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厉害的特种兵”:维和战场上的中国军人

来源 :新传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csmi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庆昆沉着地跃进、据枪、瞄准。一声枪响后,150米外的目标应声爆裂。随后,战友们相继开火。目睹这一场景后,隐藏在人群中的恐怖分子相继离开。反政府武装一名头目对联合国官员说:“他们非常厉害,我们不希望与这样的对手发生正面交锋。”
  “两赴马里,在最危险的区域维护和平,血染战衣不变打赢志;六立军功,在最火热的基层淬火成钢,岗位变换不改强军魂。维和战场‘最厉害的特種兵’,强军路上‘过得硬的排头兵’,铁血勇士尽显大国军人担当!”今年年初,在陆军首届“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标兵颁奖晚会上,评委会给了李庆昆这样的颁奖词。
  李庆昆是第80集团军某合成旅侦察营营长,现任中国第六批赴马里维和警卫分队快反中队中队长。
  他是伴着枪声入眠的维和勇士,也是展现大国形象的中国军人。
  履行正义使命
  2012年,马里共和国发生军事政变,时任总统阿马杜·图马尼·杜尔被赶下台,各种恐怖势力趁火打劫,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百姓苦不堪言。2013年,应联合国请求,中国决定派出赴马里维和部队,这也是中国军队自1990年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以来,首次外派的维和安全部队。
  2013年12月12日,搭载着首批135名先遣维和官兵的军机抵达马里东部城市加奥。
  李庆昆所在的快反中队不仅要负责营区哨位警戒,还要担负加奥联马团司令部安全防卫和武装护送、勘察巡逻等任务,队员每天要穿戴20公斤重的装具在接近60摄氏度的高温天气下执勤18个小时,而且随时会被夜里的警报惊醒。
  一次,中队接到护送马里政府官员的任务,需要途经加奥东南地区的“死亡之路”。李庆昆坚决请战,“这条路没人比我更熟悉”,并立下军令状,成功说服了队长。
  护送途中,他在首辆步战车上观察发现路边有人为处理痕迹,便立即命令车队变更路线,并将情况上报。事后加奥联马团通报,马里政府军和法军在此路段遭遇爆炸物袭击,造成1死3伤。
  “他是我见过的最厉害的特种兵”
  2014年5月,战区速报“政府军与反政府军已经交战,战火即将波及加奥地区”。
  有一天,营区周边不明身份武装人员明显增加。针对骤然升级的局势,维和部队指挥部决定展开实弹战术演习,以武慑敌、示武止战。
  演习准时开始。李庆昆像往常训练一样,沉着地跃进、据枪、瞄准。“砰!”一声枪响,150米外的目标应声爆裂。随后,战友们相继开火,各种武器齐声怒吼,向世人宣示着中国维和部队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决心。
  目睹这一场景,隐藏在人群中的恐怖分子相继离开。两小时后,加奥联马团调停交战双方,反政府武装一名头目对联合国官员说:“这次谈判的成功要感谢中国军队,他们非常厉害,我们不希望与这样的对手发生正面交锋。”随即,反政府军在距离维和营区10公里处确定“停火线”。
  事后,肯尼亚籍记者佛密达对李庆昆进行了专题采访。结束时,她赞叹:“我采访过几十个国家的军人,他是我见过的最厉害的特种兵。”
  擦亮“中国名片”
  2018年5月,李庆昆再次报名参加维和。入营不到20天,战区就对新轮换的6支任务分队进行防卫能力评估,快反中队的应急支援行动是评估的最重要一环。李庆昆带领队员30秒内完成接收警报、快速出动和进入战位等动作,出色的表现帮助警卫分队获得总评第一名。
  评估现场,一旁观摩的美国军事顾问毫不掩饰地赞许道:“中国维和部队的作战能力令人钦佩,这是经过长期训练才能拥有的战斗素养。”
  友军的肯定并未让他感到轻松,与5年前相比,马里境内大规模的武装冲突虽然少了,但恰逢总统大选之年,当地安全形势空前紧张,维和官兵面临的安全威胁有增无减。
  6月8日,3名联合国雇员在加奥市区购物途中被恐怖分子开枪打伤,袭击虽然发生在加奥市中心医院附近,但他们却跑到10公里外的中国二级医院求救。由于血源不足,李庆昆受命去机场取血,不料途中被两辆武装皮卡拦在路上,车上没有任何派别标志,所有车辆都掉头避开。
  “这是通往机场的唯一道路,为了救人必须闯一闯,但我也做好了牺牲的准备。”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李庆昆心有余悸。
  刚一下车,几支黑洞洞的枪口对准了李庆昆的头,随行的翻译正准备与他们交涉,其中1人围着车转了一圈,看到了车上插的五星红旗后,便示意车辆离开。一路上,包括马里政府军和机场安检在内的3处检查站,看到车上的五星红旗都是直接放行。这一次,电影《战狼2》里的剧情在这里真实上演,两名受伤的联合国雇员也因此得到了及时救治。
  如今,中国国旗已然成为穿越交战区的“生命屏障”,机场安检人员看到悬挂中国国旗的车辆都会直接放行,每次外出执勤,车上悬挂的中国国旗都能吸引路边的孩子竖起大拇指,追着车队跑上几百米。
  “军人生来为打仗。”在一次次血与火的淬炼中,在向死而生的维和战场上,李庆昆用生命捍卫了中国军人的血性与尊严,用过硬的素质擦亮了“中国名片”。
  (《中国青年报》 2019.5.23)
其他文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围绕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重大问题,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加强思想舆论引导。那么,我们该如何读懂这三个“为什么”,又为什么要读懂这三个“为什么”?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中国共产党凭什么走得如此从容自信、如此豪迈壮阔?靠什么赢得万民归心,获得扎实执政基础?  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秉承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获得人民支持,赢得革
期刊
美国建国243年来,对外军事干涉或战争多达386次。美国为何走不出对外军事干涉和战争的怪圈?因为美国的兴起、扩张、成为和维护超级大国地位的核心支柱都基于对外军事干涉和战争。  通过干涉和战争扩充国家土地  美国建国243年来,对外军事干涉或战争多达386次。从1776年美利坚合众国建立到1898年发动美西战争,美国领土面积扩大600多万平方公里,其中侵占墨西哥领土达200万平方公里;从19世纪末美
期刊
部分地方政府懒政怠政的原因大体分为三类:态度问题、认识问题、能力问题。态度问题主要表现在既定立场和利益结构与中央政策取向不一致时,消极观望、有选择性执行或强烈抵触。认识问题、能力问题常常表现为遇到困难缩手缩脚,或敷衍了事。  “见记者立即上报!”  5月12日,广东佛山市顺德区陈村镇南涌警务室治安联防队员发布“接派出所紧急通知,发现记者立即上报”的消息被大量转发。治安联防队员为何盯梢记者?有媒体报
期刊
自5月16日起,央视电影频道连续4天,在晚上8点15分左右的黄金时段改播4部抗美援朝题材影片,包括故事片《英雄儿女》《上甘岭》《奇袭》和纪录片《冰血长津湖》。  对此,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5月20日刊文称,我们为何要在今天重温经典?透过《英雄儿女》《上甘岭》等影片中一个个取材于真实战斗生活的英雄故事,我们得以重温一个人、一支军队、一个民族无论什么时候都需要的不屈的精神。那种舍生忘死、不屈不挠的伟大
期刊
一些基层干部趁机捞取建材回扣,形成建筑行业物资采购中的“五舍五求”怪象,即:物资质量“舍优求劣”,供货单位“舍大求小”,路途“舍近求远”,价格“舍廉求贵”,最终“舍公求私”。  近年来,随着政府对保障房建设、危房改造、棚户区改造等住房领域投入的力度越来越大,蚕食人民利益的基层“蚁害”也随之增加。  “五舍五求”怪象  记者调研發现,一些基层干部趁机捞取建材回扣,形成建筑行业物资采购中的“五舍五求”
期刊
袁仁国曾表态:茅台酒跟腐败没有联系。然而,他本人却将茅台酒经营权作为拉拢关系、利益交换的工具,进行政治攀附,捞取政治资本。而且,在茅台酒的金字招牌下面,围绕着茅台酒的各种违法乱纪事件也是层出不穷。  利用茅台大搞“政治攀附”“家族式腐败”  5月22日下午,据贵州省纪委监委网站消息,日前,经中共貴州省委批准,贵州省纪委省监委对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原副书记、原董事长、贵州茅台酒股
期刊
在《今日说法》20年的制作中,自然不乏大案、奇案。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今日说法》简直就是电视界的“老干妈”。一波三折的剧情,恰到好处的剪辑总能让人欲罢不能,并在茶余饭后发出一句慨叹:“这到底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  1998年,《今日说法》到北大招主持人,老师觉得撒贝宁平时话多,就让他去了。在北京西长安街木樨地桥边的一栋老民居里,撒贝宁遇上了同样话多的张绍刚。尽管只差三岁,嘴甜的撒贝宁
期刊
曾经,“特雷莎·梅的韧劲不可小觑,内阁会议桌周围有多少人倒下,而她还站在那里”。如今,她宣布辞职,哽咽离场,创下了英国史上首相在位的最短纪录。而这一转变都源自于“脱欧”,特雷莎·梅究竟是怎么“玩脱”的?  当地时间5月24日上午10点,英国首相特雷莎·梅来到唐宁街10号外讲台上,宣布了即将辞职的决定。讲完之后,“铁娘子”哽咽着离场。  特雷莎·梅的辞职创下了1900年以来,英国首相在位的最短纪录—
期刊
最近,有一篇文章在微信朋友圈刷了屏,因为遭遇头孢+酒精的双硫仑样反应,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首席专家凌锋教授亲历了生死瞬间。酒精+头孢真的恐怖吗?答案是:真的,还是要命的那种。  医生亲历头孢+酒精后生死瞬间  2018年12月7日早上6点,凌锋教授起床后,准备行李去广州会诊。要出门前,想到要去出差,腹股沟处的皮脂腺囊肿破了发炎,走路有些磨着痛,于是就顺手拿了一板“头孢呋辛酯”。服前她还仔细地核对了
期刊
孩子的未来是每个家庭的希望,也是祖国的未来。高质量的陪伴,是让孩子既能够体会到温情,又能获得自主的学习机会。让我们在护孩子周全的同时,也给孩子自由,让孩子成长为有智慧、敢作为、勇担当的时代栋梁。  早上7点半,在哈尔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有个11岁的盲童,扎着马尾,手持盲杖,一路敲敲打打小心探路。不远处,妈妈默默陪伴在她身旁。走到路口,妈妈会挡住要转向的车辆,可有人想把路上的自行车挪开时,妈妈却赶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