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导入

来源 :教育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uph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教师对每堂课的开场白应该认真仔细推敲,要使开场白起到激起学生兴趣,从而为传授新知识扫清心理障碍,就需要根据不同情况、不同的内容设计不同的导言。如对初一新生上第一堂课,一般可采用先松后精,即先来段精彩的开场白,讲神秘的奇花异草,动物的一些特殊行为及仿生学在军事和民用的发展前景,其间穿插一些有些生物学家的趣闻秩事。这样旁征博引、深入浅出,使学生整个身心都融于生生不息、奥秘无穷的生物界之中,学生自然会对生物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1 导入新课的意义
  在教学中,熟练运用导课技能,可以达到如下的教学功能:
  1.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时,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利用各种手段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惊奇疑惑,造成“概念冲突”或悬念,使学生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为活跃状态,由此引导学生思维“上路”,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充分准备。
  1.2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注意是保证听好课的首要条件,新课引入的好,可以强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教师在刚上课时,学生学习成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因为在学生动脑过程中往往有好多个兴奋中心,它们之间相互干扰,影响学习效果。运用恰当的手段或方法使学生的注意力尽快集中到对知识的学习上来,使学生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心理准备,为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创造了条件。
  1.3 承上启下。好的新课导入,应该起到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桥梁”的作用,从而为学生学习新知识铺平道路,明确目标,打下基础。复习旧知识,为理解新知识作了铺垫,可自然顺畅地把新知识“植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同时也巧妙地引出了新课的知识内容,起到承上起下的作用,使新知识更易被理解。
  1.4 联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论文中一定要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使理论再回到实践,这样不仅可使学生培养各种思维能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蒸馒头和面时,为什么加入酵母粉蒸出的馒头总是喧软多孔?天冷和面时,为什么就不容易发开?”讲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大分子不能通过后,我提出“淹姜时加入醋和白糖为何糖可进到细胞内部?做酸菜时为何要密封?种菜时为何施肥前一般要松土?”当这些问题解答后,学生不但对课本知识领悟得更深,而且对学习生物学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2 新课导入的类型
  2.1 置疑导入法。提出带有悬念性的问题来导入新课或问题,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在悬念中既巧妙地提出了学习任务,又创设出探索知识的良好情境。悬念的设置要适度,不悬会使学生一眼望穿,则无念可思;太悬学生则无从下手,则会无趣可激;只有在悬中寓实,才能引起学生开动脑筋,琢磨思考,兴趣盎然地去探索未知。
  如在讲述“光合作用”时,这样设疑导入:同学们想一想公共汽车如果没有油会怎么样?“不能开动。”“地球上没有绿色植物会怎么样呢?”“后果不堪设想。”“那么绿色植物在自然界为什么如此重要呢?”这一设问立即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
  再比如我在讲到鲫鱼外部形态的鳍时,设问:如果去掉鲫鱼胸腹部的偶鳍,鲫鱼在游动时会发生什么变化?去掉背鳍又会怎样呢?倘若去掉尾鳍呢?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又如在讲到种子萌发之前,设置悬念:平常我们所吃的豆芽菜是芽还是根?教师对学生讨论不作正面回答,而要学生根据自己观察的结果作出判断(先课外布置学生进行绿豆萌发试验,自己观察并作记录)。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使教学能顺利进行。
  2.2 故事导入法。青少年都爱听故事,在生物学科的发现史和科学史中,充满了动人的故事。中外史实中,妙趣横生的典故更多。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需要,选讲联系紧密的故事片段,可避免平铺直叙之弊,收授教于趣之效。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积极的成分,也是学习活动中最基本的内驱力因素。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感到生物课的学习乐在其中,这是生物课教学成功关键之所在。不同年龄时期的乐趣,产生于不同的感知能力和认知水平。初一学生刚从小学进入中学,从心理特征来看,多处于少儿时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思维活动以形象思维为主。对具体的、直接的、新鲜的事物最敏感,而对那些抽象的、理性的事物却感到乏味、枯燥,甚至厌倦。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必须利用有利的一面,转化不利的因素,采用巧妙设计,变换形式,激发兴趣。
  比如,对于“软体动物”一章中所介绍的河蚌,同学们不太了解,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也感到乏味,为了唤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将“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一典故绘成漫画,展示给学生,由学生讲述这一故事,同学们感到非常新奇,热情高涨,争先恐后。教师因势利导,提出问题:①为什么蚌能将鸟的嘴紧紧夹住,它靠什么结构?②蚌壳长时间关闭会不会憋死,它靠什么呼吸?③珍珠是怎么形成的?④蚌壳很硬为什么称之为软体动物?⑤软体动物有何主要特征?还有哪些种类?⑥软体动物有何经济价值?同学们的兴趣一下被激发出来了,积极看书,认真思考,热烈讨论,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
  一个熟悉的典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牢牢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学到了知识,既生动活泼、又富有情趣,乐在其中。再如,讲“生态系统”时运用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主题漫画导入新课,同样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3 实验观察引入法。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生物学研究和教学的重要方法。生物学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观察能力,是极易调动学生情趣的教学手段。通过演示实验导入新课,不但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如在讲述《植物体通过叶片散失水分》,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展示两支枝条,一支带叶,一支摘掉叶片,都用白色的塑料袋罩住(课前准备好,放在太阳下照射几小时),让学生对比观察塑料袋的内壁各有什么不同的现象?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思考,教师水到渠成地进入新课,同时也激起了学生急切探究叶片结构的欲望。探究鱼鳍作用、观察鱼呼吸时,我们没有完全照搬教材,在实验材料、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根据实际作了相应改变。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极大的自由空间,我只适当介绍实验内容、目的,实验器材、提出纪律要求,然后让学生根据所给材料自己设计方案,开展实验。因为鲫鱼价格较贵,所以我们选用小金鱼,实验时发现金鱼比鲫鱼灵活很多,在观察红墨水从口入从鳃出的时候,按照教材方法将红墨水滴在鱼嘴前方时,整杯水马上变红,无法观察水进出的方向,怎么办?当时我做了适当引导:“你们可以抓住鱼直接滴在口中观察,也可以尝试在不伤害小鱼生命情况下采用其他方法。”有的小组让鱼在染了红墨水的烧杯里游一会,再放回清水;有的用手挡住鱼不让游动;有的用手抓住鱼,直接往鱼口滴墨水;并且对老师介绍的方法提出建议,认为直接滴墨水方法太粗鲁,容易伤害小鱼。学生的创造潜能是巨大的,开放性的活动为学生创造力培养提供自由空间,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积极观察、思考能力、合作精神,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珍惜生命的良好品德以及不盲从,敢于向老师、权威挑战的科学探究的精神。   2.4 复习引导过渡法。任何新的知识的学习,都是建立在旧的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之上的,没有对旧知识的积累就没有新知识的继续学习和再认识。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思维方式虽以形象思维为主,但由于知识的积累和增加,经过不断地总结、归纳,抽象的逻辑思维逐渐形成,具有了一定的分析、推理能力。根据这一心理特征,教师对一些前后知识联系性较强的教学内容,抓住新旧知识的交接点,采取复习引导的教学方法有目的地向新知识过渡,不仅使旧知识得到巩固,新知识过渡自然,更重要的是从一上课就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比如“新陈代谢一节”,概念性强,知识深,难度大,学生不容易理解。为将这一知识难度化解,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复习与新陈代谢有关的知识:人的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系统的功能,然后启发学生思考:这几章内容涉及到生物生存的共同性的生理问题,究竟是什么呢?学生认真思考,综合分析,最后得出结论:人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教师补充:还有能量交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新陈代谢”,引出课题。运用这样的导言,不仅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巩固了旧的知识,而且对于理解新知识的实质是有很大启发的。
  2.5 联系实际法。用学生生活中熟悉或关心的生物学事例来导入新课,能使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起到触类旁通的功效;也可介绍新颖、醒目的生物学事例,为学生创设引人入胜、新奇不解的学习情境。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使理论再回到实践,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各种思维能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物学本身就是一门生活中的科学,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生物知识,学会生活。如在讲“鸟与空中飞行生活相适应特点”时,折纸飞机是大家从小就玩的游戏,但要折得好、飞得远也不容易,要有一定技巧。课堂上可通过折纸飞机比赛,看谁的纸飞机飞的最高最远,研究分析飞得高远的原因:纸材质轻还是重;纸大小;飞机翅膀大或小;机头折法……最后引导得出纸飞机要飞得远,必须解决“三个力”:重力、阻力、动力。那“鸟是怎样解决空中飞行的这三个力?”引导大家分析讨论课本中资料,总结得出鸟适于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特点,水到渠成。又如许多同学家养有宠物,如何解决宠物随地大小便?同学们根据经验,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法,促进了对条件反射的理解。如在学习“植物的呼吸作用”时,可设计如下导言:许多同学都以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动物进行呼吸作用。事实上,植物也要进行呼吸作用,我们新买回的苹果香甜可口,放久了则味道大不如新买的,原因就是苹果的组织细胞内部进行呼吸时,把一部分糖分解了,萝卜等蔬菜也有如此现象。说明植物的呼吸作用不仅存在,并且是不可缺少的。总之,现实生活为生物课堂教学提供了最丰富的活动内容,只要留心,你就会发现无处不有丰富的教育环境与教育资源。
  2.6 新闻导入法。从电视报刊上撷取有关的新闻导入新课,能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心理准备,如学习《细菌、真菌》时这样导入新课:9.11事件以来,美国人被炭疽杆菌搞得惶恐不安,你们知道炭疽杆菌是什么生物吗?它在结构上与动植物细胞有哪些区别呢?学生兴趣盎然。课堂上经常引用新闻热点,能引导学生关注世界,关注社会。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教学过程的起点。设计导言时应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并结合身边的实物或实例精心设计,并用轻松的、幽默的方式进行讲授,从一开始就应紧紧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能全神贯注、兴趣昂然地去学习新知识,接受新知识。因此,导入的设计在知识深度上必须具有可行性;在实施教学目标上要把握方向性;在设计的形式与内容上要增强趣味性;在思维的训练上要具有启发性;在情感意志的培养上要具有引导性,为完成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及思想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总之,设计好的导言新课,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求知欲,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开始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圆满完成一堂课的教学任务创造良好的教学条件。
其他文献
新课程标准将解决问题作为一个重要目标,因而培养小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已成为面向21世纪人才的新技能之一,正如美国数学家波利亚所言,“如果教育未能对智力的发展作出贡献,这样的教育显然是不完全的”,而数学在发展学生的智力方面恰恰“具有最大的可能性”。因此,“数学教师的首要责任是尽其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解决”,可望摸索到更为广阔、更有前景的素质教育之路。“什么都可以代替,唯有思维不
期刊
教学是一门艺术,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不断实践,就会提高自已的教学水平。课堂中有效教学的方法与策略有很多等待我们去发现和总结。那如何在教学中实现三维目标,也是所有的教师在教学中一直探讨的问题。教师非常认同有效教学的观点。下面我就这一内容,谈自己对有效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1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  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要处理好与学生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努力改变学生
期刊
语言作为人类生活的交际工具,本来就是生动活泼,千变万化的。它决不是语音、词汇、语法三要素的机械组合。教学工作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统一体,过去,在“应试教育”的观念下,忽略了课外活动对英语教学的帮助。虽然这种状况现在由于新课程的改革有所改变,但是并未引起多数教师尤其是农村高中英语教师的足够重视。《新课标》中指出:英语课外活动是高中教育课程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素质
期刊
首先,学习文言文要做到“三多”:多读、多背、多练。古人学习文言文,讲究烂熟于心,“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虽然我们不一定要像古人那样摇头晃脑,但其重视诵读的习惯无疑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我们所说的“多读”,不仅要读课本,而且要读读本,有机会的话,还应当尽可能阅读一些文言作品,如“四书”、“五经”、《资治通鉴》等,尽可能的扩大自己的视野。“多背”是指凡是要求背诵的课文都要不折不扣地背诵,最好
期刊
【摘 要】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 兴趣 方法 习惯 突破 读记 提高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训练,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等方
期刊
电化教学能将传统的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媒体——声、光、电等有机结合起来,图文并茂,声色俱全,产生组合效应,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增加课堂教学容量,省时、高效,使学生能愉快地学习。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在明确数学教学目标要求的前提下,在充分认识传统媒体与电教媒体性能特点的基础上扬长避短,优化组合,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优化组合,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与生活相结合,与活动相结合。”“在习作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这就告诉我们:阅读是习作的基础。语文课本中所选的文章都是一些极好的范文,甚至有大部分是经典文章,在寓意、题材、体裁、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方面,无不匠心独具,是学生模仿习作的典范。因此,教师应在课堂上抓住每一个契机,以读导写、读写结合,以培养学生的
期刊
【摘 要】 课堂讨论是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它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学生要从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学习知识和探求真理。要用兴趣和激情来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动脑、实践以及创新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 高中历史 课堂讨论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更加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成为学习的主要途径,而讨论法又是
期刊
本人一直担任农村英语教学工作十多年。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的困扰,同时也深深地体会到了做一名农村英语教师的辛苦,我就个人在这多年的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惑谈谈自己的看法。  第一,我所任教的学校地处比较偏远的山区,这里的学生几乎全部来自附近的农村,学生的英语基础参差不齐。虽然在小学期间学习了一两年的英语,但仍有少数的学生英语基础相当差,这的确是一种几乎让人无法相信而又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所以一
期刊
【摘 要】 求真永远是求新的基础,要尊重学生的多元反应和独特体验,只有建立在合情合理领会人文内涵的基础上,才能帮助他们理解高尚的人文精神,真正体现语文教育的人文性。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人文教育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语文的学科性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具有人文性。这种对语文学科性质的认识,是前所未有的,是教育观念的又一次大
期刊