的过程中,充分吸收调味汁的滋味,并和原料自身滋味结合在一起,产生浓厚的美味。具体操作关键是:
  原料的预制大多采用水煮预热的方法,要求煮制半熟或全熟,至少要煮至原料外皮紧缩变色,表面蛋白质受热凝固,原料内部的一部分水分已被排出。水煮处理后,放入砂锅中,加入调料和适量的汤水。由于焖法制品大都讲究色泽深红(有的是金黄),汤汁黏稠,所以使用的原料,除了葱、姜、料酒外,多数是使用深色酱油和白糖,以保证色泽和汤汁黏性。调味以后,加盖密封,以防焖制过程中走失香气。然后架在火上,用旺火烧开,改用小火较长时间加热焖制,直至原料焖烂入味。如果焖至原料已烂而汤水还多时,则要回到旺火收汁,以汤汁黏稠为准。原焖的制品,不但原料块形要不碎不裂,而且由于砂锅密封较好,故还能保持原味。成熟以后,连锅上桌,开盖以后,原味香气四溢,故而取名为“原焖”。原焖操作看似煨法,但确有不同:煨法是半汤半菜,汤宽乳白居多;而原焖制品则是紧汤浓稠,色泽酱红。这就区别出两中不同技法的特色和内容。
  原焖法的收汁是笼住香味,保持鲜味的重要内容。收汁时,绝不能像干烧那样将味汁全部干,而是收至浓稠为准。这个标准就是收汁后,达到原料上挂汁、盘中有汁敷底的程度。如果味汁收浓后黏性不够、挂不住原料,可以用勾芡弥补。但原则上讲,原焖法是不能勾芡的,所以尽量不勾芡。
  绍酒焖肉(山海菜)
  原料:猪五花肉1 000 g,葱段25 g,姜片5片,绍酒400 g,酱油100 g,白糖50 g。
  工艺:(1)将猪五花肉表皮用小火燎煳后,放入冷水里浸软,用刀刮去皮洗净,切成5 cm见方的肉块,有沸水焯烫半熟,取出控水。
  (2) 将砂锅洗净,锅底铺上葱段、姜片,把五花肉肉皮朝上整齐地摆放在锅内,加入绍酒、酱油、白糖,用旺火烧开,盖上锅盖,置小火焖1 h左右,原锅上桌即成。
  2. 油焖
  技法定义 将加工好的原料,经过油炸,排除原料中的适量水分,使之受到油脂充分浸润,然后放入砂锅中,加调味品和适量鲜汤,盖上锅盖,先用旺火烧开,再改用中小火焖,边焖边加一些油,直至原料酥烂而成菜的技法。如果使用辅料如栗子、山药等同焖的,也要预制成半成品,同主料一起下锅加热成菜。这个技法,是经过中低温油预制和再加油焖制,充分保持原料原有的鲜味,并充分吸收调料入味。这也是油焖技法的一大特色。这种技法和原焖法的不同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原焖法的预制处理以水煮为主,而油焖法则必须经过油炸,要炸透,排除水分,使原料受到油脂的充分浸润。
  第二,原焖法加的汤水多,要没过原料,而油焖法加入汤量较少,一般是2∶1,即原料500 g,加汤不能超过250 g。
  第三,原焖法要密封,用较长时间加热,而油焖法加盖不密封,边焖边加适量的油,使原料逐渐形成一层油膜,起到密封保热的作用。因此,焖制加热时间也较短。
  第四,原焖法成菜后留有少量味汁,而油焖法成菜后留的汁味更少、更浓。汁中水含油,又叫做油汁,油香味浓。
  第五,原焖法用的主料,以畜禽类和富含油脂的鱼类为主,而油焖法多用于焖制冬笋、茄子、萝卜等蔬菜。
  油焖法与一些烧法相似,只是质感上有些差别,烧法以鲜嫩为主,而油焖法则以酥烂为主。
  虾子油焖冬笋(上海菜)
  原料:净冬笋500 g,虾子适量,酱油35 g,白糖30 g,味精少许,香油10 g,植物油1 000 g(实耗70 g),盐少许,鲜汤200 g。
  工艺:1. 将冬笋切两半,用刀拍松,然后改刀成2 cm宽的长条块。
  2. 锅架火上,放入植物油,烧至四成热,投入笋条块,用小火浸炸3~4 min,炸到笋块变色并清除笋的辣味时,捞出控油。原锅留适量的油(约500 g左右)烧热,放回炸好的笋块,随即加入酱油、盐、白糖、虾子和鲜汤,先用旺火烧开,撇沫,加盖,移到中小火上,用较长的时间烧焖,边焖边加一些油。
  3. 待冬笋块焖成熟,汤汁剩下不多时,即旺火收汁,边收汁边放入味精,收汁时还要端锅颠翻几次,直至汤汁全部收干剩少许油时,淋入香油搅匀,出锅装盘。
其他文献
对紫铜进行了单轴应变控制和应力控制下的系统循环试验。提示了紫铜在应变循环下的循环应变幅值历史,平均应变对循环特性的影响,分析了该材料在应力循环下的应力幅值,平均应力及
<正> 一、什么是环境科学环境科学是以环境问题或公害问题为转机而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但其研究范围不单局限于研究公害对策,而是具有目标远大、发展前景广阔的科学.从不同角
考虑作业完成时间的模糊性,并运用网络理论和模糊数理论,构造了一种基于模糊弧长的网络计划模型,提出了求解该模型的模糊算法,并通过数值算例给出了其详细计算过程。
溴乙烷部分季胺盐化聚4-乙烯基吡啶EBQB4VP-Cu(Ⅱ)络合物在乙醇-0水混合溶剂中时,其链构象因溶剂组成而异。当乙醇含量为50%(体积比)时,溶液的比浓粘度最大,其电子自旋共振(ESR)波谱参数g值最大,A∥值最小,络合
为了检测GPS信号,设计了码环及载波环捕获与跟踪数字系统。序贯搜索与窄间隔超前-滞后型数字延迟锁相环的采用,保证了码相位的可靠捕获与精确跟踪,四相鉴频器、叉积自动频率跟踪算法
本文综合叙述了各种污水流量计的应用场合和技术要求,重点介绍了堰式及帕歇尔槽式两种流量计的构造和原理.
讨论了采用有限变形有限元法所涉及的基本算法,并模拟了圆柱形模具中金属板条弯曲成形过程,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一致并正确地反映了成形过程中出现的现象。
将增强基体组无铜粉氧化与未氧化的两种铁基粉末冶金材料在MM-1000型摩擦材料试验机上进行对比制动试验,测定了摩擦系数与转速、压力的关系曲线及磨损量。结果表明,若加的铅粉发生氧化
<正> 一、环境评价与审查程序环境评价与审查程序作为一项重要的规划工具,用来预测联邦政府决策计划所潜在的环境后果,可以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并可进而对计划采取适当的调
无论是“东坡肘子”、“李鸿章杂碎”,还是“宫保鸡丁”,都与苏东坡、李鸿章和丁宝桢有关是毋庸置疑的。这些菜肴一旦与名人沾上边,名声大噪,身价百倍,也是无可厚非的。不仅如此,我们吃着这些有着历史积淀和美丽传说的菜肴,联想到名人的一些往事,又会平添许多兴味和情趣,真是一举数得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孟子的这段话,让熊掌成为千年珍馐,成为饮食中的“八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