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词讲究诗意 句子蕴含哲理

来源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8203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丽江,以它独有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文化景观,吸引着全世界人们的目光。阿来的《一滴水经过丽江》,采用拟人化手法,让“一滴水”作为一名旅游者和丽江风情的讲述者,赞美了丽江的绝美、和谐、沉静,用词讲究诗意,句子浅含哲理。
   1.用词讲究诗意,具有抒情性和节奏感
   如“我是一片雪,轻盈地落在了玉龙雪山顶上”“浇花时,我落在了一朵香气隐约的兰花上”,这两句中,作者选择了极富诗意的“雪”“兰花”,既交代了“一滴水”来自何处,紧扣文意,赞美雪花轻柔美好的姿态,含有很强的抒情意味,特别是第二句,营造出一种雅致淡远的意境,表现出丽江人平和宁静的生活状态,也表达了作者对丽江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再如“在宽广的丽江坝中流淌,穿越大地时,头顶上是满天星光。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这里,作者选用“薄云”“满天星光”“月亮”,描绘出古城宁静淡远美好的夜景。将“月亮”比作“银盘”,将“薄云”比作“银匠”,薄云掠过月亮好比是银匠擦拭银盘,不仅给人明媚飘逸之美,又紧扣丽江民俗民风,让人回忆起丽江街道上,银匠敲打着银器,玉器店的老板挂出翡翠,一种古典风情便宁静地漫开,意境淡雅悠远,诗意盎然悠长。
   课文最后一段,反复提到“作为一滴水”,连续使用“我来到”“我知道”“我终于”,形成语言上的复沓,有着浓厚的抒情诗的意味。
   2.语言富有厚度和质感,时间跨度大,引人遐想
   如“后来,我知道,那时是明代,纳西族的首领木氏家族率领百姓筑起了名扬世界的四方街”“这时的丽江已经是一座很大的城了。城里也不是只有最初筑城的纳西人了”,“后来”“已经”“也”等词语准确地写出丽江的发展变化,“明代”,表明四方街历史悠久,有一种历史叙事诗的感觉。
   再如“黑頭发的人,黄头发的人。黑眼睛的人,蓝眼睛的人。我看见了潭边的亭台楼阁,看见了花与树”,这些句子语言凝练,写尽了丽江的古今,引发读者去想象丽江游人如织的繁华景象。
   3.语句或整齐或错落有致,饱含哲理
   如“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看到了古城,看到了狮子山上苍劲的老柏树,看到了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看到了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古城的建筑就这样依止于自然,美丽了自然”,这里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四个“看到了”形成整齐的句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丽江古城美丽的自然景观和“重重房屋”“蜿蜒老街”等人文景观高度融合的特点,之后又发出感慨,直接评述古城建筑与自然互相依存、互相映衬的特点。“依止于自然,美丽了自然”,不仅有回环往复之美,还让人想起卞之琳的诗,“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突出了古城与自然融为一体、相互美丽的特点,同时又饱含着一种生活的哲理。
   再如“这些人来自远方,在那些地方,即便是寂静时分,他们的内心也很喧哗;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这里运用对比手法,将丽江人与远方人的生活和心理状态相比较,形成强烈的反差,表现了丽江让人心灵沉静的特点,带有哲理诗一般的睿智。
  活学活用
   1.分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梧桐虽有你的端直而没有你的坚牢;白杨虽有你的葱茏而没有你的庄重。
   熏风会媚妩你,群鸟时来为你欢歌;上帝百神——假如是有上帝百神,我相信每当皓月流空,他们会在你脚下来聚会。
  ——郭沫若《银杏》
  
  
   2.仿写句子。
   我以水的方式走过了丽江,我汇入喧腾的金沙江奔向大海,我经过幽深翠绿的峡谷,谷中碎玉飞溅。我经过                                  的群山,山里                                  。我经过                                  的村庄,人们                                  。我看见朝霞染红了天空,我看见落日                                  ,我看见星空                                  ,我以水的姿态快活地奔向长江。
其他文献
这是发生在雪天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户外,细碎的雪一直在飘着,温度也已经降到了零下。   我裹上围巾,戴上手套,把自己包得严严实实的,极不情愿地从县城一家书店走出来。   我在马路上疾速跑着,想快点摆脱这恼人的严寒,奔入温暖的家中。一不小心,脚踩到一堆刚刚被清洁工人扫积起来的雪,整个人扑倒在雪堆里,鞋里灌满了冰冷刺骨的雪,脖子上的围巾也松开了,阴冷的风吹进失去保护的脖颈里,激起一层鸡皮疙瘩。  
期刊
白居易的《卖炭翁》刻画了一个“卖炭翁”的形象,以作者目睹的个例表现当时社会底层全景,反映了中唐时期下层人民的苦难和不幸。   1.卖炭翁伐薪烧炭的艰辛。“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这四句从三个层面交代了卖炭翁劳动的艰辛。首先是烧炭工序的复杂和劳动过程的漫长。“千余斤”的炭,先一斧一斧地“伐薪”,再一窑一窑地“烧炭”,然后才能运到很远的地方去卖。其次是工作地点的荒凉
期刊
吾家有一祖传宝物,名曰鼻烟壶。   壶高约六寸,宽约三寸,厚约一寸,瓶口有塞。是壶也,浑身通透,工艺奇巧,纹饰全于壶之内壁。   正面绘有江南墨景。一梅出于岩缝,杂草繁茂,生机勃勃。远处湖水如镜,天水一色,两小舟泛于湖上,山庄藏于山林间,若隐若现。鸿飞空中,成人字形。近瓶口处,题字“江南晨景,己丑戌月石青作”,其色墨,并有一印章,其色丹。   壶背风光与前迥异,乃山景图。近处有一凉亭,藏于巨石后。
期刊
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祗辱(zhǐ) 骈死(pián)   B.尽粟(sù) 其真无马邪(yé)   C.一石(shí) 食马者(sì)   D.槽枥(lì) 才美不外见(xiàn)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虽有千里之能   B.一食或尽粟一石/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C.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    D.其真
期刊
文题呈现   作家张晓风在《遇》一文中写道:“生命是一场大的相遇。一个民歌手,在洲渚的丰草间遇见关关和鸣的雎鸠,于是有了诗。黄帝遇见磁石,蒙恬初识羊毛,立刻有了对物的惊叹和对物的深情。牛郎遇见织女,留下的是一场恻恻然的爱情,以及年年夏夜,在星空里再版又再版的永不褪色的神话。孔夫子遇见泰山,李白遇见黄河,陈子昂遇见幽州台,米开朗琪罗在混沌未凿的大理石中预先遇见了少年大卫,生命的情境从此就不一样了。”
期刊
东晋名将陶侃幼为孤子,家境贫寒。陶母湛氏含辛茹苦,靠纺纱织麻维持生计,供养陶侃读书。陶侃有个朋友叫范逵,范逵有一次到陶侃家做客,还带了一大帮随从。如何招待这么多客人呢?湛氏对陶侃说,我来想办法。湛氏的头发很长,拖到地上,她剪下来到外面去卖,换了几担米和一些菜;又把家里每根柱子削下来一半,当作柴烧;把床下的草垫子都剁了,当作饲料喂马。到了傍晚,摆上一桌丰盛的菜,盛情招待了范逵及其随从。陶母截发延宾、
期刊
母亲节来临之际,河南开封市集慧中学初二·3班特意召开了“献首诗给母亲”主题班会。班会课上,老师以一首余光中的《今生今世》打开话匣,随后,同学们轮流讲述自己与母亲的故事,并用一首小诗(或借用别人的诗,或自己写诗)抒发了对母亲的赞美和感恩之情。下面,我们一起去聆听吧。  母亲的千层底儿  ◎石俊豪   小时候,我家里不富裕。我穿的鞋子,都是母亲亲手做的——花方格鞋面儿,黑鞋口儿,软软的鞋底儿,四周用雪
期刊
老师的话  春天到了,随处可见姹紫嫣红的花朵。我把写作的视角转移到一朵花上,本意是希望培养同学们细致的观察力。在拟题的时候,最开始拟的是“一朵特别的花”,但是,在我和同学们对那些花儿仔细观察的过程中,发现它们柔弱的生命让我们担心,不禁想要帮助它们,可是事实告诉我们,它们可以!它们能行!所以,我们决定从花的角度出发,把它们可能会对我们说的话定为标题,于是“请别为我担心”产生了。这个题目比之前的题目多
期刊
当地时间2月18日晚,在摩纳哥蒙特卡洛,2019年劳伦斯世界体育奖颁奖盛典正在进行,以69岁高龄、双截肢之躯成功登顶珠峰的中国登山者夏伯渝,荣膺劳伦斯世界体育奖年度最佳时刻奖,成为继姚明、刘翔、李娜之后,又一位获得劳伦斯殊荣的中国人。当夏伯渝迈着大步走上领奖台的那一刻,“中国”再一次在世界舞台上亮相,夏伯渝的人生传奇更赢得了世界的喝彩!   夏伯渝,1949年生于北京,1974年加入中国登山队,1
期刊
读了马克·吐温的《登勃朗峰》,你一定很向往阿尔卑斯山“白色的山峰”,被那激流之瀑、嶙峋之石、梦幻之云所牵引,尤其被那轻狂可爱的车夫所感染。随着文字的汩汩流动,你的嘴角悄悄向上弯曲,甚至于要敞开笑怀。而这得归功于马克·吐温幽默风趣且华丽俊美的语言,更得益于作者积极乐观、率真自信的个性和生活态度。   1.勃朗峰周围的一些山峰奇形怪状——都为浅棕色的光秃尖岩。有些顶端尖峭,并微微倾向一旁,宛如美女的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