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体现青少年文化特点,用初中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实施教学;用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心灵,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学生发展,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小组合作学习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和互动为基本特征,学生通过个体努力以及小组成员的合作、互助,完成指派的学习任务,每个成员的学习活动成为整个小组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最后将小组的活动成绩与其他小组进行对比。小组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助,为每个成员创造了平等参与的机会;有利于尊重学生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利于克服班级学生多且学生差异大给教学带来的困难,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向互动、多元的信息交流方式,促进每个学生的学习进步,从而达到照顾小组合作中的“弱势群体”,让学生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以实现“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课改目标。
一、帮助“弱势群体”树立学习信念
1.激发“弱势群体”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教师应把激发兴趣放在首要位置,这样,我们的学困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知识,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迸发出蓬勃的生机。
2.关爱“弱势群体”,唤醒他们的自主意识
小组合组学习要求全体学生都能有效地参与学习过程,“弱势群体”的学习状态是一个关键,所以要对学困生有一个倾斜政策,不但要给他们多吃偏饭的机会,还要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条件。
3.精心选择合作学习内容,注重实效的原则
教师要明确并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适宜合作学习,有些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仍需要独立完成。一般说来,应用性、分析性和综合性较强的学习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学习,且能通过小组合作使学生获得较大的提高。
4.合作学习目的明确,“有的放矢”原则
在小组合作学习展开之前,教师要让所有的学生明确本次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什么,要完成什么任务,达到什么要求,这样合作学习才有方向,学生才能根据学习目的不断修正自己的学习行为。
二、构建动态的合作小组,增强合作意识
在建立合作学习小组时,其中“弱势群体”的合理安排对合作小组和他本人都会产生较大的作用。由于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以及学生的各种不同特点,因此,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必然是动态的。考虑学生的知识、能力、人际交往等,将合作学习小组分成以下几种类型。1.“异质合作”小组。组内优、中、差生组合,组际实力相当。2.“同质合作”小组。组内学生学习水平大体相同,组际学习能力悬殊较大。即“优-优”合作;“差-差”合作。3.自由分组。让学生根据所在的“小团体”,自己来选择学习小组成员。
三、对“弱势群体”更多的人文关怀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不但创设平等宽松的班级环境,从大处着眼,全力提倡,得春风梳柳之效;更是从小处着手,潜移默化,收夜雨润物之功。教师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弱势群体心理感受的影响。比如耐心倾听后进生的发言,不打断,不插话;对后进生的意见不轻易说“不”字,做错了事勇于向后进生承认等等。
四、培养“弱势群体” ,表述与倾听
注重学生交流沟通能力的培养。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强调学生学会聆听别人的发言,了解发言者的主旨要领,并能将自己的思维整理后,按一定顺序表达,发言时说话清楚,不打结,不重复。
学会倾听是合作的前提,“弱势群体”在这方面尤为重要,合作学习中的“弱势群体”主要是没有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为了培养“弱势群体”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让他们首先要听清教师的问题,听懂小组的分工要求,记住同伴发言的内容。其次要认真、耐心而仔细地听取别人的发言,要让别人把话说完,不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即使对他的发言有意见或听不明白,也要耐心地听别人说完;再次在积极思考别人的发言同时,也要勇于学会表达自己的意见。
五、合作中对"弱势群体"创造更多机会
“弱势群体”跟其他学生一样,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也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创造性的想法,也希望别人能聆听他们的见解。因此,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多创造条件,多为“弱势群体”着想,尽量照顾“弱势群体”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我们应让学生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学生用更多的时间进行独立思考,不能让小组中的几个优秀生的思考限制甚至代替“弱势群体”的思考。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不是旨在培养尖子,而是要让所有学生都得到发展的机会,都有展示自己的平台,各尽所能,整体提高。
六、组内竞争,能力均衡培养
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与小组长的组织协调能力是息息相关的,但若长期局限于某一个体的培养,势必过于拉大组内距离,不利于其组内弱势个体,因此,可采用以下方式既促进竞争,又给弱势群体以发展机会:1.小组长不固定,组内任何成员均可竞争当组长,任期为两个星期或一个月。2.小组合作学习中差生有发言优先权。发言的顺序是差生→中等生→优生。3.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完成后,组长必须问差生对于所学习的内容是否已理解,若差生还未理解,组内成员有帮助他的义务。
一、帮助“弱势群体”树立学习信念
1.激发“弱势群体”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教师应把激发兴趣放在首要位置,这样,我们的学困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知识,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迸发出蓬勃的生机。
2.关爱“弱势群体”,唤醒他们的自主意识
小组合组学习要求全体学生都能有效地参与学习过程,“弱势群体”的学习状态是一个关键,所以要对学困生有一个倾斜政策,不但要给他们多吃偏饭的机会,还要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条件。
3.精心选择合作学习内容,注重实效的原则
教师要明确并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适宜合作学习,有些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仍需要独立完成。一般说来,应用性、分析性和综合性较强的学习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学习,且能通过小组合作使学生获得较大的提高。
4.合作学习目的明确,“有的放矢”原则
在小组合作学习展开之前,教师要让所有的学生明确本次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什么,要完成什么任务,达到什么要求,这样合作学习才有方向,学生才能根据学习目的不断修正自己的学习行为。
二、构建动态的合作小组,增强合作意识
在建立合作学习小组时,其中“弱势群体”的合理安排对合作小组和他本人都会产生较大的作用。由于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以及学生的各种不同特点,因此,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必然是动态的。考虑学生的知识、能力、人际交往等,将合作学习小组分成以下几种类型。1.“异质合作”小组。组内优、中、差生组合,组际实力相当。2.“同质合作”小组。组内学生学习水平大体相同,组际学习能力悬殊较大。即“优-优”合作;“差-差”合作。3.自由分组。让学生根据所在的“小团体”,自己来选择学习小组成员。
三、对“弱势群体”更多的人文关怀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不但创设平等宽松的班级环境,从大处着眼,全力提倡,得春风梳柳之效;更是从小处着手,潜移默化,收夜雨润物之功。教师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弱势群体心理感受的影响。比如耐心倾听后进生的发言,不打断,不插话;对后进生的意见不轻易说“不”字,做错了事勇于向后进生承认等等。
四、培养“弱势群体” ,表述与倾听
注重学生交流沟通能力的培养。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强调学生学会聆听别人的发言,了解发言者的主旨要领,并能将自己的思维整理后,按一定顺序表达,发言时说话清楚,不打结,不重复。
学会倾听是合作的前提,“弱势群体”在这方面尤为重要,合作学习中的“弱势群体”主要是没有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为了培养“弱势群体”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让他们首先要听清教师的问题,听懂小组的分工要求,记住同伴发言的内容。其次要认真、耐心而仔细地听取别人的发言,要让别人把话说完,不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即使对他的发言有意见或听不明白,也要耐心地听别人说完;再次在积极思考别人的发言同时,也要勇于学会表达自己的意见。
五、合作中对"弱势群体"创造更多机会
“弱势群体”跟其他学生一样,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也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创造性的想法,也希望别人能聆听他们的见解。因此,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多创造条件,多为“弱势群体”着想,尽量照顾“弱势群体”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我们应让学生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学生用更多的时间进行独立思考,不能让小组中的几个优秀生的思考限制甚至代替“弱势群体”的思考。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不是旨在培养尖子,而是要让所有学生都得到发展的机会,都有展示自己的平台,各尽所能,整体提高。
六、组内竞争,能力均衡培养
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与小组长的组织协调能力是息息相关的,但若长期局限于某一个体的培养,势必过于拉大组内距离,不利于其组内弱势个体,因此,可采用以下方式既促进竞争,又给弱势群体以发展机会:1.小组长不固定,组内任何成员均可竞争当组长,任期为两个星期或一个月。2.小组合作学习中差生有发言优先权。发言的顺序是差生→中等生→优生。3.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完成后,组长必须问差生对于所学习的内容是否已理解,若差生还未理解,组内成员有帮助他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