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一直以来,初中历史教学形成了以教材为中心。考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严重制约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随着中学历史新课程标准应运而生,必须引起一场教育观念,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因此作为中学历史教师也要进行理念教学方式的变革。
关键词:历史教学;新课标
在应试教育等传统的教育环境中,历史学习的主要目的在于应对考试,教师也只以传授知识为主,而忽略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没有认识到如何能将方法和知识进行链接的方式。在当前新课改以及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历史教学的本质、目的、过程等都应当有所改进。
一、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1.重视不够
把初中历史课视为小三门已成传统,在考虑学科教学时往往被搁置一边,似乎重视初中历史教学将会喧宾夺主,影响主课教学,分散学生学习精力。因此对待初中历史教学只求过得去,不在全面提高素质上做文章。
2.教学管理随意
表现在课程课时设置上,有的学校初三不排历史课,或者课表上反映,实际没有,或者删改课时。在实际教学中,初中历史课也常常被挪作主课教学。这样的教学管理怎能正常完成历史教学任务?从组织考试来看,开卷考、闭卷考、统一考、自行组织考十分随意,使教师和学生无所适从。
3.师资队伍不稳定
初中历史专任教师难以保证。目前初中历史教师不少是学校内部转行教师,如年龄大的、身体不适的、主课教学不能胜任的或是学校领导等,或者说是其他学科因课时不足的兼课教师。即使是初中历史专任教师,有的也跨科改行。这样的师资队伍怎能确保和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4.缺少教研氛围
初中历史教学研究历来是一大误区,市级以上的历史学科教研员都是注重高中历史教学,很少过问初中历史教学。初中历史教学研究活动在校级以上极少举行,这跟主课的频繁教学研究活动反差极大,初中历史教师根本得不到充电和交流的机会,这种状况,即便在学校内部进行初中历史教学研究活动,也只是逢场作戏。
5.课堂教学效果差
不少非专业教师从事初中历史教学,主观上就给自己定位——不会教。因此课堂教学敷衍了事,课堂教学内容重点吃不准,难点讲不清,学生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有的改成自修课,现代教学媒体很少使用,谈不上认真备课,认真钻研教材,认真进行课堂教学。这样的课堂教学怎么会有好的效果呢?
二、改革教学方式,转变教学观念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于历史教学的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历史课程改革需要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内容,突出学生在教学课堂中的主体性地位,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教师要与学生形成良好的沟通关系,突出教师的引导性职能,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与探讨,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为学生创造出一种主动的、深入的分析历史问题的教学机会,从而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创新性思维模式的形成。
2.转变师生关系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比较冷漠,教师只负责知识的灌输,学生则必须按照老师的规定将历史知识背诵下来,以应对考试。新课标下要求教师与学生要树立良好和谐的关系,转变教师职能,将教师从传统的知识灌输中解放出来,更多的去引导学生如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生的压力,将惩罚的教学推进手段变为激励、奖赏的手段。更加重视对学生思维模式、分析理解问题的方式等方面的引导与肯定。
3.重视教师的研究能力
新课标对教师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要求教师要以科学的理论知识为基础,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实践,并重视教学模式的改进与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积极主动的尝试沟通教学的模式。并加强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分析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并在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中予以改进,最终形成“思考一分析一总结一再思考一再分析一再总结”的教学过程,促进教师研究能力的提高。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兴趣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它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学生学习的情感动力,是求知欲的源泉,也是学习成功的关键。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而且能使学生沉浸在活跃的氛围中,历史学科本来就是丰富多彩的,有优美的诗句,有动听的故事,历史教师要在学生对历史学科有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提高历史教学质量,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自己的课堂活起来。让不同的人在历史课堂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让学生觉得自己是这堂课的主人。动手实践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很有效的方法。师生关系和谐,会使学生形成积极、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感情体验,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体验到学习过程中的平等、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等。“亲其师,信其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人的创新能力,不仅要以其知识和智慧作基础,而且要与积极情绪,特别是创新欲望密切相关。学生学习也不例外,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维,给他们提供自由开放的空间,创设愉悦宽松的学习氛围。学生就能主动参与,敢于质疑,敢于坚持自己的见解,敢于与老师、同学讨论。因此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想方设法把自己融入到学生中去,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自己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位听众,一位合作者,一位指导者,一位知识道不尽的智者、永不迷路的向导角色,要把爱心、微笑、赏识带入课堂,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快乐学习,大胆创新。
四、培养历史意识,学以致用
历史是知识性课程,实用性较理化科目稍低,所以教師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积极应用实践材料强化本门课堂的时代意义,结合当前国家状况和历史资料进行对比教学,强化学生认识,奠定他们学会应用历史观点分析问题的思维,让他们有机会、有能力将自己所学学以致用,从而更好地汲取和掌握各种知识。比如当前国内国际时事热点分析等,以我国历朝历代兴衰可见疆域变化,以民族抵抗外辱侵略可进行爱国精神教学,以历史中著名人物文天祥、林则徐等培养学生爱国情感,通过课程教育帮助学生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让他们在历史学习中同时完成人文素质教育。
关键词:历史教学;新课标
在应试教育等传统的教育环境中,历史学习的主要目的在于应对考试,教师也只以传授知识为主,而忽略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没有认识到如何能将方法和知识进行链接的方式。在当前新课改以及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历史教学的本质、目的、过程等都应当有所改进。
一、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1.重视不够
把初中历史课视为小三门已成传统,在考虑学科教学时往往被搁置一边,似乎重视初中历史教学将会喧宾夺主,影响主课教学,分散学生学习精力。因此对待初中历史教学只求过得去,不在全面提高素质上做文章。
2.教学管理随意
表现在课程课时设置上,有的学校初三不排历史课,或者课表上反映,实际没有,或者删改课时。在实际教学中,初中历史课也常常被挪作主课教学。这样的教学管理怎能正常完成历史教学任务?从组织考试来看,开卷考、闭卷考、统一考、自行组织考十分随意,使教师和学生无所适从。
3.师资队伍不稳定
初中历史专任教师难以保证。目前初中历史教师不少是学校内部转行教师,如年龄大的、身体不适的、主课教学不能胜任的或是学校领导等,或者说是其他学科因课时不足的兼课教师。即使是初中历史专任教师,有的也跨科改行。这样的师资队伍怎能确保和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4.缺少教研氛围
初中历史教学研究历来是一大误区,市级以上的历史学科教研员都是注重高中历史教学,很少过问初中历史教学。初中历史教学研究活动在校级以上极少举行,这跟主课的频繁教学研究活动反差极大,初中历史教师根本得不到充电和交流的机会,这种状况,即便在学校内部进行初中历史教学研究活动,也只是逢场作戏。
5.课堂教学效果差
不少非专业教师从事初中历史教学,主观上就给自己定位——不会教。因此课堂教学敷衍了事,课堂教学内容重点吃不准,难点讲不清,学生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有的改成自修课,现代教学媒体很少使用,谈不上认真备课,认真钻研教材,认真进行课堂教学。这样的课堂教学怎么会有好的效果呢?
二、改革教学方式,转变教学观念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于历史教学的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历史课程改革需要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内容,突出学生在教学课堂中的主体性地位,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教师要与学生形成良好的沟通关系,突出教师的引导性职能,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与探讨,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为学生创造出一种主动的、深入的分析历史问题的教学机会,从而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创新性思维模式的形成。
2.转变师生关系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比较冷漠,教师只负责知识的灌输,学生则必须按照老师的规定将历史知识背诵下来,以应对考试。新课标下要求教师与学生要树立良好和谐的关系,转变教师职能,将教师从传统的知识灌输中解放出来,更多的去引导学生如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生的压力,将惩罚的教学推进手段变为激励、奖赏的手段。更加重视对学生思维模式、分析理解问题的方式等方面的引导与肯定。
3.重视教师的研究能力
新课标对教师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要求教师要以科学的理论知识为基础,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实践,并重视教学模式的改进与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积极主动的尝试沟通教学的模式。并加强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分析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并在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中予以改进,最终形成“思考一分析一总结一再思考一再分析一再总结”的教学过程,促进教师研究能力的提高。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兴趣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它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学生学习的情感动力,是求知欲的源泉,也是学习成功的关键。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而且能使学生沉浸在活跃的氛围中,历史学科本来就是丰富多彩的,有优美的诗句,有动听的故事,历史教师要在学生对历史学科有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提高历史教学质量,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自己的课堂活起来。让不同的人在历史课堂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让学生觉得自己是这堂课的主人。动手实践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很有效的方法。师生关系和谐,会使学生形成积极、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感情体验,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体验到学习过程中的平等、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等。“亲其师,信其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人的创新能力,不仅要以其知识和智慧作基础,而且要与积极情绪,特别是创新欲望密切相关。学生学习也不例外,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维,给他们提供自由开放的空间,创设愉悦宽松的学习氛围。学生就能主动参与,敢于质疑,敢于坚持自己的见解,敢于与老师、同学讨论。因此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想方设法把自己融入到学生中去,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自己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位听众,一位合作者,一位指导者,一位知识道不尽的智者、永不迷路的向导角色,要把爱心、微笑、赏识带入课堂,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快乐学习,大胆创新。
四、培养历史意识,学以致用
历史是知识性课程,实用性较理化科目稍低,所以教師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积极应用实践材料强化本门课堂的时代意义,结合当前国家状况和历史资料进行对比教学,强化学生认识,奠定他们学会应用历史观点分析问题的思维,让他们有机会、有能力将自己所学学以致用,从而更好地汲取和掌握各种知识。比如当前国内国际时事热点分析等,以我国历朝历代兴衰可见疆域变化,以民族抵抗外辱侵略可进行爱国精神教学,以历史中著名人物文天祥、林则徐等培养学生爱国情感,通过课程教育帮助学生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让他们在历史学习中同时完成人文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